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3790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六章 医学蠕虫二.docx

第十六章医学蠕虫二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31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

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

第三节吸虫

教学目标:

1.描述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虫卵、

感染阶段形态。

(重点)

2.归纳上述四种虫种的生活史特点。

(重点、难点)

3.解释上述四种虫种致病作用及感染方式。

(重点)

4.说出上述四种虫种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

复习旧课:

医学蠕虫的分类?

4

第三节吸虫

一、概述简单介绍。

5

二、华支睾吸虫25

三、布氏姜片吸虫20

四、并殖吸虫20

五、日本血吸虫20

(一)形态1.应用挂图及板图演示四种

吸虫的形态。

(二)生活史利用挂图介绍。

2.其中一个虫种学生自

学后说出。

(三)致病性由其形态与生活史引出。

(四)实验诊断简单介绍。

(五)流行

(六)防治

最后比较总结四种吸虫异

同点。

小结:

比较四种吸虫。

4

布置作业与预习1

作业:

比较四种吸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寄检的异同。

预习:

第四节绦虫纲电教牛带绦虫

课后分析

第三节吸虫纲

一、概述

二、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状:

似葵瓜子仁,狭长,前端较细,后端钝圆,背腹扁平。

大小:

10~25×3~5mm。

结构;口吸盘>腹吸盘,睾丸一对呈分枝状,前后排列,位于虫体后1/3处。

2.虫卵

形状:

似芝麻粒(低),似灯泡(高)

大小:

29×17um。

颜色:

黄褐色。

结构:

毛蚴一条,有卵盖、肩峰,疣状小结节。

(二)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肝胆管。

2.虫卵排出方式:

随粪便排出。

3.虫卵的发育;水中,中间宿主体内毛蚴→尾蚴→囊蚴。

4.感染阶段:

囊蚴。

5.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6.幼虫在体内移行:

口→十二指肠→总胆管→肝胆管

7.宿主情况

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猫、犬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

(三)致病性

机理:

机械刺激、毒性损伤。

所致疾病:

肝吸虫病

继发感染:

胆管炎、胆管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乙醚蚁醛法、氢氧化钠消化法、自然沉淀法。

2.十二指肠液检查:

检出率高。

(五)流行

(六)防治: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粪便管理,查治病人。

三、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状:

形似姜片,虫体肥厚硕大,长椭圆形,背腹扁平。

大小:

长20~75mm,宽8~20mm,厚0.5~3.0mm。

颜色:

肉红色。

结构:

口吸盘<腹吸盘,睾丸一对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占虫体后1/3。

2.虫卵

形状:

椭圆形。

大小:

130~140×80~85um。

颜色:

淡黄色。

结构:

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个不明显的卵盖,内部有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2.虫卵排出方式:

随粪便排出。

3.虫卵的发育:

水中,中间宿主体内毛蚴→尾蚴→囊蚴。

4.感染阶段:

囊蚴。

5.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6.幼虫在体内移行:

口→小肠。

7.宿主情况

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猪;中间宿主:

扁卷螺;媒介水生植物:

荸荠、菱角

(三)致病性

机理:

机械刺激、毒性损伤、掠夺营养。

所致疾病:

姜片虫病。

继法:

贫血、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

2.鉴别虫体:

按形态特征进行识别。

(五)流行

(六)防治:

控制传染源,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粪便管理。

四、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状:

肥厚、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大小:

长7.5~12mm,宽4~6mm,厚3.5~5.0mm。

颜色:

红褐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

结构:

口吸盘=腹吸盘,睾丸一对分支状,并列于虫体后1/3。

2.虫卵

形状:

椭圆形。

大小:

80~118×48~60um。

颜色:

金黄色。

结构:

卵壳厚薄不均,后端多有增厚,卵盖明显,内部有一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肺脏。

2.虫卵排出方式:

随痰或粪便排出。

3.虫卵的发育:

水中,中间宿主体内毛蚴→尾蚴→囊蚴。

4.感染阶段:

囊蚴。

5.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6.幼虫在体内移行:

口→小肠→肠壁→腹腔→横隔→胸腔→肺脏。

7.宿主情况

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猫、犬、虎、豹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溪蟹、喇咕

(三)致病性

原因:

成虫寄生、童虫移行。

机理:

机械刺激、毒性损伤。

所致疾病:

肺吸虫病。

继发:

皮肤结节。

(四)实验诊断

虫卵检查:

取痰液或粪便,经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可查。

活体组织检查:

手术摘除患者皮下包块或结节,可查获童虫。

免疫学诊断:

皮内实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五)流行

(六)防治: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查治病人,防止虫卵污染水源。

五、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状:

雌虫纤细,圆柱状,雄虫粗短,镰刀状。

雌虫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

大小:

雌虫-12~26×0.1~0.3mm,雄虫-10~22×0.5~0.55mm。

颜色:

雌虫深褐色,雄虫灰白色。

结构:

均有口腹吸盘,雄虫有抱雌沟,睾丸多为7个,呈串珠状排列于腹吸盘后方的背侧。

2.虫卵

形状:

类圆形。

大小:

74~106×55~80um。

颜色:

淡黄色。

结构:

无卵盖,卵壳薄而均匀,在其前端侧面有一短小侧刺,内含毛蚴,毛蚴和卵壳之间可见头腺分泌的油滴状物质。

3.毛蚴:

梨形,左右对称,灰白色,半透明,周身纤毛,大小为99×35um。

4.尾蚴:

由体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属叉尾型。

大小为280~360×60~94um,体部大小为100~150×40~66um,尾干为140~160×20~30um。

(二)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门静脉系统血管(肠系膜静脉)

2.虫卵排出方式:

随粪便排出。

3.虫卵的发育:

水中(毛蚴→尾蚴)

4.感染阶段:

尾蚴。

5.传播途径:

经皮肤或粘膜感染。

6.幼虫在体内移行:

复杂

尾蚴→血流→肺→血流→肠系膜静脉

7.宿主情况

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水牛;中间宿主:

钉螺。

(三)致病性

原因:

宿主受到成虫、童虫和虫卵等抗原的刺激,致敏淋巴细胞,引起宿主的免疫应答及免疫病理,损伤组织而致病。

1.基本病变

(1)尾蚴及童虫:

尾蚴性皮炎,童虫经过肺部时,可出现血管炎及肺细胞浸润。

(2)虫卵:

主要沉积于肝内门静脉分支及结肠壁静脉内,引起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继而引起组织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

嗜酸性脓肿逐渐被纤维化,形成虫卵结节,继而演变为疤痕组织,引起广泛的的门静脉血管增厚、阻塞。

2.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多见于无免疫力的初次重度感染的青壮年和儿童。

起病急骤,常出现痢疾、肝肿大、发热等。

(2)慢性血吸虫病:

患者绝大多数是流行区居民,部分患者可出现间歇下痢、肝脾肿大、乏力、消瘦等。

(3)晚期血吸虫病:

系指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或严重生长发育障碍的人。

临床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适用于急性患者粪便中查虫卵。

2.自然沉淀法:

检出率高于前者。

3.毛蚴孵化法:

检出率较高。

4.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适用于无血吸虫病治疗史而粪检多次阴性的少数病历。

5.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

(五)流行

(六)防治:

控制传染源查治病人和病牛。

消灭钉螺。

粪便管理。

安全用水。

个人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