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的标准职业价值观20页word.docx
《团队成员的标准职业价值观20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成员的标准职业价值观20页word.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队成员的标准职业价值观20页word
让公司需要你
人如同产品,越是受欢迎,越是说明你的品质经得起考验。
有这么一个职场幽默:
有一个人在单位里做事情一点也不积极,有次他向领导提出要外出度假时,领导就问:
“你说你对我们单位有哪些好处呢?
”这个人想了想就说:
“好处就是当我外出度假时,单位不需要别人来完成我的工作。
”
这虽然是一个幽默故事,却很形象地反映了管理人员的心理,他们需要的是不可缺少、难以替代的人。
这也其实就应该是一个人在职场永远不败的追求,或者可以说是立足职场的法宝。
一个公司运营起来,就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你确实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吗?
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公司的某些问题是不是除了我就再也没有别人可以解决呢?
2)我在的部门是不是缺了我就再也无法运转呢?
3)别的部门和我部门的沟通是不是主要依赖我呢?
这只是三个问题,却涵盖了做好工作的三个主题:
专业、合作、沟通。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知识,学到学习方法,也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在社会中用到的。
要使自己觉得不可替代,只要任何一个方面做得比周围的人出色就可以了。
老福特的工厂里有个电机坏掉了,他便请了当地一个有名的技师来修理。
这个技师在勘察了几分钟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划了一道线,对修理人员说:
“把这里拆开,把里面的线圈减7匝。
”修理后,电机正常运转了起来。
老福特给他开了10000美元的报酬,并让他说出理由。
这个技师说:
“用粉笔划一道线,1美元:
知道在哪里划,9999美元。
”
是啊,谁都会划线。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哪里划呢?
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成千上万,最后成为业界精英的也只是凤毛麟角。
然而,大多数公司需要的也并不是一定就需要在专业技能上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也知道,其实这样的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既然这样,有了一些专业知识后,那就该好好培养自己与周围同事的合作能力了。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现在,一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人可以全部完成的。
需要很多人的合作,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善于和同事合作的人会从全局把握整体工作,从而让每个成员都会全力工作,效果也会最好。
小刘和几个有着共同抱负的朋友组成了一个摄影工作室。
他们是由于共同的爱好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
经过了一番准备,工作室开张了。
虽然几个人都会摄影,并且对于一些细节的事情也都会,可是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对于客人,只能是拍得最好的人来出相片,这是非常痛苦的决定。
小刘放弃了摄影,做起了化妆;小李则专门负责灯光,小张专门和顾客谈话,力争让顾客以最合适的表情出现在镜头前。
就这样,几个人的良好合作使这个工作室越来越红火。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教会了我们该怎么样和同事合作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也许你长于统筹,而他则长于细节。
而和同事合作,无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让你的长处和他们的长处一起发挥,而让每个人的缺点在工作中逐渐消失。
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拿出最好的行为。
这就是合作。
每次在看音乐会的时候,总会看到指挥接受掌声和鲜花。
那么?
乐队不要指挥可以么?
这个问题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想过了。
前苏联有个乐队就是没有指挥的,演出照样很精彩和成功。
可是,这个乐队我们还是不知道名字。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指挥。
现今我们所知道的著名乐队,其实都对应着驰名世界的指挥家。
指挥到底在整个乐队中起什么作用呢?
沟通。
乐队里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鼓、号、钢琴和一些其他的特色乐器。
演奏人员都是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协调则是由指挥完成。
指挥让乐队按照乐谱将旋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这与一个公司的运作有着何其巨大的相似啊!
而一个善于与同事、部门沟通的人正是公司所不不可缺少的。
接着这个例子,那个前苏联的乐队最后还是解散了。
因为没有指挥,所以在每个乐曲演奏前都要全体集合进行讨论和彩排。
虽然没有指挥,却使每个人都成了半个指挥,并且精神处于高度紧张。
最后,只有解散。
因为个体的行为毕竟有限。
进入公司的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会有所成就。
这并不是野心,而是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的人的正常追求。
而公司对于人员的使用和提拔则是一步步来的。
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多年媳妇熬成婆”。
经理大多数都是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也都是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和同事交往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在具体的事务中渐渐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这些也就是成长为公司所需要的人的步骤。
一个对公司不可或缺的人,一定要具备这几种能力。
这不仅能让你有效的与公司的整体结合,也有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
让公司需要你,你才能得到发展的空间。
在这个充满竞争并讲求效益的社会,我想,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是任何公司都不需要的,更别谈其他了。
一个具有一定业务水准的员工;一个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员工;一个能与他人高效沟通并能融入公司的员工,才是合格而有前途的员工。
生存不难,但能够以优胜者的姿态生存并不容易,这些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争取。
我们要依靠工作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一前提首先是你该让公司需要你,让自己有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明确的目标规划
有目标的人自然能吸引没有目标的人来为他实现目标。
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没有船长的船,这船永远只会在海中漂泊,永远不会到达彼岸。
他的行为也会随之没有方向的游离。
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失败的种子,也都握着伟大的潜能。
明确的目标是一件宝贵的工具,它是驱动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分析一下世界上的成功者,可以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拥有人生的明确的目标规划。
为了完成他们的目标,他们反复思考,努力实践,他们积极地想自己的目标前进,赢得了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若想拥有成功,首先要先定义“成功”的界面,这个界面就是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
它是所有行动的出发点。
调查表明,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10%的人有短期目标,20%的人有模糊的目标,而剩下的则是完全没有目标。
所以,成功者往往只是人群中的少数。
因为,他们只占人群的3%。
明确的目标指引行为的方向
目标就像航行中的灯塔,如果这个灯塔移来动去,那么航船就会迷失方向。
所以,我们需要在心中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引导自己的行为,并且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
听家乡的人讲过这样的故事:
某人来到农村体验生活,第一次看见插秧。
农夫纯属快速的手在水里上下翻飞,所有的秧苗一行行排列整齐,井然有序,他十分惊讶,向农夫讨教。
农夫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拿了一把秧苗要他先插插看。
这人觉得十分有趣,就真的拿起秧苗,走到了水里,当他插完数排之后,秧苗却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这是农夫告诉他,插秧时要抬头用目光紧盯住一件东西,然后朝着那个目标笔直前进,就能插出整齐的秧苗。
这人依言而行,可插的秧苗却变成一道弯曲的弧形。
他感到非常奇怪,便又去问农夫,农夫也有点诧异:
“你是紧盯着一个目标了吗?
”
“有啊!
我紧盯着那一只正在吃草的水牛。
”
农夫笑道:
“牛边吃草边移动,难怪你插秧变成了弧形。
”
你在嘲笑那个以牛为目标的人吗?
你认为不会有他那么愚蠢,是吗?
那么请你检点自己的行为。
你的目标明确吗?
你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
在实现之前都没有更改过吗?
你怀疑过你的目标吗?
你的所有行为,是在为实现你的目标而制定的吗?
我看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的目标可能是想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但他现在只是一个员工,他工作并不努力;他的目标可能是成为能够写出一部传世名著的作家,但现实中他并没有为他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诸如此类的情形时有发生。
那么,这样的人中是否有你?
所以,当心你在笑话别人的时候,也笑话了自己。
确定自己的目标,将其量化。
让自己有个清晰的目标,检查自己的现在的行为是否与目标向左。
把目标写在纸上,让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左右摇摆。
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你就等于找到了开发生命矿脉的关键。
没有目标,你无法发展
目标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坐标系统,如果你认为只有特殊重要人物才会拥有目标,你就永远无法超越平庸。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而且目标就是我们要实现的梦想。
没有目标,你就不会有进步,也不可能采取任何实践的步骤。
且不说人要有长期目标,就拿一件最简单的事来说:
假如你在今天没有明确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会在今天东摸摸,西逛逛,糊里糊涂地过完一整天,你没有一点收获,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对人生的规划,那么他这一生也会像这一天一样,没有任何价值。
正如空气和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目标,也不会有成功相伴。
所以,你要首先给自己定位一个自己要达到的高度。
进步的企业或组织团队都有自己长期、短期所要达到的目标。
企业领导人时常反问自己:
“我们希望公司达到什么样?
”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规划各项经营活动。
我们也应该从那些成功的企业学到这一课,那就是:
我们也应该计划自己的目标,经营自己的人生。
没有工作目标的人,他永远不会有所发展。
拥有目标的好处在于,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并拥有强大的动力,有了目标,即使在做一件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都会有其意义。
在公司中,往往有的员工由于没有目标,而使工作变得乏味,使生活也变得不再有意义。
而有目标的人在工作中总是能够创造价值最大化,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目标明确的人不为琐事挫折等所困扰,他们会为自己目标不懈努力。
因为它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让你不顾一切地去奔赴,它会引导你的行为方向。
目标与结果成正比
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他所制定的目标,抱着微小的希望的话,只能达到微小的结果,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人的行为永远受限于他目标的高度。
研究表明,人所发挥的能量尚不足大脑所蕴藏的10%。
也就是说,人是有着无限力量的个体,这个力量来源于你的目标,人是完全可以成就一番梦想而有作为的,我们的能力像沉睡的宝藏深深地被埋在地下,若你能将它发掘出来,发展下去,人生就会有惊人的发展。
但是,这要看你自己所选择目标的大小,并选择出最适应你发展的目标。
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权利和可能;任何人都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有了某种决心,并且相信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时,你就会发挥出你深藏的潜能,而且让自己所有的行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每天花五分钟时间读一遍自己的目标规划,构想实现目标你所要做的努力和步骤,想象目标达成后的壮观景象。
这样,每天重复这种行为,你的目标就会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中,你的思维就会指引你的行动,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规划。
尽力打造出一个宏伟的目标吧!
并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当一个人知道他的目标之所向,这世界会为它让路的。
也许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困难或挫折出现,但要记住,这些都是目标路上的必需障碍,因为它能让我们的成功之路更加精彩。
没有目标的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
所以,如果没有目标的话,赶快制定吧;如果有的话,那么,请记住它,并去实现它。
换位思考
“三更想自己,五更想他人”,道理没有对与错,只是观点不同。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个智者,想学习做人的道理。
智者给了他四句话: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别人。
这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就很善于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样做之后,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读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在作文中写过今后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也写过”假如我是班长“这类的作文。
可是,长大之后并没有多少人在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角色如果转换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同样是在读书的时候,书本上也总是叫我们对待一些事情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
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是片面理解为只是对国家事务,其实只要是自己做的事,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精神,都要当作自己的一个事业来完成。
然而,却有太多的人不是这样的。
社会发达的直接后果便是人的个性空前洋溢。
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所谓敬业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完(还不一定是好);而所谓加班,除非得双倍工资,否则不干;其他的问题就免谈。
曾经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个年轻人做报表,因为上司说了一句“格式该换成别的样式”,结果就是他把一些数据和资料往抽屉里一扔,然后放自己两天假。
可以想象,这件事情的后果。
这倒是让人想起小的时候父母说子女读书不认真的话:
“就像是给我们念书一样。
”
对事情缺乏主观责任感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热情、敷衍。
而这恰恰就是工作的大忌。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出工作狂的国家。
虽然这个现象的产生与日本的文化背景有关,可是他们的责任心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此对应的就是日本企业里的员工对公司无比忠诚和甘于奉献。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员工对待公司的态度和工作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换位思考。
了解是换位的开始
与领导的换位思考,首先要了解他。
只有了解,才有心甘情愿的服从。
花时间去了解领导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
领导在公司里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个人目标上什么?
他有些什么压力,尤其是来自他的领导和同级经理的压力?
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
它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他希望别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领导的长处和弱点。
哪些事情他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哪些方面他又希望得到下属的支持和协助?
关键是要做到扬其所长,抑其所短,这一点与管理下属是相通的道理。
举例来说,你的领导精通市场业务,而对财会工作却有些不甚了解,那么和领导相处好就意味着事先做好细致的财会分析,以帮助他作出正确的决策。
首先要了解领导的领导风格。
例如:
领导是希望扼要地正式报告,还是属于事无巨细都应该向他汇报?
汇报工作时,他是希望下属提交一份数据和图表极为详尽的书面报告,还是做口头陈述,甚至有时还应考虑在什么时间向领导汇报更合适?
其次要了解领导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
领导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
如有些领导性格爽快、干脆,有些领导则沉默寡言,事事多加思考。
你必须了解清楚,然后适当地调整自己以契合领导的性格特点,从而受到事半功倍,印象良好的效果。
要让领导真正地了解你。
只有这样,他才能掌握哪些目标和任务是你力所能及的?
哪些是你的强项,哪些又是你所不擅长的?
因为毕竟你的领导也要为自己下属的工作负责。
只有充分地了解你,他才能放心地授权给你,在某些关键的时候,他才能有把握地说:
“我知道某人能做好这项工作。
”
上面的这些都是一些需要留意的细节。
而这些正是换位思考后才能得到的行为方向。
所有问题的得出的前提就是先设想自己就是自己的领导,希望你怎么做。
这样想后,会发现自己在公司中再也不是那么浑浑噩噩了,至少很明白自己的位置和前景。
换位思考的理由
有一位公司的人事部主管曾经给我讲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
“我现在工作很努力,也很尽责,这完全得益于自己的经历,希望你在培训的时候把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想对员工一定会有帮助的。
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很自信,也算很有能力,但我对待工作的态度总是漫不经心。
领导也试着和我沟通过,但收效甚微,因为我总是觉得:
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为什么要给你拼命。
如果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一定比现在做得好。
我也相信我能像领导那样夜以继日的工作,我也能付出几倍于现在的努力。
我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了三年,其中所做的事无非都是为了自己那点薪水而已。
当我终于在朋友和家人的资助下开了公司的时候。
我真的比打工时努力了很多,当我真正的做了领导的时候,我才知道做个领导的难处,也知道了领导的心情。
一年过去了,我关闭了公司,因为,开公司太麻烦了,也不太适合我的个性。
我重新开始了打工的生涯,一直到现在。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做到了现在的职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我知道了领导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知道他想让我为他做什么?
换位思考其实并不难,他需要的只是你在行事之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这件事情由我负责,那么我会要求别人怎样去做?
”多次进行这样的思考,你的思维就会有种“质”的飞跃。
我想,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我是不可能永远打工的,总有一天我要自己做领导,打工只是个过渡过程,而只有当领导才是我的终极目的。
无论我做任何工作都是在为自己获得经验。
积累资金并学到经验。
”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态度:
如果我市领导的话,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但是,这种观念长期在你的脑海中,就会成为一种不良的情绪,并知道你的行为。
一个人的品行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积累,行为重复多次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能让你不由自主地按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去面对所有的事情。
好的行为习惯上这样,坏的亦然。
当你不曾为你的领导着想,甚至采取抵触行为时,就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这就必然影响你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一个人在一生中永远从事两件工作:
干活状态与干事状态。
即一件是正在做的工作;另一件就是真正想做的工作。
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和想做的工作做得一样好,那么一定能成功,因为你真正的在为你的未来做准备,你正在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有句话这样说:
当你像领导一样的思考时,你就成为了一名领导。
在今天这种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
你努力工作的结果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工资和理想的职位,但是你要记得提醒自己:
你在公司里是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永远不要抱怨
成为团队中坚力量的都是那些从不抱怨的“傻瓜”。
“员工的天职就是服从执行。
”这是一家公司培训室中最醒目的警言。
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永远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和忧愁更会如影随形,成为你心灵的杀手。
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将一条锁链收紧,把自己紧紧束缚其中,不能自拔。
没有人会因为消极抱怨和坏脾气等负面行为而获得提升,这些人永远都是平庸的一群。
看看我们身边的失业者,他们往往属于那些爱抱怨的人群。
他们心里充满了抱怨和痛苦,然而他们所抱怨的并不是导致他们平庸和事业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这种抱怨的行为刚好说明他们的处境是理所当然的。
抱怨公司的环境,抱怨工作压力,抱怨公司的管理机制,抱怨工资太少,抱怨他们得不到重用……抱怨使他们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空间用来考虑一些其他的问题,他们在这些负面行为中摇摆不定,结果使自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最终一事无成。
抱怨使他们永远停留在肤浅的意识里,使他们与公司的文化和理念格格不入,最终被公司所淘汰。
怨天尤人,牢骚太盛的人永远也得不到重视,他们得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失败之神永远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的不断光临。
你在抱怨中得到了什么
抱怨永远是不应该有的负面行为,工作中基本的道德标准是:
你得到了一个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即便抱怨是允许的,那么你在抱怨中又得到了什么呢?
你的境遇不会因此而改变,你不会因为抱怨而变得好起来。
不停抱怨的行为只能影响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影响你自己的个人形象。
当今早已不是原始共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待遇;商品社会也不是完美的社会,绝对的公平至少在现在还是没有能力实现的。
不公正的现象在所难免。
况且有些事情并不是客观上的不公正,而是一些人吹毛求疵的心理在作祟。
爱抱怨的人看不见公司里阳光健康的大部分,而只看见一点点的阴暗面,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一个长时间生活在阴暗里面的人,除了得到一身潮湿之外,还会有什么属于他们呢?
关于怎么样看待牢骚的员工,我曾经与某公司经理探讨过,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某使他们公司的员工,名牌大学毕业,在公司里做销售业务。
他的工作一直做得很好,也很出业绩,并曾经连续三个月拿到了公司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公司这时正准备做职务调整,鉴于王某的工作成绩,公司准备提升他为销售部经理。
但在对他的个人方面进行考察的时候,却发现了他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他的抱怨言行。
什么工资太低了,什么他到哪里能做得更好,什么公司就向资产阶级压榨员工剩余价值等等。
后来经过大家的讨论,王某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开除了。
公司大多数人认为,对于不断散布负面信息的人,就像藏在果箱中的烂苹果。
他的行为不但会影响他以后的工作,而且还会感染他人的工作情绪。
对于这样的人,即便他有能力,公司也应该放弃。
我们也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员工呢?
是那些总在抱怨的人,还是那些有活力并值得信赖的人呢?
你抱怨得对吗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讲:
这公司也太黑暗了,一天差不多要工作10个小时了,还要在周末加班,还要在休息的时候思考,人都快卖给公司了……
我们只针对这一个问题来检查一下你的抱怨是不是正确的。
是的,时下是有很多领导不时让员工加班加点地工作,我们以为我们的工作是在为老板创造效益,我们以为我们的行为是高尚的,但是我们没有得到应得的一切。
当你想这些的时候,你想到过要换一种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了吗?
你有没有这样想过:
这可能是领导要重用我的信号;这可能是领导有意识地在提高你的业务水平。
对于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一般领导对喜爱和信任的员工,会下意识的以为,重用他们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运用他们的时间,并且几乎没有顾忌,因为领导通常认为,我喜欢他,我要重用他,所以我有必要让他得到锻炼,让他做得更好,而这些,无疑要用比其他员工更多的工作时间。
任何一位想成功的人都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位做领导的都要比员工的工作时间长,甚至没有自己的时间,将人比己,你若想要有所成就,也需要付出这样的努力。
老板这样认为,员工自己也要这样认为,你创造的一切可能给公司带来利益,但是你自己除了应得到的报酬之外,你的能力和经验一样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有一位在公司里薪水最高的员工曾这样说:
“不要以为我获得的最多,我的工作时间是一周七天,一天十个小时,平均计算,我的薪水不如你们中的任何一位。
”但这位员工同时获得的时最快的晋升和最多的工作阅历。
他的得到和失去哪个更多,相信我们任何人都能了然于胸。
公司需要那些受到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勤奋敬业的员工,而不是投机取巧、诸多抱怨的平庸劳动力。
抱怨永远是负面行为的一种,它能提供给你的只能是失败,我想聪明的员工都知道该如何取舍。
尽职尽责
你想拥有多大成就,取决于你愿意承担多大责任。
尽职尽责是什么?
这种行为是对工作职责的勇敢担当;它是对工作环境的积极适应;它是对公司的一种忠诚体现;它也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
一个尽职尽责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份量。
一个人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应当尽职尽责去完成,这是社会法则,也是道德法则,还是心灵法则。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
尽职尽责的态度,会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失望时懂得不放弃。
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为了自己,还为着别人。
放弃责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逃兵”
去年的春天SARS肆虐时,几乎所有的白衣天使都挺身而上,尽管她们知道,上去可能意味着死亡,但没有人退缩。
一位年轻的护士甚至因为自己被撤换下来而痛哭,她们说:
“这个时候退出,感觉总没有做到尽职尽责,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逃兵。
”
试想,如果白衣天使在这个时候不能当起自己的责任,不做到尽职尽责,没有勇敢地冲上前去,那么,我们的生命将受到怎样的威胁?
当她们做出承诺的那一刻,她们就是用生命承担起责任。
尽职尽责此时重于泰山!
不仅仅因为白衣天使是这样。
那些在自己的职位上脚踏实地工作的人也是如此。
你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你的工作可能只是一点小事情,但一样需要你尽职尽责的将其做好,因为只有每个人的工作都做好了,公司的整个运营才能顺利进行。
一个企业管理者曾说:
“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
”事实上,只有那些尽职尽责工作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更容易地走向成功。
尽职尽责的行为就是荣誉
尽职尽责的行为是一种全心的付出:
尽职尽责是一种挑战困境的勇气;尽职尽责也是战胜一切的决心。
今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产生于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
那是纪念一个士兵尽职尽责的故事:
公元前490年,希腊和波斯在一个叫马拉松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