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462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8古诗词鉴赏教师备选题库doc

教师备选题库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试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情须拟物为人,使物成为人(作者)的化身。

在这首词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要注意“身留”“心留”的深层含义。

(2)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要注意“梅花”在词中处于卒章显志的位置。

【答案】 

(1)“身留”是出于被迫,无可奈何;“心留”是乐意羁留。

词人途中遇雪,不能继续前行,当然不是“心留”,点明了当时的具体状况;词人在这里采用问答的方式回避正面回答,让白鹤继续发问,引出下面对旧友的怀念之情。

(2)作者的心情是通过白鸥表达出来的,但白鸥不是他的化身,从“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可以看出,白鸥并不理解作者的心情。

而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能在这里陪伴“我”。

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

因此,梅花是作者的化身。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 ①宋玉《风赋》中说:

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

(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峻的秋光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廓的异乡秋色的联想。

下面接着说:

“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

“楚台风”用典。

宋玉《风赋》中说:

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庾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 ①分宁:

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

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

(1)这首诗的首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句借用王维《渭城曲》(或“阳关三叠”)之典故写送别,切入主题;“水东流”又用流水的无情反衬了故人有心。

从而营造了送别时伤感沉重的气氛。

(2)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

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1)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

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结合诗句内容挖掘内在意蕴。

(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

要紧紧抓住“借景抒情”这个题干中的关键词,结合相应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2)这二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秦楼月

向子湮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湮: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

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

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草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

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坞:

湖岸凹入处,汀:

水中沙洲。

③轩槛:

长廊的栏杆。

④芰:

指菱。

(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

要逐句分析,抓住湖岸、湖面、月色、莲香组织语言。

(2)本题考查鉴赏意象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增强情景意识,要注重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

【答案】 

(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要重点抓住“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和“春风花草香”三句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词人情感特点的能力。

要注意词中“此意陶潜解”这一关键句,分析词人的归隐之情。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

(2)下阕抒情含蓄委婉。

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

8.(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刘子寰

秋色到东篱,一种露红①先占。

应念金英②冷淡,摘胭脂浓染。

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脸。

何事③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

【注】 ①露红:

红色的菊花。

②金英:

精英,大自然精华英秀。

③何事:

为什么从事。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应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浓染”中的“念”“摘”两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结尾两句(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表达了词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要注意分析“念”“摘”两字在修辞方面的效果。

(2)本题考查分析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矛盾之处在于归隐还是入世,要结合相应的诗句内容分析。

【答案】 

(1)“念”“摘”两字运用拟人手法,“念”字赋予红菊以思维色彩,“摘”字赋予红菊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菊傲霜、卓然不群的品格。

(2)“渊明风致”表达词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固守本性。

但“妖艳”句,透露出了其真正含义:

词人之所以归隐田园是形势所迫,实出无奈,故其仍向往着某一天能够出仕朝廷为国效力。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冬夜

黄 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 ①稜稜(lénɡ):

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写景角度的能力。

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角度分析,特点的表述要明确。

(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

要抓住“梅花”“故人”“不孤”等关键词。

【答案】 

(1)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描绘夜阑人静、布衾冷硬、沉香已尽、残灯如豆的画面;写出了冬夜寒冷、寂静、凄清的特点。

(2)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词人与梅花成为一对知心好友,精神相通,互相鼓励,所以“不孤”。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黄 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山献翠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句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

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认”,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

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

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11.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 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逢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

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注]。

【注】 三处:

指城头、江心和山顶。

(1)此曲开头两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

“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诗人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

回答本题,要从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它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

【答案】 

(1)开头两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

抒发了诗人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作者强烈的乡思之情。

②鼓声易使人生发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

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诗人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

(写出两方面即可)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朱履曲(节选)

张养浩

休只爱夸强说会①,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②,一旦待相离怎相离。

爱他的着③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④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

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注】 ①夸强说会:

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

②贴骨粘皮:

奴颜媚骨,溜须拍马。

③着:

穿。

④谩:

蒙骗。

(1)这首元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的下片在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对虚伪官员充满厌恶与斥责;②对官场生活充满厌倦;③毅然辞官归隐,享受与自然交融之乐。

(2)①借代手法,以“鹦鹉杯”、“凤凰池”借代官场生活,形象地写出了官场生活的豪奢与腐朽;②拟人手法,“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十分亲切地写出了辞官归隐之乐;③对比手法,将官场生活的“忧与辱”与归隐后的“喜”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

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注],闲快活。

【注】 日月长,天地阔:

暗用“壶公”的故事,即一个叫施存的道士施展法术,缩身到酒壶中过日子,壶中也有天地日月,应有尽有,只是没有人世间的争斗、干扰和罪恶。

(1)你怎样看待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所倡导的“闲适”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小令一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适意行,安心坐。

”既没有荣辱的干扰,又没有祸福的忧虑;既不仰人鼻息,又不受人驱使,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饮、餐、歌、卧,完全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这就是作者追求的闲适、宁静、自由、安稳的生活。

这种生活是与当时社会的扰乱纷争、动荡不安的世俗生活相对立的。

在这种对立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全曲运用朴素的笔墨,不事雕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生活。

同时,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喜爱和追求。

【答案】 

(1)这首小令所倡导的“闲适”生活,在今天看来,难免有些消极颓废;但在当时却是与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坚决不和统治者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2)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以下表现手法:

①白描,“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均不事雕琢,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作者闲适的生活;②用典,最后一句暗用“壶公”的故事来寄寓主旨;③直抒胸臆,“适意行,安心坐”“闲快活”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快乐闲适之情。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 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邮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

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

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2)(示例一)①不同意。

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示例二)同意。

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

“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性美。

1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 树

丘 迟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芳 树

沈 约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1)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

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