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124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docx

《外国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docx

外国文学史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1.前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

代表作家:

欧文、库柏、爱伦·坡等。

①欧文:

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代表作散文小说集《见闻札记》。

②库柏:

是美国民族文学奠基人之一,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三种不同小说形式:

革命历史小说,如:

《间谍》;

航海生活小说,如:

《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

”;

边疆题材小说,如:

《开拓者》。

③爱伦·坡:

创作了最早的推理小说,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代表作《乌鸦》。

2.后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南北战争前夕):

以超验主义为思想基础。

代表作家:

爱默生、梭罗(散文家)

霍桑、麦尔维尔(小说家)

朗费罗、惠特曼(诗人)

①爱默生:

《论自然》;梭罗《瓦尔登湖》

②霍桑:

《红字》;麦尔维尔《白鲸》

③朗费罗:

《海华沙之歌》;惠特曼:

《草叶集》。

霍桑(1804-1864):

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红字》(1850)。

人物形象:

海丝特·白兰

“罪”:

放纵情欲,生下珠儿

隐匿情人的名字

“救赎”:

“隐忍”乐于助人

阿瑟·丁梅斯代尔

“罪”:

神职人员放纵情欲

道貌岸然地审问海丝特·白兰

“救赎”:

七年心灵苦行,最后向公众坦白

罗杰·齐灵窝斯(令人毛骨悚然,撒旦的象征)

“罪”:

疯狂的复仇

“救赎”:

将遗产留给海丝特和珠儿

珠儿

“罪”:

本身就是罪恶情欲的产物

“救赎”:

阿瑟·丁梅斯代尔坦白时,她亲近了亲身父亲

《红字》艺术特色:

1、霍桑是美国文学史最早注重心理描写的作家,他称自己作品为“心理罗曼史”,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心理小说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红字》中注重挖掘人身上固有的“恶”,并追踪恶令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呈现人类心灵内部善恶交战的过程。

2、《红字》中大量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

《红字》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

红A的含义:

由Adultery—Alone—Able—Angel—Admirable的变化,也暗示出主人公犯罪—受难—得救的人生经历。

【现实主义思潮的总体特征】:

1、力求真实地、客观地再现现实。

2、注重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致力于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中的罪恶。

4、作家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看待一切社会关系,要求文学“在人民中间唤醒几世纪来埋没在污泥和尘芥里面的人类尊严。

5、在艺术手法上,作家们不仅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而且注重人物心理描写。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简·奥斯丁

一、生平与创作

出生于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史蒂文顿,父亲为教区牧师;下层的绅士阶层,中产阶级家庭,讲求门当户对。

终生未婚。

六部完成的长篇小说:

《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6)、《诺桑觉寺》(1818)、《劝导》(1818)

二、奥斯丁小说的题材与特色

往往通过“乡村三四户人家”“请客吃饭,弹琴跳舞,择偶婚娶”之类的生活场景的精致描绘,表现19世纪初英国乡绅阶层的日常生活,表达作家对于人性的透彻理解和对理性克制的尊崇,具有幽默睿智的喜剧性笔调。

作家还通过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经历和婚姻配偶的抉择表现出对妇女地位、财产继承、经济政治地位与婚姻关系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具有初步的女性意识。

三、《傲慢与偏见》

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分别克服自身的“傲慢”与“偏见”,最终幸福地结合的喜剧故事。

被英国现代小说家毛姆称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主要人物:

贝内特夫妇

简宾利

伊莉莎白达西

玛丽

基蒂

丽迪亚威克姆

夏洛蒂柯林斯牧师

凯瑟琳老夫人

形成的喜剧性背后,依然还有悲剧性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1)男权主义

2)女性被动与等待,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二)勃朗特三姐妹:

一、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

1847年,三部小说出版,然而,只有《简·爱》在当时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文坛的重视。

二、夏洛蒂·勃朗特

她一共写有4部小说,代表作是《简·爱》(1847)。

此外还有《谢利》《教师》等。

《简·爱》以第一人称回忆了女主人公从寄人篱下的孤女,到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家庭女教师的坎坷历程。

小说描绘了她和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相爱,在其另有疯妻的真相大白后出走,最后又听从心灵的召唤,在罗彻斯特的疯妻梅林去世后回到恋人的身边,与之幸福结合的浪漫故事。

作为叛逆的贵族形象的罗彻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的形象,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简·爱的故事表达了监禁和逃跑的主题,因此也成为了一部清晰的女性成长史。

简·爱形象:

1、简·爱是个平民女子形象。

2、代表平民女性内心的愿望:

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以及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

3、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

《简·爱》小说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简·爱这个富于魅力的人物形象。

(2)人物的个性化。

简·爱的个性:

聪明而谦逊、倔强而善良、沉静而热烈。

罗彻斯特的个性:

傲慢的外表和温柔的内心构成对照。

(“内外对照法”)

(3)艺术上的独到和高超。

三、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一部关于恩萧家族和林家族两代人爱恨情仇的编年史、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哥特式风格的新颖小说。

主要人物形象:

凯瑟琳·恩萧

希刺克历夫

辛得雷·恩萧

埃德加·林惇

伊莎贝拉·林惇小林惇·希刺克历夫

哈里顿·恩萧小凯瑟琳·林惇

丁耐莉洛克乌德先生

先后出现三个叙述人:

洛克乌德先生、丁耐莉和伊莎贝拉。

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叙述了见闻,担当了不同的叙述人物。

由洛克伍德的叙述引出了希刺克里夫和主述人丁耐莉,以及充满了悬念和疑惑的故事。

丁耐莉的任务就是解答这些悬疑和疑惑。

丁耐莉叙述的空白(伊莎贝拉私奔后发生的她所不知道的事),由伊莎贝拉的信来补充。

希刺克里夫形象:

1、希刺克厉夫来自下等社会,养成了孤僻、忧郁而坚忍的性格。

2、希刺克厉夫为他被践踏的人格、自尊与爱情进行了狂暴的复仇。

3、希刺克厉夫在复仇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4、希刺克厉夫是维多利亚时代冷酷无情的等级制度的牺牲品。

《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体现出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其次,作品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再次,作品中,自然与人物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最后,人物语言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特征。

(三)狄更斯《双城记》

1.主要内容

《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历史小说。

小说故事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大都市。

梅尼特是一位善良正直的医生,因给大臣写信控告厄弗里蒙地侯爵残害农民而被投进巴士底狱。

18年后,他被仆人得伐石和友人劳雷搭救出狱,接到英国,在女儿露茜精心抚慰之下终于恢复记忆力。

这时,有两位青年成了他们的朋友,一个是代尔那,他是厄弗里蒙地侯爵的侄子,但与家族断绝了关系,来到英国过自食其力的教书生活,后与露茜结婚;另一个是卡尔登,他暗恋着露茜。

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代尔那的老仆人被无辜抓入监狱。

为救老仆.代尔那毅然回到巴黎,却被侯爵当年所害农夫的女儿得伐石太太关进监狱。

梅尼特一家闻讯赶到巴黎营救未成,卡尔登利用相貌相似暗中换出代尔那,为露茜的幸福献出生命。

得伐石太太为斩草除根,要杀死露茜母女,却于混乱中手枪走火自毙。

2.作家在书中塑造了两类人物。

一类是“仁爱者”。

梅尼特是一个“宽恕”的象征,他在历史的大变动中受尽了磨难。

在封建专制时代,他身陷囹圄,家破人亡,自己也几乎成了一个废人。

在大革命的风暴之中,他的家庭几乎又遭灭顶之灾,但他除了在监狱中曾产生过强烈的报复欲之外,对一切都抱着宽恕的态度。

他没有因父及子地把仇恨转嫁到代尔那身上,更不同意革命群众滥杀无辜。

在作家看来,他是一个超越了个人恩怨和阶级褊狭仇恨的人。

但实际上,他在巴黎的奔波,也仅仅说明他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家庭安宁与幸福。

他的“宽恕”、“仁爱”不免带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狭隘性和怯懦性。

代尔那则是一个“自新者”代表。

他的家庭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历史罪恶,但他凭着一颗向善之心,从中超拔了出来,并以正直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人生的幸福。

卡尔登则是一个因爱而使其生命得到升华的人。

他在庸俗无聊的环境中染上了忧郁绝望的时代病,但他在舍己献身中最终找到了人生崇高的价值与意义。

露茜则是美与爱的化身。

她以其温柔纯洁不仅使老父焕然一新,使代尔那找到了幸福的归宿,而且也使卡尔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她把周围的一切都聚合成了一个欢乐与爱的和谐整体。

另一类则是“仇恨者”。

得伐石太太是其代表。

得伐石太太苦大仇深,在大革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镇静机警、坚定不移、勇敢果决的非凡品质,但也具有疯狂报复、残酷杀戳的可怖心理,她甚至连露茜母女也要斩尽杀光,最终得到了“仇恨”的应有惩罚。

通过这一形象,作家意在告诫人们,即使灾难深重,也不要失去爱心和理智,否则将会自食其果、害人害已,“仁爱”与“和谐”应是个人和社会的最高标准与尺度。

(四)哈代

“威塞克斯小说”

1.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以他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统称“威塞克斯小说”,代表作《绿荫下》、《无名的裘德》、《还乡》、《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等。

2.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德伯家的苔丝》

它描写贫穷的农家女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

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1.基本内容

贫穷的农家女苔丝容貌美丽动人,性情善良热情。

她敬爱父母,照顾弟弟,为了能赚钱以弥补家中死去老马的损失,去地主德伯家认亲。

她遭到少爷亚雷的诱奸,怀了身孕,回到家乡。

然而孩子死了,为了生存她再次离开家,来到奶牛场当女工。

在那她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克莱尔,俩人真诚相爱,结为夫妇。

新婚之夜,苔丝对丈夫坦白了自己的隐私。

安吉大为震惊。

他责怪苔丝在婚前没有向他吐露真情,把她看作是有污点的女人,遗弃了她,独自出走巴西。

苔丝又一次陷入了孤独的苦难之中。

苔丝生活无着,只好回娘家去住。

她在一家农场工作,等待丈夫回心转意。

此时,她又遇见亚雷,又来纠缠她,她写信给丈夫安吉,求他赶快回来,但无回音。

她父亲去世,母亲生病,弟妹失学,一家人因付不起房租被赶出住所。

她在绝望中接受了亚雷的资助并和他同居了。

亚雷说,安吉抛弃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她也深信不疑。

安吉在巴西在巴西经营事业失败,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自己在结婚前也与一个女子发生过关系,为什么要苛求苔丝呢?

他无法忘记苔丝,希望回来和苔丝破镜重圆。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看到安吉归来的苔丝,觉得她的一生幸福断送在亚雷手中,悔恨交加,一时气愤,用刀杀死了他。

杀死亚雷后苔丝与安吉逃进森林过了五天幸福的生活,在第六天的早上,警察围向了他们。

苔丝从容的站了起来,走向了死亡的绞架。

2.人物形象

苔丝:

⑴.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具有劳动妇女的一切美好品质。

美丽而纯洁,坚强而勤劳,富于反抗性。

不慕虚荣,不稀罕祖先的贵族出身,坚持用农民的姓。

⑵.她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对克莱的爱是真诚、高洁的,甚至愿作“爱的奴隶”。

⑶.苔丝身上有旧时代的烙印。

她的出身决定了其身上必定有一些旧道德观念和宿命观点。

她认为自己的失身是无辜的,但是又觉得她在命运面前又是有罪的。

总之,他既有反抗命运的一面,又有服从命运安排的一面。

她有时把自己的人生苦难归咎于命运,因而容易陷入自悲自谈和悲观失望之中。

安吉·克莱尔:

克莱是资产阶级正面文明的代表人物。

⑴.优点:

【1】反抗性。

他是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现代哲学思想影响,对宗教和他所属的贵族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2】具有回归自然的倾向。

他爱轻灵,渴望精妙的爱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⑵.缺点:

由于其出身使他在贞操方面仍采用社会标准。

总之,他是一个不彻底的“自然之子”。

亚雷——有关力量的综合体:

⑴.亚雷,德伯家的少爷,这座“新贵”洋房的少主人。

他生活腐化、堕落、贪图美色,在诱奸了苔丝之后,曾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内疚,一度学习神学。

然而,命运并没有宽待他,在他第二次占有苔丝后,命运之神将他的生命了结在苔丝的刀下。

⑵.亚雷是资产阶级恶势力的代表。

⑶.亚雷是有关力量的综合体。

【1】经济实力强大。

他是地主家的少爷,家里富有。

【2】政治势力强大。

他后来成为了一个牧师,又从精神上压迫苔丝。

例如他说:

“你只要做太太就得做我的太太”。

3.苔丝悲剧根源

⑴内在:

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⑵外在:

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

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

哈代的命运观:

哈代的命运观是悲观的、宿命的,他将无法抗拒的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和时代的更替解释为命运。

哈代认为,人是渺小的、脆弱的,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命运往往具有邪恶的本质。

在邪恶命运的笼罩下,出现在哈代作品中的常常是灾难、不幸和死亡。

在哈代作品中,命运因素往往通过昏暗阴沉的自然景物、迷信风俗、一连串偶然因素或巧合等体现出来。

种种超自然的东西围绕着苔丝陆续出现,直到宣告她死亡的黑旗升起。

围绕着女主人公的巧合:

苔丝试穿婚纱时心中泛起的不祥童谣;

举行完婚礼回到奶场时“主凶”的午后鸡啼;

新婚之夜守在新房门口的两幅狰狞的德伯维尔家族妇女画像;

信被塞入安吉门口地毯下;

苔丝睡在上面的古代凯尔特人举行祭祀的悬石神庙的石板。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司汤达

1.1823年至1825年,司汤达发表了《拉辛与莎士比亚》论文集。

他批评古典主义,肯定莎士比亚,自称拥护浪漫主义。

但他所阐述的那些原则,实际上为现实主义开辟了道路。

作家所说的“浪漫主义”就是后来被定名的“现实主义”。

数年之后,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相继问世,于是法国文学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个纲领性理论文件。

2.《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作品。

(1)《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

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作者根据1827年《司法公报》上一则情杀案件,有意识地将其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和深刻社会内容的作品,展现“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2)小说原名《于连》,后改为《诱惑与忏悔》,最后定名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

“红”:

指拿破仑皇袍和其士兵的红色军装,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的英雄时代,又代表着以特殊方式反抗复辟制度的平民叛逆者于连。

“黑”:

指教会教士、僧侣的黑色道袍,代表复辟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和以教会资产者为主的黑暗势力。

“红与黑”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两种相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人心中的交织、对抗,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3)“献给少数幸福的人”

《红与黑》的主题:

人怎样才能幸福?

小说描写一个年轻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如何从迷误走向清醒的故事。

于连首先把社会的承认或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获得幸福的标准,狱中的于连终于从社会角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听从了心灵的召唤,回归真实的自我。

(4)三个主要场景

①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尔

复辟时期暴发户日益得势,金钱的威力开始取代门第观念,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意

识充斥着外省维立叶尔小城。

于连出生于维立叶尔市城郊小业主之家,自幼缺乏母爱,

体弱瘦小,倍受父兄的嫌恶与责打。

这些都使得他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平民反抗意识和要求改变命运的愿望。

他企图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

自己向上爬的愿望,使自己获得幸福。

②人间地狱般的贝尚松

贝尚松神学院阴森可怖,充满勾心斗角。

于连一到神学院,就陷入被孤立、监视的境地。

他深埋下对教会的厌恶和仇恨,极力伪装虔诚、谦卑。

他冒死登高装饰大教堂,赢得彼拉院长的青睐,被提升为神学助理讲师。

在彼拉院长被挤走之时,他前去代送辞呈,以丰富的拉丁文知识博得安地大主教的倍加礼遇。

他的境况终于彻底改善,所有的人、包括仇人加斯答列都来巴结他。

这使于连坚信自己必是一个未来的大主教。

这时,于连已由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伪君子。

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

由于彼拉院长调离,于连可能陷于虎狼包围之中,于是在彼拉院长的推荐下,于连

成了巴黎木尔侯爵的私人秘书。

侯爵府是复辟贵族的大本营——“阴谋与伪善的中心”,

而侯爵本人是没落贵族最阴险、最反动的代表人物。

于连一方面处处捍卫自己的平民尊

严,一方面又以精明干练的才华为侯爵效命。

当博得侯爵的赏识、获得一枚奖章时,于

连受宠若惊,决心按发给他勋章的阶级的旨意办事。

他从小私有者“捞一把”的个人野

心出发,由一个痛恨贵族的平民堕落成了反动贵族的马前走卒。

这时,他又以种种策略,

制服了高傲、狂热、虚荣的侯爵小姐玛特尔,从而获得了大片庄园田产、贵族封号和骠

骑兵中尉军衔。

正当于连得意忘形之时,他与德·瑞那夫人的私情被揭发。

绝望、狂怒

中的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了枪,最终被社会、也是被他自己推向了悲剧命运的结局。

(5)于连形象及悲剧

①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

②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他英俊漂亮,聪明能干,意志刚毅,敏感高傲,具有高度的自尊心、超人的隐忍力、强烈的报复欲、无厌的政治野心和清醒的反省意识。

③于连也是“性格分裂”的人物。

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既具有个人主义野心家和阴谋家的色彩,又带有平民反叛者的特征,还扮演了一个人性自我追寻者的角色。

于连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是法国复辟王朝极端反动黑暗的结果。

他一生残酷紧张的内外搏杀,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空前复杂尖锐的反映。

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之中,他每进一步,都要经受着心理恐慌和灵魂挣扎的折磨。

他付出了泯灭天良、丧失自我、背离幸福的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悲剧命运。

当他向他所痛恨的社会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时,击中的却是自己全部真情、梦想和幸福之所在。

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贫民青年付出再多的辛苦和努力也无法跻身上流社会,他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沉痛抗议。

(二)巴尔扎克

1.《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集,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包括91(一说96)篇篇幅不等的中、长、短篇小说。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包括:

一、贵族不可逆转的历史性没落和衰亡,代表作《高老头》、《古物陈列室》、《弃妇》;二、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的发迹史,代表作《纽沁根银行》、《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三、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家庭的破坏,代表作《贝姨》、《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

2.《高老头》

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实际上反映的是1830年后法国社会的面貌。

小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里奥老头的“父爱”悲剧和拉斯蒂涅良心堕落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形象地描写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日趋没落与资产阶级步步进逼、日益上升的阶级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金钱占有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毁灭性的腐蚀,控诉了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的罪恶。

⑵拉斯蒂涅人物形象

①在鲍赛昂子爵夫人那里接受了社会教育的第一课。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②伏脱冷给他上了第二课。

伏脱冷的邪恶说教在他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拉斯蒂涅虽然没有完全接受伏脱冷的建议,但他已开始自觉地压抑自己的善良天性,既与泰伊番小姐勾搭,又与但斐纳鬼混,过起了吃喝嫖赌的生活。

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经过伏脱冷的启发,又往社会这个名利场的泥坑深陷了一步。

③高老头的惨死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

拉斯蒂涅自始至终目击了这场惨戏的演进,一面是付出一切,处于最后绝望的期待中的老父,一面却是榨干父亲、置其生死于不顾、追逐上流社会虚荣的女儿。

两相对照,撕碎人间情爱的残酷世界就使他葬埋了最后一滴青年人的纯洁眼泪,决心豺狼一般与巴黎世界一拼高低。

至此,拉斯蒂涅完成了他堕落的全过程。

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也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

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⑶“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之一。

所谓人物再现法,是指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核心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出现的方法。

它的优点:

一是使不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有了纵深发展的连续性,为人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活动舞台;二是使人物在一个多样化的冲突中性格更丰满,形象更鲜明;三是使《人间喜剧》因人物穿行、场景变幻而成了一个运动着的活的社会存在。

作者用这种方法,以400多个再现性人物将70多部作品联结成了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敞开的完美整体。

⑷《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面之一”。

作品通过葛朗台一家的变迁,广泛展现了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风俗画面。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形象。

这个人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嗜钱如命和吝啬。

他一生都在设法捞取钱财,灵魂已被金钱所腐蚀。

为了钱,他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破坏女儿的爱情,剥夺她的继承权。

在弥留之际,还要女儿将金币放在眼前,供他观赏,嘱她理好钱财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有家财百万,却住在破旧房子里,在女儿生日时也舍不得多点一枝蜡烛,客人来了用“乌鸦”汤招待,连每日食品也要亲自发放和严格限制。

同时,老葛朗台不是普通的守财奴,他是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他比旧式地主更精明、凶狠,聚财方式更充斥血腥味。

他靠投机革命发财,当过行政委员、市长,任职时期,利用职务,大捞油水;他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机买卖,利用债务和商业信用大把赚钱,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资产者的特征。

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

  如果说葛朗台发家史已令人吃惊,那么侄儿查理的手段就更加令人发指。

他比葛朗台阴险、狠毒,也更加残酷。

他把罪恶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穷凶极恶地掠夺海外殖民地人民的血汗。

他通过贩卖华人和黑人、偷税和走私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得巨额利润。

这是一个不顾法律、心狠手辣的新型资产阶级典型。

作品正是通过葛朗台老头和查理的形象,揭露了资本的罪恶,以及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小说还形象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的现金交易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联系。

葛朗台老头因有一笔说不清楚的巨额资财,成了索漠城人们顶礼膜拜的偶象,城里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格拉桑两家为了争夺葛朗台女儿而勾心斗争。

查理听到父亲自杀的消息而痛哭时,葛朗台却无情地说:

“这孩子没有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

”他发现女儿把积蓄送给了查理,便大发雷霆,对她加以惩罚。

妻子刚死,老葛朗台迫不及待地要女儿在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上签字,他认为这是一场公平交易,欧也妮把所欠的养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