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x
《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3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长沙联考)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
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2.(2020广东梅州二模)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
它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需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B.某水生植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在初期该种群数量可能呈“J”型增长
C.从陆地到浅水、深水区植被类型存在差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湿地公园为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好的样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2020山东日照二模)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西黄松
群落
生产者活生
物量(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机碳
(g/m2)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注:
净初级生产力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西黄松群落和幼龄西黄松群落均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4.(2020山东潍坊一模)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5.(2020山东临沂二模)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
J·m-2·a-1)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肉食性动物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2020福建泉州二模)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
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
B.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C.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
D.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7.(2020山东日照二模)改造盐碱化草地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B.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8.(2020福建福州模拟)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
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9.(2020湖南郴州第一次质量监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秸秆中的化学能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不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C.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是生产者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生产者
10.(2020天津红桥二模)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
C.娇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一模)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相关人类活动、观念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其他生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的
B.生态农业——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综合生产体系
C.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D.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就地保护的原理,提高被保护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二、非选择题
12.(2020湖南邵阳模拟)图1中A、B、C三条曲线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
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如果图1中A、B和C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则最高营养级是 ,判断依据是 。
(2)在图2中,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h)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 的能量。
若从a、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不可利用的能量(c),则应表示为 。
(3)图1中A、B、C三者之间可以通过颜色、气味、行为特征等信息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过度放牧等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是由于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请为当地提出合理建议 (答出一条即可)。
13.(2020山东青岛一模)生态学家曾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情况。
黄河口湿地是我国及世界上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最佳场所。
近些年随着黄河口生态“大补”,生物种类大量增加,曾经濒临灭绝的黄河刀鱼也大面积出现。
如表为被调查区域三个时期动植物的物种数量及黄河刀鱼的同化量在不同生命活动中分配比例的相对值。
请回答问题:
时期
竞争消耗
的能量
逃避敌害
消耗的能量
繁殖后代
消耗的能量
物种数
Ⅰ
17
18
65
49
Ⅱ
18
60
22
80
Ⅲ
65
17
18
46
(1)在调查描述、解释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 模型。
若要预测黄河刀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需调查黄河刀鱼种群的 。
(2)根据题表分析,进行生态修复的时期是 期,判断的理由是 。
黄河刀鱼喜食麦穗鱼,麦穗鱼分布广泛,但在云贵高原地区却为外来物种,是滇池等湖泊土著物种灭绝的元凶之一。
为防治麦穗鱼的危害,结合表中的能量分配模型,请提出最合理的建议:
。
(3)该湿地在某个时期由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说明 。
污染物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区域的水流经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14.(2020山东潍坊一模)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
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 以及 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图中细菌的代谢类型为 。
A是藻类生物通过 (生理作用)产生的 。
(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 。
1.
答案 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C正确;蜣螂是分解者,属于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D正确。
2.
答案 C 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某水生植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如果环境适宜,则在初期该种群数量可能呈“J”型增长,B正确;从陆地到浅水、深水区植被类型存在差异,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湿地公园为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好的样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3.
答案 D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净初级生产力,B正确;西黄松幼龄群落生产者的活生物量比老龄群落生产者的活生物量少得多,但二者净初级生产力相差不大,所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C正确;幼龄西黄松群落一年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g/(m2·年),而异养呼吸为390g/(m2·年),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错误。
4.
答案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查值偏小,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生存空间有限,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
5.
答案 D 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只含有四个营养级,A错误;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在氮循环中X表示含氮物质,B错误;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用于肉食性动物①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7×105,约占同化量的3.11%,D正确。
6.
答案 D 鲸落形成后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群落类型仍会发生改变,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A正确;鲸落中的硫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CO2还原为糖,属于自养型生物,B正确;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C正确;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及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7.
答案 B 盐碱地植被较少,生产者同化量较低,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A正确;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化,营养级数目增多,食物链不会缩短,而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与食物链长短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盐碱化草地的改造过程,随着群落的演替,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就发生了变化,D正确。
8.
答案 B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产出比农田低,故其生态足迹要大于农田,C正确;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9.
答案 B 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秸秆中的化学能不能被农作物再吸收利用,B正确;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不能自己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
10.
答案 D 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蝴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B正确;娇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C正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11.
答案 B 生态伦理道德观念使我们认识到,其他生物也有生存的价值和权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的,A正确;生态农业——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多层次综合生产体系,B错误;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被保护生物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12.
答案
(1)A C为生产者,B的变化随着C的变化而变化,而A的变化又随着B的变化而变化
(2)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c=a-(e+g+i+h) (3)调节种间关系 (4)抵抗力和恢复力 实行“退牧还草”“划区轮牧”或“封山禁牧”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
解析
(1)C为生产者,B捕食C,而A又捕食B,因此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则c=a-b,b=e+d,d=g+f,f=h+i,因此c=a-(e+g+i+h)。
(3)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即调节种间关系。
(4)过度放牧等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是由于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合理建议有实行“退牧还草”“划区轮牧”或“封山禁牧”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
13.
答案
(1)数学 年龄组成
(2)Ⅲ 物种丰富度低,竞争消耗的能量多,而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少,说明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空间和食物受到限制 引入麦穗鱼的天敌,使麦穗鱼的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能量流向模型转变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芦苇和藻类竞争阳光,同时吸收大量的N、P等无机盐(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调查描述、解释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需建立数学模型。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据表分析,Ⅲ时期物种丰富度低,黄河刀鱼竞争消耗的能量多,而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少,说明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空间和食物受到限制,因此可得出Ⅲ时期处于生态修复期。
麦穗鱼为外来物种时,缺少天敌,繁殖速度快,因此为防治麦穗鱼的危害,应该引入麦穗鱼的天敌,使麦穗鱼的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能量流向模型转变。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干扰大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芦苇和藻类竞争阳光,同时吸收大量的N、P等无机盐,从而导致污水流经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14.
答案
(1)群落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物理沉降 微生物分解 (3)异养需氧型 光合作用 氧气、有机物 (4)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经济效益;遮挡阳光;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种即可)
解析
(1)分析题干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属于群落层面的分析。
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当氧化塘受到轻度污染时,其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氧化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由图中分析: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细菌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把水体里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藻类,所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4)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经济效益;遮挡阳光;吸收水体中N、P等,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生长,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