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1974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docx

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操作

目  录

1岗位任务:

从冷量用户(空分、脱碳、硫回收)来的气氨经过气氨吸收、浓氨水精馏、气氨的冷凝使之液化重新制成液氨.氨吸收制冷是利用低压蒸汽(0.4MPa)为热源,以氨作为制冷剂,以稀氨水为吸收剂,进行吸收、精馏、冷凝等过程构成溶液循环系统的制冷装置。

本装置的制冷设计能力按年产甲醇24万吨生产规模所需冷量进行工程设计,其制冷量总计5.40×106kcal/hr。

装置中吸收器R5101AB的吸收压力取决于其它工段的氨蒸发器的液氨蒸发压力,也取决于稀氨水浓度和吸收器温度。

压力应控制在0.30MPa以下。

精馏塔T5101的操作压力根据需要而定,不能超过1.40MPa。

2工艺过程概述:

2.1工艺原理:

2.1.1气氨吸收:

由于气氨极易溶于水,气氨通入吸收器R5101AB被精馏塔过来的稀氨水吸收,形成浓氨水,并放出大量热,热量被R5101AB管程的循环水带走。

其反应式如下:

NH3+H2O   NH3·H2O+Q

2.1.2浓氨水精馏:

利用氨水受热氨极易挥发的原理,在精馏塔中加热浓氨水使浓氨水中溶解的氨以气态形式挥发出来。

2.1.3冷凝液氨:

气氨在较高压力下常温就可以液化,从精馏塔顶挥发出来的气氨控制较高压力,通过E5104一次水冷却,使气氨冷凝为液氨。

氨吸收制冷是以氨为制冷剂的循环过程,气氨不断被吸收,吸收后的浓氨水经泵提压送精馏塔不断被加热和提纯为高压气氨,经液化后去蒸发器或氨冷器汽化制冷,气氨再被精馏塔出来的稀氨水吸收、加热、提纯、液化而循环的过程即氨吸收制冷的原理。

2.2工艺流程:

从空分、脱碳、硫回收来的气氨汇成一路(-13℃,0.21MPa)进入氨吸收制冷装置,经过冷器E5103管程与壳程的液氨换热,升温到24℃进入同时氨吸收器R5101AB壳程,被由溶液换热器E5102来的稀氨水(43℃)逐级吸收成为浓氨水(37℃),放出来的大量反应热被R5101AB管程的循环水带走。

从R5101B中出来的浓氨水(37℃)靠重力流入浓氨水储槽V5102。

V5102中的浓氨水经氨水泵P5101AB加压,然后进入溶液换热器E5102壳程,与来自精馏塔釜135℃的稀氨水换热,浓氨水升温到110℃后,进入精馏塔T5101中部进行精馏。

精馏塔中蒸出的部分气氨和蒸汽经精馏塔上部水冷器冷凝回流,其余大部分气氨和少量蒸汽(44℃、1.16MPa)由塔顶进入冷凝器E5104壳程,被管程的一次水冷却冷凝为液氨(32℃,1.16MPa),然后进入液氨储槽V5101,V5101内的液氨通过自身压力,通过插入V5101底部的液氨管道进入过冷器E5103的壳程,被冷却到10℃送往冷量用户。

精馏塔由塔底虹吸式再沸器E5101提供热量,再沸器壳程通入0.4MPa的低压蒸汽,加热精馏塔底氨水,使氨水中气氨挥发出来,沿填料上升到精馏塔上部,一部分经过冷凝形成自回流,另一部分从精馏塔顶部出来进入冷凝器冷凝为液氨。

塔底的稀氨水出来后进入溶液换热器E5102壳程,换热后温度降至45℃后主要是进入吸收器R5101A/B,吸收外来的气氨,但系统排惰时也有少量稀氨水进入T5102夹套中的盘管内,被盘管外的液氨换热冷却到30℃,进入T5102顶部喷淋而下与T5102底部进入的含惰性气较多的气氨逆向接触吸收,吸收气氨后的氨水排入氨水地下槽V5103.

整个氨吸收制冷工序分为高压和低压两个系统,低压系统包括:

过冷器管程、吸收器、浓氨水储槽、氨水地下槽。

高压系统包括:

精馏塔、溶液换热器、冷凝器、液氨储槽和过冷器壳程。

设置低压系统的目的,是因为液氨蒸发的温度和压力有关,压力愈低,同时氨蒸发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蒸发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汽化热越大,也即吸收的热量越多制冷效果越好。

因此低压系统中应尽量降低吸收其的温度,适当降低稀氨水浓度,增加稀氨水流量,及时排放惰性气,使低压系统压力尽量低。

设置高压系统的目的是有利于气氨的液化和液氨的提纯,压力高,气氨冷凝液化温度就可相应提高,这样可以节约冷却水用量,因此精馏塔顶温度要严格控制。

由于系统长期运行吸收器R5101A/B、浓氨水贮槽V5102、精馏塔T5101会累积因氨分解而产生的惰性气,惰性气通过集气管,进入T5102底部与从T5102顶部喷淋而下的稀氨水逆向接触,惰性气中的气氨被吸收后排入大气中(氨气≤40PPm)。

整个装置形成气氨吸收、浓氨水精馏、气氨冷凝、液氨输送的循环系统,为用户提供冷量。

循环水来自管网,分别进入吸收器,精馏塔塔顶回流冷凝器,移出氨的吸收反应热和冷凝热。

来自管网的一次水进入冷凝器E5104管程移出气氨的冷凝热。

废气排放:

本装置正常生产无废液和大量废气排放。

仅在装置长期运行排放因氨分解形成的惰性气,及事故或设备大修时有少量的因冲洗设备形成的稀氨水。

节能措施:

氨吸收制冷主要是利用工厂生产中所富余的低压蒸汽作为动力热源,节省大量电能。

本工段几个主要换热器如溶液热交换器,过冷器,冷凝器,均采用波纹管式换热器,这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省了冷却水用量。

注意事项:

在本工段中,主要介质为液氨,气氨,氨水以及含有氨的惰性气的设备和管道上所安装的阀门,应选用氨用阀门,特别是液氨管道上的阀门应为氨用截止阀,以防止氨对阀门的腐蚀。

且氨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吸入呼吸道能刺激或烧伤肺粘膜,浓度较高时容易使人窒息,液氨粘到皮肤上容易引起冻伤,切记操作时注意防护。

2.3主要工艺指标:

2.3.1压力:

吸收气压力:

PI5104:

≤0.3MPa

精馏塔压力:

PICA5105≤1.4MPa

2.3.2温度:

出吸收器浓氨水温度:

T5105:

35±5℃

精馏塔塔底温度:

TRCA5105:

90-135℃

精馏塔塔顶温度:

温度(℃)

30-35

35-40

40-45

40-50

压力(MPa)

1.1

1.2

1.3

1.3-1.4

2.3.3浓氨水流量:

FRCA5108:

70-150m3/h

2.3.4分析:

浓氨水:

30-45%

稀氨水:

19-35%

液氨纯度:

≥98%

2.3.5系统补液氨规定:

液氨储槽液位LIA5104低于25%,浓氨水浓度低于33%,应及时上报车间,联系调度,系统补液氨。

3生产操作方法:

3.1正常生产时的操作控制:

3.1.1精馏正常操作主要是维持系统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汽液平衡。

物料平衡掌握得好,汽液接触好,传质效率高。

塔的温度和压力是控制热量平衡的基础,三者是互为影响的。

因此,一切工艺调节都必须缓慢地逐步调节,在进行下一步调节之前,必须待上一步调节显现效果后才能进行,否则会使工况紊乱,调节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

3.1.2进料量调节:

当进入吸收器的气氨压力和精馏塔液位变化时,稀氨水流量由LV5103自调阀进行调节,精馏塔的进料量由FV5108调节。

精馏塔T5101加进料量时应先加进料量后加蒸汽,减少进料量时,应先减蒸汽后减进料量,以保证气氨纯度为99.8%,维持系统液氨采出和外送平衡。

3.1.3温度调节:

3.1.3.1蒸汽加入量的影响:

a)蒸汽加入量增大,塔低温度上升,水分上移,精馏塔压力升高,液氨冷凝采出加快,有利于降低吸收气压力,提高制冷效果,但同时易使浓氨水浓度降低,浓氨水浓度低于30%时系统容易波动严重时会出现拦液。

因此应严格控制再沸器E5101蒸汽加入量,根据氨水浓度和系统平衡来控制蒸汽加入量,正常情况下精馏塔温升幅度应小于1℃/次,但开车时可以加快精馏塔塔底温升速度.

b)蒸汽加入量减少,塔低温度下降,水分下移,精馏塔压力降低,塔底稀氨水浓度提高,有利于提高浓氨水浓度,但同时降低了对气氨的吸收效果,易造成吸收器压力升高,影响氨冷器制冷效果。

c)精馏塔上部冷凝器循环水量不足,易使塔顶温度上升,气氨中水蒸汽含量增多,易造成液氨纯度降低,影响氨冷器的制冷效果。

d)吸收器循环水量不足,易使吸收器温度上升,如不及时调节,吸收器压力升高氨水浓度降低,严重时会影响精馏塔操作。

3.1.4精馏塔压力调节:

3.1.4.1精馏塔压力升高,精馏塔内上升气氨量减少,塔底氨水浓度提高,降低了吸收器中氨水对气氨的吸收效果,造成吸收器压力升高。

3.1.4.2精馏塔压力降低,精馏塔内上升氨气量增加,气氨中水蒸汽含量升高,易降低液氨纯度,影响氨冷器的制冷效果。

3.1.4.3精馏塔塔顶压力主要通过调节塔底温度和冷凝器E5104的冷凝温度来调节。

3.1.4.4也可以通过调节塔上部水冷器的上回水量微调精馏塔压力。

3.1.5液位调节:

3.1.5.1塔釜液位给定太低,造成塔釜蒸发不足,使釜温升高,塔釜液位停留时间不足,气氨中水蒸汽量增大,影响后续工段的氨冷效果。

3.1.5.2液位太高,高至强制对流口时,影响稀氨水在精馏塔底部和煮沸器内的循环,易造成精馏塔内热量不足,T5101液位保持在78-90%。

3.2单体设备的开停车与倒车:

3.2.1氨水泵开车

3.2.1.1启动前的确认:

a)泵体各螺栓、护罩连接牢固。

b)检查润滑油位、油质正常,手动盘车合格,无卡阻现象,不磨察护罩。

c)确认关闭泵入口导淋,然后打开泵入口阀。

d)拆下压力表排气至有液排出确认无气后,回装压力表,确认压力表好用,根部阀打开。

3.2.1.2稍开泵出口阀1-2圈。

3.2.1.3启动主电机,确认泵、电机运行正常,控制室稍开FV5108。

3.2.1.4当泵出口压力达到2MPa以上时打开泵的出口阀,一人开阀,一人注意观察电流并与控制室联系调节FV5108流量。

3.2.1.5观察泵运行5分钟无异常现象方准离开,并记录开泵时间。

3.2.2氨水泵停车:

3.2.2.1缓慢关闭泵出口阀。

3.2.2.2停止主电机运行。

3.2.2.3若泵需要检修,需关闭泵的入口阀打开泵入口倒淋阀并拆下压力表,至导淋无液排出,然后拆下泵体丝堵,将泵体的液完全排净后,从压力表处加水对泵体及入口管进行冲洗3-4遍冲洗合格,设备交出检修。

导淋及泵体流出的液及时用水冲洗。

3.2.3氨水泵倒泵:

3.2.3.1按启动泵步骤启动备用泵,观察泵运行正常稳定,电流正常。

3.2.3.2缓慢打开备用泵的出口阀,同时缓慢关运行泵出口阀,同时联系控制室,保持FV5108流量稳定。

3.2.3.3直到运行泵出口阀全关,备用泵出口开至正常位置(此时注意观察备用泵的电流及运行稳定情况)。

3.2.3.4待备用泵运行稳定后,方可停运行泵。

3.2.4水环式真空泵操作方法:

3.2.4.1启动:

长期停车的泵在开动以前,必须用手盘车数周,以证实泵内没有卡住或磨察现象。

启动按以下顺序进行:

a)关闭进气管路上的闸阀。

b)启动电动机(应注意电机的正反转)。

c)打开供水管上的阀门,逐渐增加供水量,至供水量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d)当泵达极限真空或最大压力时,打开进气管路上的闸阀,泵开始正常工作,

e)调整供水管供给气水分离器的水量,以便用最小的水耗量,保证泵所要求的技术规范。

3.2.4.2停车:

a)关闭进气管上的阀门。

b)关闭电动机,同时停止供水,关闭出口阀。

c)关闭补水管阀门。

d)停车时必须将泵及气水分离器内的水放掉。

3.3系统开车:

3.3.1原始开车:

3.3.1.1准备工作:

3.3.1.1.1设备管道经过吹除,盲板拆除,全系统贯通,打开各管线上的联通阀及压力表、流量计、安全阀的根部阀和液位计、压差计阀等,关闭与大气联通阀,系统高低压分开,高压和低压系统分别试压试气密,高压试压至1.5MPa,低压系统试压至0.6MPa,分别压试气密合格。

a)检查各设备具备开车条件,并联系电气、仪表人员检查所有电器、仪表具备开车条件,各泵送电、盘车、试车,工艺配合各调节阀调试完毕。

b)工艺检查循环水、一次水、脱盐水、0.4MPa低压蒸汽、氮气等接至界区并具备开车条件。

注意事项:

a)可根据条件分段进行试气密。

b)发现漏点泄压处理。

c)升压要缓慢,升压以0.5、1.0、1.2、1.5四个阶段进行,每升压至一阶段,都要详细检查。

3.3.1.1.2系统抽真空:

系统抽真空的目的:

进一步试压试漏,空气或氮气存在减少氨的分压影响制冷效果,影响物料平衡;氨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

具体步骤:

a)打开系统中所有联通阀。

b)关闭系统中所有放空及设备的泄压阀,各非真空表的根部阀,各流量计、各取样阀及与外部有关的阀门。

c)分别选择几个位置安装真空压力表。

d)使用真空泵进行全系统抽真空,真空度要求达到600-700mmHg。

停留4小时,如压力无明显上升即认为合格。

3.3.1.1.3系统接氨及氨水配制:

系统接液氨:

a)系统试气密合格。

b)联系调度,确认脱盐水、低压蒸汽、循环水等接入系统。

c)防护器具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

d)将系统抽至真空度700-730mmHg柱。

e)关闭于真空泵相连通的阀开启外来液氨阀通过液氨储槽向系统充液氨,当压力升至常压时,停止冲氨,关闭各设备、管道与集气管相通阀门、入集气管各卸料阀,真空压力表更换为压力表,然后继续向系统充氨升压至0.2MPa后停止充氨,将高低压系统连通的阀门切断,继续向高压系统充氨,当液氨储槽液位达到80%时停止充氨。

氨水配制:

a)向浓氨水储槽加脱盐水,至液位60%

b)启动氨水泵,系统小循环联动。

c)稍开液氨储槽至浓氨水储槽液氨阀,配制氨水。

d)当浓氨水储槽长至80%分析氨水浓度,当氨水浓度大于30%,关液氨阀,打开FV5108后切断,向精馏塔内送浓氨水,建立液位。

e)如浓氨水不足,应继续用上述配浓氨水方法配制浓氨水至精馏塔液位达到80%,浓氨水储槽液位达到50%,停止配浓氨水。

系统开车:

开车前准备工作:

a)联系电气,仪表人员检查所有电气,仪表具备开车条件。

b)检查循环水、一次水、脱盐水、低压蒸汽、氮气、仪表空气具备开车条件。

c)打开各压力表、液位计、压差计、流量计、安全阀根部阀,并检查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完好准确。

d)打开R5101AB、T5101、E5104上回水阀,并调整好开度(注意排气)。

e)应开阀门:

-R5101AB与V5102间联通阀。

-V5102浓氨水出口阀及P5101AB入口阀。

-E5104气氨入口阀和与V5101间联通阀。

-各自调阀前后切断阀,分别为:

FV5108、LV5103、PV5105、TV5110、TV5111。

f)应关闭阀门:

去T5102脱盐水阀、稀氨水阀和液氨阀。

-各用户来气氨阀、R5101AB气氨入口阀。

-R5101AB和V5102、V5103去集气管阀和集气管去T5102阀、FV5108后小循环阀

-入V5101外来液氨阀及V5101外送液氨阀两道及去各用户阀。

-入E5104蒸汽大阀及付线阀。

-入R5101AB脱盐水阀及来至V5103稀氨水阀。

-液氨由V5101去V5102阀。

-HV5101前后切断阀及付线阀。

-及各设备导淋。

开车步骤:

a)再次确认吸收器、冷凝器、精馏塔上部冷凝器冷却水送上。

b)缓慢将低压蒸汽引入煮沸器,注意排水以防水激,升温速度≤50℃/h,当压力升至0.6-0.8MPa时,启动氨水泵,系统大循环,调整各液位流量稳定投自调。

并开启外送液氨阀外送液氨,同时打开气氨阀,气氨接入吸收器。

c)系统继续提温提压,注意调整精馏塔出口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温度。

d)通过调整塔底蒸汽加入量,精馏塔顶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温度,使系统液氨采出量和外送量达到平衡。

并注意指标控制。

3.3.2正常开车:

同原始系统开车步骤。

3.4系统停车:

3.4.1短期停车:

3.4.1.1当各系统短期停车时,本工段空负荷运行。

3.4.1.2关闭去各用户的液氨阀门,减蒸汽,降精馏塔压力至0.7-0.9MPa。

系统空负荷运行循环。

3.4.1.3控制室人员监控好精馏塔顶温度TI5011和冷凝器出口温度TI5012基本持平。

3.4.2长期停车:

3.4.2.1接调度通知系统计划长期停车,应关闭去往各用户的液氨阀门。

3.4.2.2视气氨压力和浓氨水浓度,尽量多采液氨逐步减少外送液量。

3.4.2.3尽量降低吸收器压力,视气氨压力关闭各用户入工段气氨阀。

3.4.2.4视情况逐步关小TV5110,至关死,通知现场关E5101蒸汽大阀,关TV5110调节阀及前后切断阀,并打开TV5101导淋排净冷凝液。

3.4.2.5精馏塔压力降至0.5MPa以下后,停P5101A/B,停止向T5101进料,控制室关闭FV5108,现场关闭其前后切断。

3.4.2.6将LV5103调节阀改为手动,视精馏塔液位逐渐关小,直至LV5103关闭,现场关闭其前后切断阀。

3.4.2.7视精馏塔压力关闭PV5105自调阀前后切断阀。

3.4.2.8T5101冷凝回流器循环水上回水,TV5111自调阀改为手动控制塔顶温度,当温度下降至常温后,手动关闭TV5111自调阀及前后切断阀。

3.4.2.9停R5101A/B循环水上回水,E5104一次水上回水。

3.4.2.10根据具体检修情况系统作进一步处理。

3.4.3紧急停车:

遇到着火、爆炸、管道断裂;塔、泵、槽等设备严重损坏,人不能近前处理,或停水、电、汽、仪表空气时作紧急停车准备。

停车前通知各冷量用户,作相应处理。

3.4.3.1立刻将E5101蒸汽切断,手动关闭TV5110自调阀,现场打开TV5101导淋排净冷凝液。

3.4.3.2停止向冷量用户送液氨。

3.4.3.3停P5101A/B,关泵出口阀。

3.4.3.4将LV5103调节阀改为手动,视精馏塔液位逐渐关小,直至LV5103关闭,现场关闭其前后切断阀。

3.4.3.5视精馏塔压力用PV5105调节。

3.4.3.6根据具体检修情况系统作进一步处理。

5事故现象与处理:

5.1现象:

当吸收器压力升高或降低时。

原因:

a)用冷量的大小发生变化。

   b)氨冷器液位发生变化。

   c)液氨不纯带水,蒸发压力偏低,气氨温度偏高。

   d)入吸收器稀氨水浓度发生变化。

   e)吸收器冷却水量、温度变化,吸收器结垢。

   f)积有惰性气,表现为吸收压力和入口温度不对应,浓氨水浓度和吸收器压力不对应。

处理:

a)系统调节塔底蒸汽加入量,控制液氨采出量,调节系统负荷。

b)稳定氨冷器操作。

c)及时调节精馏塔顶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温度,氨冷器注意排水。

d)增加或减少FV5108流量,同时调节精馏塔底温度,调节稀氨水浓度。

e)适当调节吸收器冷却水用量,通知调度降循环水温度,对结垢进行处理。

f)系统排惰。

5.2现象:

精馏塔压力太高时。

原因:

a)精馏塔底温度高。

b)冷凝器用水量小,断水或结垢。

c)入精馏塔浓氨水浓度高。

d)精馏塔有惰性气。

e)冷凝器与液氨储槽间联通阀堵或开度小,冷凝器拦液。

f)仪表失灵。

处理:

   a)减蒸汽或加大溶液循环量。

   b)调节冷凝器一次水量,联系调度尽快恢复一次水,对结垢进行处理。

   c)加快采出。

   d)精馏塔排惰。

   e)检查冷凝器与液氨储槽间联通阀。

f)联系仪表处理。

5.3现象:

精馏塔出口气氨纯度降低时。

原因:

a)精馏塔出口气氨温度高,负荷大,冷却水量小,测温仪表失灵。

   b)精馏塔精馏效果不好,塔内件有问题。

处理:

   a)加大冷却水量,降低塔底温度,减小负荷,联系仪表处理。

   b)停车检修。

5.4现象:

液氨储槽液位高或低。

原因:

a)氨冷器加液氨量大副波动。

   b)精馏塔拦液,带液,带入液氨储槽。

   c)液氨储槽外送阀开度小。

   d)冷凝器拦液,存液氨。

   e)精馏采出量小和系统氨少。

处理:

   a)稳定氨冷器液位或液氨加入量。

   b)把液氨储槽内液位全部排入到浓氨水储槽或氨水地下槽,重新精馏,采出液氨。

   c)调整外送液氨阀。

   d)检查冷凝器和液氨储槽间联通阀。

   e)加快采出,系统补氨。

5.5现象:

精馏塔底温度高或低。

原因:

a)蒸汽加入量不足。

   b)TV5110自调阀卡。

   c)低压蒸汽阀开度小。

   d)精馏塔液位过高或过低。

   e)冷凝液管网憋压

   f)仪表失灵。

处理:

a)调节蒸汽加入量。

   b)联系仪表校验TV5110.

c)检查调整蒸汽阀开度。

   e)联系调度,调整冷凝液管网压力。

   f)联系仪表检查处理。

5.6现象:

氨水泵启动后没有压力或流量。

原因:

a)泵进出口或泵体内有气,没排净。

   b)进口阀未开或开度小。

   c)电压或电流小,泵倒转。

   d)溶液温度过高造成汽化。

   e)卸料过急。

   f)设备本身有问题。

处理:

a)泵开启前排气要彻底。

   b)检查进口阀开至相应位置。

   c)联系电气测电压、电流,检查转向是否正确。

   d)检查浓氨水温度,加大吸收器冷却水量。

   e)关小出口阀。

   f)联系钳工检修。

5.7现象:

流量达不到要求,振动大。

原因:

a)叶轮被异物堵塞。

   b)设备找正不好。

   c)联轴器弹性垫坏。

   e)入口过滤器堵。

   f)叶轮松动。

   g)机械密封损坏。

   h)流量计失灵。

处理:

a)停车检查清理叶轮。

   b)停车重新找正。

   C)停车更换弹性垫。

   e)停车清理过滤器。

   f)停车检查紧固叶轮。

   g)停车检查更换机械密封。

h)联系仪表校验流量计。

5.8现象:

精馏塔拦液。

原因:

a)一次水波动。

   b)低压蒸汽管网波动。

   c)浓氨水浓度过低。

   d)溶液循环量加入过大。

   e)LV5103自调阀卡或反应慢。

处理:

a)联系调度,通知循环水补水要平稳。

   b)注意精馏塔底温度调节,必要时改为手动调节。

   c)减少采出,提氨水浓度。

   d)溶液循环量加量要缓慢,切记不能过大。

   e)通知现场先用LV5103付线控制液位,及时联系仪表校验。

如拦液严重时:

a)应通知现场立即关闭蒸汽大阀,关闭TV5110后切断并打开TV5110现场导淋,控制室关闭TV5110。

b)开打LV5103维持浓氨水储槽液位。

c)关小或关死TV5111.

d)如液氨储槽过低,应通知现场关死外送液氨阀,防止串气,进一步降低精馏塔顶压力,加重拦液。

e)只要液氨储槽液位不低不可停氨水泵或开小循环,精馏塔如果自然降温,不利于快速有效的处理拦液。

f)等精馏塔液位落下后,液位达到80%以上再缓慢加蒸汽,精馏塔提温、提压,让其逐步恢复正常操作。

g)FV5108加量时要密切注意TI5106温度变化,要保持进料温度尽量衡定。

6安全技术要点:

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一定要认真学习它的物化性质、爆炸极限、允许浓度、中毒症状及救护方法。

6.1氨的物化性质:

氨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密度为0.588g/l,极易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氨。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

氨极易液化,在常温下加压到7~8个大气压就凝聚为无色液体。

液氨密度为0.617kg/l,沸点为33.33℃。

而当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致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常用作制冷剂。

6.1.1爆炸极限:

15.7~27.4%。

6.1.2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