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1618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三支一扶考试试题

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A.实现清洁生产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降低废物排放 D.提高资源利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

①浙江②江苏③福建④广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坚持精神文明建设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以人为本 D.社会公平和正义

4.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5.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文化教育 B.改善民生 C.公共服务 D.社会保障

6.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

A.性质 B.战略 C.方针 D.宗旨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有能动作用 B.认识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

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新事物是在肯定一切事物中形成的产物 B.新事物是对旧事物全盘否定的产物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9.“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此语主要表明()。

A.任何哲学智慧和思想都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B.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C.改变自然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智力D.哲学的产生有益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今天的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歌曲唱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 B.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生产练兵运动

C.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D.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11.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A.政体 B.国家本质 C.国家形式 D.国家职能

1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辩证法哲理是()。

A.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形式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3.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关键在于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使企业产品在价格上处于优势。

这主要说明,价格变动()。

A.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 B.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有助于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

14.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党运用“从群众中来”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

这实际上表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维稳与维权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16.毛泽东说:

“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

A.治党之策 B.思想之源 C.文化之基 D.根本宗旨

17.明代哲学家方以智说:

“人物灵蠢多殊,是曰独性,而公性则一也,公性在独性中,遂缘习性。

”这段话讲的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18.请指出下述错误的观点()。

A.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B.一般说来,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 C.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D.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实践可以检验现存的一切认识的真理性。

19.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

A.奴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0.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21.()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当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古田 B.黎平 C.遵义 D.八七

22.()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统筹兼顾 B.与时俱进 C.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

23.“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这反映了()。

A.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24.全国“两会”是()的简称。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C.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5.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B.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26.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7.商品的自然属性指商品的()。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28.邓小平理论的灵魂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9.邓小平提出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本质就是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正确处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C.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D.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0.对待腐败现象要“防微杜浙”以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因为()。

A.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普遍发展 D.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绝 ”。

所以量变时,不坚持适度原则,超过“度”之后,必然会引发质变。

31.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的远的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的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远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的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32.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可以认识和预见,偶然性无法认识和把握

C.必然性不可选择,偶然性可自由选择

D.必然性通过一系列偶然性实现,偶然性体现、包含着必然性

33.我国存在着例如空气在净化中污染、水土在治理中流失,机构在精简中膨胀,教育在减负中增压等现象。

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A.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实践和认识即对立又统一 D.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34.()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继承 B.创新 C.知识 D.发展

35.“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这句话主要强调()。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东西”这个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

1.解答:

D。

2.解答:

C。

3.解答:

D。

4.解答:

B。

6.解答:

D。

8.解答:

D。

9.解答:

A。

10.解答:

D。

11.解答:

B。

12.解答:

13.解答:

A。

点拨:

国家要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给予这些产业的产品以价格上的优势,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投身到这些产业中来,从而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

故本题答案选A。

14.解答:

A。

点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故本题答案为A。

15.解答:

D。

点拨: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哲学是一门常新的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哲学的认识就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所以对哲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从更长远的未来看,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到达顶峰,不能说哲学体系已经完善,也不能说已经是绝对真理。

因此ABC都不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

16.解答:

D。

点拨: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这一宗旨,鲜明地昭示了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

17.解答:

D。

点拨:

该话的理解是,人有聪明的也有笨的,这就是特殊性,也就是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是特殊性;大部分人还是普通的,即普遍性。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故正确答案为D。

18.解答:

D。

点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D。

19.解答:

B。

点拨: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文化人类学理论上的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

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

故此题答案选B。

20.解答:

D。

点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故本题答案为D。

21.解答:

C。

点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故本题答案为C。

22.解答:

C。

点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解答:

A。

点拨:

黑格尔曾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故本题选A。

24.解答:

A。

点拨: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故本题答案为A。

25.解答:

B。

点拨:

D项说法是错误的,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发达阶段。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那么,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这个思想指导下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结果。

A项说法已经包含在B项。

故本题答案选B。

26.解答:

D。

点拨: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体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也就是把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智慧、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经过整理研究,形成领导机关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将领导机关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宣传,指导群众的实践,让群众掌握,化为群众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将这些方针、政策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而使领导的方针、政策越来越完善,并且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故本题答案选D。

27.解答:

C。

点拨:

本题考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价值存在于商品体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商品要能够交换就必须有用,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故本题选C。

28.解答:

A。

点拨:

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故本题答案选A。

29.解答:

C。

点拨:

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使它能够回答和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

30.解答:

B。

点拨: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防微杜浙”就是要防止危险,刚开始是可以控制,等到危机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想“千里之堤”,最终“溃于蚁穴

31.解答:

A。

点拨:

鹰比人看的远的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是说人不仅能够“看到”而且能够“识别”,“看到”是一种感觉,而识别则是一种思维(而非C选项的想象),狗能“嗅到”但是不能“辨别”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本题答案选A。

32.解答:

D。

点拨: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D选项正确。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的背后暗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故ABC选项说偶然性可以忽略,无法认识,以及可以选择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D。

33.解答:

A。

点拨:

表明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故本题答案选A。

34.解答:

B。

点拨: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种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理论创新。

故本题答案为B。

35.解答:

B。

点拨:

题干出自《菜根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君子品格的,意思是:

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然而雁飞过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

由此可见,一个有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性才会显现出来,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这说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本题答案选B。

36.解答:

C。

点拨:

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表明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强调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移入人的头脑”和“在人脑中改造”指的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这句话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AB两个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目不相符合。

选项D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不包含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