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1386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时,我先以学生喜欢的小猫和小猴“争做智慧星”的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又以充满童话趣味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学、想学、要学。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两个数比较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依据上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究竟相差多少来确定很难,什么时候用哪个词来描述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太大。

考虑到前面《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数来感知数字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近时,大数在前,用多一些;小数在前,用少一些。

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远时,大数在前,用多得多;小数在前,用少得多。

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

再比如让学生用我们的阿拉伯数字区举例谁比谁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让学生去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这个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但是,在用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时出了一些小意外,孩子很难界定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距离,所以举例时稍稍有些冷场,还需进一步改进。

《认识时间》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学习、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会读几时几分。

三、教学过程:

一)谜导入新课

1、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走不停,叫我学习和休息,你们猜猜它是谁?

2、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课件)你能说出图上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吗?

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

(板书:

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课件)要想准确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

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看还有什么?

2、认识分

1)教师指着钟说:

看时针是用来计时的,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

时针从1走到2呢?

谁还能说一说?

2)分针是用来记什么的?

分针走多少是1分?

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为什么?

3)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小组学习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从12走到2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几分,——

4)学生汇报,教师出课件。

5)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感知1分钟(课件计时)

1)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分针走2小格,经过的时间是2分。

分针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想不想知道1分钟内能干些什么?

学生:

跳绳、拍球、夹球、仰卧起坐

3)1分钟后学生汇报。

小结:

一分钟跳绳()下、拍球()下、夹球()个、仰卧起坐()个。

课下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一分钟能写15个生字,20道口算题,打字员阿姨能打200个字等等。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你们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

4、时、分的关系

在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

1)钟面,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课件)在同一时间里时针从几走到几?

分针从几走到几?

再观察一次,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时?

(板书:

1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多少分?

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板书:

=)学生读1时=60分

三)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1、有时时钟不正好指着几时。

2、像这样(出示课件教师演示)

看钟面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时,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多了,那到底多多少呢?

还要看分针。

现在分针指向几,(指向1)分针走了多少分?

因此表示的时间是8时05分。

(板书)由学生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钟面的时间。

83页1题

2、拨表练习。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

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

45下班。

下午1:

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2)小组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组内互查)

3、找朋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到了生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回忆上学期钟表的一些知识,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来引入课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课上,我告诉学生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认真观察的学生才会发现。

当我用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但在嘀嗒声中却走得一快一慢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

在巩固练习中做找朋友一题时,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不仅注重了练习的优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1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小格,那一分钟有多长呢?

又能做些什么呢?

在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一环节。

让学生们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了解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以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

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

如:

拨表练习。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

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

45下班。

下午1:

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参与实践的质量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线教师,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来。

<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纲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大纲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

它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年级上册共编成6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

欣赏、唱歌、学乐器、歌表演等,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音乐的能力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乐曲,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情景,体会主题。

3、能通过聆听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出的不同。

4、能通过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5、能通过聆听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表演能力

1、能够整齐地按要求背唱歌曲;能在歌声与动作表演中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及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能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图案。

3、能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内容,用动作感受二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学会红绸舞、秧歌舞步。

(三)创编与活动能力

1、知道音有长短、高低,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2、能按图意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3、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4、能按节奏编创歌谣,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6、能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7、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来表现主题。

8、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9、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

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知识技能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4、通过图谱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一年级7个班,学生为启蒙儿童,大部分以6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美。

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

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

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在这一点下功夫。

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

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四、教学措施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快乐。

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通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

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教学的整体。

7、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地位。

可以学生间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

8、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3课时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4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4课时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3课时

第五单元动画城3课时

第六单元迎新春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

和谐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张孟鸽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

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

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

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

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

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

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

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

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