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W必备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docx
《MSW必备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W必备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SW必备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MSW必备】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N):
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多样复杂的对象开展专业助人活动的过程中,将实务活动的共性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其原则和形态,进而发展出的一套具有结构性、规范性、一般性、普适性的工作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超越了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对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助人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助人效果。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开展的意义(J)?
通用社会工作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多样复杂的对象开展专业助人活动的过程中,将实务活动的原则及形态进行归纳总结,所发展出的一套具有结构性、规范性、一般性、普适性的工作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作为对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它提供了一套在不同场域工作时可资使用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其次,它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并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再次,它从“人与环境”的视角出发,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独特的视角与方法,提供了社会工作者助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最后,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约束和规范了专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专业行为与工作方式,使社会工作实践更加具有规范性和道德性。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对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个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助人任务,设计出更恰当的介入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助人效果。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
通用过程模式所涵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帮助个人,也可用于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着重强调整合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可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服务对象及问题的整合,无论针对怎样的服务对象和具体问题进行介入,都会使用被整合出的一套助人的方法和技巧加以介入。
其次,强调服务流程的整合,不管针对什么实务场景开展工作,接下来第二章的那六个步骤都是通用的。
再次,强调服务关系的整合,无论与怎样的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介入的过程,都需要建立在稳定可靠的专业关系之上进行。
最后,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问题解决的过程很多时候不是完全依靠社会工作者个人力量介入来完成的,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再加以运用。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具有助人过程中的整合特点,它不仅
(1)强调全人服务观,而且
(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全人服务观(N):
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服务观念,即在进行社会工作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应从案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出发,同时要关注案主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维度的问题与需求,达到全方位服务的目的。
(多元层次,多元系统)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4)
先简单名词解释,再分别叙述四个理论。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基础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该理论介入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最为关键的是“人在情境中”这样一种视角。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人们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并与社会环境之间交互作用。
因此,人们生活中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都要还原至个人的社会环境中去加以分析。
理论的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②系统理论。
是在实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用于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的一种理论。
它将服务对象视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个体。
换言之,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③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是:
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被视为相互依赖、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中,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相互塑造。
该视角下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框架“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
所谓“栖息地”是指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是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这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任务之一。
④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该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看中服务对象的优势,强调整全性干预和非疾病假设。
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理论来自于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有关于人与社会的知识,是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知识依托,在通用过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系统理论(J)
系统理论,是在实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用于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的一种理论。
它将服务对象视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个体,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在该理论的视角下,社会工作强调:
①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②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③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是:
①社会病理模式。
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②系统评估。
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各层次的外在环境。
③动态系统观。
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并在不断地消长和变化,故其需要与问题也需要不断地、连续地评估。
④综合干预。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即在横切面上同时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上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
在系统理论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介入和改变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所有元素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2017实务简答)
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人在情景中”的观点一脉相承,其将系统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要求和事实加以联系,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分析框架,包括“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所谓“栖息地”是指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是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有以下核心概念:
①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②人际关联,即人们所拥有的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
③能力,是指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④角色,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
⑤地位与栖息地。
⑥适应力,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映以达到最佳调和度,即表示人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力。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实务工作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首先,强调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试关系。
其次,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
个人生活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
最后,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生态系统理论说明,个人或家庭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环境资源不足或障碍造成的,因此在实务方面,其重点在于解决人与环境互动的形态、性质等方面的问题。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在实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其与诸如“行为主义”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通融使用,不仅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同时进行社会政策等间接服务。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J)
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相对于其他理论,有其所特有的几个特点:
第一,非疾病假设。
优势视角与传统社会工作的疾病模式不同,它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服务对象及其环境和现状;它不是孤立地或专注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第二,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
优势视角的实践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协助其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并勇敢地面对其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
第三,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
优势视角的理念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高度内在契合。
它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完整与全体,并且在评估和介入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
此外,优势视角还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因此其实务过程也是一个增能的过程,它鼓励服务对象自决、尊重服务对象。
增能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或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与过程,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为为服务对象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J)
先简单解释优势视角
与其他理论相比,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更加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服务对象自身出发,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都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来解决困难,优势视角强调在工作过程中立足于发现和寻找、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嗯有事和资源,协助他们决绝自己的问题,达到自己的目标。
②从社会工作者角度出发,我们要充分关注受助者自身特有的优势,将目光投向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进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如果社会工作者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那么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是必要的。
③从受助者与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优势视角强调对于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问题的产生很多情况下并非完全由于个人的原因,只是在解决困难的实际过程中没有办法去获得或享用有利于解决困境的社会资源。
优势视角在强调环境资源客观存在性的前提下,也会赋予及教导案主去合理使用这类资源的能力及方式。
④从问题与困难出发,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诸如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等一方面可能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这些困境也能转化为机遇和挑战,通过解决困境的过程能够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提高抗逆力。
此外,优势视角还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因此其实务过程也是一个增能的过程。
增能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或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与过程,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为为服务对象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
助人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
①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②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维护和提升是一个过程
③改变是一种过程,且是主动和自发的过程
④助人过程是一个需要协调运用多方资源依靠各个系统间协调工作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⑤助人效果的稳定与增强需要一个过程。
⑥社会资源协调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去加以实现。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与因素三点相通)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结构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其具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综合方法。
在理论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可取的方法和知识中选取治好的加以综合。
第二,工作过程阶段化。
将助人过程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划分目的在于现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实际过程中不同阶段可能会交叉或重合。
第三,工作任务阶段化。
主任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与服务对象相联系的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专门的技巧。
第四,整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接纳;同时,还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这些都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
补:
(5)依托专业理论依据。
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对助人活动的一般性、专业性概括,实务活动的开展亦需要借用并整合大量相关学科知识。
同时,各种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作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实务活动取得良好的助人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6)统筹协调多方资源。
助人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环境所提供的各类资源。
合理地收集与运用资源,能够使助人过程达到更佳的效果。
(7)与各系统协作工作。
考虑到助人活动的复杂性,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沟通时,要具备更专门化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与各系统协作工作来完成助人过程。
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与特点相通)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助人活动规律的一般性概括,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助人活动的场景,考虑实际情况加以处理。
在主任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助人过程中各阶段的先后次序,并非绝对固定不能更改的。
在遭遇特殊情况时,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可以被调换。
有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依靠专业知识来灵活把握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
(2)工作过程是螺旋式的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由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
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机械地将所有问题解决方案固化,它是为社会工作者提供重要信息和引导而产生的。
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概括为“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社会工作过程即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工作目标的改变过程,这个过程也成为“改变的努力”。
(1)改变媒介系统(N)
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
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在这个团队中,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
(2)服务对象系统(N)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
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这些“潜在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努力使潜在的服务对象成为现实的服务对象。
(3)目标系统(N)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为了达到服务与改变社会环境的目的,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有关系统一起,将环境作为目标系统去改变和影响,从而为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达到改变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
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
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4)行动系统(N)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是鼓励地进行这些改变的努力,而是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一个行动系统。
在帮助服务对象过程中,要善于组成新的行动系统;若当多个行动系统同时存在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同时,在过程中应随时研究、评估行动系统是否有效;当行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时,应及时研究原因并调整行动系统。
以上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
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关键性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业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的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时的改变目标。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关键性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