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00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251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这种观点属于()。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学习的迁移理论

【答案】:

B

【解析】:

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而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2.陈述性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时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C

【解析】:

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长时记忆包括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B

【解析】:

“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形容个体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有早有晚的情况。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2节>品德概述

【答案】:

D

【解析】: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5.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课程内容

【答案】:

B

【解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有关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利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考虑好榜样的设置。

并非越优秀的榜样越好,而是要通过对榜样的学习使学生有可能达到榜样的高度。

过于优秀的榜样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压力和自卑,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给学生的建议要尽量具体、可操作,而非越抽象越好;教会学生正确的归因,要尽量将失败归结于内部因素,而非外因。

8.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

这种人患有的是()。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B

【解析】: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通常抑郁症的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9.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10.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帮助自己记忆。

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

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

D、谐音联想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为缩略词法,把“钱禁兵馆”四个字用“前进宾馆”帮助记忆,属于谐音联想法。

11.小乔做作业时,常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

小乔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A

【解析】:

场依存型认知风格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定义知识、信息。

小乔根据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属于场依存型。

12.李老师经常担心自己班的学生会不喜欢她,这表明她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A

【解析】: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1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14.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C

【解析】: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主要包括求知欲、认知兴趣和好奇心等。

15.校长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学科,后来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内容之一。

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归纳学习

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知识的学习

【答案】:

C

【解析】:

类属学习也叫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16.研究表明,能够激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教师的赞赏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父母的奖励

D、同学的钦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教师的赞赏和父母的奖励都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而只有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17.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5节>问题解决

【答案】:

D

【解析】:

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8.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由“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中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可知教育有经济功能。

19.临近考试,小明总是特别苦恼,感到心烦意乱、紧张不安。

小明存在的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A

【解析】:

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20.“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在满足一些社会需求。

”这表明的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为()。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环境本位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答案】:

B

【解析】: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21.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

C

【解析】:

陶冶教育法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题干中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属于良好的环境。

22.()利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

A、苛勒

B、托尔曼

C、斯金纳

D、韦特海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是桑代克的观点,顿悟说是苛勒的观点。

23.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24.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C

【解析】: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25.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独立性和自主性

D、轻松性和娱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受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途径。

学生可以采用科技活动小组、读书会、实地调查、游戏、报告会、科普讲座、兴趣小组和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

即使是同样的活动内容和目的,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实现。

26.柯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

A、对偶故事法四

B、两难故事法三

C、两难故事法四

D、对偶故事法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B

【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

27.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活动,其基本要素都不包括()。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政策

D、教育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构成要素

【答案】:

C

【解析】:

教育是由一定的要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系统,无论教育活动的哪一种类型和层次,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政策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28.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D

【解析】: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29.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B

【解析】:

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30.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3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32.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

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青少年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案】:

C

【解析】: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重大转变时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33.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

这是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粗心

C、知觉选择性

D、定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D

【解析】: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是因为形成了思维定势。

34.陈老师是七年级

(2)班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当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答案】:

B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35.()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A、前摄抑制

B、反思探究

C、先行组织者

D、先行学习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C

【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7.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

A、生本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校本课程。

38.看电影是利用了()原理。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A

【解析】:

感觉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看电影利用了感觉记忆的原理。

39.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

B、杜威

C、格拉斯

D、巴甫洛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5节>问题解决

【答案】:

B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

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捌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动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改假设、获得结论。

它被简明的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作“五步教学法”。

40.我国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实行的是()。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六三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