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docx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浅析一节数学课怎样才算好
省市城厢小学 小夏
《标准》明确提出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标准》的总体目标,怎样来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为好课?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
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一节好课;也有人认为:
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法妥当、效果良好是一节好课;还有人认为:
能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是一节好课。
其实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了好课应具备的一些特征。
我们知道,不管教师如精心组织教学,如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如有效地指导、启发学生学习等,其目的都是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务求可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而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我认为可以从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去评价。
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课堂上是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因,尽管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属于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因起作用。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教育均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程度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因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
看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如,可从三面去评价:
1.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课堂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从这几点观察:
教师是否有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否能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教师是否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容变得通俗形象;教师是否有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是否感受、体验、经历了数学思考的学习过程。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
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
进而引导学生发现: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3.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很多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画面:
教师一说小组讨论,全班学生就以小组形式热热闹闹、七嘴八舌地交流着,气氛可真活跃,但没有真正达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目的。
评价学生在这环节中得益如,可观察这三点:
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在合作中能否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学生在合作时能否及时地修整自己的意见。
二、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这是《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样要体现享受教育的平等,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人人学有所获,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如果让他们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显然就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
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是最大可能的发展。
课堂上看老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看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做到“六尊重、三赞赏”。
“六尊重”为:
(1)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
(2)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尊重有过错的学生;(5)尊重有重缺陷和缺点的学生;(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三赞赏”为: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和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其实,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赞赏,他需要我们用心的观察用心的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和进步,然后用如涓涓细流的话语把心的话真挚地讲出来。
子的“诲人不倦”应该也有赞赏的含义。
也只是老师的一句话,就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记得读中学时的一位女同学,学习一般,书写却特别工整,当时数学老师面带微笑的拿着她的作业本说:
“她那清新秀丽的小字儿,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顿时,掌声雷动。
从那以后,她加倍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赞赏与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课堂上是否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可见创新并不神秘。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为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因此,课堂上教师是否能活跃课堂的研讨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以及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呵护、如呵护等,都应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容。
一节数学课,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就看老师是否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是否有能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题材(资源);是否能很好、有效地利用课堂的资源;是否充分尊重、赞赏学生发表的意见等面容。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学生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与做法,只是局限于学习环境氛围的肃而不敢表露出来。
有时表达出来了反而遭到老师的斥责。
就如我随堂听的一节课,老师讲二年级简单统计图的练习课时,要求根据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图意为喜欢苹果的有20人,喜欢梨子的有25人,喜欢桃子的有18人等容。
老师故意投影出某一学生的错误解题过程:
苹果比梨子多多少个?
学生很快发现此题是讲喜欢某水果的人数而不是某种水果的个数。
这也正是这老师出示这错题的用意。
正在这老师继续往下讲时,突然一学生说刚才的题还有错,错在哪里等,这老师不耐烦地斥责到:
你刚才没听课吗?
不是都已经说出错因了吗?
还在这里嚷什么?
接着这老师继续往下讲。
只见这学生低下头但仍不服气地小声说到:
应该喜欢梨子比喜欢苹果的多多少人?
而不是喜欢苹果比梨子的人数多,反过来了。
这学生说得一点都没错。
但就这样,这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意识被这老师扼杀了,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创新意识,少用述式的语言,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多用“想一想”、“试一试”这种语言,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起到加工知识,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达到激化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老师上的《万以数的读法》教学片段,正好体现如正确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如下:
当学生概括得出法则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意见。
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意见,但有一位学生却对“从左往右读”有意见。
下面是一段简单的师生对话:
生:
我对“从左往右读”有意见。
师(非常疑惑地):
你对“从左往右读”有意见?
生:
如果是0~9这几个数,不是一下子就读出来了吗?
还用得上从哪儿到哪儿吗?
师:
那你的意思是……
生:
这条法则应该改成“除了0~9以外的数,从高位起,从左往右读。
”
师:
可以吗?
好,有机会我们就把这意见反映给编书的叔叔阿姨们。
(这时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
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老师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说出理由,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供一个空间与氛围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批判,同时教师又能呵护学生的创新火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课堂上是否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能否体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看老师是否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环境、氛围。
同时在进行学具操作时,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在逻辑性。
有时还可以分步定向指导,逐步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效。
再看老师是否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
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
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
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
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
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如本人听了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利息的计算”这课的后半部分的一个教学片断,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请学生设计1000元压岁的储蓄案。
具体如下:
师:
同学们说压岁用不完要存银行,假如你拿到1000元的压岁,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存?
为什么这样存?
生1:
我准备存五年,因为拿到的利息多。
生2:
500存活期,另500存定期两年,500元可以随时拿,另外500元过两年可能就要用。
师:
这位同学把一部分存定期,一部分存活期,他考虑得真到。
生3:
我把1000元存定期一年,如果一年后还不需要,再存定期一年。
生4:
我把它们全部存活期,随时可以用。
生5:
我存定期三年,那时我正好读高中,可以交学费。
……
又如:
一年级上册为巩固10以数的认识与加减,老师以“愉快的旅程”为课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以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诚实生日”点蜡烛活动加强学生对10以数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用“10以数字”说一句话(我家是×××××××;119是火警;120是急救;遇到困难请拨110;122是交警等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
五、课堂上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与发展
作为老师,在强调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逐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想。
教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实现重大转变,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有用信息对学生进行培养。
处处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幽默的话语、尊重和赞赏,正确引导与启发学生,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容中轻松掌握知识与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对自己、同伴、或老师作出合理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这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多少
数学教学不能摒弃对学生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面的教育。
我们应做到将以上几个观点贯穿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1)学生能否探索到、学到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并加以运用。
(2)通过这节课,自主探索发展、合作交流、思维训练、口头表达等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通过这节课,每个学生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意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评价意识、数学价值观等得到发展与提高。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学生通过这节课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然,一节数学课要达到以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负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更新理念,具备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并充分尊重学生,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致力于教学教育研究。
相信,这样的老师必然会上出一节好课。
附: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项目
评价标准
教学
目标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发展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要求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谨、合理。
3.教学步骤谨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教学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
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5.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6.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7.引导学生对教学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学生
学习
状态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2.学生参与面大,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交流。
3.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
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化,学生能正确解题及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
教师
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规,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
总体评价:
作者简介:
小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现任市莲花县城厢小学副校长,省小学数学学会会员。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勤于思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及课前研究,努力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由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2002年参加全市小学数学优质录像课评比获一等奖,主持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现已结题,成效显著。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有多篇论文在国、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