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9424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docx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水利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及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水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

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水文化建设不仅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会日益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文化建设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水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让人们对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断深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批水文化产品和具有水文化丰厚内涵的水利精品工程;水利行业精神在水利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基本形成了一支分布在各地、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水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优美水环境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品味不断增强,人水和谐的科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目前,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支撑作用认识不足;水利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结合不够紧密;水文化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待,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水利部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幸福感的需要。

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水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为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把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结合水利实践,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营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水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2、坚持服务于水利事业改革发展。

既要注重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中及时总结、整理、培育、丰富和提升水文化,又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水文化指导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立足水利工作实际,发挥水利职工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水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成果为群众共享的原则。

4、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发展同步。

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始终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水利事业、教育广大水利职工、推进现代水利发展的社会功能。

同时要努力提高水文化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文化产业的积极培育和发展。

6、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协调。

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三)发展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水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切实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提高水利事业的综合文化实力;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二、水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四)努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

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水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领水文化建设。

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水利实践。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以科学的治水理念,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

广泛利用中国水利博物馆和各地水利(水文化)博物馆(展览馆)、都江堰、小浪底、红旗渠等各类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水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使水文化传播与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3、坚持不懈地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水利行业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时代内涵。

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修订《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办法》,制定出台《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4、坚持不懈地以优秀水文化思想引领风尚。

“十二五”期间,完成覆盖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使全体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五)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文化内涵

1、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研究。

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民生水利的丰富内涵、时代特点和重点任务。

注重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角度谋划水利发展,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发挥水文化的功能,不断深化对水利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水利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在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在保障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使风景优美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使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使清新靓丽的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水工程及其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的示范工程。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水利功能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以及水利科技知识的普及,注重塑造精品景区,提升景区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景区社会影响力。

使之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七)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1、要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之中,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通过水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意识。

2、通过建设先进水文化,推动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的加快建立和完善,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通过开展“六五普法、节水中国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水法规,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全社会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

4、创建水文化先进单位。

制定全国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标准,创建一批国家级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5、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十二五”期间,创建一批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和一批全国文明单位。

(八)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深入挖掘传统水文化遗产,摸清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内容、种类和分布等情况,认真梳理传统水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核,切实保护好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

1、水利文献与档案的整编、分析与共享。

采集整编水利文献与档案,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网络共享,同时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科技价值。

2、水利遗产的资源调查。

结合水利文献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我国现存水利遗产的分布进行梳理,按照水利遗产的类型,对其地点、数量、工程规模、所有权属、管理状况、利用现状和工程效益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建立水利遗产数据库。

3、水利遗产的认定。

制定水利遗产国家级名录标准,逐步开展水利遗产的认定工作。

4、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分析总结我国水利遗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其价值,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对策。

针对具有重大价值的水利遗产,编制并实施相应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5、水利遗产的宣传与展示。

通过原址展示、陈列展览、实物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复原、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发行等技术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九)加强水文化的研究

水文化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水文化研究要围绕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水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理论研究。

1、注重总结归纳人民群众在水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和经验。

加强我国传统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措施的研究,从中提炼科学的文化内核,为当代水利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深入研究水文化与相关水科学技术、水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提升水文化在水利工作中的内在功能,以及启发水利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深入研究水文化建设渗透到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之中的有效途径,尽可能地发挥好科学与艺术在水利上的完美结合,全面发挥水工程的各项功能,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

3、围绕水与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观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地进行研究;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旱灾害突发事件增多的情况下,要着重从水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上加以重点研究,从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系上加以深入研究。

结合水文化研究特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对策依据和更加科学的战略思维模式。

4、进一步对水文化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学术探讨和理论建设;对水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体系构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力争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5、围绕水文化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领域地广泛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

深入开展水行业系统内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

如水文文化、水利规划设计文化、水利科研文化、水工程建设文化、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水利组织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

深入研究关系水利发展的各种非物质性因素。

包括治水思路、治水理念、治水方略、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等,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科学精神及文化特征,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先进文化支撑。

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有针对性的设立水文化研究课题,组织专门人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水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6、聚集学术力量,构建水文化理论研究的平台。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水利有关高等院校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有利于理论创新的课题规划、成果评价、应用机制,促进水文化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通过上述努力,逐步达到对水文化本质的总体认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内容较为完善的水文化理论体系,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

(十)繁荣和发展水利文学艺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1、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影视、动漫等各种水利文学艺术形式的水文化活动。

2、努力抓好水利文学艺术的创作。

组织行业内外有抱负、有作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水利体验生活,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精神、鲜明水利特色、感人艺术形象、鲜活艺术语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繁荣水利文艺创作。

3、实施水文化精品战略。

要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水利行业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艺术精品。

积极参与国家“五个一”工程,争取在五年内有反映水题材的作品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十一)加强水文化的教育

1、把水文化教育列入水利院校教育课程体系,并作为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组织编写相关的水文化教材,培养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水文化教育。

在全国遴选一批布局合理,条件成熟的水文化基地或中心。

十二五期间,要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水文化培训。

计划在全国培训1000名水文化骨干。

2、在水利系统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以及广大水利职工中全面开展水文化教育,提高整个水利队伍的水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提高自觉运用水文化知识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3、在水利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要在水利院校开设水文化选修课或必修课,并争取开设“水文化”专业,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水利事业建设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特色,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4、在全社会进行节水、爱水、护水、亲水教育,把水文化教育与培育公民树立良好的资源道德观念结合起来,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先进水文化的引导功能和自律意识。

5、通过讲座、报告、活动等多种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水文化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

(十二)加强水文化的传播

1、加强和着力做好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基本水情和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宣传人民群众治水兴水的实践创造,宣传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效、经验和典型,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水利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及时解疑释惑,广泛凝聚共识。

2、把水利报、刊、网、场、馆等传播载体的建设列入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水文化报刊、网站建设;加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有特色的水文化场、馆。

重点培育《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杂志、《中国水文化》杂志、《中国水文化网、》《水利文明网》等宣传阵地。

特别要重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分层次建设不同特色的水文化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

3、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注重增加水文化内容,提高互动能力和群众参与度,增进全社会对水和水利工作的深入了解,增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4、做好水文化著作、音像制品的编辑出版工作。

完成《河湖大典》的编纂出版工作,继续做好水利史志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在水利部统筹协调下,组织力量,开展《水文化丛书》的编纂工作。

(十三)加强水文化交流

1、加强水利行业水文化建设交流,及时总结各地水文化建设经验,沟通信息,互相借鉴,不断提高全行业水文化建设水平。

2、加强水利行业与国内其他行业及有关部门的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尤其在水文化方面的交流,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水文化活动,加强世界先进治水思想、先进治水技术、先进管水经验交流,从中吸收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文化思想,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同时要加大我国水文化对外的传播力度,提升我国水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水文化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十四)大力推进水文化事业,积极培育水文化产业

1、面向基层,着力加强行业内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面广而全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水利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扶持和调动各方面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发挥水利旅游、水利新闻出版、水利网站、水利会展、水利教育、水文化社团等组织的作用,使水文化产业在培育中成长,在竞争中发展。

3、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水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扩大中华水文化国际影响力。

4、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编制水文化产业资源报告,积极培育水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大力推动水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水利部门要提高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担负起推进水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把水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水利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水利工作一同部署推进。

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水文化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实人员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我国水文化的繁荣发展。

(十六)深化体制改革

1、构建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

要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结合大规模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系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建设好各类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利博物馆、水利风景区,更好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要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推进水利系统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报刊、水利出版等单位的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依托行业优势,面向公众需求,参与市场竞争,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品牌产品,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推动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水利全行业的共同责任。

要建立健全党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水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十七)构筑整体格局

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共谋文化发展、共建文化兴水的合力。

要构筑政府主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的促进水文化发展的格局。

1、从水利改革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水文化发展战略,把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行业文化等结合起来,制定水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突出行业特色,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水文化建设。

2、各级水利主管文化宣传的部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等都要在推进水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推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种水文化研究社团以及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全行业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

3、充分调动行业内外水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借助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内外各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各类媒体的联系沟通,健全和完善水文化研究专家委员会的机构和功能,进一步吸收社会上有志于水文化研究的组织和个人,特别是历史、地理、哲学、文化、经济、生态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研究行列,发挥水文化建设整体效应。

(十八)加强资金投入

鉴于水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和软实力等特点和作用,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

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水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水文化建设。

(十九)加强人才培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水文化建设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和水文化建设需要,组织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干部职工的水文化素养。

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水利业务技能,也要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水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博学多专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培养和造就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特长明显、结构合理的水文化建设团队,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文化人才队伍。

为各类水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要把培育德艺双馨的水文化人才和创作高品位的水文化作品作为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

要大力表彰在水文化建设中业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文化工作者。

本规划纲要是我国水利方面第一个中长期水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