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9274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B.云南省

C.浙江省D.北京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故B符合题意。

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

那么该遗址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河姆渡人以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D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作物,使用打制石器,ABC排除;故选D。

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由单一的民族发展而来B.发源于黄河流域

C.杂居相处,不断交融D.由蚩尤创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见,华夏民族的形成是民族杂居融合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由单一的民族发展而来,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发源于黄河流域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由蚩尤创立,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第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

下面不能作为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B.早期人类的遗址

C.早期人类使用过的工具D.史书里对早期人类的记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

“史书里对早期人类的记载”反映了后人通过以前的资料和遗迹、化石得出记载。

属于第二手资料。

D符合题意;“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早期人类的遗址”“早期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属于第一手资料,ABC排除;故选D。

5.某同学的笔记本上记载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内容,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

A.夏朝的历史B.商朝的历史C.周朝的历史D.北朝的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可知他学习的是夏朝的历史,A正确;题干材料与商朝、周朝、北朝无关,BCD排除;故选A。

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青铜大立人像C.毛公鼎D.司母戊鼎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商朝制造的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D正确;四羊方尊以造型奇特著名,A排除;青铜大立人像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B排除;毛公鼎四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C排除;故选D。

7.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山西被称为“三晋之地”,这种称呼的由来源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山西被称为“三晋之地”。

结合课本所学,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在山东地区周围,建立齐国、鲁国;山西地区附近建立晋国。

B正确;禅让制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选举制,A排除;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西周时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C排除;秦朝是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郡县制。

D排除;故选B。

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的时期。

下列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有()

①老子②孟子③孔子④庄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庄子。

②④错误,ACD排除;故选B。

9.下图是哪一水利工程的示意图()

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丝绸之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宝瓶口”“鱼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示意图。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符合题意;ACD项图片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B。

10.2020年12月4日,“光盘行动”入选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该行动旨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学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该思想学派是()

A.兵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C符合题意;兵家思想主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A不符合题意;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B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货币,根据课本所学,在秦统一全国以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是战国时期不同国家的货币。

12.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棋盘中的分界线——楚河汉界来源于()

A.长平之战B.赤壁之战C.楚汉之争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引兵东向,出函谷关;三月,与诸侯会盟洛阳,集56万人马伐楚,乘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而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攻下楚都彭城(今徐州)。

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壁(今安徽)一带与汉军展开激战。

是役,汉兵大败,溃不成军,刘邦仅得数十骑卫护而逃出重围。

五月,到荥阳招集残部,又会合萧何从关中送来的人马,兵势重振。

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锯战——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反复争夺,故C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故A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故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因此汉初统治者注重()

A

休养生息B.穷兵黩武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意思是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

一石米要五千钱,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

说明了当时经济萧条,到处一片凄惨荒凉。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A正确;BCD的做法,无法缓解题干中现象,也不是汉初统治的措施。

排除;故选A。

14.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以下不属于其历史功绩的是()

A.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B.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严禁私铸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D.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汉武帝”“不属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后又让蒙恬富足修筑了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符合题意;为解决王国问题,稳定社会秩序,颁布推恩令。

A排除;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B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严禁私铸货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C排除;故选D。

15.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是()

A.司马迁B.班超C.霍去病D.张骞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D符合题意;司马迁是史学家,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人物,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将军,ABC三项的人物不是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东汉末年,极度苦难

人民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当时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成为我国本土宗教早期的一个派别,请问我国本土的宗教应该是()

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兰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道教的产生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故C符合题意;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

故A不符合题意;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与中国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针灸.外科手术,还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它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针灸、外科手术,还创编出了“五禽戏”,故C符合题意;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不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故A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故B不符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不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下面哪一幅图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20年曹操

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C正确;当时曹操已经逝世,AB排除;按地理位置,魏国在北方,蜀汉在南方,D排除;故选C。

19.他是南北朝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他是()

A.刘徽B.祖冲之C.王羲之D.顾恺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器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数学方面,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

B正确;A排除;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

他的代表作有《兰亭序》,C排除;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D排除;故选B。

2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B.220年,曹丕在洛阳建立魏

C.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D.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是历史观点,这是人们对赤壁之战的看法,A符合题意;BCD三项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空观念要求将特定的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置于相应的年代、地点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学们需要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而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一:

自羲(伏羲氏)农(神农氏),至黄帝。

(1)材料一中

“农”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

夏有禹,商有汤。

……夏传子,家天下。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讨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

(2)运用所学知识问答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禅让制?

哪位君主“始诛纣”?

材料三:

周道衰,……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

(3)材料三中“五霸强”的首霸是谁?

请写出“嬴秦氏”统一中国的时间。

材料四:

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4)材料四中“高祖”建立了哪一朝代?

该朝初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材料五: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后来被哪一政权所取代,从而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答案】

(1)人文初祖

(2)世袭制;周武王

(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

(4)西汉/汉;文景之治

(5)西晋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周武王继位后,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

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了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历史上称这一治世局面为文景之治。

(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敌,改国号魏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2.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材料一

(1)结合图一和图二,请回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出现大变革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2)材料二中“为政以德”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使该学派的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兵休而国富,故秦国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回答该国“无敌于天下”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该事件中哪些措施遭到旧贵族反对?

(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古风·秦王扫六合》

(4)材料四“秦王扫六合”建立了哪一朝代?

该朝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答案】

(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任意一点)

(4)秦或秦朝;焚书坑儒

(5)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了大变革。

(2)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中强调“德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3)根据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兵休而国富,故秦国无敌于天下。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强盛,为统一六国做了准备;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或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触碰到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4)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朝完成统一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秦或秦朝;秦始皇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所学可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评价师,应该注意历史客观公正或一分为二或辩证地评价。

23.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疆域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当时用哪一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图二是指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中华文明”

通过哪条道路把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当时通过该道路传向世界?

材料三: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西域传》

(3)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朝廷在该地区设置的哪一最高长官(或机构)?

材料四: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兴盛,难以言传。

(4)材料四中“中原地区”的兴盛与哪一改革有关?

此次改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

(1)小篆;中央集权制

(2)丝绸之路;造纸术

(3)西域都护

(4)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一七种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

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个亿。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依据图二皇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统领。

(2)依据材料二路线从长安到西亚、欧洲,“把亚欧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可知是丝绸之路。

结合课本所学,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经过丝绸之路辗转流传过去,为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

(3)依据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帝改曰都护……”,结合课本所学,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依据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反映了北魏的兴盛。

结合课本所学,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进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改革,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使北魏繁荣兴盛。

24.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文物),搜集史料的主要途径有书籍、网络、博物馆等。

材料一: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一片甲骨惊世界,……”

——郭沫若

(1)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殷”指哪一朝代?

“一片甲骨惊世界”是指哪一种文字?

材料二:

(晋)时海内大乱,独江东(江南)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向南)渡江。

——《资治通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当时该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该著作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该著作”是指哪一历史巨著?

据材料指出它创造了哪一体例?

材料四:

(4)图中说唱俑表情生动活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气息,此文物极有可能出现在哪一治世局面时期?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搜集史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

(1)商朝;甲骨文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任意一点)

(3)《史记》;纪传体

(4)光武中兴

(5)书籍、网络、博物馆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受战乱、环境变法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因此商朝又称殷朝;“一片甲骨惊世界”指的是甲骨文。

据所学,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