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897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docx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t型简支梁的计算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计算

一.基本设计资料

(一)。

跨度及桥面宽度

二级公路装配式简支梁桥,双车道,计算跨径为13m,桥面宽度为净7。

0+2×2+2×0。

5=12m,主梁为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由7片T梁组成,主梁之间的桥面板为铰接,沿梁长设置3道横隔梁。

(二)。

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

0KN/m。

汽车荷载提高系数1。

3

(三).主要材料

钢筋:

主筋用HRB335级钢筋,其他用R235级钢筋.

混凝土:

C50,容重26kN/m3;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23kN/m3;

(四)。

设计依据

⑴《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04)

⑵《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D62—2004);

(五).参考资料

⑴结构设计原理:

叶见曙,人民交通出版社;

⑵桥梁工程:

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

⑶混凝土公路桥设计:

⑷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混凝土简支梁(板)桥》(第三版)易建国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5)《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设计》闫志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1。

主梁截面尺寸: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梁的高跨比的经济范围在1/11到1/16之间,此设计中计算跨径为13m,拟定采用的梁高为1.0m,翼板宽2.0m。

腹板宽0。

18m.

2.主梁间距和主梁片数:

桥面净宽:

7。

0+2×2+2×0。

5=12m,采用7片T型主梁标准设计,主梁间距为2.0m。

全断面7片主梁,设3道横隔梁,横隔板厚0.15m,高度取主梁高的3/4,即0.75m。

路拱横坡为双向2%,由C50沥青混凝土垫层控制,断面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二。

主梁的计算

(一).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

跨中荷载弯矩横向分布系数(按G—M法)

(1)主梁的抗弯及抗扭惯矩和

求主梁界面的的重心位置(图2):

平均板厚:

主梁截面的重心位置:

主梁抗弯惯矩:

主梁抗扭惯矩:

对于翼板:

查表得

对于肋板:

由线性内插

单位宽度抗弯及抗扭惯矩:

(2)横梁的抗弯及抗扭惯矩

翼板有效宽度λ的计算,计算图3所示

横梁长度取两边主梁的轴线间距,即:

查表得当时

横隔梁界面重心位置:

横隔梁抗弯惯矩:

横隔梁的抗扭惯矩:

由,故,由于连续桥面板的单宽抗扭惯矩只有独立宽扁板的一半,可取.

,查表得。

单位长度抗弯及抗扭惯矩:

(3)计算抗弯参数θ和抗扭参数α

(4)计算荷载弯矩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

已知,查G--—-M图表,可得表1中的数据.

用内插法求各梁位处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如图所示。

影响系数和值

表1

梁位

荷载位置

b

3b/4

b/2

b/4

0

-b/4

—b/2

—3b/4

-b

校核

K1

0

0。

42

0.59

0。

92

1.42

1。

78

1.42

0.92

0.59

0。

42

8。

06

b/4

0。

86

1.09

1.50

1。

77

1.42

0.92

0.51

0.32

0。

20

8.06

b/2

1.54

1。

80

1.93

1.50

0。

91

0.54

0。

31

0。

22

0.14

8.05

3b/4

2。

57

2。

59

1.76

1。

06

0.58

0。

32

0.23

0.14

0.05

7。

99

b

4026

2。

70

1.53

0.80

0。

39

0.23

0。

18

0。

11

0.04

8.09

K0

0

-0。

76

0.17

0。

96

1.96

2.62

1。

96

0.96

0。

17

—0.76

8。

04

b/4

—0。

39

0。

78

1。

86

2.66

1.93

1.04

0.34

—0。

22

—0.51

7。

94

b/2

1.12

2.02

2.58

1。

85

0。

97

0。

31

—0.03

—0.16

-0.26

7。

97

3b/4

4。

26

3.46

2。

00

0。

75

0.08

—0。

15

-0。

14

—0.13

0.02

8。

01

B

8.90

4.51

1。

00

-0.39

-0。

74

-0.50

—0。

31

—0。

01

0.18

8。

10

各主梁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

表2

梁号

算式

荷载位置

b

3b/4

b/2

b/4

0

b/4

b/2

3b/4

b

1

3.294

2。

637

1.661

0。

949

0。

449

0.281

0。

209

0.127

0.046

6.249

3。

910

1.571

0。

261

—0。

271

—0.300

—0。

213

—0。

079

0.089

-2.955

-1.273

0.090

0。

688

0.770

0。

581

0。

422

0.206

-0。

043

—0.803

-0.346

0.024

0。

187

0.209

0。

158

0。

115

0。

056

-0.012

5。

446

3。

564

1.595

0.448

-0.026

—0.142

-0.098

—0。

023

—0。

079

0。

778

0。

509

0.228

0.064

-0。

009

—0。

020

—0.014

-0。

003

0.011

2

1。

834

2.026

1.881

1.374

0.816

0.477

0。

287

0。

197

0。

114

2.017

2。

431

2.414

1。

536

0.716

0.179

-0.061

—0.157

—0。

180

—0。

183

—0.405

-0.533

—0。

126

0。

100

0。

298

0。

348

0.348

0.294

-0。

050

—0。

110

-0.145

—0。

044

0。

027

0。

081

0.095

0。

095

0.080

1。

967

2.321

2.269

1.492

0。

743

0。

260

0。

034

-0。

056

-0。

100

0。

281

0。

332

0。

324

0.213

0。

106

0.037

0.005

-0.008

—0。

014

3

0。

957

1。

191

1。

561

1。

731

1。

347

0.866

0。

481

0。

305

0.191

—0.174

0.957

1。

963

2.544

1。

793

0。

936

0。

287

—0.211

—0.474

1.131

0.234

-0。

402

—0。

813

—0.446

—0。

070

0。

194

0.516

0.665

0。

308

0。

064

—0.019

—0。

221

-0。

121

—0.019

0。

053

0.140

0.181

0.134

1.021

1。

854

2.323

0。

239

0.131

0.049

-0.010

—0.042

0。

019

0。

146

0。

265

0.332

0.239

0.131

0.049

—0.010

—0.042

4

0.420

0.590

0。

920

1。

420

1.780

1。

420

0.920

0.590

0.420

—0。

760

0。

170

0.960

1.960

2.620

1.960

0。

960

0。

170

-0。

760

1。

18/0

0.420

-0.040

-0。

540

—0。

840

—0.540

—0。

040

0.420

1。

180

0.321

0.114

—0。

011

-0。

147

-0。

228

—0.147

-0.011

0。

114

0。

321

—0。

439

0。

284

0.949

1。

813

2。

393

1。

813

0.949

0。

284

—0.439

-0。

063

0。

041

0。

136

0。

259

0.342

0.259

0.136

0。

041

—0.063

图6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cm)

列表计算各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η表2.

绘制横向分布影响线(图6)求横向分布系数

按照《桥规》规定,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缘不小于0。

5m,人群荷载取。

各梁横向分布系数:

公路Ⅱ级:

人群荷载:

人行道板:

2.梁段剪力横向分布系数(按杠杆法)

公路Ⅱ级(图6)

人群荷载:

(二)作用效应计算

1.永久作用效应

(1)永久荷载

假定桥面构造各部分重力平均分配给主梁承担,计算结果见表3。

钢筋混凝土T形桥梁永久荷载计算表

表3

构件名

构件尺寸/cm

构件单位长度体积/

重度/()

每延米重()

主梁

0。

3802

26

9。

8852

中横梁

0.0217

26

0。

5642

边横梁

0.0108

26

0.2808

桥面铺装

沥青混凝土(厚4cm)0.08

23

1.84

混凝土垫层(取平均厚度9cm)。

0.18

24

4.32

6。

16

栏杆及人行道部分

6

按人行道板横向分布系数分摊到各梁的板重为:

1号,7号梁:

2号,6号梁:

3号,5号梁:

4号梁:

各梁的永久荷载汇总与表4.

各梁的永久荷载(单位KN/m)

表4

梁号

主梁

横隔梁

栏杆及人行道

桥面铺装层

总计

1(7)

9。

885

0。

2808

5.37

6。

16

21.696

2(6)

9.885

0。

2808

1.50

6。

16

17.826

3(5)

9。

885

0.2808

0.68

6。

16

17.006

4

9。

885

0。

2808

-1.37

6。

16

14.956

影响线面积计算见表5。

影响线面积计算表

表5

项目

计算面积

影响线面积

永久作用计算见表6

永久作用计算表

表6

1(7)

21。

696

19。

531

423。

745

21.696

14。

648

317.803

21。

696

6。

25

135。

600

2(6)

17.826

19。

531

348.160

17。

826

14.648

261。

115

17。

826

6。

25

114。

413

3(5)

17。

006

19。

531

332。

144

17。

006

14.648

249。

104

17。

006

6.25

106。

288

4

14。

956

19.531

292.106

14。

956

14.648

219.075

14.956

6.25

93。

475

2.可变作用效应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简支梁自振频率计算:

由于介于1.5Hz至14Hz之间,按《桥规》4.2.3规定

冲击系数

(2)公路Ⅱ级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及其影响线面积(表7)

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按照公路Ⅰ级的0。

75倍取用,即:

计算弯矩时

计算剪力时

公路Ⅱ级及其影响线面积表

表7

项目

顶点位置

l/2处

7.875

157.5

19。

531

l/4处

7。

875

157。

5

14。

648

支点处

7.875

157.5

6。

25

l/2处

7。

875

157.5

1.563

可变作用人群荷载(每延米):

(3)可变作用效应弯矩计算(表8~表10)

公路——Ⅱ级车道荷载产生的弯矩计算表

表8

梁号

内力

(1)

(2)

(3)

(4)

(5)

(6)

弯矩效应

(1)X

(2)X[(3X(4)+(5)X(6)]

1

0。

698

1.3624

7.875

19.531

157.5

3.125

614。

311

0.698

14。

648

2.344

460.769

2

0.747

19.531

3。

125

657。

436

0。

747

14.648

2.344

493.115

3

4

0.698

19.531

3.125

614.311

0.698

14。

648

2.344

460。

769

0。

713

19。

531

3.125

627。

513

0.713

14。

648

2。

344

470。

671

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

表9

梁号

内力

1

0.893

6

19。

531

104。

647

0.893

14.648

78。

484

2

0。

259

19。

531

30。

351

0。

259

14。

648

22.763

3

0。

155

19。

531

18.164

0.155

14。

648

13。

623

4

—0.114

19。

531

13.359

-0.114

14.648

10。

019

永久作用设计值与可变作用设计值的分项系数为:

永久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汽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人群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基本组合公式为

弯矩基本组合计算表(单位:

表10

梁号

内力

永久荷载

人群荷载

汽车荷载

弯矩基本组合值

1

423。

745

104.647

614.311

1142。

703

317.803

78。

484

460.769

857。

056

2

348。

160

30.351

657.436

1035.947

261。

115

22。

763

493。

115

776。

993

3

4

332。

144

18.164

614。

311

946.619

249。

106

13.623

460.769

723。

498

192。

106

13。

359

627。

513

832。

978

219。

075

10.019

470。

671

699.765

(4)可变作用效应剪力计算

计算可变荷载剪力效应应计入横向分布系数η延桥跨变化的影响。

通常按如下方法处理,先按跨中的η有等代荷载计算跨中剪力效应,再由支点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考虑支点至为直线变化来计算支点剪力效应。

.跨中剪力的计算(表11和表12)

公路Ⅱ级产生的跨中剪力(单位:

KN)

表11

梁号

内力

剪力效应/kN

1

0。

698

1。

3624

7.875

1。

563

315

0。

5

161。

347

2

0。

747

0。

5

172.816

3

0。

698

0。

5

161.347

4

0.713

0。

5

164。

951

.支点剪力的计算

计算支点剪力效应的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为:

支点处按杠杆法计算

.l/4~3l/4按跨中弯矩的横向分布系数

.支点~l/4处支点剪力效应计算式为:

人群均布荷载产生的支点剪力效应计算式为:

在和之间按照直线变化

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计算表

表12

梁号

内力

剪力效应/kN

1

0。

893

6

1。

563

8。

375

2

0。

259

2。

429

3

0.155

1。

454

4

—0.114

-1。

069

梁段剪力效应计算:

汽车荷载作用下如图7所示,计算结果及过程如下。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4号梁:

剪力效应组合表(单位:

kN)

表13

粱号

内力

永久荷载

汽车荷载(由标准荷载乘以冲击系数)

基本组合值

1

135.600

557.912

943.797

0

161.347

225。

886

2

114.413

264.541

507.653

0

172。

816

241。

942

3

4

106.288

486.374

808.496

0

161.347

225。

886

93。

475

487。

129

343.101

0

164。

951

230。

931

由上表可以看出,剪力效应以1号粱控制设计.

(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

1。

配置主筋

由弯矩基本组合表10可知,1号梁值最大,考虑到设计施工方便,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故按1号梁计算弯矩进行配筋。

设钢筋净保护层为30mm,钢筋重心至底边距离为a=3+0。

07×100=10cm,则主梁有效高度为=h-a=(100-18)cm=82cm.

已知1号梁跨中弯矩,下面判别主梁为第一类T形截面或第二类T形截面:

若满足:

则受压区全部位于翼缘内,为第一类T形截面,否则位于腹板内,为第二类T形截面.

式中为桥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

0;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本设计为C50混凝土,故;HRB335级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T形截面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度,取值为110mm。

为T形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宽度,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①计算跨径的1/3:

l/3=1300cm/3=433cm

②相邻两粱的平均间距;d=200cm

③,

此处,b为粱腹板宽度,其值为18cm,为承托长度,其值为0,为受压区翼缘悬出板的平均厚度,其值为11cm。

故取为150cm。

判别式左边:

由判别式可得:

受压区位于翼缘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应按宽度为的矩形截面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计算.设混凝土截面受压区高度为,则有

求受拉钢筋面积:

将各已知值及代入得:

选用2根直径36mm和4根直径32mm的HRB335级钢筋,则

钢筋的布置如图9所示。

9钢筋布置图(单位:

cm)

钢筋重心位置:

含筋率:

故截面配筋率ρ及截面受压区高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2.持久状况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按截面实际配筋值计算受压区高度x为:

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为:

抗弯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由表12可知,支点剪力以1号粱最大,考虑安全因素,一律采用1号粱剪力值进行抗剪计算,

跨中剪力效应以2号粱最大,一律以2号粱剪力值进行计算.

假定下排2根钢筋没有弯起而通过支点,则有

验算抗剪截面尺寸:

端部抗剪截面尺寸不满足要求;故可在粱跨中的某长度范围内按构造配置钢筋,其余区段应按计算配置钢筋。

验算是否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

跨中段截面:

支点截面:

故应进行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1)。

斜截面配筋计算图式

①最大剪力取用距支座中心h/2(粱高一半)处截面的数值,其中混泥土与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不小于,弯起钢筋(按45º)承担的剪力不大于。

②计算第一排(从支座向跨中计算)弯起钢筋时,取用距支座中心h/2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

③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后的每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弯起钢筋下面弯起点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

弯起钢筋配置及计算图示(如图9所示)

由内插得,距支座中心h/2处得剪力效应为:

相应各排弯起钢筋的位置及承担的剪力值见表13

弯起钢筋的位置及承担的剪力值计算表表13

钢筋排次

弯起点距支座中心距离/m

承担的剪力值

钢筋排次

弯起点距支座中心距离/m

承担的剪力值

1

0。

839

219。

806

3

2.434

107.851

2

1。

646

186。

688

4

3。

222

30。

871

(2)。

各排弯起钢筋的计算: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的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此处:

,,故相应于各排弯起钢筋面积按下式计算:

计算得每排弯起钢筋面积见表14

弯起排次

每排弯起钢筋面积

弯起钢筋数目

每排弯起钢筋实际面积

1

1497。

478

1568.5

2

1256.566

1568.5

3

725。

927

981.7

4

207。

788

402.1

靠近跨中处,增设的辅助斜筋,。

(3).主筋弯起后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计算每一弯起截面的抵抗弯矩时,由于钢筋根数不同,则钢筋的重心位置也不同,有效高度值也因此不同。

为简化计算,可用同一数值,影响不会很大.

钢筋的抵抗弯矩为:

钢筋抵抗弯矩为:

跨中截面钢筋抵抗矩为:

全粱抗弯承载力校核见图10所示:

第一排钢筋弯起处正截面承载力为:

第二排钢筋弯起处正截面承载力为:

第三排钢筋弯起处正截面承载力为:

第四排钢筋弯起处正截面承载力为:

4.箍筋设计

选用2Φ10双肢箍筋,则其面积;距支座中心处的主筋为,;有效高度,

则;最大剪力值;为异号弯矩影响系数,此处取1.0;为受压翼缘影响系数,此处取1.1;

将以上数据代入下式,得箍筋间距;

考虑《公路桥规》的构造要求,选用,在支座中心向跨中方向长度不小于1倍梁高(100cm)范围内,箍筋间距取为100cm.

有由上述计算,配置箍筋如下:

全粱箍筋配置2φ10双肢箍筋,在支座中心至距支点1.646m段,箍筋间距可取100mm,其他粱段箍筋间距取150mm。

箍筋配筋率:

时,

时,

均满足最小配箍率R235钢筋不小于0。

18%的要求。

(五)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位置为:

1)距支座中心h/2(梁高一半)处截面。

2)受拉取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截面。

3)锚于受拉区的纵向主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

4)箍筋数量或间距有改变处的截面。

5)构件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

因此,本设计要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的截面包括(见图13)

1)距支点h/2处截面1—1,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Vd=455.2217KN

Md=227.6490KN·m

2)距支点0。

926处截面2—2,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Vd=437。

2630KN

Md=374。

0170KN·m

3)距支点1。

776处截面3-3,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Vd=396.533KN

Md=676。

800KN·m

4)距支点2.5505处截面4-4,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