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752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docx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通过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揭示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阐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同时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运行的规律。

教学内容:

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垄断资本的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

教学课时:

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投资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资本家用货币资本去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字母P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

  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只是普通的商品流通过程。

但是,实际上它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这里购买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购买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以及生产剩余价值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特别是购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

资本家只有购买到劳动力和相应的生产资料,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以这是资本运动的特定阶段。

这一阶段上的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一个职能形式。

购买阶段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字母P代表生产过程,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

  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只是普通的生产过程。

但是,实际上它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这里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还发挥着资本的作用,成为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成为生产资本。

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二个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

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以换回货币。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W'——G'(字母G'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货币)

  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也只是普通的商品流通过程。

这里只是按照价值出售商品,并没有发生价值增殖。

但是,这里出售的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因而,这也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是原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这里的商品是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是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三个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作用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更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购买和销售阶段是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

这三个阶段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

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上发生阻碍,资本的循环过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形态。

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但都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资本家的目的是无休止地谋取剩余价值,这就决定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如果我们把资本循环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不仅货币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且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也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而,产业资本不只是有一种循环形式,而是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形式。

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货币资本循环形式:

G——W…P…W'——G'。

货币资本循环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它清楚表明资本生产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但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

P…W'——G'·G——W…P。

生产资本循环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它清楚表明m来源于生产,但掩盖了资本生产的目的。

  商品资本循环形式:

W'——G'·G——W…P…W'。

商品资本循环是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运动,它揭示了流通过程对于资本循环的重要性,但掩盖了资本所有者追求m的真实动机。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在于价值增殖,但同时又表现出各自的片面性。

因此,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全面地把握资本运动的实质及运动规律。

3.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它是以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为条件的。

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就是资本的三种循环同时不间断地在各种职能形式上和各个阶段上的运动。

  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成三个部分,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

这三种职能形式依次更替,保持循环的连续性。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也就是说,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必须同时依次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形式上。

  与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相适应,产业资本也必然要同时在空间上并列存在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并且每一种循环形式也必须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因此,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又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上,才能有循环过程的连续性。

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不仅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并存性决定继起性,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就不能相继转化。

反过来,继起性是并存性的保证,如果各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不能相继进行转化,三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就会被破坏,因此,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资本循环的不断反复、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考察资本周转着重于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的周转速度是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一样,是资本运动的形式,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在资本周转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中,核心问题是周转速度问题。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

它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

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

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是受它本身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制约的。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这里的"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

如果以U表示"年"这个时间单位,用u表示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n=U/u

  假设,有甲、乙两个资本家,甲的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3个月,那么它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是:

n=12/3=4次。

乙的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为6个月,它的周转次数是:

n=12/6=2次。

前者比后者快一倍。

由此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

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由于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因此资本周转时间是流通时间同生产时间的总和。

  生产时间包括: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加工劳动对象所实际花费的时间。

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产品的性质、设备的优劣、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强度、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工协作的程度等多种因素。

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虽然劳动过程中止,但自然力对劳动对象仍在发生作用,这个时间也属于生产时间。

如农业中农作物生长时间,酿造业中劳动对象的发酵时间等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即生产资料虽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未投入劳动过程这段时间。

为了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原料、材料、燃料等都应保持一定的储备量。

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时间也属于生产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的必要量取决于生产规模、劳动效率、生产资料的市场状况、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

超过一定的必要量,就会拉长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增加资本的周转时间。

停工时间,指投入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因工人休息停止运转,或是对机器设备进行正常检修而占用的时间。

  流通时间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与出售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的出售时间两个部分。

它们受市场供求状况、产销距离、运输和通讯等条件的影响。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是由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共同构成的。

生产资本按其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它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固定的物质形态。

它们的价值按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新产品的售出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

例如,有一套价值10万元的机器设备,可以使用10年。

在产品生产中,整个机器每年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其价值按磨损程度,每年只有l万元转移到新产品中。

经过10年,这套设备的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并随产品的售出全部收回。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投在劳动对象上的生产资本,从物质形式上看,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全部消耗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从价值形式上看,经过一次生产过程,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销售转化为货币重新流回资本家手中。

而投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出来。

虽然,从价值形式上看,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与投在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上的资本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二者的价值周转方式却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销售一次全部收回。

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构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生产资本既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划分的依据不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按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来划分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来划分的。

  第二,划分的目的不同。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为了具体考察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三,它们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不变资本部分中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属于固定资本,而不变资本部分中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以及可变资本部分属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由磨损程度决定的固定资本转移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按其磨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这种磨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造成这种磨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引起的。

一般说来,使用时间越长,使用强度越大,物质磨损也就越大。

所以,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与固定资本的使用成正比。

二是受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如金属由于氧化会生锈,木材由于日晒雨淋会腐朽,这种磨损无论固定资本使用与否都会发生。

  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

造成这种磨损的原因也有两种: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相应降低;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新机器设备的不断发明和应用,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呈越来越多的趋势。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固定资本全部磨损后要进行更新,即在价值上进行补偿,在实物上进行替换。

为了保证固定资本及时更新,必须不断地把固定资本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来,并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加以积累。

这种按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逐步提取补偿的办法,叫做折旧。

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每年提取的资本价值叫折旧费。

每年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

公式是:

  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值/固定资本使用年限取的折旧费

  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就是折旧率,其计算公式是:

  折旧率=每年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100%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通过对生产资本构成的分析,可以看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由于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

资本的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所谓预付资本总周转就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计算公式如下: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决定于两方面因素。

一是生产资本的结构。

如果固定资本所占比例较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慢;如果流动资本所占比例较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快。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如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周转速度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快;否则,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慢。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因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力求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第一,加速固定资本周转,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完好率、利用率、生产率等,减免精神磨损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如1台机器价值1万元,假设可用10年,年周转次数为1/10次。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它的年周转次数就提高为1/5次,即5年中通过产品出售就可以把这台机器1万元的原值收回来。

这样,这台机器提前5年被更先进的机器所取代,就能减免一部分精神磨损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如,甲、乙两企业,生产规模相同,每年都需要流动资本12万元,即平均每月1万元,甲企业一年周转12次,乙企业一年周转1次。

这样甲企业只需要流动资本1万元,这1万元周转12次,就相当于12万元流动资本发挥作用。

而乙企业就需要12万元。

因而,甲企业由于周转速度比乙企业快,节约流动资本11万元,从而提高了资本的增殖能力。

  第三,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总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我们知道只有可变资本才直接产生剩余价值。

加速资本周转,特别是加速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可以增大年剩余价值量。

在可变资本额及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年剩余价值量同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成正比。

例如,假设甲乙两个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预付可变资本均为2000元,甲企业可变资本年周转3次,乙企业可变资本年周转6次。

这样甲企业年剩余价值总量=2000元×100%×3=6000元;乙企业的年剩余价值总量=2000元×100%×6=12000元。

加速固定资本周转,可以节省固定资本,相应增加流动资本特别是其中可变资本的数量,同样也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总量。

  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年剩余价值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在预付可变资本数额一定的情况下,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年剩余价值总量的多少,它同年剩余价值总量成正比,因而也同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成正比。

前例中甲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6000元÷2000元×100%=300%;乙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12000元÷2000元×100%=600%;从此例也可以看出,年剩余价值率实际上也等于剩余价值率乘上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用公式表示:

  

  =

  =m'×n(其中,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为年剩余价值量,v为预付可变资本,n为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

  可见,加快资本周转,特别是加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势必会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发展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1.社会资本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各个企业的资本都通过自身的循环和周转,实现着价值增殖。

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

但是,在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各单个资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个别资本的循环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同其他个别资本的循环交织在一起的。

某个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同时就是另外的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就是说,一个资本家的买,同时是别的资本家的卖。

因此,各个资本的运动是互为前提、互相交错的。

这种互相联系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就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资本运动同个别资本运动在本质上存在着共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运动,都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它们都必须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不断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实现三种循环的统一。

但是作为个别资本有机整体的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个别资本的运动又有重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和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容上。

社会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媒介它的一般商品流通。

因为,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购买消费品的商品流通,都是在个别资本循环以外进行的。

因此,在考察个别资本循环时,可以把个人消费撇开。

但是,在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时就不能撇开个人消费。

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本家和工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消费品部门的资本家出卖商品的过程,即他们的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包括在社会资本的运动之中,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总产品构成及其实现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必须首先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即考察社会总产品及其实现问题。

  既然社会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所谓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从实物形式上,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有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实物替换,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从哪里和怎样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当于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从哪里和怎样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呢?

首先,因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社会资本运动,即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要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并在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的同时获得剩余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如果社会总产品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资本价值不能或不能全部得到补偿,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因为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或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社会资本运动从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要正常进行,关键的保证就是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替换,否则,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

可见,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销售与补偿)问题,特别是要着重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

只要社会总产品具备了所需要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也就有了保证。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所需要的条件,首先就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

  马克思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其中的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消费资料则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需要。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的不变资本价值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预付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可变资本价值用来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既然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的,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

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

另一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为了避免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对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必须做出如下假设:

整个社会除资本主义经济外没有其他经济形式,因而全社会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生产周期为1年,固定资本的价值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考虑对外贸易。

  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社会生产规模不变。

因此,根据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假设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如下:

  假定一年年终两大部类产品结构如下图:

  第一部类(Ⅰ)产品价值总量为6000,其构成是不变资本4000,可变资本1000,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情况下剩余价值为1000,实物构成全部表现为生产资料。

第二部类(Ⅱ)产品价值总量为3000,其构成是不变资本2000,可变资本500,在剩余价值率也为100%的情况下剩余价值为500,产品的实物构成全部表现为消费资料。

这样社会总产品价值总量为9000,实物构成既有生产资料,也有消费资料。

  这里价值9000的社会总产品能够实现,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