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668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1.1.1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填方路基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

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

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度,以保证新填路堤在坡面上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

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3)路基的填筑,随填、随摊,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

每一层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避免路基表面积水,形成局部“弹簧”路基,造成质量隐患。

4)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

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纹、网裂、龟裂坑槽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等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据以组织和指导施工。

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及运输方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组织,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的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2)路基质量复查与缺陷处理

路面施工前,对路基质量进行复查,复查包括路基平整度、拱度、强度、外型组成尺寸等,只有在复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

加果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

常见的质量缺陷有路基表面松散、起皮、局部弹簧、边坡松散、强度不满足要求,以及平整度差等,必须先进行路基处理,然后再施工路面。

路基与路面施工交验有记录、有签字、未作交验的路基工程不进行路面施工。

3)材料质量与试验

材料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尤其是就地采购的粗、细骨料的质量问题,是引起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施工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面层粗骨料:

其强度、磨光值、压碎值、磨耗值、粒径等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按反击式破碎机生产。

骨料含泥量控制在允许值以下。

沥青混凝土面层碎石,还进行PH值测试。

为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掺配0.4%抗剥落剂。

面层细骨料:

保证砂子粒级和清洁度,含泥砂子进行清洗。

同一料场的砂子,每天供料都得试验(粒径、含泥量等),不同料场的砂子,必须及时试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堆场:

用于堆放面层骨料的场地,地面进行硬化并设有防污染的隔离措施和完善的排水系统。

不同粒级的材料分别堆放,并留有一定间距的隔离带。

3、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路基沉陷

1、现象

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

(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

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

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6)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不足,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

(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应进行压实处理。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晾晒或渗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填筑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满足下表。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

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5)软土地基的路面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其他宜翻挖的路面,路面的横坡应适当的提高,防止出现倒坡现象。

4、治理方法

(1)在路面铺筑前产生路基下沉,应查明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系路基压实度不够,可参照路基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进行处理,如系地基下沉,可采用超载预压,待路基下沉稳定后(按设计要求)再铺筑路面。

如工期较紧,可以适当换填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混合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砌块(E.P.S)等。

(2)路面铺筑后发生沉陷时,一般路堤的整体下沉可不做处理,如与人工结构物产生错台或影响路面纵坡时,可参照路堤与构筑物错台处理。

(二)路基边坡滑塌

1、现象

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

2、原因分析

(1)路基边坡坡度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行滑裂验算。

(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

(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

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短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

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然后削坡成型。

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2m,其他公路不得小于1m,台阶底应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如下图)。

(4)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可设边坡防护。

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或加大边坡,一般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1:

(1.75~1.2),常水位以下为1:

2~1:

3。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层、反压护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

(三)路堤失稳

1、现象

路堤以下软基向两侧挤出,路堤坍塌或塌陷。

2、原因分析

(1)路堤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路堤的重量又超过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堤填筑速率过快,使软基来不及固结到够提高承载力来克服路堤的重量。

3、预防措施

(1)在路堤施工以前对软基进行处理,提高其承载力。

(2)控制填土速率,填土速率可以由理论计算或用下列方法确定:

1)地面沉降速率:

埋设沉降板,每隔1~2天观测一次,要求中线表面日沉降量不大于10mm。

2)边桩水平位移:

边桩长1.0~1.5m,打入地面以下1.0m左右,要求日水平位移不超过5mm。

3)地基孔隙水压力:

在地基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进行观测,要求孔隙水压力不超过填土荷载应力的50%~60%。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

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反压护道,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深层加固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也可采用轻质路堤,以减轻压力。

(四)路堤与构筑物错台

1、现象

由于路堤与构筑物的纵向不均匀沉降,造成构筑物连接处在公路运行先期产生沉降差,引起错台,车辆行驶过程中跳车。

2、原因分析

(1)构筑物与路堤之间的纵向不均匀沉降,一般地区公路桥梁多为桩基础,桩尖落到持力层,设计控制工后的沉降量一般为2~3cm,而桥台后路堤,往往由于预压荷载或固结时间不足,路堤压缩及软基沉降没有全部完成,致使路堤竣工后沉降偏大,引起错台。

(2)构筑物后的填土,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土,旌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偏低。

3、预防措施

(1)路堤填筑超前,待桥头路堤沉降固结后(一般需预压半年)再开挖进行桥台旋工。

(2)路堤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砌块。

(3)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4)桥台后设一定长度的搭板,起缓冲作用。

(5)小桥、涵洞允许有自身适量的、均匀的沉降,使之与路堤沉降相协调,例如采用箱形结构、联合基础,加筋土桥台等。

4、治理方法

对错台引起的桥头跳车,需加强经常性的养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需局部(桥头部分)罩面,对桥头混凝土砌块装配式面层需进行适当加补基层,抬高面层砌块;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加罩沥青面层,以消除错台影响。

(五)路堤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1、现象

路堤基底地面经压实后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2、原因分析

(1)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等没有清除。

(2)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水又无法排出。

3、防治措施

(1)路基填筑以前应清除地表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然后再进行基底地面压实。

(2)对于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情况,应先开纵横向排水沟,排水疏平,再进行压实。

如仍无法达到压实度,则可用石灰均匀拌入,或换填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的土,然后再进行压实。

(六)路基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1、现象

填土经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2、原因分析

(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

(2)填土颗粒过大(>10m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

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度不够。

3、预防措施

(1)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压实。

(2)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多雨潮湿地区当采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作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上路床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晾晒、掺加石灰粉等)使其压实度达到上表标准。

上述土用于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可采用轻型标准,其压实度应达到要求。

(3)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度不小于8cm。

(4)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压实机具和压实遍数。

(七)路基弹簧

1、现象

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簧般上下抖动,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俗称弹簧土。

2、原因分析

(1)填土为粘性土,含水量过大,而水分又无法散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压实,就会产生弹簧土。

(2)下卧层软弱,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弹簧反映了上层弹簧,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堤,增加了上层的含水量,引起弹簧。

(3)过度的碾压,使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减小,引起弹簧。

3、预防措施

(1)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堤填料。

(2)填土在压实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之内。

(3)填上层土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土。

(4)在填土时应开好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

4、治理方法

(1)将弹簧土翻开晾晒、风干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再进行压实,或将弹簧土挖除换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

砂砾、碎石等回填、压实。

(2)用石灰粉或其他固化材料均匀拌入弹簧土中,经一定时间闷料,吸收土中水分,减少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压实。

(八)沟槽回填土沉陷

1、现象

沟槽中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下沉,形成下凹现象。

2、原因分析

(1)沟槽中积水、淤泥、松土等没有清除干净就进行回填。

(2)基底未填渗水材料,或水位下的回填土采用粘土填筑。

(3)回填厚度过大,没有做到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回填土压实度没有达到标准。

3、预防措施

(1)沟槽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淤泥,松土及杂草、杂物。

然后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回填。

(2)基底应铺筑不小于30cm的砂垫层,然后宜用塑料指数小于6,水稳定性好的透水性土回填至水位以上50cm。

或者用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砂砾,高碱灰等回填。

(3)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至达到规定压实度,分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4、治理方法

(1)如是局部沉陷应将沉陷部分松土挖出,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修复沉陷。

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则可以均匀的拌入石灰后再压实,修复沉陷。

(2)如为大面积沉陷,而采用翻挖有困难时,则可以对沟槽采用加固措施,如回填石灰土、砾石砂、三渣材料来修复沟槽,并对沟槽上的路面厚度作适当的加厚。

(九)路床积水

1、现象

路床上有水无法排走

2、原因分析

(1)路床平整度差,凹凸不平,在凹槽处形成积水。

(2)路床横坡过小,无法将水通过横坡排除。

(3)路床开挖后,没有做好排水盲沟,或排水盲沟淤塞,使路槽水无法排出到边沟中去。

(4)路床标高低于周围路面标高,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至路床水无法排除。

3、预防措施

(1)路床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2)路床横坡应≥2%~3%,以利排水。

(3)路槽开挖后,应开设盲沟,并同边沟连通。

(4)路基应开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

4、治理方法

根据路床积水原因,按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预防措施),将路床积水排出。

(十)路肩盲沟淤塞

1、现象

路肩盲沟不能起到排水作用,造成路床积水。

2、原因分析

(1)盲沟中回填的材料含泥量过大,堵塞了盲沟的排水通道,使盲沟不能排水。

(2)当路基填筑的是粉煤灰材料时,盲沟于粉煤灰路基相连一侧,没有设土工织物,使粉煤灰流入盲沟中,造成盲沟淤塞。

3、预防措施

(1)盲沟中应回填含泥量小于5%的有一定级配的透水材料,如碎石、道渣、砂砾等。

(2)如是粉煤灰路基,路基与粉煤灰相连一端应包土工织物,以阻隔粉煤灰随水一起流入盲沟。

4、治理方法

将淤塞盲沟中的填料挖出,然后根据产生淤塞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预防措施)。

(十一)路肩车辙、坑槽

1、现象

路肩低洼不平,低洼处易积水。

2、原因分析

(1)行驶车辆车轮碾压。

(2)土路肩表面不密实或土质粘性不足,经暴雨冲刷形成纵横沟槽。

(3)路面排水不畅,在路缘石外侧渗水形成沟槽。

(4)路肩培土不均匀,压实度不够。

经自然沉降后形成坑槽。

3、预防措施

(1)路肩土宜用粘性土培筑,土路肩宜种植草皮,并经常修剪。

(2)设置截水明槽,自纵坡坡顶起,每隔20m左右两侧交叉设置30~50cm宽的斜向截水明槽,并用碎(砾)石填平。

同时在路肩边缘处设置高8~12cm,顶宽8~12cm的拦水带,在每条截水明槽处留一滴水缺口,其下边的边坡用草皮或砌石加固,使雨水集中在截水明槽内排出。

(3)路肩施工时,路肩不得高于路面。

(4)路肩培土应控制压实度,路肩横坡应较路面横坡大1%~2%。

4、治理方法

(1)及时养护维修,用与原路肩相同的土填平压实。

(2)硬路肩用同类型路面的方法养护维修。

(十二)路肩与路面错台

1、现象

路肩低于或高于路面,造成路面侧向外露或排水不畅,路面积水等。

2、原因分析

(1)由于路肩培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边坡外向倾斜,路肩下沉使路肩低于路面,造成错台。

(2)施工过程中,路肩培土没有到位或过于偏高。

3、预防措施

(1)施工时严格控制路肩培土压实度,大型压实机具不能用时,应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且辅以人工修平。

(2)路肩培土到位,横坡修整到位。

4、治理方法

(1)路肩低于路面时,用同类型的土填平压实,保持适当横坡。

(2)路肩高于路面时,铲除多余的土,并整平拍实。

(十三)边沟积水

1、现象

边沟长期处于积水状态,无法排水。

2、原因分析

(1)边沟长期不疏通,造成淤塞。

(2)边沟排水口由于冲刷等原因堵塞。

(3)原排水系统破坏。

3、预防措施

应经常养护,保持设计断面,及时清除杂物,沟底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平原地区排水困难和地段应保持不小于0.2%的纵坡,对于沿线开发的路段一般在300~500m左右分路段将水流接入地区的排水分流。

4、治理方法

及时清理杂草、淤泥,疏通边沟且修整至设计断面尺寸和纵坡。

(十四)路床压实宽度不足

1、现象

路床的碾压宽度不足,局部或全部小于路面结构的宽度造成路面结构处与未压实的软路基上,在雨水渗入后,土基失稳路边下沉。

2、原因分析

放样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使碾压失去目标。

3、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放样的检查、复核工作,健全放样校对制度。

(2)碾压路床边线时,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约10~15cm。

4、治理方法

(1)如尚未修筑路面结构,可采取人工补夯压实后再修筑路面结构。

(2)如已修筑路面,并发生路边下沉,通过养护维修用面层材料罩平,调整平整度。

(十五)路肩边坡过陡

1、现象

填土路堤边坡小于设计边坡(一般为1:

1.5)。

造成边坡滑动。

2、原因分析

(1)放样不准造成路基填筑宽度不足。

(2)受地理或周边建筑物限制,人为约束路堤填土底层宽度不足。

3、预防措施

(1)加强放样复核验收制度。

(2)施工人员发现实际地形无法满足设计边坡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

4、治理方法

(1)调整边坡

(2)在无法调整边坡时,当边坡小于1:

1.1并大于1:

1.5时,可加建浆砌块石护坡,当边坡大于1:

1.1时宜改建为浆砌块石挡土墙。

(十六)中央分隔带内部积水渗人路面结构层

1、现象

当原设计中央分隔带未设置排水措施的道路,路面出现局部损坏,甚至有路基翻浆现象,翻挖路面结构时发现路床内有积水。

2、原因分析

当中央分隔带原设计未设置排水措施,带内种植绿化,雨后积水渗入路面结构中的三渣层顶面和砾石砂基层内。

行车碾压时,中央分隔带渗入三渣层面的水或沥青面层在雨水下渗后的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使三渣层逐渐损坏,引起沥青面层坑塘并出现局部石灰反浆,底基层砾石砂层内积水泡软土路基,久而久之软化的土路基翻浆也出现在路面面层。

3、预防措施

中央分隔带内设计纵横向盲沟,并与车行道路肩内盲沟联通一直排到公路边沟,在城市道路中盲沟排水出口可采用加劲透水软管接入雨水进水口或雨水窨井。

4、治理方法

在中央分隔带两边沿侧石开挖沟槽设置截水的盲沟或铺设加劲透水软管,如纵向前后有河道可直接排入河道。

如纵向无法排水,则每隔40m左右在车行道开槽铺设盲沟或加劲透水软管接入雨水进水口或窨井或公路边沟。

(十七)砌石护坡

砌石护坡沉陷开裂:

1、现象

护坡块石沉陷,相邻块石出现错台,勾缝脱落,护坡块石下面填土流失,出现空洞。

2、原因分析

(1)护坡下面填土不密实,自然下沉使护坡随之沉陷。

(2)路肩填土不密时,下沉后出现裂缝,雨水渗入裂缝后,冲刷护坡下填土,导致护坡沉陷。

(3)护坡砌石质量低下,座浆不密实,碎石垫层太薄,甚至不设垫层,从而都将导致护坡塌陷。

(4)护坡坡脚不稳固,坡脚走动,护坡下滑,出现沉陷、开裂。

3、预防措旋

(1)注意边坡填土质量,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宽度要稍大于设计宽度,然后再削坡成形;宽度不够时,不得用贴面的方法加宽边坡,必须挖成台阶形后,再分层加宽夯实。

(2)护坡碎石垫层必须按规范要求垫筑,拍实塞紧,砌筑时块石必须座浆,块石之间相互嵌缝,但块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缝隙应均匀,缝隙之间用砂浆堵满塞紧。

(3)在护坡的中、下部要设置泄水孔以排泄坡后的积水,减少渗透压力,泄水孔孔径为φ10cm,间距2~3m,泄水孔应设反滤层。

(4)土路肩应夯实,拍平,以利排水。

多雨地区的高路基的路肩应加铺草皮或硬路肩,也可设置急流槽采用集中排水,以防雨水冲刷边坡。

4、治理方法

(1)已以沉陷开裂的护坡应拆除重砌,重砌前应先将护坡下的填土补足,夯实、修平。

(2)如时间紧迫或沉陷严重可能出现滑坡时,可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勾缝砂浆脱落:

1、现象

勾缝砂浆开裂脱落或砂浆松散脱落。

2、原因分析

(1)护坡块石沉陷,相邻块石错位,勾缝砂浆随之脱落。

3、预防措施

(1)提高护坡砌石质量,防止护坡下沉。

(三)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护坡表面凹凸不平,坡面起伏或局部塌陷,实测平差度超限。

2、原因分析

(1)护坡下面填土不密实,自然下沉,护坡随之沉陷,或填土不足时,用贴面方法修补,产生滑坡,影响平正度。

3、预防措施

(1)提高护坡砌石质量,防止护坡沉陷。

4、治理方法

将沉陷部分或过分凸出部分的块石挖出,将护坡下面填土按规范削平、补足,用表面

平整的块石重新砌筑,并将与周围块石缝隙用砂浆填满塞实,重新勾缝。

4、软土地基处治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砂石垫层:

(一)表面不平整、粗细粒料分离

1、现象

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车辙等。

2、原因分析

(1)原材料级配,粗、细料含量不当,大多是细料不足。

(2)碾压法施工时,含水量过低;

(3)上覆层施工不及时,重型车辆在其表面行驶时变速,转向。

3、预防措施

(1)原材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2)碾压时含水量控制一般为8%~12%;

(3)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进行上覆层施工。

在上覆层未施工前严禁重型车辆行驶。

4、治理方法

(1)添加适量细料,重新翻拌,控制合适的含水量进行碾压。

(2)碾压成型后封闭交通,并及时进行上覆层的施工。

(二)排水不畅

1、现象

路基填料嵌入砂石垫层空隙,堵塞污染砂石垫层,排水不畅。

2、原因分析

(1)砂石垫层空隙太大,被路基填料堵塞。

(2)路基填料粉粒含量过多,无足够粘结力,易产生松散。

3、预防措旋

(1)砂石垫层应有一定级配,并防止离析。

(2)采用土工织物隔离。

4、治理方法

(1)砂石垫层表面与5cm用砂作封层;

(2)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隔离。

(三)路基坡脚砂料流失

1、现象

砂石垫层中路基坡脚部分,受排水层内水流影响局部流失。

2、原因分析

排水垫层坡脚部分无护挡物。

3、预防措施

砂石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堤边脚0.5~1.0m,两端以片石砌或成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护。

4、治理方法

(1)砂石垫层应有一定级配;

(2)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隔离。

(四)垫层材料压实度不足

1、现象

(1)垫层表面轮迹明显。

(2)表面松散并有规律裂纹。

(3)干容重测试不合格。

2、原因分析

(1)松铺厚度太大,无法压实。

(2)压路机碾压功能太小。

(3)碾压遍数不够。

3、预防措施

加强上下工序和施工工艺措施的检查和监理。

4、治理方法.

(1)按规定10~20cm压实厚度摊铺压实,超厚时分二层摊铺压实。

(2)更换碾压功能小的压路机,或改用振动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