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6563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7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

(75分钟 99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枭逢鸠。

鸠曰:

“子将安之?

”枭曰:

“我将东徙。

”鸠曰:

“何故?

”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子将安之?

译文:

                                    

                                    

(2)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答案』 

(1)你将要到哪里去?

(2)你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向东迁移,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

“你将要到哪里去?

”猫头鹰说:

“我将要向东迁移。

”斑鸠问:

“什么原因?

”猫头鹰说:

“(因为)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

”斑鸠说:

“你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向东迁移,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列子学射,中矣。

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译文:

                                    

                                    

(2)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

                                    

                                    

『答案』 

(1)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2)不只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所以圣人不探察存亡的结果,而是探察存亡的原因。

【参考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

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三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知道了。

”关尹子说:

“可以算学会了,遵守(射箭的规律)不要忘记了。

不只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所以圣人不探察存亡的结果,而是探察存亡的原因。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答案』 

(1)他急忙刻他的船,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刻他的船,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答案』 

(1)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

(2)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参考译文】

有个生下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

”问的人说: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答案』 

(1)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

(2)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参考译文】

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

有人告诉他说:

“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

”那人说:

“那就减少一些吧,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就停止这种行为。

”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译文:

                                    

                                    

『答案』 

(1)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2)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劝赵惠王说:

“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不拿出去,明天你的嘴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

“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

“不骑射,无以为乐。

”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

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

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1)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译文:

                                    

                                    

(2)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译文:

                                    

                                    

『答案』 

(1)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

(2)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

【参考译文】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都说:

“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

”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

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

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

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

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

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窽[注]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稀世奇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注】 窽:

通款,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译文:

                                    

                                    

(2)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译文:

                                    

                                    

『答案』 

(1)把它装进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2)这个世道太可悲了!

(这样评价事物)难道只是(对于)一张琴吗?

【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给太常。

太常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

“(这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回去后,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

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

把它装进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

“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

“这个世道太可悲了!

(这样评价事物)难道只是(对于)一张琴吗?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

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

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

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

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

“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

”觉曰:

“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

”桓默然色沮。

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觉曰:

“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

”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

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右正言王禹偁上言:

“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

”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

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

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

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

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

“此颇繁,吾能易之。

”及成,果精简。

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解析』 “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主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毕”,是结束的意思,承接前文“谒文宣王”,其后断开,排除D项。

『答案』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绯鱼:

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

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宋代因袭之。

B.《礼记》:

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

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

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解析』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

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

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

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

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解析』 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

『答案』 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译文: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译文:

                                    

                                    

『答案』 

(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

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

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

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

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

“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

”李觉说:

“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

”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

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

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

李觉说:

“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

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

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

“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

”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

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

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

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

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

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

“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

”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

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文言文阅读综合练

(45分钟 38分)

一、(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

祖父棱,度辽将军。

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

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寻而贤果为羌所没。

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举规上计掾。

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

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

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

对策曰:

“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

”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

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

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

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

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

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

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

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天子玺书诮让相属。

规惧不免,上疏自讼。

后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曰:

“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

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

”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永康元年,征为尚书。

后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

再转为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穀城,年七十一。

论曰:

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

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解析』 名词“其心”做主语,就在“其心”之前停顿。

名词性短语“皇甫规之言”做宾语,在“皇甫规之言”后面停顿。

动词“察”“见”作谓语。

人名“皇甫规”中间不能断开。

本句的特色是句式整齐,结构对称。

“审己则干禄”和“见贤则委位”对称;“干禄不为贪”和“委位不求让”对称;“称己不疑伐”和“让人无惧情”对称;“功成于戎狄”和“身全于邦家”对称。

而且“夫”“而”“故”等词常在句首,这些词之前要断开。

断句后,要疏通意思,语意符合文意才正确。

『答案』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羌,我国古代西部的游牧民族;羌戎,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B.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文中指上书言事。

D.玺书,古代以泥加封的印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解析』 C项,文中“公车”是官署名,征召和臣民上书都由公车接待。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

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未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他建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谦虚节俭,讲求儒家治术,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

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气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

他在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其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又不愿与宦官交往联系,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解析』 B项,“被罢免官职”曲解文意,皇甫规是托病辞官回家。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5分)

译文: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5分)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