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629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docx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

 

班级:

09级思政汉班

学号:

20091103701

姓名:

苏波

指导教师:

李贵忠

2013年5月6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建设现状综述····················2

二、制约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4

三、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路······················6

(一)走可持续之路保质保量······················6

(二)改革土地和户籍制度························8

(三)“城镇和人口倒着来”························9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英文摘要·············································12

 

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建设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法政学院09级思政汉班苏波

指导教师李贵忠

摘要城镇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根据XX文库及相关书籍中的数据和资料,对飞速发展的鄂尔多斯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建设新思路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鄂尔多斯、城镇化、新思路、因地制宜

一、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建设现状综述

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日益成为经济建设动力和引擎的大背景下,“草原明珠“鄂尔多斯更是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鄂尔多斯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以“羊煤土气”为坚实后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鄂尔多斯市设有1区7旗,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9个乡苏木,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布局。

2012年鄂尔多斯市总人口达到20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1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2%。

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赛姆描绘的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平缓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高速增长阶段;70%以上,则为后期平稳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平稳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形势的变化,鄂尔多斯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呈现出如下综合特征:

(一)城镇人口大幅增长势头已过,并呈现出极少数极小规模的逆城市化现象。

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市城镇人口为103.44万人,城镇化率为65.01%,比全区平均水平51.71%高13.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在十二盟市中居第5位,排在乌海、包头、阿盟、呼伦贝尔市之后。

从2000年人口普查到2008年,鄂尔多斯市总人口增加了19.5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城镇人口增加了42.7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3万人。

城镇人口增速远远大于总人口增速。

根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结果显示,2012年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为200.4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49万人。

城镇化率为72%,比去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增速明显放缓呈现出平稳性。

而且从去年开始,因为房地产的萧条与缩水以及国家对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外出打工族和许多小包工头返回家乡开地种田,维持生计。

(二)近两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宜居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全市积极推进宜居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鄂尔多斯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221.08亿元。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4574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79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52.21升,用水普及率达到95.48%,燃气普及率达到66%,污水处理率达到72.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0平方米,城市的承载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2009年5月,机场扩建工程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276万人次设计,新建航站楼45000平方米、停车场35000平方米、货运站1700平方米。

计划2010年建成运营。

全市大力推进旧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畅通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

到去年,全市的科教文卫体以及娱乐各方面设施已经基本趋于完善。

在全市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各旗区城镇化建设更是锦上添花,按“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以提升城镇品位,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被誉为自治区级的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罕台镇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已开工建设,该试验示范区总规划面积30万平方公里,该区的“宜居”特色堪称“示范”;鄂旗相继实施和完成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宜居”小城镇美景初现,基础性、功能性设施不断改善;伊金霍洛新增道路面积65.3万平米,新增绿地面积356万平米,建成区面积达到25.16平方公里;全面实施旧城改造,镇区面积拓展到4.5平方公里;乌审旗也在改建扩建学校、医院、消防队等各个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旗内新开三家大型购物广场,防风固沙以及绿化工程年年能上新台阶。

(三)城市扩容成为新的亮点,各地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东胜——康巴什——阿镇三区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已由2000年的68.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8年的169.4平方公里。

全市159.13万城镇人口中,东胜区有城镇人口38.68万,占全市城镇人口的24.3%。

随着城镇人口聚集,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创造第三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3.2%,还依托16个工业园区,培育七大非煤产业集群,三产所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7.7%提高到38.3%。

东胜区先后开发铁西新区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5.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7平方公里。

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异彩纷呈,七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馆、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民族剧院、鄂尔多斯会展中心、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鄂尔多斯市体育馆)。

新区编制完成了乌兰木伦滨湖景观带、成吉思汗广场改造以及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大批重点城市建设工程。

准旗大路新区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规划“一区两基地”:

市政区、煤化工基地、东工业基地。

道路景观绿化及生态绿化工程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完成市政道路绿化总面积4.3万亩。

鄂旗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的目标,新旧城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鄂旗乌兰镇新旧城区市政道路建设总投资5400万元,镇区也以每年2-3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拓展。

乌审旗围绕扩容提质,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编制了乌审旗嘎鲁图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各项体系规划及各苏木镇总体规划,投入6亿多元实施旧城区改旧拓新、道路改造、排水排污、集中供热以及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工程;政企联手启动建设规划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石化创业新区。

二、制约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人口过分密集交通不畅、低价房租昂贵、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城镇化实践中还存在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旗区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人口密度东西差距明显。

鄂尔多斯市市各旗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等差异较大,以

致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

八个旗区中城镇化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东胜区92.1%、准旗57.3%、前旗53%、鄂旗69.5%、伊旗61%,除乌审旗50.2%外,其余两个旗县城镇化率均不到50%,分别是达旗48.8%和杭锦旗48%。

最低的杭锦旗城镇化率48%,比全区水平低3.71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最高的东胜区比全区水平高40.39个百分点。

鄂尔多斯市市人口密度达18人/平方公里,以东部地区为主要旗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东胜区人口密度高达168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9.3倍;达旗的人口密度高达37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2倍;准旗的人口密度高达42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2.3倍;伊旗的人口密度高达29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6倍。

而西部旗区地广人稀,平均人口密度为6人/平方公里。

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进入东部地区工作和生活,在不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给提高生活和生产环境质量以及改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都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前几年城镇化速度增长较快,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但实际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它表现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为主;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城镇空间形态的扩大,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城镇生活环境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转变。

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虽然已达到72%,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农民溶入社会需要较长时间。

农民就业渠道单一,进城后大多在劳动密集行行业从事劳动,劳动报酬偏低;城乡二元结构仍旧存在,原有的户籍身份体系仍然生效。

这种身份限制使得农民难以真正溶入城镇社会结构中,只能成为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人”或村民和市民之间的“边缘人”。

其次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承担城镇养老、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其他消费支出。

再次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鄂尔多斯市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6:

58.1:

38.3,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3.0:

26.7:

40.3,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与从业人员构成背离,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影响了鄂尔多斯市市经济发展。

最后是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由于城镇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速度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增加,使得部分指标人均占有量有所降低。

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较2000年有所下降。

(三)受教育程度低,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2008年,鄂尔多斯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虽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仅相当于初中水平,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之后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增加了在城市生活的难度。

特别是还有35%的农村人口,推动城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中,全市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2.01%;其中男性为7.13%,女性为17.25%。

全市6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多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农业户口中,未上过学的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到2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文化程度占13%。

而拥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在农业户口中仅占5%。

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很难适应那些要求比较高的非农产业,在客观上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三、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路

(一)走可持续之路保质保量

城镇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实行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调整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资源,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全面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完善城市规划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

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建设理念,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城镇功能性质,注重城镇内涵增长和质量提升,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城镇特色,培育城镇文化,提升城镇品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强化城镇管理机制。

完善城镇管理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规范管理。

落实市容环境属地管理责任制,合理调整市、区县、街镇行政管理职能和权限,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作用。

2、坚持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

小城镇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基础设施差,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形成劳动力集聚。

我们应在准确评估环境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供应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城镇的产业支撑,按照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设与发展。

不要全面铺开,而是有重点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市镇,实现做大做强做优。

要重点加强以东胜、康巴什新区、阿镇为中心,沙圪堵镇、薛家湾镇、棋盘井镇、树林召镇、乌兰木伦镇等工业重镇为骨干的城镇区域经济群发展,利用这些城镇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不同,形成城镇区域经济带,不断增强城镇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更好的发挥城镇区域经济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3、突出城镇化质量,推行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城市化发展不仅是数量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

在我市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要着力克服盲目扩张城镇区域规模的做法,在现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城市内涵和功能的现代化,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城市发展上的认识障碍,推行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在城市化内涵发展上,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运作效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积极推进先进生产要素和服务业向城市集聚;在城市化的外延发展上,更多地通过城市现代化进程,扩大城市市场、产业、文化等要素向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扩散、辐射的范围,从而使各类城市都得到合理、健康发展,以推进城市现代化乃至整个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4、建设资源节约型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节约用水。

要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建立节约用水机制,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建设节水型城镇、节水型社会。

城镇和居民用水要逐步建立健全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逐步推行分质供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全面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节约土地。

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少占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使用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强化新增用地的前置控制和事后监督,盘活各类闲置土地。

5、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宜居城镇

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由财政投入、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逐步形成投资、建设、经营、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要增强和完善城镇功能,集中力量加强城镇地下管网、公用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加强城镇的文化、教育、体育、景观、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建设规模合理的城镇绿地,满足居民就业、就医、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创建最适合人居住的室内环境、社区环境、城镇环境。

6、要努力提高鄂尔多斯市产业文化软实力

我们都知道鄂尔多斯是以“羊煤土气”发展起来的资源密集型型城市。

照目前的进度一直开采下去,用不了多少年。

这颗“草原明珠”将会因为失去资源的强力支撑而黯然失色。

所以我认为应该改变所谓的鄂尔多斯模式,提高城镇文化的软实力。

(二)改革土地和户籍制度

在城镇化日益火热的当下,我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与中国国情和城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

与前30年相比,未来城镇化所面临的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其将由加速推进转为减速推进。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有效转移已经结束,将进入缓慢的吸纳期,而满足农民工“市民化”需求面临多重压力。

传统的城镇化低成本快速扩张模式面临多种约束,且不可长期持续,未来新型城镇化应重点向内涵效益型增长转变。

而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这两大政策变量将成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改革土地政策

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还难以保证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供应政策。

对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近二十年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在当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开拓创新,走在土地改革制度的风口浪尖上。

比如说可以延长土地的使用者的使用权限到一百年,一百年之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待条件成熟后可以进一步深化所有权改革。

市政府和各旗政府要注意克服和改变将赠送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唯一手段,这种透支子孙后代利益的办法不可能持续下去。

“城市开发区”和“百米大道”所占用的土地要有价格制约。

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改变土地资源方面的权力配置,让市场机制在土地价格形成中发挥作用。

2、改革户籍制度

“城里人”、“乡下人”,户籍制度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中国人分割在物质文化悬殊的两个“世界”。

不同世界的人便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命运。

可以说,户口是与中国人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每个人的出生、上学、参军、结婚、迁徙等等无不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

你可能认为自己在大城市生活了七八年至少是个城市人了,但是户口冰冷的告诉你,你只是这里的“外来人口”和“暂住人口”。

薄薄一纸户籍阻碍了外来人员享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福利。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凡是在小城镇或者大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员,以及这些人的配偶和子女,都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辖区内人口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政策。

但是,户籍制度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逐渐淡化户籍制度。

(三)“城镇和人口倒着来”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

抓住城镇化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我认为鄂尔多斯市的城镇化还有几条路可以走。

我们总是想着如何让农业人口进城,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让“城市进入到农业人口中”。

1、全市各旗区因地制宜搞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鄂尔多斯市东西部不均衡,农牧业不均衡,一二三产业不均衡,所以要因地制宜,争取最大量突破。

就拿乌审旗来说,它周围有着良田万顷,例如纳林河和河南乡的农田,市政府可以和旗政府联手加大财政投入,承包土地。

改变作物品种、实施机械化种田、雇农民做工、建设农村社区,这样就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工人了。

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可以变成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社区。

这些社区的建立带动科教文卫的发展,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就业压力。

全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能够以其中一项为支柱,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前景是相当不错的。

2、国企和大型知名企业下乡

要用适当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知名企业下乡,去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

中煤集团在乌审旗纳林河建造蒙大公司、乌审旗乌兰陶勒盖的污水处理厂、呼洁尔图的污水处理厂等等这些厂子的建立,吸收了当地许多农民成为工人同时也吸收了大批专科毕业待业生。

而这些所必需的学校、医院、饭店等等也相继完成,开始营业。

这一模式不失为鄂尔多斯市其他旗区的榜样。

3、支持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

近年来,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一部分。

首先是改善发展环境。

特别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当前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第二轮机构改革,有的旗镇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被撤消,出现乡镇企业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

其次是加强结构调整。

乡镇企业行业、产业、产品趋同现象仍较严重,企业之间无续竞争比较普遍;区域性特色经济发展不够突出。

最后是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办的、非全民所有制的、从事商品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中体现尤为明显。

乡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小城镇,是小城镇社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这些小企业遍布全市各地,要在政策、技术人员、贷款、税收各方面要给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最大量的帮助。

使更多的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致谢

感谢李贵忠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给与我很多鼓励与支持,提出很多新的看法,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使我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获得了全新的灵感,也使我对论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苏浩.融入草原的村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

2、包智明.内蒙古生态移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版

3、伊克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伊克昭盟志

(一).现代出版社,1994版

4、伊克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伊克昭盟志

(二).现代出版社,1994版

5、乌审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审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版

6、哈斯巴根.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版

7、陈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

 

Theoryofth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inordoscity,forexample

Mr.Suthammasatacademy09leveleducationofhanclass

DirectedByMr.Li

Synopsis:

Urbanizationisthemainpowerofeconomicdevelopment,alsoisthemaintrendintoday'ssocialdevelopment.Accordingtobaidulibraryandrelateddataandinformationinthebooks,therapiddevelopmentoftheordosurbanizationconstruc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futureconstructionmadethepreliminarydiscussionandthinkingnewideas.

Keywordsordos:

urbanization,newideas,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