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5897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 暨大.docx

近代史简答答案打印暨大

1.鸦片战争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地位?

(背景、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虽然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经济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有晚清政治的衰败和政府的贫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障碍:

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崇古薄今都使封建社会由盛衰转向衰落。

所以在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其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签订。

条约规定:

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

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

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

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所以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巨大的转折: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港口航行,损害了中国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这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的国家。

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近代中国进行过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条约、影响)

答: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1858年,中英、法签定了《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是:

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1860年,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天津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

(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法战争

时间1883-1885年,爆发于越南境内,以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为开始。

重大战役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1884年马尾海战清政府福建水师受重创。

战后,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

l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清政府妥协投降,乘胜而求和,于1885年与法签订了《中法新约》,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了。

 《中法新约》的危害:

①开辟从中国西南地区的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对边疆的侵略和原料掠夺,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大的结果。

②《中法新约》中关于允许法国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的规定,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在中国的首次条约规定,大大加深了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4)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1895年,中日签定了《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万万(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使日本获得了发动更大战争的资本。

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遭受日本殖民者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

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

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1900年中国与八国联军等帝国主义列强签定《辛丑条约》。

其主要内容: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经济上。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从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以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

慈禧太后竟然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卖国嘴脸。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5.近代中国有哪些反侵略战争?

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其意义如何?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中:

1862年,5月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罗德。

6月,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

1863年,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台湾人民的反抗:

1867年,打退登陆的美国海军,击毙其副舰长马肯德。

1874年,高山族人民迎头痛击日本陆军。

香港人民的反抗:

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罢市,码头工人不运法货。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后,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从6月到10月,浴血奋战,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之展开生死战斗,还与清军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英雄人物:

第一次鸦片战争:

关天培,陈化成,海龄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史荣椿,乐善

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击退法军,,镇南关老将冯子材获大捷。

中日甲午,邓世昌,林永升

原因: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导致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落后必然要挨打,动乱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强国才能避免外国的侵略.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6.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农民阶级哪些主张,为什么失败?

(两个纲领及其比较)

答:

(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中国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由广大农民领袖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土地纲领,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

(2)两个纲领及其比较

区别:

 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

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联系: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作用和意义评述: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并没有真正实行过,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客观方面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3)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自身弱点(领导集团的封建腐化;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失误)

2、宗教色彩浓重。

3、片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主力军”)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8.认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及其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