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5744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docx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

摘要:

当前,“90后”犯罪已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危害日益严重。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特征各方面的缺陷及由此形成的异变心理构成了“90后”犯罪的主要心理动因。

鉴于心理缺陷和行为恶习的可塑性,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三个层面对“90后”罪犯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矫治,将他们改造成心理健康、遵纪守法公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90后”;犯罪心理;心理矫治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90后”逐渐成长为我国青少年的主流群体,“90后”犯罪亦日益凸显。

“90后”作为国家、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其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和家庭的安宁,危害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困扰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90后”犯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心理动因,鉴于社会原因多有论述,且其大多因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控制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研究“90后”罪犯的内在动因及矫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后”犯罪的走势和特点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人群。

在法律上,青少年犯罪主要指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的人群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

自2008年“80后”全部步入成年以来,“90后”队伍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主流群体。

与此同时,“90后”的犯罪率也在持续上扬,呈现出“犯罪主力”之态势。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来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70%以上,其中“90后”未成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70%以上。

[1]

以下是近3年来某市检察院逮捕“90后”犯罪嫌疑人的数据情况:

2009至2012年共批准逮捕“90后”犯罪嫌疑人2678人,其中抢劫991人,盗窃750人,敲诈勒索161人,故意伤害214人,寻衅滋事241人,涉毒54人,强奸80人,其它187人;年龄已满18岁至22岁的1580人,已满16岁至18岁的749人,已满14岁至16岁349人;属于团伙犯罪的576人;属“二“进宫”或多“进宫”的623人。

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生成相关图表,可更加直观地观察犯罪类型人数和年龄情况:

图1:

图1显示,犯罪人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抢劫、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这些犯罪类型中以侵财型犯罪最为突出,抢劫、盗窃、敲诈勒索三项合计超过七成;暴力型犯罪也非常明显,主要集中于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强奸等案件,比例近四成。

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90后”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18岁以下少年犯罪人数众多,比例竟然达到41%,尤其16岁以下少年犯罪大幅增加,也占到了总数的13%。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90后”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蔓延快,而且呈现出与不同于以往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

一是“90后”犯罪类型多样化,其中以侵财型犯罪最为显著,具有非常鲜明的牟利需求;二是作案手段暴力、凶残,暴力型案件已超过三分之一;三是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未成年人特别是16岁以下少年犯罪比例明显提高;四是团伙作案增多,且与网络联系紧密,网吧逐渐成为“90后”犯罪团伙的聚集地和犯罪行为的高发地;五是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社会危害严重。

当前,“90后”犯罪的数据和走势刺痛着整个社会的神经,“90后”犯罪已日渐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90后”犯罪的心理分析

“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适逢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他们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而发育成长,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影响。

他们享受着远比“70后”、“80后”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对生活的追求更加物欲化,更加重视自我、张扬个性,认知、情绪、个性等心理缺陷更加明显,异变心理非常复杂。

(一)心理特征上的缺陷

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动机和个性特征五个方面。

“90后”罪犯的心理特征明显的呈现出不成熟和严重的缺陷:

1.认知上存在不良认知。

主要表现为不成熟的认知结构、法治观念欠缺和错误的人生观。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开放时代,外来文化不断侵袭中国传统文化,面对各种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少“90后”缺乏足够的辨别、判断能力,对问题和事物的认识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加上社会、家庭法制教育缺失,导致他们是非观念模糊,形成扭曲错误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念薄弱。

认知缺陷容易导致行为的偏差,以至于违法犯罪。

2.情感上易冲动失控。

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易激动性、不稳定性、冷酷、攻击性强。

一方面,处于青少年时期的“90后”情感不稳定,易发生嫉妒、愤怒的情节而冲动和情绪失控,容易因微小的刺激和生活琐事冲突爆发激情犯罪;另一方面,其情绪体验低级庸俗,为了满足物欲、性欲等低下情趣而不择手段,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意志上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一方面是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自卑感强,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中,易受暗示,虚荣心强、好冒险、逞强好胜,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

4.动机上以贪婪动机为主。

作为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比以往的青少年对金钱有着更强烈的渴求和更虚荣的消费欲望,因贪财贪色而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5.个性上自我中心主义表现突出。

“90后”罪犯有两类主要的特殊群体:

一类是自私骄纵的独生子女,一类是父母疏于照料的外来工子女,在社会转型和网络的不良影响下,他们大多具有一些不良的性格品质:

一是利己主义、个人欲望强烈,对社会、集体、他人缺乏责任感;二是社会规范知识匮乏,对事物认识偏激,同时虚荣心强,多疑而狭隘;三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喜欢冒险、模仿,行事任性鲁莽。

(二)异变心理的产生

上述心理特征促使一些“90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异变心理,这些心理背景在外界诱因的刺激下,极有可能成为“90后”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1.逆反心理。

在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独立心越来越强,同时自尊心敏感脆弱,对父母和老师的喋喋说教或严厉管教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不少“90后”用与大人对着干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人感和独立性。

如果家长或老师不能及时给予理解和引导,逆反的少年极易接受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在沾染某些不良风气后走上犯罪道路。

[2]

2.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敌视的心理状态。

21世纪的学校、社会处处充满竞争,不少“90后”爱慕虚荣、盲目攀比。

嫉妒心理前期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不加控制的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嫉妒的毒素可能使之千方百计破坏别人的幸福,甚至不惜使用卑劣违法手段,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

3.冲动心理。

青少年的情绪特征是以冲动和暴躁为主的,在情绪冲动时语言出格、行为失当,做出令人后悔不已的事情来。

一些“90后”过早辍学,沾染多项不良习惯,在待人接物中脾气暴躁、性格冲动,做事不计后果,时常出现因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的现象,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4.盲目从众心理。

不少“90后”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独立分析和思考,在群体交往中容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众多人一致的行为,不管正确与否,一哄而上,很容易就在不良的社会交往中沾染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好哥们”、“好朋友”的唆使下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5.模仿心理。

“90后”大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模仿能力强,但心智不成熟,缺乏相应的理性能力,在接触到一些不良行为后,尤其是看到网络传媒的暴力、色情影片和游戏后,在现实生活中忍不住会竞相模仿,很容易诱发犯罪。

案例表明,不少“90后”寻衅滋事、抢劫斗殴就是模仿电影中的情节进行的,且以此为荣。

(三)罪犯心理个性的可变性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形式。

“90后”犯罪的主要行为特征,如冲动性、凶残性、结伙性、模仿性、互感性、戏谑性、易变性,都可以从心理特征中找到心理原因。

虽然他们的心理缺陷和行为恶习较深,但主要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模仿而来的,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以下是某监狱30名服刑4年以上罪犯的个性变化情况:

表3:

服刑后罪犯不同人格维度变化[3]

人格维度

罪犯自评(n=30)

他犯评价(n=30)

警察评价(n=15)

变化

无变化

变化

无变化

变化

无变化

内外倾

29

1

30

0

14

1

情绪稳定性

29

1

26

4

15

0

同众性

11

19

6

24

2

13

冲动性

30

0

28

2

15

0

攻击性

29

1

27

3

13

2

报复性

18

12

16

14

14

1

信任感

25

5

28

2

15

0

同情心

19

11

21

9

13

2

自信心

22

8

25

5

13

2

焦虑感

29

1

24

6

15

0

聪慧性

28

2

19

11

9

6

心理变态倾向

21

9

25

5

15

0

犯罪思维模式

20

10

16

14

14

1

平均百分比

79.5

20.5

74.6

25.4

11.8

上述数据是对从不同监区随机选取各类犯罪类型的30名罪犯及15名管教警察进行深度访谈的结果。

数据显示,服刑期间罪犯个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3个个性因子中,罪犯自评、他犯评价、警察评价发生变化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79.5%、74.6%、88.2%,均超过了2/3,特别是在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冲动性、焦虑感4个因子上几乎全部人数发生了变化。

心理个性能发生变化,行为习惯自然也能发生变化,相信通过科学的心理矫治,将他们塑造成心理健康、遵纪守法公民的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三、“90后”罪犯心理矫治之对策

罪犯心理矫治,是指运用心理学专业原理、技术和方法,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征,对罪犯实施心理影响,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

它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层面。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态和自我控制能力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集体性、基础性的教育。

它主要利用电教片、广播、专题讲座、黑板报、内刊报纸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帮助罪犯树立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学会自觉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接受改造的自觉性,预防精神疾病和事故的发生。

“90后”罪犯是一个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多发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不仅是保证他们在狱内顺利进行劳动、学习和交往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础。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针对“90后”罪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有二:

一要着重培养健康的情绪和心态。

要通过加强对罪犯的认知教育,传播主流思想和文化知识,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评价社会、加强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适当调整期望值,学会知足,心怀感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保持胸襟开阔,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社会、自己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产生良好的认知,教育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增强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要加强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建立宣泄引导中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合理宣泄压抑的负面情感,防止负能量超压;学会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深呼吸或心理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用理智控制好自己的冲动情绪,以做出恰当的行为决策。

(二)强化心理咨询,引导他们反省自我、消除心理障碍

罪犯心理咨询是比心理健康教育更进一步的个别性教育方式。

它主要是对罪犯的心理困惑和烦恼提供咨询,帮助求助者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旨在帮助面临矛盾冲突的罪犯认真反省自我,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从挫折中总结教训,启发其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激励自我,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90后”罪犯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时常产生内心冲突,容易冲动、逆反,消极性格特征较明显。

因此,必须加强对“90后”罪犯的心理咨询工作,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及时消除心理障碍。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充分做好咨询准备。

要通过查阅档案了解罪犯基本情况和犯罪情况,通过向其专管警察了解该犯的改造表现情况,然后结合心理测评情况,对该犯进行初步心理评估。

2.要确定合适的咨询形式。

咨询形式主要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现场咨询等四种。

门诊咨询是一种面对面的门诊式咨询,由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即可,除少数为专业咨询师外,多数为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监狱警察)在监狱和监区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对其进行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指分别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系统进行咨询,主要是给予咨询的罪犯以劝告和宽慰,常用于女警对男犯的咨询教育;现场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到罪犯生产、生活的现场咨询,相对而言更为简便、快捷。

选择何种咨询形式,要根据性别差异、场地条件、网络技术条件等情况而定。

3.要善于使用咨询技巧。

一要善于倾听,通过倾听了解事情原委,尽可能地理解罪犯的内心感受,舒缓其情绪,而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无事生非。

二要善用开放式询问方式,多采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等词句询问,引导对方对有关问题、困惑等给予较详细的说明;而在问题的关键点和重点方面,则可适当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这种封闭式询问方式。

三要多加鼓励,在询问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和重复,有时心理咨询工作者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作用,激发罪犯的自信心。

四要把握非指导性原则,不要对心理问题给予过多具体的直接指导,而应多给予间接的的启发,引导他们自己领悟到在学习、生产、生活、疾病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从而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思考解决办法。

简而言之就是帮助罪犯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4]

(三)实施心理治疗,矫正异变心理和不良行为

罪犯心理治疗是罪犯心理咨询的发展和深入。

它指专业人员运用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已经形成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的治疗活动。

通过治疗,解除精神痛苦、内心冲突等心理症状,疏导焦虑、痛苦、悲观、绝望、怨恨、妒嫉等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培养对环境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增强调节情绪与行为能力,防止激情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重建人格系统,促进人格成熟。

1.要正确把握心理治疗的相关要求。

其一,罪犯心理治疗是心理矫治工作中难度最大、专业性极强的一项专门技术,心理治疗师不但要求具有心理咨询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医学水平,必须由专业人士担任。

其二,心理治疗对象多为罪犯中轻度或中度的人格障碍者、情绪或行为障碍者、神经症患者、变态心理者等。

其三,心理治疗大多在临床或医疗情景(医院、诊所)中进行,除会谈外有时需辅用药物治疗,会期较长,不同于心理咨询的方式灵活、会期较短。

其四,心理治疗多是帮助病人弥补过去已形成的伤害更多强调某些治疗方法所针对的适应症,解决发展结构障碍的改变;而心理咨询则是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帮助咨询对象消除障碍,促进正常发展。

[5]

2.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治疗方法。

当前,心理治疗的类型和技术主要有四类:

一是认知疗法,根据认知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及其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适应不良性情绪或行为。

主要通过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及治疗,主要适应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

二是精神分析法,由佛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催眠或使用联想法使患者回忆童年经历,从而重新了解、认识并接受自身,以达到解除精神痛苦、重新适应生活的目的。

三是行为疗法,根据心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疗法、放松疗法、思维阻断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四是森田疗法,由日本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以顺其自然原则,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以打破患者的精神交互作用,适应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各类神经质。

实施心理治疗前,首先应当详细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和过程,明确诊断疾病的类型,然后才能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对症治疗。

很多“90后”犯罪主要源于认识能力低下与是非颠倒,这种情况下需以认知疗法为主,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教育,通过改变他们歪曲的、消极的信念、认识,才能矫正消极的情感和行为;对于因童年不幸经历带来严重心理障碍的罪犯,可利用精神分析法将其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创伤或痛苦体验挖掘出来,使之彻底领悟并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改造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模式;要纠正“90后”罪犯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的恶习与不良行为,可采用行为疗法来治疗,针对性强、见效快;对于神经质患者,则可运用森田疗法消除疑病,将心思放到该做的事情上去。

总之,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不能消除,既是“90后”罪犯违法犯罪的根源,也是他们在服刑期间发生违规违纪和抗改行为的根源。

“90后”罪犯心理矫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从其自身特点和生活背景入手,从认知、情绪、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估,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不同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矫治,因人、因病施治,才能真正消除他们的变态心理、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才能恢复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降低重新犯罪率成为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