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630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课程代码06225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前串讲

课程代码06225

第一部分:

考试题型及题量

1、单项选择题1×101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填空题1×1010分

4、判断改错题3×515分

5、简答题5×630分

6、论述题25分

7、不考章节第四章、第七章

8、一般考核章节第六章、第九章

9、其余重点考核章节

第二部分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章节重要考点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2、B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3、B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4、C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5、C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6、D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7、A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D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

9、A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

10、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A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

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减小D、增大、增大

11、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B配置。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12、城市居住区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C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13、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A为依据的。

A、频率和人口规模B、效果和人口数量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D、方向分布和人口

1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A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

15、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B。

A、社会道德B、邻里关系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

16、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D的反映。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居民生活需求

17、住宅分别以不同的A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B、人口密度C、容积率D、建筑面积

18、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C级。

A、二B、三C、四D、五

19、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C相对应。

A、建筑面积B、占地面积C、服务的人口D、地理位置

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B”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B、分级C、分区D、分档

21、现代社区应该从B出发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B、生活品质C、生活方便D、生活成本

22、D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D、社区运营系统

23、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A。

A、互利B、互助C、互惠D、沟通

24、A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B、财务问题C、社会问题D、发展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ABCDE等。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E、住宅群落

2、住宅区的组成内容包括ABCDE。

A、住宅B、相关的通路、绿地C、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D、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E、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包括ABCD。

A、有一定的社会关系B、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C、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D、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E、较亲密的地缘关系

4、住宅区一般均由ABCD几大用地组成。

A、住宅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停车用地D、公共绿地E、场地

5、住宅区一般均由ABCDE几大系统组成。

A、住宅B、公共建筑C、道路交通设施D、绿地E、场地

6、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ABCD。

A、宅间路B、组团路C、小区路D、居住区道路E、过境道路

7、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包括ABCDE等。

A、公共绿地B、宅间宅旁绿地C、道路绿地D、专用绿地E、防护绿地

8、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ABC等。

A、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B、青少年活动场地C、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D、停车场E、道路

9、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ABCD几大系统。

A、生活保障B、育才就业C、交流参与D、运营E、社会活动

10、生活保障系统包含有ABCDE以及基础设施供应保障等。

A、基本服务保证B、通行条件保证C、义务教育保障D、住房保障E、环卫保障

三、判断题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其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

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四、名词解释题

1、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2、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3、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4、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5、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

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

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6、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五、简答题

1、何谓邻里单位它分为那几个层次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邻里间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2、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有哪些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六、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

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2.试述社区在住宅区规划中的意义。

、住宅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成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

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征。

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的目标之一。

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如何认识社区及其形成条件、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社会关系指一定地域内的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与协作,公共服务设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现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但其影响的往往是整个社会。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A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2、A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C层次。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4、从A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A、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5、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是B。

A、场所与空间B、场所与特征C、分区与特征D、分区与空间

6、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B战略。

A、科教兴国B、可持续发展C、跨越式发展D、生态经济

7、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A。

A、大众化B、普通化C、个性化D、一体化

8、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布局上注意A。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9、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D。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10、A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A、“组景”、“入景”B、“入景”、“组景”C、“组景”、“取景”D、“取景”、“入景”11、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A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A、社区事务B、社区安全C、社区文明D、社区卫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遵循ABC的总体原则。

A、社区发展B、生态优化C、共享社区D、适居性E、安全性

2、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E、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ABCDE。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4、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ABCE。

A、适居性B、识别性C、归属性D、方便性E、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5、ABCD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A、快捷B、卫生C、安全D、方便E、舒适

6、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ABCDE等。

A、建筑的风格B、空间的尺度C、绿化的配置D、街道的线型E、空间的格局

7、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ABCD。

A、共享设施B、共享服务C、共享景象D、公平参与E、公平分担

8、公众参与包括ABCD等社区事务内容。

A、居民参与社区管理B、社区发展决策C、社区后续建设D、社区信息交流E、社区卫生

三、判断题

1、共享既要求大众化又要求适居性。

2、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3、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4、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5、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四、名词解释题

1、场所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2、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公众参与包括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策、社区后续建设和社区信息交流等社区事务内容它反映了居民应该享有的公平的权益同时也是使居民热爱社区、爱护社区、关心社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建设文明社区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等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社区发展、生态优化和共享社区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相应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原则建立文明、适居的居住社区。

2、试述场所的意义。

答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

场所必定与某些事件、某些意义相关其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由此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3、试述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

答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B。

A、规划的布局B、规划的结构C、规划的整体化D、规划的可转换性

2、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A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A、居住密度B、人口密度C、建筑面积密度D、建筑密度

3、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A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A、越高、越高、越小B、越小、越高、越高C、越高、越小、越小D、越小、越小、越高4、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C。

A、较小、较小B、较大、较大C、较小、较大D、较大、较小

5、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B人/公顷。

A、300-600B、300-800C、300-700D、400-900

6、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C个层次。

A、二B、三C、四D、五

7、A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A、领域感B、层次感C、立体感D、区域感

8、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A。

A、规律性和可转换性B、规律性与整体性C、整体性与可转换性D、可转换性与系统性

9、A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10、B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11、C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12、D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13、B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A、整体性B、图式表现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结构的基本性质包括ABCDE。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E、图式表现性

2、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ABCD。

A、用地B、设施C、空间D、景观E、配置

3、用地配置包含ABCDE几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

A、住宅建筑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D、公共绿地E、其他用地

4、一个具体的住宅区用地配置的确定应该考虑住宅区的ABCDE等多方面的因素。

A、职能侧重B、居住密度C、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D、社区生活E、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

5、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有ABCDE。

A、居住密度B、人口密度C、人均用地D、建筑密度E、建筑面积密度6、住宅区的设施包括ABCDE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A、公共服务设施B、道路与停车设施C、教育设施D、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E、管理设施7、衡量居住密度的指标有ABCDE。

A、人口密度B、人均用地C、建筑密度D、建筑面积密度E、容积率

三、判断题

1、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2、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户外空间。

3、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4、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5、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6、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7、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四、简答题

1、怎样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

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

2、怎样布局教育设施

答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

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

3、怎样布局绿地

答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

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