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4810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docx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汇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二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ARCHITECTURE):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代表作品:

英国国会大厦、曼彻斯特市政厅。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代表作品: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柏林勃兰登堡门。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ACHITECTURE):

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代表作品:

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殖民时期风格(ColonialStyle):

美国有独立前,建筑造型都是采用欧洲式样。

这些由不同国家的殖民者所盖的忘记到风格称之。

第四节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巴黎改建:

自1853年起,法国奥斯曼在巴黎中心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建工程。

拓宽大道,巴黎宏伟的干道规划为十字形加环形路,以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

因城市结构改变产生分区。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但未解决贫民窟;未解决工业化城市提出的新要求;未解决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新协和村”:

1817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出的“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

1825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创设,以失败告终。

田园城市(花园城市):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卫星城市:

“卫星城”模式是霍华德当年的两位助手恩温和帕克对田园城市中分散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母城)的派生产物”。

二战以后被广泛应用于伦敦等大城市战后空间与功能疏解以及新城建设之中。

广泛影响了欧洲、美国乃至全世界诸多国家。

城乡磁体:

霍华德认识到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它具有吸引人们的磁性,认为如能有意识地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扩张。

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而提出。

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1904年提出了工业城市思想。

认为规划的最重要原则是对工作、社会生活和生活区功能的划分,在工业城市模式中,将城市的各个功能部分按照其使用的需要和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分区。

因此工业城市规划方案已经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追求形体美学的桎梏,并对后来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等有重要的影响。

带形城市: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提出带型城市设想。

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而在新的运输形式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

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组成城市的网络。

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

带型城市意识到了新城市和新的交通工具之间的紧密联系,指明交通工具不应当只是为了在传统城市结构中方便交通活动,而应该导向不同的空间结构。

美国方格形城市:

城市开发和建设由地产投资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将城市作机械的分格开道路划分,多为长方形,只关心获取更多利润,缩小街坊面积,增加道路长度。

如旧金山、纽约、华盛顿。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二节欧洲控求新建筑的运动

<<艺术与工艺运动:

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主要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现了一股相当强烈的反对与憎恨工业,鼓吹逃离工业城市,怀念中世纪安静的乡村生活与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以罗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

它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

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

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建筑师A.W.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

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

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

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为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

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红屋”:

1859-1860,英国,韦布。

红屋是莫里斯的住宅,平面根据功能需要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有凡?

德?

费尔德(HenryvandeVelde)、霍尔塔(VictorHorta)等。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是指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

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青年风格派: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

代表人物:

贝伦斯、恩格尔、奥尔布里希。

代表作品:

幕尼黑剧院、埃尔维拉照相馆、路德维希展览馆。

维也纳学派(ViennaSchool):

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

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装饰就是罪恶:

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建筑师路斯提出的最激烈的观点,他主张与传统分离,反对装饰,把实用与美观相对立。

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把装饰和罪恶等同起来。

他认为凡是使用的东西都不必美观,建筑上只应留下素壁窗瓦。

本书的观点是对建筑艺术加以否定,凡是实用的东西都不必美观。

建筑上只留下竖壁窗口。

分离派(Secession):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

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

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第三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Baron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形式追随功能:

它是由芝加哥学派的沙利文提出来。

他认为要给每一个建筑物一个适合的和不错误的形式,这才是建筑创作的目的。

建筑的设计应该从内而外,应该按照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并使形式与功能一致。

他的设计方法强调功能的重要性。

但是不排斥装饰,装饰应表达功能。

功能应是同形式,结构有关的功能。

这是有机的功能主义,和与之同时流行着的折衷主义治安传统的历史样式设计,不考虑功能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草原式住宅(PrairieStyle):

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

即草原与住宅相结合。

在住宅设计上,草原式住宅是赖特有机建筑的先声。

它的平面常做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厅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一般放在楼上。

造型上力求新颖,以水平线条为主,层高较低,出檐又大,室内光线比较暗淡。

建筑物的外形充分反映了内部的空间关系;形体构图的基本形式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的水平阳台雨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被垂直的大烟筒所统一,显得很有层次,也很丰富。

外部材料多表现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很协调;内部也以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与结构为特征,由于它以砖木结构为主,所用的木屋架有时就被作为一种室内装饰暴露于外。

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草原式住宅(PrairieStyle):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LloydWright,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

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

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House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第五节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

在沐迪修斯的倡导下,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

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

联盟促进了德国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向与工业结合的方向发展,联盟成员的建筑作品如贝伦斯的AEG透平机车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的法古斯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第三章新建筑动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三节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

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未来主义(Futurism)(亦称未来派):

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

马利内蒂(TommasoMarinetti)在米兰发起,次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

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

圣?

埃利亚在米兰加入未来主义行列,并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

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

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

风格派(StijlDe)(亦称国际构成主义):

1917年由万?

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

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

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

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

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

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

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万?

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G?

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

,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构成主义(Construction)(亦称构成派、俄罗斯构成主义):

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雕刻艺术家K?

马里维奇(KasimirMalevich1878~1933)和N贾波(NaumGabo1890~1977)、A?

佩夫斯纳(AntoinePecsner)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

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

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4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分社”方案、1925年梅尔尼柯夫(KonstantinMenikov)设计的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博览会苏联馆。

第四节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国际式InternationalSryle(亦称“国际风格”):

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国的建筑相互影响,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彼此接近的形式风格。

1925年,格罗皮乌斯编印过一本建筑图集,其中收集了德国建筑师贝伦斯、法国建筑师贝瑞、勒?

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这本图集题名为《国际建筑》。

这个书名在20年代末期转变为一种特定建筑风格的名称——“国际式”。

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过75幅欧美新建筑图片,约翰逊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为此编写了一本书,名为《国际式:

1922年以来的建筑》(InternationalStyle,ArchitectureSince1922)。

从此,“国际式”这个名称在许多地方被当作现代建筑的同义语了。

国际式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建筑形象。

国际式建筑的特点是手法洗练,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由,把秩序作为设计的要素之一。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简称Rats:

20世纪初期,欧美建筑界扬弃古典理性主义思想,科学地探索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创作思潮。

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1、注重建筑目的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

试图以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

2、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

系统地引进工业技术、标准化和在环境设计的各个层次进行预制化。

反对装饰,提倡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建筑外形能如实地反映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

3、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

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视空间为建筑的实质,强调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

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思潮。

理性主义:

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它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

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

它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并强调建筑师有改造社会的任务。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theInternationalCongressofModernArohitecture):

简称:

“国际建协”,亦译“国际新建筑会议”。

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国的建筑师(法国6人、瑞士6人、德国3人、荷兰3人、意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奥地利1人、比利时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会,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

CIAM的基本观点是:

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映现代精神、物质生活;建筑形式随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

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

CIAM:

这是1928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提出的。

由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和建筑历史与评论家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的24个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他们交流与研究建筑工业化、低收入家庭住宅、有效使用土地与生活区的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问题。

他们是为反抗学院派势力而斗争,为现代主义建筑确立了方向并发表宣言建筑师使命是表达时代精神,建筑形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而改变,革新建筑来体现今天的物质精神生活。

它是由8个国家的24个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树立独特的见解,基本上以居住建筑为主,也涉及城市规划创作。

第五节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

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

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第六节勒·柯布西埃

模度(Modulor):

又称模数理论。

柯布什耶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但有人认为柯布什耶的模度不能为工业化所利用,因为其数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数来表达。

人体模度图解:

柯布什耶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但有人认为柯布什耶的模度不能为工业化所利用,因为其数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数来表达。

新建筑五点:

1926年柯布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

1.底层设计独立支柱。

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立面。

机器美学:

其含义有三方面:

其一,建筑应象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柯布什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

纯粹主义(Purism):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

由建筑师兼画家勒?

柯布西耶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

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耶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

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

建筑师应该注意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

“法线”是在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

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

萨伏伊别墅是纯粹主义的经典作品。

《走向新建筑》:

是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里面充满了激奋。

是1923年柯布出版,这本书共分七章。

狂热的言语观点比较复杂,甚至互相矛盾,但是中心思想是明确的,就是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