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docx
《五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铺垫:
1、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大小。
(1)长方形 长30厘米,宽20厘米
(2)平行四边形 底40厘米,高15厘米
2、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寻找思路:
师:
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各种方法)
师:
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片,沿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完全一样)
师: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组汇报:
一种,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三角形的高。
二种,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二分之一)。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种,把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重合一折,剪开,再一拼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
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
(讲高时画一条高,演示,一半)
四种,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向三角形的中间对折,可得到2个一样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一半,高也是
三角形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一半。
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
以拼成: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更可喜的是发现了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找到了这么多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那能不能再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找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次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公式找得好,找得准,还能说的好,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同桌互相说,如果对方说得不完整,不正确,请补充,修改。
(选一种说)
2.推导公式
汇报公式推导过程
提问:
底×高算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2
判断:
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面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一 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聪明的同学们探索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一位同学计算这张三角形学具的面积吧!
怎么不动呀?
让学生指出所对应的底和高,给出底的长度,计算面积。
三、练习:
1、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判断。
3、课本57页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
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3.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
经历梯形面积面积的探索活动,能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1、师:
(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你觉得今天研究的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可能与它的上底,下底,高有关(师板书:
上底,下底,高)
师:
到底是不是这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的?
教师小结: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如:
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推导出公式。
小结过渡:
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可以怎样转化呢?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动手实践操作
师:
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大家看见桌子上的袋子了吗?
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
各组打开看看吧!
师:
我们先看看活动要求吧。
默读提纲,开始小组合作探究。
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把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准。
课件直观演示
师:
(出示课件)现在画面展示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在一起,哪个小组能说一说刚才你们将其拼成了什么图形?
是怎样拼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
(师用课件配合演示)
师:
追问为什么要除以2?
2、实践提纲: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高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课后习题
4、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分数的再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画一画“3/4可以表示什么”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2、在已知一个图形的1/4,画出原图形以及在“拿水笔”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
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导入新课
1、直揭课题:
师:
同学们,早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进行分数的再认识,从中探寻更多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一)
2、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结合图形说一说。
师提问:
(1)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为什么?
(2)在用分数表示时,如果不是“平均分”可以吗?
(3)认真观察,这三组图形,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三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是用1/4来表示。
生2、虽然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来表示,但是图形不同,第一个是一个图形,第二个是一组 图 形,第三个是多组图形。
)
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观察中,我们知道了,无论是一个图形,一组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只要把他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1、以此为例,3/4可以表示什么?
先想一想,有想法的同学在作业纸1上画一画,试一试。
2、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能说一说你画图的意思吗?
(找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说完后教师贴在黑板上)
3、请大家对比这三组图形,它们各不相同,却都可以表示出同一个分数3/4,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
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三份)
师补充:
你听明白了吗?
不管图形是什么样的,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都能用3/4来表示。
不管我们要平均分的是一个图形,一组图形,还是多组图形,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一个整体”(板书),我们把这个整体进行怎样的操作?
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
(平均分)
加强对“整体”认识的小练习:
(1)2个同学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2)一排同学(8人)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3)全班同学(40人)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其中5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4、师总结:
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这就是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5、师:
老师这儿有三个生活中的分数,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一张报纸的1/4版面用于广告宣传。
(2)我们班有1/4的男生喜欢打篮球。
(3)有专家指出,取消塑料袋无偿供应,全国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2/3。
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三、活动探究,深化理解
活动一、知道分数对应的部分,逆推整体
1、师:
昨天老师画了一幅小方格图(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连接着),你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我画的这组图形的1/4,你能猜出我画的这组图形吗?
脑海里有没有这个图形的轮廓了?
有的话请在你的作业纸2方格纸上试一试,画一画。
独立操作→全班交流→选出代表性的作品展示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正确吗?
为什么?
这些图形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题想考考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选一选,在方格里画“√”。
(1)一根圆棒的1/3是——,这根圆棒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1/4是,这个圆的3/4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活动二: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
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拿笔”游戏,四人小组的组长那里都有一盒水笔,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水笔总数的1/2。
全班汇报,教师记录。
我们拿出的都是1/2,为什么拿出来的数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呢?
(总数不同)我们来验证一下水笔总枝数(同学们猜,之前的同学验证)。
原来导致拿出不同的原因是水笔总枝数的不同,如果我们把水笔总枝数叫做整体(板书),拿出的枝数叫做部分(板书)的话,你能再来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吗?
(因为整体不同,导致同一分数所对应的部分就不同)
有没有相同的?
为什么?
(因为整体相同,同一分数所对应的部分也相同)
四、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了解了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请大家一起来判断这几道题。
(1)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1/4,你觉得她能做到吗?
为什么?
(2)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3)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
请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
你觉得你又学到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
(二)
学习目标
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
学习重、难点
结合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学习过程:
1、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度量数学书宽和长的情形,其中,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是4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设计意图]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往往会出现不能正好量完的情形,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2、你能帮淘气继续量下去吗?
看一看,再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
不能正好量完的部分,该怎样继续量下去?
一是用纸条长的一半去量,还是不能量完;
二是尝试用纸条长的
去量,发现正好量完,表示剩下部分的长度是
个纸条长。
从而,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
将给定的长度等分,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
3、下面是一个“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借助“分数墙”,为认识分数单位做知识准备。
体会分的份数越多
它的每一份(即几分之一)越小,如
>
;理解一个纸条平均分成几份,l份就是这个纸条的几分之一,如一个纸条平均分成9份,1份是这个纸条长的土,这个纸条就有9个1,即1=
。
4、认一认。
结合上一个问题观察“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
像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分数单位
巩固练习
课本P66课后练习
全课小结
分饼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和1的关系。
3、经历亲自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切实体验出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和1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讲述:
一天八戒化缘时只化到5张饼,这一下可把猪八戒给难住了,急得他直挠头不知如何解决,“5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
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八戒想请我们大家帮忙。
(二)探究新知
师:
试着说说你的想法?
生:
每人可得到5/4张饼。
师:
你是怎样得到的呢?
(学生自由地发言)
1、实践操作一
师:
请先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代替饼,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方法来说明你是怎样得到的,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每人拿出5个圆片,通过剪、拼、画等实际操作。
操作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操作思考的过程?
组1:
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张饼每人分得1/4,然后再分5次,这样每个人共得5/4张饼。
组2:
先把5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可分到5个1/4的饼,合起来就是5/4张饼。
师:
既然可以从这样的两方面来得到5/4,那么哪个小组刚才没有想到这样的两方面的,请动手再尝试一下刚才介绍的方法。
(学生再次动手实践操作)
师(小结):
像1/4,3/4…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
生:
老师,我还知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谁能试着再举出几个真分数的例子,并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它代表什么意义。
生:
1/2、4/5、6/16,……
生:
4/5米,1米的4/5或4米的1/5
2、实践操作二
师:
(老师口述)这一天八戒可高兴了,你们为八戒解决了难题,同时他也掌握了分饼的方法。
到了下午,八戒看着手中化缘到的9张饼,他哼着歌往回走,走着走者,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八戒想了想,用刚才同学们教他的方法,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通过剪、拼、画等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和验证的结果。
(学生汇报,方法同上。
)
师:
看9/4,你发现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1:
分子比分母大。
生2:
分子、分母都是正数。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
同桌同学一个举例,一个听,然后互换,同时在举例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还有的同学说,这样的例子举不完。
那么,谁知道像5/4、5/3、9/4…这样的分数的名称吗?
样的分数吗?
同桌同学一个举例,一个听,然后互换,同时在举例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还有的同学说,这样的例子举不完。
那么,谁知道像5/4、5/3、9/4…这样的分数的名称吗?
生:
假分数。
师:
(手指着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分数就叫假分数,但同学们注意了吗?
像这样的分数4/4、5/5、3/3、5/1、也叫假分数。
师:
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假分数?
生: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师:
那么像12/3、23/5这样的分数,谁还知道它的名字?
(个别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说一些不同的名称,在学生充分说的前提下,教师引出带分数。
)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带分数、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
请同桌同学一个试着举出假分数的例子,另一名同学判断他举的对不对,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所举分数的意义。
师:
请同学们以7为分母,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同桌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孩子自主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师: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8页练习题。
(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交流)
(四)小结。
分数与除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能力目标: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难点: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们已学过了分数,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解决问题1
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
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
指名说。
(要说清算式的意义和商的来由。
)
(2)解决问题2
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
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
指名说。
(要说清算式的意义和商的来由。
)
(设计意图:
通过让变换数量,让学生思考商的变化,并通过观察,从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探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两个算式,看一看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
老师巡视指导。
)
(4)交流
指名说,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换观点,培养学生发现总结知识的能力。
)
(5)练习
试一试第一题
2、运用知识,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
(1)你会把
化成带分数吗?
看看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试试做一做。
小结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
(2)你会把2
化成假分数吗?
自己试试做一做。
小结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P70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学习难点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1、教师让学生拿出1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将其四等分,把其中的3份涂色,要求学生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接着将这张纸八等分,让学生观察,并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最后,再将这张纸十六等分,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并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2、如何完成等式
=()=()
3、引导学生观察所得到的三个分主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和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之间有什么关系?
鼓励学生结合图形去思考,得到结果要求说明理由(这三个分数都表示同样大小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
本设计是从形的角度,引出一组相等的分数,为学习分数线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
(二)请你再举一组这样的例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让学生按照上一个问题的方式举出一组例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关注两点:
一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从左到右逐步变大,如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二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从左到右逐步变小,如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三)观察上面几组相等的分数,你能看懂淘气和笑笑写出的过程吗?
1要求学生观察,等式中各个分数的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之间是怎么变化的,
2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从数的角度,理解一组相等分数中分子分母之间的变化关系)
(四)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发现的结论吗?
1.让学生观察前面写出的三组等式,并提出本问题:
“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发现的结论吗?
”
2.学生1~3分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归纳、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在归纳、总结性质时,要强调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还要思考这个数能否为0,并说明理由。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是相通的。
五、练习巩固
课后习题
6、课后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找最大公因数
学习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习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判断
2、请写出3、6、8与12四个数的因数。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换起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
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12的因数有:
1、2、3、4、6、12。
师:
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
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
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
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
(2)师:
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
1、2、3、6
师:
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
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
最大是6。
师:
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
找最大公因数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
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
应该填什么数字?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汇报:
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师:
请大家完成这个题。
(生做后订正)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板书:
列举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5
(2)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
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
8的因数:
1、2、4、8
16的因数:
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
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