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093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docx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10

【百强校】高中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05年10月12曰,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5天后又安全着落,在升空和着落时,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应选用某种特殊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这种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导电性

B.高温下能分解,吸收热量

C.密度大,能增大飞船的惯性

D.硬度大,机械性能好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运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胶状氢氧化铝凝聚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净水

B.用红棕色氧化铁制造红色油漆

C.氢氧化铝作为医用的胃酸中和剂

D.用氧化铝制造耐火坩埚和耐火管

3.有科学家认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硅单质

B.自然界中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燃料

D.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4.4.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D.长石(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5.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

6.铝能用于作铝热剂和冶炼难熔金属的原因是

A.铝的导热性很好

B.在高温下能燃烧

C.还原性较强且在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D.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7.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B.Al2O3→Al(OH)3

C.Al→AlO2-D.Al3+→Al(OH)3

8.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3+、NH4+、OH-、Cl-B.K+、Na+、SO42-、HCO3-

C.Na+、Ba2+、Cl-、NO3-D.Al3+、Na+、AlO2-、SO42-

9.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CO2(HC1)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

B.SiO2(H2SiO3)加热,使H2SiO3分解

C.Cl2(HC1)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

D.FeCl2溶液(FeCl3)加过量的Fe粉、过滤

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生成淡黄色固体

产物是氧化钠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A.AB.BC.CD.D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加入水中:

2O22-+2H2O===4OH-+O2↑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H++OH-===H2O

C.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

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molNa2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标况下,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NA

C.1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NA

D.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C12分子的数目为1NA

13.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

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N2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4.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制的氯水应放在棕色的试剂瓶中

B.新制氯水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气在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只能作为氧化剂

D.漂白粉可由Cl2 通入消石灰中制备,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15.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増强

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逐渐增大

16.用玻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17.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

C.质量相等的Na2C03和NaHCO: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D.NaHCO3能转化成Na2C03,但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

18.下列各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③向氢氧化铝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⑤向A1C1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氨水

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A.②③⑤⑥B.①④⑤C.②④⑤⑥D.④⑤⑥

19.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A.硅酸钠

B.碳酸钠,硅酸钠

C.碳酸钠,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硅

20.一定量的KClO3中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

KClO3+6HCl(浓)=KCl+3Cl2↑+3H2O,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A.1:

6B.6:

1C.1:

5D.5:

1

21.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血红色。

则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Fe2+被Br2氧化为Fe3+

D.Fe2+与SCN-不能形成血红色的化合物

2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

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B.I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

23.将0.2molMn02和50mL12mol/L盐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完全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为(不考虑盐酸的挥发)()

A.等于0.3molB.小于0.3molC.大于0.3mol,小于0.6molD.等于0.6mol

24.mgFe2O3、CuO的混合物,加入60mL1.0mol/LH2SO4溶液中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1.5mol/LNaOH溶液至刚出现沉淀时,消耗NaOH溶液20mL;将mg的混合物用CO气体加热还原,实验过程中总共耗去标准状况下的CO1.68升,得固体wg,w的值为

A.m-0.48B.m-0.72C.m-0.8D.m-l.2

二、综合题

25.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NaOH和HCl的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CO2↑+H2O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三、计算题

26.将一定量的铝粉、氧化铝、氧化镁的混合物加入到300mL,4mol/L的稀硫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滴加KOH溶液的体积(m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OA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BC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c(KOH)=_________mol/L,混合物中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3)A点对应的数值为_______;

(4)在中学阶段,实验室里检验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7.Fe2O3具有广泛的用途。

甲同学阅读有关资料得知:

在高温下煅烧FeCO3可以得到Fe2O3。

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论,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取一定质暈的FeCO3固体置于中,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冷却至室溫

取少量实验步骤Ⅰ所得固体放于一洁净的试管中,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

向实验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

4FeCO3+O2

2Fe2O3+4CO2

(1)Ⅰ中横线处所需的化学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提出不同看法:

煅烧产物可能是Fe304,因为Fe304也可以溶于硫酸,且所得溶液中也含有Fe3+。

于是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步骤Ⅲ进行了补充改进:

检验实验步骤Ⅱ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他需要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水

b.氯水和KSCN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丙同学认为即使得到了乙同学预期的实验现象,也不能确定煅烧产物的成分。

你认为丙同学持此看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进一步査阅资料得知,煅烧FeCO3的产物中的确含有+2价铁元素。

于是他设计了另一种由FeCO3制取Fe2O3的方法:

先向FeCO3中依次加入试剂:

稀硫酸、_____________(填名称)和____________(填名称);再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灼烧,即可得到Fe203。

28.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接触水会发生化学反应;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13

A1C1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315

熔点/℃

-70.0

-107.2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5)过量的氯气可以用石灰乳来处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29.如图每一方框表示有关反应的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关操作已略去。

又知A为高熔点物质,B为无色气体,D为一种天然出产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颜料。

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I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G转化为H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对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I和J反应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写出C+D→A+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飞船表面覆盖着某种特殊材料,该材料是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而起火燃烧,故飞船外表的材料应该符合强度高、质量轻、高温下能分解挥发,吸收热量等优异性能。

答案选B。

2.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用于净水为物理吸附过程,故A不选;

B.用红棕色氧化铁制造红色油漆,是利用氧化铁为红棕色物理性质,故B不选;

C.氢氧化铝碱性较弱,能够与盐酸反应,可以作为医用的胃酸中和剂,运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选;

D.耐火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氧化铝具有较高的熔点,氧化铝制造耐火坩埚和耐火管,利用氧化铝高熔点的物理性质,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3.A

【解析】

【分析】

A.硅具有亲氧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

B.硅在自然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可用还原法制得单质硅;

C.硅是固体,便于运输贮藏;

D.硅燃烧放出热量,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容易有效控制污染。

【详解】

​A.硅具有亲氧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没有硅单质,故​A错误;

B.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易开采且可再生,故B正确;

C.硅常温下为固体,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较为安全,硅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优质的燃料,故C正确;

D.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体,容易有效控制,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B

【解析】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A正确;B、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但二氧化硅不与酸(除氢氟酸)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与氢氟酸能反应是因为生成的四氟化硅沸点低,导致反应可以进行,B错误;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正确;D、复杂的硅酸盐可以用简单的氧化物的形式表示,KAlSi3O8表示为1/2K2O·1/2Al2O3·3SiO2,将系数转化为整数即得K2O·Al2O3·6SiO2,D正确。

正确答案为B。

点睛:

复杂的硅酸盐可以用对应的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规则是: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写前面,然后写不活泼金属氧化物,再接下来写SiO2,如果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最后写H2O,氧化物之间用点连接起来,写的过程中要保证原子守恒,当氧化物前出现分数时,最后化为整数,例如题中的KAlSi3O8先表示为1/2K2O·1/2Al2O3·3SiO2,再将系数转化为整数即得K2O·Al2O3·6SiO2。

5.B

【解析】试题分析:

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A错误;B.盐酸易挥发,因此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B正确;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余的不需要,C错误;D.NaC1与Na2CO3固体中均含有钠元素,因此利用焰色反应不能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焰色反应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关于焰色反应需要注意: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一种物理性质。

无论是金属离子还是金属原子均能发生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

只有碱金属元素以及钙、锶、钡、铜等少数金属元素才能呈现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显色过程与气体物质燃烧产生各色火焰过程机理不相同,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焰色反应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自身发生燃烧反应而产生的各种颜色火焰,而是它们的原子或离子的外围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的各种颜色的光。

6.C

【解析】

【详解】

用铝热剂冶炼难熔金属,是因为铝还原性强,且还原其他金属时放出大量的热,与导热性、能燃烧以及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无关,答案选C。

7.B

【解析】

Al(OH)3

Al2O3+H2O

2Al+2H2O+2NaOH=2NaAlO2+3H2↑

Al3++3OH—=Al(OH)3↓

8.C

【解析】

【分析】

溶液可以使氢氧化铝溶解,为强酸或强碱溶液,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大量共存,据此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

溶液可以使氢氧化铝溶解,为强酸或强碱溶液,

A、Fe3+、OH-在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B错误;

C、碱、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13+;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1O2﹣,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两性化合物的性质及离子之间反应的考查,把握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信息中“可能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HCO3﹣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A13+和A1O2﹣之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

9.A

【解析】

【分析】

除去杂质时所选择的物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选项中所给的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判断并作出解答。

【详解】

A.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生成二氧化碳,则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CO2中的HC1,A错误;

B.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则可以用加热法除去SiO2中的H2SiO3,B正确;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很小,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1,C正确;

D.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可以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D正确;

答案选A。

10.C

【解析】

【详解】

A、钠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A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B错误;

C、白色沉淀是硅酸,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正确;

D、原溶液中也可能本来就含有铁离子,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11.D

【解析】

【分析】

A.氧化物应保留化学式;

B.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应保留化学式; 

C.电荷不守恒; 

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

【详解】

A.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错误;

B.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形式,应保留化学式形式,B错误;

C.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写成化学式形式,但是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C错误;

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内容。

在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先判断各物质是否能够拆成离子,能拆的不拆,不该拆的拆了,这的就不符合要求;第二观察一下生成物是否书写正确;第三观察一下该离子反应电荷或电子或原子是否守恒;第四判断该反应是否满足反应发生的规律。

只要做到这些,还是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

12.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lmolNa2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A错误;

B.标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态,11.2LSO3所含的分子数目不是0.5NA,B错误;

C.1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时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NA,C正确;

D.MnO2只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HCl的还原性减弱,反应停止,因此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C12分子的数目小于NA,D错误;

答案选C。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金属镁和它们可以反应,空气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②2Mg+CO2=2MgO+C,能发生反应,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③不反应,可以做冷却剂,故正确;④不反应,可以做冷却剂,故正确;⑤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不能做冷却剂,故错误;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金属镁的性质等知识。

14.C

【解析】A、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正确;B、氯水中含有盐酸具有酸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变红色,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红色褪去,故B正确;Cl2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作还原剂,故C错误;D、漂白粉是由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得,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其中Ca(ClO)2可以反应生成HClO,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故D正确。

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A不选;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不符合递变规律,故B选;

C、单质氧化性强,其离子的还原性弱,符合递变规律,故C不选;

D、颜色由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颜色加深,密度也逐渐增大,符合递变规律,故D不选。

答案选B。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玻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中间部位由于HClO的漂白作用,呈现白色,外层由于HCl呈酸性,试纸呈红色,氯水没有接触到的部分,呈现黄色。

故答案B。

考点:

考查氯气以及化合物的性质。

17.C

【解析】

【详解】

A、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在水中Na2CO3比NaHCO3溶解性大,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由此可知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