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7357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doc

隧道应急救援安全专项检查要点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备注

公共部分

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施工现场是否按公司要求配备专职安全人员,并经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穿反光服。

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

1、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有关部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批准。

2、超过一定规模,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3、应急预案有重点危险源的辨识,明确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

应急救援组织、人员配备及培训、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到位。

4、Ⅰ、Ⅱ风险隧道方案、预案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是否是项目部经理部主管领导。

5、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6、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基本要求

1、隧道施工时在Ⅳ、Ⅴ级及以上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注砼的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通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3、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4、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5、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6、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放置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

7、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8、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

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的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及时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逃生通道救生管道设置

材质要求

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φ600~φ800mm的承插钢管(或φ600mm耐压波纹塑料管),管节长度宜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

2、救生应急管采用直径108毫米,壁厚5毫米无缝钢管,自掌子面连通到距掌子面最近二衬完成地段。

曲靖指安[2012]20号

3、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现场配置要求

1、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2、逃生通道管道采用φ600~φ8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3、救生应急管设置于隧道内二衬与掌子面之间,安装在隧道边墙一侧,并随隧道掘进向前移动,同时尽量避免与动力照明管线设在同一侧。

管道一端距施工掌子面要留足必要的爆破和出碴等机械共用空间,另一端伸入距掌子面最近一板二衬不小于2米或Ⅳ级围岩已完施作仰拱填充范围内不少于5米。

曲靖指安[2012]20号

4、救生应急管多节管道采用法兰盘、胶垫、螺栓连接,以便于拆卸安装。

曲靖指安[2012]20号

5、救生应急管要进行标识,易于辩认。

管口两端需加临时封盖,能有效防止开挖爆破洞碴和杂物堵塞管道,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曲靖指安[2012]20号

6、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7、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按顺延台阶布置,可安装135°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

8、风水管作为紧急救生管道,应紧跟掌子面,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m,且在管口附近配备醒目的工具箱,箱内存放应急电筒、活动扳手、锤子、钢钎等应急工具,便于遇紧急情况时打开风水管法兰盘,开通救生管道,及时输送水和食物。

9、设置的逃生管道应平整、干燥、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

10、在掌子面附近边墙上悬挂救急箱,箱内放置救急药品和不易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应对突发事故;药品和食物定期更换。

沪昆云铁工〔2010〕13号要求

应急物资设置要求

总体要求

1、应急照明灯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m,非衬砌地段间隔距离控制在20m以内,衬砌地段控制在100~200m之内,且在掌子面应急灯附近配备醒目的应急食物箱和救护箱,应急食物箱内须存放10人左右一天所需的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食物;救护箱内备包扎纱布、消毒药水、常见外伤用药及对讲机等。

2、根据施工现场开挖工法,在已完成二次衬砌地段准备一定数量的临时钢管支撑和方木,当围岩异常变形迅速进行支撑加固,控制围岩变形速率。

防坍塌

钻机、无线对讲机、电焊机、挖掘机、装载机、风镐、风钻、电钻、无缝钢管、透明水管、模板、十字镐、军用铁锹等。

防突涌水

钢筋爬梯、逃生绳(距掌子面500m以内,每侧安装数根)、救生圈(距掌子面500m以内,每个爬梯至少安装4个)、氧气袋(设置于靠近掌子面的爬梯上)、抽水泵、橡皮艇、木板或竹胶板、掌子面摄像监控仪(每个掌子面安装1套)等。

防火灾

自救呼吸器、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开挖支护、衬砌工作面最少各2台)、消防水龙头(每50m安装1个)、防毒面具、消防水管、水枪等。

防瓦斯

4h呼吸器、2h呼吸器、自动苏生器、自救器、干粉灭火器、水枪、水龙头、氧气呼吸器检验仪、氧气检定器、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检定器、风表、温度计、液压剪刀、防爆工具、大绳、保温毯、寻人仪、绝缘手套、瓦斯工具

3km以上隧道安全监控系统

洞口进出双向视频监控

每个洞口安装2台摄像机进行24小时监控,可根据现场情况优化,例如正洞和平导可整合。

1台摄像机进行全景监控,1台摄像机对进、出洞口情况进行监控,可结合无卡报警功能应用。

RFID区域定位

1、要求每个洞口安装3台读卡器,洞口2台,二衬台车1台,实时监控所有进洞人员在洞口和二衬台车两个区域的情况。

2、辅助坑道已进入正洞,已经形成多个进出口的,应根据系统需求增设读卡器以实现“多进多出”的判识(招标文件要求每个工作面4台读卡器,已预留多进多出判识硬件需求)。

洞口LED显示屏

要求每个洞口值班室附近安装3平方米左右LED屏,可根据现场情况优化,例如正洞和平导整合。

有条件的上大尺寸屏或彩屏。

人员管理

管理人员刷卡考勤系统要求在每个洞口值班室安装无源刷卡系统,对管理人员进行双卡(有源、无源)管理。

无卡报警系统要求在每个洞口安装,对无卡进洞的闲杂人员或未佩戴标签的人员实时判识并声光报警。

禁止使用红外对射识别技术。

人员编码和RFID标签制作要求按照公司要求全线统一编码,并写入RFID标签。

数据存储

要求本地视频数据30天,本地RFID系统数据整个建设期。

后备电源

30分钟

系统实施的科学性

值班室设置的位置、大小是否兼顾安全监控系统需求。

摄像机、LED屏的位置设置是否经过施工单位确认。

设备布设是否整齐,符合安全和防雷要求。

其它要求

8月15日前,在各施工作业面安装完成警报装置,在洞内重要场所和规划的逃生路线上安装完成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届时没有完成安装的,将下发停工令,直至安装完成方可复工。

云桂云铁工〔2012〕74号要求

严防隧道塌方

技术关键环节管理

1、严格按照《关于发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的通知》(沪昆云铁工〔2011〕62号文)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各方责任,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过各种手段判明掌子面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要按照工作流程、时限要求对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判释,提出施工建议。

2、施工单位要按照规程和公司要求,严格对量测数据进行分级管理。

对I级管理值升级管理,日沉降量大于3毫米要报指挥部,4毫米先停工,5毫米要撤出作业区域的人员和设备。

3、隧道开挖采用大拱脚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RD,工法需变更时须经过论证和分析,确保施工方案可行,方可变更。

作业关键环节管理

1、严格按设计要求将大管棚或小导管、超前锚杆等施作到位并保证质量,要高度重视注浆质量的控制。

现场监理要严格进行旁站监理,对不合格工序不得签发检验批,更不得转序施工。

2、对围岩注浆、径向锚杆不但要按设计施工,还要加强效果检测,包括地表加固和防护工程,要严格先加固防护,后开挖的程序,严禁不施作设计确定的加固防护工程,擅自进洞开挖。

3、软弱围岩地段,合理控制上台阶高度以及台阶高度与长度的比例关系,对确保施工安全极为有利。

要坚决杜绝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擅自更改工艺工法、不按规定程序报检或上道工序不合格而转序施工的、未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做到位等现象。

4、必须严格按照铁道部120号文和验标执行,不能随意加大一次开挖进尺,尤其是软弱围岩和高风险隧道。

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及临近既有线地段开挖应按照《隧道爆破操作规程》采用控制爆破,或采用非爆破方法。

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米。

5、快速支护封闭、及时施做初支仰拱,严格执行铁道部120号文、352号文的有关要求。

严格落实喷砼湿喷工艺的要求,严格开展24小时强度检测相关规定。

钢架间距不得小于设计要求,须与初喷砼紧密接触,钢架间有纵向联系构件,钢架底脚须置于牢固基础之上。

6、Ⅳ级以上围岩施工应严格执行步距控制要求。

初期支护Ⅳ级以上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位置:

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工序步距超标的,一律停止掌子面掘进,调整工序,确保安全。

7、隧道反坡施工的,须采用机械抽排,排水方式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配备排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的20%以上,并有20%的备用台数,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施工单位必须编制防突涌水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

现场监理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不满足要求的要督促整改,并将信息及时报监理项目部。

8、切实抓好风险预警机制的落实,对进入风险源或风险段落施工前100米时,组织对施工方案和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审查,确保方案可行提前防范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