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3468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docx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第三阶段学习包括八章:

第十九章收入与歧视

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第二十五章生产与增长

第二十六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十九章收入与歧视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工资如何来补偿不同工作的特征之间的不同?

2、为什么教育程度越高,工资也越高?

3、为什么工资有时会高于它们的均衡价值?

4、为什么歧视的衡量是困难的?

5、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解决歧视问题?

什么时候不可以?

在竞争市场,工人的工资等于他们的边际产量值。

影响生产率和工资的因素有很多。

1、补偿性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性特征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这些特征包括不舒适,艰苦,安全性等。

例如:

煤矿工人和消防队员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的工资。

工厂中夜班工人的工资也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这是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在夜里工作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2、能力、努力和机遇。

更高的能力或努力通常需要更高的工资。

这些特征能增加工人的边际产量,使得他们对企业而言更有价值。

工资也会受机遇影响,比如:

没有预测到的发明会使一些岗位过时,增加另外一些工作岗位的需求。

能力,努力和机遇都难以衡量,因此它们对工资的影响也难以量化。

然而它们可能是重要的,因为一些容易衡量的特征(比如教育,年龄等)只能解释我们经济中不足一半的工资差别。

案例研究:

漂亮的福利。

Hamermesh和Biddle的研究表明:

那些被认为更有魅力的人平均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5%,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那些被认为不太有魅力的人的收入高5-10%。

假说:

1.漂亮对生产率是重要的。

在一些外表是重要的工作中,有魅力的工人对企业而言更有价值,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

2.漂亮与能力间接相关。

成功设计了其魅力形象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聪明或者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3.歧视。

超级明星现象,像WillSmith,Bono这样的超级明星的收入是他们领域内平常人收入的许多倍。

最好的木匠或者管道工则不是这种情形。

超级明星产生在有两个特点的市场上:

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使最优生产者以最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人力资本影响生产率,进而影响劳动需求和工资。

最近几十年,接受过大学教育和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

两个假说: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使国内熟练劳动生产的物品的出口增加,国内不熟练劳动生产的物品的进口增加;2.技术变革引起的熟练偏见。

新技术增加了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对不熟练工人的需求。

很难说哪种假说能更好地解释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可能两者都是重要的。

教育的信号理论。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

企业把教育状况作为区分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的一种方法,获得大学学位的困难向未来雇主表明毕业生是高能力的。

然而,教育本身对生产率或技能并没有影响。

政策含义:

增加受教育程度一般不会影响到工资。

高于均衡的工资的原因。

1.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会高于最不熟练而又最无经验的工人的工资。

2.工会。

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工会可以利用它们的市场势力来获得更高的工资;大多数工会工人比类似的非工会工人赚的钱高出10-20%。

3.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企业可能为了减少工人的流动性,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或者提高申请企业工作的工人素质而支付更高的工资。

歧视经济学。

歧视:

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

美国全职工人的中值年收入,2007:

白人男性比白人女性高出21%,白人男性比黑人男性高出24%。

根据这些表面的数字,这些差异似乎是雇主歧视的证据,但除了歧视之外还有许多可能的关于工资差别的解释。

上面的数据并没有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工资差别的因素。

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

不同团体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别:

在男性工人中,有大学学位的白人男性比黑人男性要高出75%,在白人工人中,有研究生学位的男性比女性要高出11%,女性的工作经验一般要少于男性,以黑人为主的公立学校的质量(按经费,班级规模来衡量)一直低于以白人为主的地区的公立学校的质量。

在黑人得到教育上面可能有歧视,但这个问题远在工人进入劳动市场之前便产生了。

雇主的歧视。

竞争性市场对雇主的歧视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矫正方法:

利润动机……假定一些企业其实女性工人,它们会雇佣更少的女性工人,更多的男性工人。

结果:

工资差别

结果:

对女性工人的需求增加,男性工人的需求减少,直到男性工人和女性工人的工资相等

没有歧视的企业能以低工资雇佣女性工人,这会产生成本优势,获得经济利润,并吸引没有歧视的企业进入市场。

顾客的歧视。

顾客的歧视会产生一种歧视性的工资差别。

如果企业仅仅关心利润最大化,但顾客却更喜欢由白人来提供服务。

那企业便会有激励来雇佣白人,尽管非白人愿意以更低的工资获得工作。

政府的歧视。

一些政府政策强制实行歧视性做法。

1994年以前南方的种族隔离制度

20世纪初期美国法律规定在公共汽车和电车上的种族隔离。

这些政策阻止了市场发挥纠正歧视性工资差别的作用。

结论。

竞争市场上,工人赚到的工资等于他们的边际产量值。

但是,有许多因素影响边际产量值和均衡工资。

利润动机能纠正雇主的歧视,但不能纠正顾客的歧视或政府的歧视性政策。

甚至没有歧视,收入分配也不可能公平或者合意–这是接下来章节的主题。

内容提要

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工资差别是对工人工资特性的补偿:

从事艰苦,乏味工作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从事轻松,有趣工作的工人。

人力资本多的工人的生产率和工资都要高于人力资本少的工人。

有大学学位的人可能得到更好的工作,这是因为学位对雇主发出了有更高能力的信号。

2、工资可能因为天生的能力,努力和机遇而不同。

有时工资会高于均衡水平,这是因为最低工资,工会的市场势力和效率工资。

收入中的一些差别是基于种族,性别或其他因素的歧视。

但歧视的衡量是很困难的。

3、利润动机会限制雇主的歧视性工资的影响。

顾客或政府的歧视会导致持久的工资差别。

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我们社会中的不平等程度和贫困程度有多大?

2、衡量不平等程度时有哪些问题?

3、关于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中应该起什么作用的主要的哲学观点?

4、有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反贫困?

这些政策又有什么的问题?

前两章中:

均衡工资等于工人的边际产量值。

均衡工资的不同是由于:

工人的特征——教育、经验、天赋、努力;工作的特点——工作的舒适与安全程度。

一些收入的不同是由于歧视。

即使没有歧视,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也不是公平或合意的。

在本章,我们将讨论:

不平等与贫困的衡量;关于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帮助社会最贫困成员的公共政策。

贫困。

贫困线:

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1.实物转移支付:

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在衡量不平等程度和贫困率时,没有考虑实物转移支付,从而使不平等程度和贫困率偏高。

2.生命周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人们能以借款与储蓄来平缓收入的生命周期变动(比如为退休而准备的储蓄)。

生命周期收入变动会引起年度收入分配不平等,但这不一定代表生活水平的真正不平等。

3.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人们能以借款和存款来平缓收入的暂时变动,衡量生活水平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更好方法是持久收入,即一个人的正常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

4.经济流动性:

人们在各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上面讨论的贫困率与不平等程度的衡量并没有区分暂时的贫困和持久的贫困。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我们考虑三种哲学: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自上主义。

1、功利主义。

效用:

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功利主义:

认为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奠基者:

JeremyBentham,JohnStuartMill。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收入从富人向穷人再分配会使穷人增加的效用大于富人减少的效用。

然而,功利主义者并不赞同收入的完全平等化–这是由于激励的作用和效率损失,会减少所有人的总收入。

2、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认为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奠基者;JohnRawls。

最大最小原则:

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这要求比功利主义者所要求更大的收入再分配(尽管仍不是收入的完全公平)。

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险的一种形式,社会保险是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3、自由至上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

认为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提倡者:

RobertNozick。

自由至上主义者不关注结果,转而关注过程。

政府应该保护个人权利,力图达到机会公平。

只要收入再分配过程是公正的,政府便不应该干预,即使分配结果不公平。

减少贫困的政策。

贫困家庭的成员更可能经历:

无家可归;毒品依赖;健康问题;未婚少女怀孕;文盲;失业。

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安全网”。

现在我们考虑一些这样的政策。

1.最低工资法。

支持者认为:

保护穷人而又不用政府花钱。

如果对不熟练劳动的需求相对缺乏弹性,那最低工资法对就业几乎没有影响。

反对者认为:

长期里,对不熟练劳动的需求可能是富有弹性的,这样最低工资会引起不熟练劳动工人的大规模失业。

这些被最低工资保护的工人,更可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而不是成年的低收入工人。

2.福利。

福利:

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贫困家庭临时援助(TANF)、补充保障收入(SSI)。

批评者认为这些计划激励人们成为或继续成为“需要帮助者”,认为福利使单亲家庭的数量上升。

然而,这些激励的严重程度仍不为所知。

支持者注意到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福利补助一直在下降,但单亲家庭的数量却在上升。

3.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例如:

应纳税额=(1/3的收入)–$10,000。

如果收入=$90,000,应纳税额=$20,000。

如果收入=$60,000,应纳税额=$10,000。

如果收入=$30,000,应纳税额=$0。

如果收入=$15,000,应纳税额=–$5,000。

那就是说,将从政府得到$5000的收入。

劳动所得税抵免(EITC)类似于负所得税。

4.实物转移支付。

实物转移支付是给穷人提供物品或劳务,例如:

给无家可归者提供避难所、慈善厨房。

一种替代是现金支付,能够让穷人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但批评者认为这可能用在购买毒品和嗜酒上。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收入增加,从反贫困计划中得到的资助便会减少。

结果:

贫困家庭面临高的有效边际税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超过100%)。

因此这样的政策不鼓励穷人靠他们自己走出贫困。

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劳动福利”,一种要求任何一个得到补贴的人接受一份政府提供的工作的制度。

结论。

贫困是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公共政策可以帮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另一个原则: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旨在帮助促进公平的政策通常会以损失效率为代价,因此合理的政策范围是一个持续争论的主题。

内容提要

1、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

最富有的20%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20%家庭的收入的十倍还多。

实物转移支付,经济生命周期,暂时收入和经济流动性使不平等程度的衡量变得困难。

当考虑到这些因素时,经济福利的分配会比年收入的分配更平等

2、政治哲学家关于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的观点并不相同。

功利主义者选择使社会中每个人效用之和最大化的收入分配;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自由主义至上者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保证机会的公平,而不是收入的公平。

3、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

由于经济援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因此,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

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预算约束如何代表了一个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选择?

2、无差异曲线如何代表了消费者的偏好?

3、什么决定了消费者如何将她的资源花在两种物品上?

4、消费者选择理论如何解释诸如消费者储蓄多少,供给多少劳动等决策?

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消费者多买某种物品时,他只能买更少的其他物品。

工作时间更长意味着更多收入,更多消费,但更少的闲暇时间。

减少储蓄会增加今天的消费,却会减少未来的消费。

本章我们考察消费者面临这些问题如何做出选择。

预算约束:

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例如:

Hurley把他的收入花在两种物品上:

鱼和芒果。

一个“消费束"是物品的一个特定组合,比如:

40条鱼与300个芒果。

预算约束: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Hurley用芒果交换鱼的比率,用芒果来衡量鱼的机会成本。

偏好:

消费者想要什么。

无差异曲线:

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在I1上的A,B以及其他消费束使Hurley感到同样快乐–他在它们之间无差异。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RS):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沿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MRS不断减少。

一个极端的例子:

完全替代品。

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有不变的MRS,例如:

5美分的(Nickel)硬币与10美分的(Dimes)硬币。

消费者总是愿意以2个5美分的硬币来交换换1个10美分的硬币。

另一个极端例子:

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例如:

左脚鞋,右脚鞋{7只左脚鞋,5只右脚鞋}等同于{5只左脚鞋,5只右脚鞋}。

不那么极端的例子:

近替代品与近互补品。

近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不是很弯曲,近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非常弯曲。

最优化:

消费者选择什么?

最优点是Hurley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中最偏好的消费束,A是最优点:

预算约束线上位于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

Hurley偏好B胜过A,但他买不起B,Hurley买得起C和D,但A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消费者最优化是“考虑边际量”的另一个例子,在最优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MRS=PF/PM。

收入增加的影响。

收入增加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

如果这两种物品都是“正常物品”,赫雷会多买些这两种物品。

价格变动的影响。

最初,PF=$4,PM=$1。

如果PF下降到$2,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Hurley会买更多的鱼和更少的芒果。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鱼价格的下降对Hurley两种物品的最优消费有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

PF的下降增加了Hurley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允许他购买更多的芒果和鱼;替代效应。

PF的下降使芒果相对于鱼的价格上升,会使Hurley买更少的芒果和更多的鱼。

注意:

对芒果的净效应并不确定。

应用1:

吉芬物品。

所有的物品都遵守需求定理吗?

假设有两种物品:

土豆和肉,其中土豆是低档物品。

如果土豆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

少买土豆;收入效应:

多买土豆。

如果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那土豆是一种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应用2:

工资与劳动供给。

预算约束线:

表明一个人消费与闲暇的权衡取舍,取决于她如何分配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

1小时闲暇的相对价格是她一小时工资能购买的消费量。

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她相同满意程度的消费和闲暇的“消费束”。

工资增加对劳动的最优供给量有两种效应:

替代效应(SE):

高工资使闲暇相对于消费更昂贵,她会减少闲暇时间。

那就是说,会增加劳动供给量;收入效应(IE):

更高的工资使她能负担得起更多的两种物品。

她会增加闲暇时间。

那就是说,会减少劳动供给量。

应用3:

利率与家庭储蓄。

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

时期1:

年轻,工作,挣$100,000,消费=$100,000-储蓄量。

时期2:

老年,退休,消费=时期1的储蓄+储蓄得到利息。

利率决定:

年轻时消费与年老时消费的相对价格。

结论:

人们真的这样想吗?

人们并不是在画出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别曲线之后,再来做消费决策。

但他们力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能最大化他们满意程度的决策。

本章的理论只是作为消费者如何做决策的一个比喻。

它很好地解释了许多情况下的消费者行为,也为更高深的经济分析提供基础。

内容提要

1、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它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收入增加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一种物品价格的变动使预算约束线发生转动。

2、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其偏好。

无差异曲线表示能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各种物品组合。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偏好大于对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

任何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3、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

在这一点上,边际替代率等于两个物品的相对价格。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收入效应是由于价格降低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反映在从较低无差异曲线向较高无差异曲线的移动上。

替代效应是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地消费变得相对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变动上。

5、消费者选择理论适用于许多情况。

它可以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有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为什么工资提高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劳动供给量,为什么利率提高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储蓄。

 

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的?

市场参与者如何减少由此产生的问题?

2、为什么民主选举制度不能代表社会的偏好?

3、为什么人并不总是一个理性的最大化者?

本章介绍经济学的三个前沿领域:

不对称信息、政治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

两个或者更多参与者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

两种类型:

隐蔽性行为——一个人对他或她采取的行动比另一个人了解的更多;隐蔽性特征——一个人对他或她正在出售物品的特征比另一个人了解的更多。

隐蔽性行为与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工人有时会推卸责任,因为他们的雇主不能长时间监督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如果一个人的财产已经购买保险,那他可能不会再尽最大努力来防止财产被偷窃或破坏。

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保姆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看电影,而不是照顾小孩。

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人:

一个为了另一个人的利益而完成某项工作的人(比如,一个工人)。

委托人:

让另一个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比如,一个雇主)。

当委托人不能完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时,便存在一种风险:

代理人可能做某些不合意的事,比如,工人可能在上班时间看电影或者上网。

委托人应该如何做?

1、更好的监督。

雇用保姆的父母在自己的家里安装隐蔽录像机,以便在父母外出时录下保姆不合意的行为。

2、高工资。

雇主向工人支付效率工资(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来增加对那些怠工工人的惩罚力度。

3、延期支付。

企业延期支付报酬(比如年终奖金)来增加对那些怠工工人的惩罚力度。

公司所有权和控股权的分离引起了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人:

股东给管理者支付薪水,让他们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代理人:

管理者可能有他们自己的目标。

股东雇佣董事会来监督管理者,给管理者激励,使他们追求公司利益而不是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

公司管理者有时因为损害股东的利益而被判入狱。

隐蔽性特征与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在卖者对所出售物品的特征了解得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

例1:

二手车市场。

卖者对出售汽车的质量知道的比买者要多,“次品”车的车主更有可能将他们的车拿去出售,所以买者会尽可能避免够买二手车。

质量好的二手车的车主不可能使自己的车得到应有的价钱,所以他们也懒得去卖二手车。

例2:

保险。

购买医疗保险的人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

有较多隐蔽性健康问题的人比其他人更可能购买医疗保险,所以医疗保险的价格反映的是病人的成本而不是普通人的成本,高价格可能会阻止健康的人购买医疗保险。

在上述的两个例子中,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互利的贸易。

不对称信息的市场反应

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出售一辆好二手车的个人会提供车辆所有维修记录的收据;经销商对二手车的质量提供担保;企业花巨资在广告上,以此向买者发出产品质量的信号;高效率的工人用大学文凭向他们的雇主发出他们高能力的信号。

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

医疗保险公司要求所有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之间进行体检;二手车的买者会要求机械师对车进行检查;汽车保险公司向愿意接受较大免赔额的司机收取较低的保费,因为他们更有可能是安全驾车者。

不对称信息与公共政策

不对称信息可能使市场不能有效率的分配资源。

然而,在下面情况下公共政策可能难以改善市场结果:

私人市场有时可以用发信号和筛选组合,从而依靠自己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政府也并不比私人各方有更多信息,政府本身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如何运作。

首先我们考察选举。

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传递性是对偏好排序的一个要求:

如果A优于B,B优于C,那A应该优于C。

康多塞悖论的例子:

A,B和C是争取市议会中一个席位的三名候选人,有三种类型的选民,每种类型的选民对候选人都有自己的排序:

如果是两两投票:

首先,B与C竞争:

B获胜;接着,A与B竞争:

A获胜;最终的获胜者:

A。

另一种投票顺序:

首先,A与C竞争:

C获胜;接着,C与B竞争:

B获胜;最终的获胜者:

B。

康多塞悖论的含义:

民主偏好并不总具有传递性,投票顺序会影响结果,多数投票通过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什么结果。

阿罗关于投票制度的四个合意特征:

1.确定性:

如果每个人对A的偏好都大于B,那么,A就应该击败B;2.传递性:

如果A击败B,B击败C,那么,A就应该击败C;3.其他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任何两个结果之间的排序不应取决于是否还可以得到某个第三种结果;4.没有独裁者:

无论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如何,没有一个人总能获胜。

阿罗证明了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满足所有四个特征。

阿罗不可能性定律:

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定理。

如果社会可以决定政府预算水平,每个选民都有他自己最偏好的预算。

如果根据他们的预算偏好把所有选民排队,那中值选民正好在中间。

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结果。

中值选民定理的含义:

在两党或两个候选人的竞争中,每一方都会向中值选民靠近,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重视。

政治家也是人,利己是政治家的动力,就像企业和消费者一样。

一些想再次当选的政治家,会牺牲国家利益来达成其目标,另一些政治家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