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775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宏观经济学笔记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简介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关于整体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它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繁荣与衰退,整体经济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以及汇率等等。

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研究构成经济周期波动的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学集中研究影响消费和投资的经济行为和政策、美元和贸易余额、工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中央政府的预算、利率和国债等等问题。

简而言之,宏观经济研究今天现实经济中的主要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包括的重要的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及其危害

•就业问题及失业原因

•经济的高峰和低谷

•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及对经济的危害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美元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关系

•贸易赤字与贸易盈余

•贫穷与富裕,“中等收入陷阱”

宏观经济学一般来说主要是研究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产市场之间的互动,以及各个国民经济相互之间的互动。

宏观经济学力求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来研究整体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改进经济的运行。

二、从三个模型角度理解宏观经济学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当中根据不同的程度和不同水平存在不同的研究方法。

我们的研究主要从经济的时期来从理论上划分为三个基本模型,然后围绕这三个基本模型展开我们的分析。

(一)从特长期来研究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理论

特长期的时间段,可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

研究在这样一个非常长的时期内经济的行为是怎样的。

重点是:

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模式的异同,生产能力的增长。

在经济增长理论当中,我们将研究生产要素本身(例如资本和劳动)量的增长情况,也研究经济增长的质的方面(例如技术的进步)。

在工业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本身和资本的积累;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量的增长。

在所有的国家中,储蓄率的高低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为了将来的福利来牺牲现在的消费的问题。

那么消费与投资的最恰当比例是什么?

经济增长和发展并不是直线发展的,必然存在迂回、曲折和波动。

但是在长期,这种迂回、曲折和波动大致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波动不足以对我们对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研究构成问题。

从平均的角度,都可以把经济的增长当做平滑发展过程,而忽略它的波动。

所以从特长期的经济增长理论看,把经济中的曲折和波动省略而并不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

然而,更重要的是,当“非常长的时期”过去以后,人们发现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差距。

如果短时期的话,可能这种差距可能并不大,但是当累积到一定时期之后,这种差距就十分显著了。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理论当中最令人着迷和激动的部分。

(二)从长期的角度研究宏观经济

从长期的角度研究宏观经济主要研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因素。

通货膨胀率指的是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一些国家当中,价格水平的变动总是比较平稳,而另一些国家价格就像疯狂上涨。

这里给出一个最基本长期的经济模型:

即有着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这个模型(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P,AS为垂线,AD向下倾斜)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

这个模型的主要思想是要用总供给和总需求这样的一个工具,说明在一个经济中价格总水平与总产出和总需求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所画出的是,在每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出的数量。

总需求曲线所表现的是,在每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水平时的产出水平,也就是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一条垂线,这意味着产出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由于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因此,总产出水平是不变的,定在那个交点上的。

总需求曲线左右移动会使两条曲线的交点上下移动,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发生变动,而交点并不发生横向变动。

这说明,当总需求曲线左右移动的时候,价格水平发生变化,而总产出没有发生变化。

在长期,产出水平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既取决于总供给也取决于总需求。

与此相联系的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特别高的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总水平的迅猛增长,根本原因总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化。

原因很简单,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很小,最多不过是几个百分比,所以变化很小,但是总需求曲线既可以是很大,也可以是很小。

所以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唯一原因就是总需求的波动,它可能扫过整个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造成价格的大起大落。

事实上,从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凡是真正的大的价格波动,都是政府支持的货币供给的迅猛增长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就是研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的,特别是其斜率。

现在我们知道,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由特长期的经济增长决定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是垂直的。

总供给的水平是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

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在价格和产出之间的权衡,表现出企业或公司在需求改变的时候改变价格的决策。

总需求水平主要由对消费的商品、新投资的需求,以及由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对国外的出口的货物的需求这四部分需求构成。

(三)从短期角度研究宏观经济

虽然从长期来讲,经济增长基本可以视为平滑发展的,但是如果放大来看的话,经济增长总是在波动过程中成长的。

对总需求曲线的研究就是要说明产出的短期波动,或者说,产出的短期波动是通过对总需求曲线的研究来加以说明的。

(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P,AS为水平,AD向下倾斜)

总需求和总供给长期和短期的区分是很清楚的。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平的。

短期供给曲线在它与纵轴的交点盯住价格水平,而产出却可以是任何值。

这后面的假定是,在短期,产出水平并不对价格有任何影响。

总需求曲线左右移动,产出变动而价格不改变,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短期,产出是由总需求曲线单独决定的,价格并不受到产出水平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着重需求方面的分析,是需求方面的经济学。

我们研究总需求是因为在短期,总需求决定产出水平、从而决定就业或失业水平。

当然我们研究总需求并不忽视总供给,只是假定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意味着价格水平可以被当作既定的(或者说价格水平的变动对产出水平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

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垂直到水平。

但是总供给曲线从水平到垂直的转换过程还需要补充一个中期的分析,也就是处于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分析。

(横坐标为Y,纵坐标为P,AS为向上倾斜,AD向下倾斜)

宏观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取决于我们分析时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

简单来说中期就是当高的总需求把产出推高,超过了根据非常长时期的模型所规定的可持续水平的时候,厂商就会提高价格,而总供给曲线就开始向上移动。

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有一定的斜率的,正好是出于水平线和垂线之间。

这条曲线到底应该有多平或者多陡,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争议。

价格的调节速度是理解宏观经济的关键参数。

用15年来观察宏观经济,除了非常长期的经济增长率之外,其他的都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是15分钟、甚至15秒,那总需求就十分重要,其他的就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来说,价格通常调整得很慢。

因此在一年的时间段内,总需求的变化很好地说明了经济的行为。

价格调整的速度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横坐标为失业率,纵坐标为通胀,曲线向右下倾斜)总结说明。

在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一起决定那个点的位置。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从6降到4,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通货膨胀只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正因为如此,总供给曲线在一年这个时间段中是相当平的,所以总需求可以成为一个解释产出决定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所以总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理论当中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归结为关于经济增长理论,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分析框架。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原因:

1、经济中可获得的资源(生产要素)的增加:

①经济当中可用的资源(例如劳动力增加了)的数量增加了。

②资本存量增加。

资本指的是建筑、厂房,机器等等的数量。

2、除了资本和劳动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生产要素的效率可能改变。

生产率的增加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

也就是说,运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出。

譬如随着人们的生产的时间增加,人们越来越熟悉工作,经验积累越多,生产效率随之增加。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模型

我们可以观察到经济增长的现象,但是经济的变化和表现是错综复杂的。

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后面把重要的因素留下,把非关键的因素简化掉,把复杂的经济现象简化成可以把握的经济规律。

这就是经济学中各种经济模型的任务。

在经济学中,经济学把成千上万的个人、企业、公司和各种市场的行为表现为一两个、十几个或者几百几千个以图表、方程或者计算机程序所构成的数学关系。

经济学把定义这些经济模型的过程称为建模。

在建模当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人们只能理解一两个、最多几个关系如何相互作用的。

所以,比较实用的经济学理论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工具,每一个工具当中仅包括两三个方程。

每一个特定的模型都可以称为一种工具,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上的工具。

例如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一般模型都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假定基础之上的,但是我们知道很少有经济处在完全就业的水平上。

然而这不能说假定就是不合理的。

理解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有各种丰富的经济模型,但是我们需要准确判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特定的工具或模型。

我们理解现实当中非常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熟练把握用来简化现实经济现象的工具,然后做出准确的清晰的决策来决定对每一给定的问题究竟哪种工具是最适合的。

例如研究一个几代人的时期的经济情况,应当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模型。

在这样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考察新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过程。

我们有7%的年经济增长率,每十年经济的总量就可以增长一倍。

所以将来我们的子孙的生活水平取决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增长,包括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的增长。

同理,对于很高的通货膨胀,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印刷了大量的太多的钞票使总需求曲线大幅度地向外扩展。

如果价格水平的比较小的变化可能有许多因素,但是价格的大幅度变化是长期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研究范围。

在这个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当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总供给曲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三)商业周期和产出缺口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是通过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

商业周期理论也称为资本主义周期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发展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总是在危机、复苏、繁荣、萧条这样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通货膨胀还是失业,它们都明显带有周期性发展的性质,都有其各自清晰的周期性发展的模式。

但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一般都假定,虽然经济存在周期性波浪式发展的形式,但是经济中仍然存在经济当中的生产要素获得充分利用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路径。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的路径首先是逐渐上升的。

因为可以获得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是逐渐增加的,劳动力、资本、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所以总趋势是上升的。

其次,生产要素的利用不可能永远都处于一种充分利用的状态。

所谓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物质或身体概念。

但是西方经济学规定,经济存在一个充分就业的GDP。

西方经济学理论规定当失业率达到差不多5.5%的时候,经济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这个时候的产出也称为充分就业的产出,代表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代表了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

经济不可能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这个趋势代表了充分利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产出,但实际经济当中,生产要素的利用不可能总是处在这样的水平。

因而,经济使在波动中运行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可能沿着趋势线,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当经济处于萧条期的时候,工人失业增加,要素利用下降,产出就处于趋势线的下边。

产出对趋势线的偏离称为产出缺口。

衡量的是实际产出与充分就业的产出之间的缺口,充分就业的产出被称为潜在产出。

用公式表示:

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实际产出

产出缺口便于衡量经济的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波动的程度。

既可能是负的,也可能是正的。

根据公式,当这个差额是正的时候,许多资源闲置,没有得到利用,所以实际出产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相反,负的产出缺口意味着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就业处于超水平,工人加班加点,机器等使用也是超额使用。

往往经济繁荣时期就是负的产出缺口。

(四)通货膨胀与商业周期

通货膨胀与商业周期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是负相关的。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一般指城市消费者购买某一特定消费品篮子所花费的成本,代表了当前的物价水平。

通常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就是通过对CPI的衡量来代表的。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

政府的扩张性总需求政策往往会产生通货膨胀,除非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的时候经济的失业情况非常严重。

但是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代价和成本不易为人们所察觉。

与此不同的是,失业使经济应当达到的潜在产出水平不能达到,是很明显的生产能力的浪费。

所以政府有明显的决心消除和降低失业率。

通货膨胀的危害不像失业那样明显,因为表面上它并没有带来明显的产出上的损失和浪费。

一般对通货膨胀的危害的认识是,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价格体系和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降低了市场经济当中价格体系的功能和作用,降低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政府政策制定者总是想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不惜增加失业,也就是说政府总是不惜以一些失业交换低一些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换关系的成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前提。

第二章国民收入账户

一、研究国民收入账户的原因

1、国民收入账户为经济模型提供了一种正式的结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经济中的产出:

从生产方面,产出以工资的形式付给劳动,以利息和分红付给资本。

而从需求方面,产出或者被消费或者被投资。

产出从要素支付(工资或利息等)方面看可以分析经济增长和总供给,而把收入分成消费、投资等等又为分析总需求提供一个框架。

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在均衡状态时必须相等。

除了可以研究实际产出之外,国民收入账户也为经济研究提供了对价格总水平的衡量办法。

这又为我们研究通货膨胀提供了基础。

2、研究国民收入账户可以为我们提供认识国民经济性质的大致准确的数据

在经济研究中有时准确记忆一些数字不但很费劲还可能对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必要,也可能是浪费时间。

而把握住大概的一些数据对我们把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结合起来,并做出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3、通过经济数据,人们不仅可以了解经济的运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数据市场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决策。

4、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过去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比较大的疑问。

在大学中我们也不时可以听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根据的是错误的不准确的数据做出的,因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其实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时期政府以粗暴的控制手段操纵统计数据的情况,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比较粗糙的原因很多。

一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因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现实,衡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

但是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大致上已经摆脱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行政单位为了政治目的人为粗暴篡改数据的情况。

我们颁布了统计法,把任意篡改统计数据提升了犯罪的高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越来越可靠。

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程度基本可以达到使市场能够据此作出正确反应的程度。

三,中国经济数据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数据日益可靠。

这可以从世界各国的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的时候的期待中可以略见一斑。

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中的产出的最基本指标是在一个国家内一段时期(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最终的产品劳动价值的总和。

其中包括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劳务的价值。

二、产出的生产和生产要素的支付

(一)从生产方面

Y=f(N,K)(N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

这是生产函数的最简单的形式,后面还要把技术和不属于资本和劳动的其他生产投入包括进生产函数之中。

生产过程结束之后取得了产品,就应当给完成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支付要素报酬了。

一部分产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有一些是支付给厂房的所有者的(支付给资本),还有一部分是支付给生产的管理者的。

可以写作:

Y=(w*N)+(i*K)+利润(i和w分别代表利率和工资率)

国民收入一般可以分解为:

工资的部分;公司利润;净利息;间接税;从国外汇入的收入;折旧等。

具体国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各个国家是不同的,但大部分要素收入是付给劳动的,只有小部分是支付给其他生产要素的,或者支付出真正利润。

但是对那些北欧等福利国家来说,政府的税收的部分是比较高的,是所谓的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

所以,国民生产总值可以定义为在国内的生产要素所挣得的收入。

(二)从需求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也可以从支出或需求的角度来计算,也称为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即对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方面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对国内产出的总需求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1)家庭的消费;

(2)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消费;(3)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4)对净出口的外国需求。

即Y=C+I+G+NX

这也称为基本国民收入恒等式。

(1)消费

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消费的百分比却远远低于美国,也低于日本。

这却被称为中国经济难以成为可持续的原因。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还应当注意,实际上消费所占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波动的。

实际上一年又一年,消费的比重不断变动。

但是也确实在不同的国家其消费水平总是比其他国家高或低。

(2)投资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投资意味着资本的物质存量的增加。

包括房屋建设;机器增加;工厂或办公室的建设;以及企业商品的存货的增加。

然而,如果我们扩大投资的定义,把增加经济在将来的生产能力当作投资的话,那么投资的定义不仅应当包括物质投资,而且也应当包括在所谓人力资本的上的投资。

人力资本是包含在劳动力当中、能够增加生产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上的投资可以被视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

但是官方账户把私人教育支出当作消费,公共教育支出作为政府花费来对待。

在什么情况下当作投资,什么情况下当作消费,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传统的做法是什么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国民收入账户当中,个人的购买是消费,而企业的购买就是存货投资。

所以如果与商务部门物质资本存量增加相关联,那就是投资,包括存货。

在官方的国民收入账户中一般把家庭在耐用消费品(汽车、冰箱等)上的支出与家庭其他的支出分开计算的。

关于投资的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投资列为“总”投资和“净”投资。

总投资意味着折旧没有减去。

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

(3)政府支出

虽然根据自由主义的经济观点,政府支出越少越好,但是二次战后西方社会普遍实行福利社会制度,所以政府支出的增长和扩张十分迅速。

特别是,未来老龄化社会将加大在养老金、社会保障和医疗上的花费。

(4)净出口

这个指标要说明的是国内的支出买的是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和外国人用自己的支出购买国内商品和劳务。

外国人购买我们生产的产品时,就增加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

相应地如果我们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就从国内产品的需求中减去这部分。

所以净出口就是出口减进口。

问题:

如果私人消费增加了200亿元,而且都是花费在进口商品上,而政府支出、投资支出不变,那么GDP增加了多少?

三、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1、GDP

由于产品多种多样,这多种多样的产品是很难被计算的。

价格上升但是实际上产品数量并没有任何改变会造成很大麻烦。

所以,实际GDP与名义GDP之间就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探求生产的产品的实际价值,就必须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衡量不同时期经济中物质产出的变化。

方法是把两个时期生产的所有产品以同一时期的价格来估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按特定时期的价格来计算的生产的产品。

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衡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的成本。

CPI和我们前边介绍的实际GDP虽然都与通货膨胀有关系,但是二者其实差别很大。

一个是,CPI包括的商品种类基本是不变的,主要是与生活相关的日常消费品为主,而实际GDP包括所有在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所以GDP包括的商品的种类更多;二是CPI包括的商品种类每年都基本不变,衡量的是固定篮子的商品价格,而实际GDP的商品则是国内生产什么就包括什么;三是CPI直接包括进口商品的价格,而实际GDP只包括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两种衡量通货膨胀的办法:

CPI容易夸大通货膨胀程度——第一年某消费者的收入为Y1,最佳商品组合是e1。

第二年价格上涨。

由于其工资与CPI上升的幅度相同,第二年的预算约束为L2,穿过e1,因而他可以买去年一样的商品组合。

但是他的新的商品组合是I2与L2的切点e2。

根据CPI进行的调整对涨价的补偿过度。

物价消费指数考虑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在商品价格变化以后人们会寻求效用相同但价格较低的替代品,消费的商品篮子会有变化,按原来消费的商品计算出来的物价消费指数当然偏高。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可以看到,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牢中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积累的结果,而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决定资本积累的水平。

一、经济增长账户: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其实就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Y=AF(K,N)(A代表技术或生产率)

我们暂时假定K和N,即资本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这个方程说明产出Y取决于投入和技术水平。

在既定水平的投入下,A越高生产出的产出就越高。

有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把A当作劳动生产率。

投入更多意味更高产出,即MPL(边际劳动产出)与MPK(边际资本产出)均为正。

有时用增长率来代替绝对水平,因为计算增长率比绝对水平来说更容易处理。

比如我们上面的生产函数可以用下面的特定的函数代替,把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

产出增长=ΔY/Y=[(1-θ)*ΔN/N]+(θ*ΔK/K)+ΔA/A(假定是经济是竞争的),即(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劳动增长)+技术进步(其中1-θ是收入当中劳动份额——工资薪金除以GDP,θ是收入中资本的份额)

这个方程实际上总结了各种生产要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

•劳动和资本的贡献量等于它们各自的增长率乘以这种投入在收入中的份额。

•技术的改进率,称为技术进步,或者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指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所带来的产出的增长。

也就是说,生产投入并没有增加,但是生产的产出数量有了增长。

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σ=1)——等产量线呈现“正常”的凸的形状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是:

q=f(k,l)=Akalb(A,a,b都是正的常数)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呈现任何次的规模收益,这取决于a和b的值。

这是因为f(tk,tl)=A(tk)a(tl)b=ata+bkalb=ta+bf(k,l)

因此,如果a+b=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不变的规模收益(要素投入倍数与产量相同);如果a+b>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递增的规模收益;如果a+b<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递减的规模收益。

不难证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是1。

对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说,RTS=fl/fk=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