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docx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省界)建设项目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二o—年五月二十日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项目指挥部《关于转发<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宁复[2010]29号)要求,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我总监办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并组织宁复段各单位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现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
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混凝
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
以上,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
法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加强领导,强化体系,精细管理,有效落实各种治理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为切实推动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总监办成立了宁复段工程砼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朝峰
组员:
闫士军刘伟王凯源岳俊夫国灵芝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监办,总监办把该项活动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治理工作科学化
各参建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明确了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了治理措施,落实了治理责任,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了治理经验。
2.施工管理精细化
⑴从实用性、指导性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认真落实了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
⑵实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组织施工。
⑶加强了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拌合时间、运输工具、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措施,并严格落实。
⑷加强了混凝土组成设计优化,确保施工和易性,桥梁上部结构禁止使用间断级配设计。
严格控制施工级配,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
⑸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开展了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⑹开展了文明工地建设、标准化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了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监理职责
(1)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细化了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针对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操作、旁站、实体质量验收、技术资料记录与汇总整理等制定了详细计划。
⑵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了全面、全过程旁站监理。
⑶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制定的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加强了对承包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各个环节的动态监控。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原材料质量控制
⑴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刻清退出场并作好了记录,规范了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⑵严格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频率和质量标准检验各种进场原材料,进场原材料数量、厂家、合格证(化验单)与进场后检验报告要一一对应,驻地办均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抽检。
⑶水泥(水泥存储罐内水泥除外)、钢材、钢绞线在防雨、防潮、防尘的专用贮存库中库存。
⑷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均集中加工制作,根据合同
段构造物分布情况设立了几个加工场,每构造物均设立了一个加工场。
加工场地均经过了硬化处理,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
⑸集料存放场地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硬化,地面以上
结构砼用石料全部机械化水洗,水洗石料和砂存放在遮雨棚内。
各种原材料存放种类、规格界限分明,标志清晰。
2、慎重选用外加剂
⑴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使
用。
所采用的外加剂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523—2004)的规定,使用前复验了其效果,使用时均符合产品说明和技术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⑵外加剂使用前均经过了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承包人提交了拟采用的外加剂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资料,充分证明该外加剂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已取得良好效果。
在使用中准确控制掺加剂量,加大了对外加剂的性能检验频率,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有不满意效果时,监理工程师及时下令停止使用外加剂。
⑶承包人根据本合同外加剂使用情况和储存有效期适量进货(库存
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在仓库集中存放。
根据混凝土拌合和使用情况在仓库按每盘混凝土添加剂量人工称量进行分装,然后运到拌合现场添加,严禁在拌合现场进行拆装随用随称量添加。
3、严格控制配合比
⑴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了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了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⑵全面、准确、及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试配强度
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配合比中的任一材料发生产地、厂家变化时,重新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使用。
⑶为了保证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同一部位如墩台柱、盖梁、梁板、
护栏等部位的混凝土使用同一个混凝土配合比,所用水泥为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砂石材料为同一料源地产品。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量
的拌合设备,拌合楼配料仓不少于4个,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
⑸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混凝土拌和站、浇筑现场都及时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拌和站,及时调整水灰比,确保了
拌制的混凝土和设计配合比相一致。
拌合楼操作人员是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从拌合点到施工点坍落度损失大于3
厘米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⑴本项目所有混凝土构件交工后外露面模板均采用了钢模板或清
水模板(采用清水模板时,承包人提前将拟采用的清水模板样品、规格、技术参数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使用,所报样品由监理工程师封存以便与承包人施工现场所使用实物进行核对)。
采用钢模板,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其每块模板的面积大于1.0m2,其他面及芯模具有足够刚度,所有模板角偶处尽量做成圆弧形。
本工程墩、柱、盖梁、预制梁、护栏采用冷轧钢板制作新钢模板。
预制梁、板底座面板铺设厚度不小于5mm
钢板,并与底座混凝土牢固固定,使其连接紧密,保证了不变型、不空鼓。
⑵预制梁负弯矩齿板和顶板外边缘部位制作三角形或梯形模板(为钢模),保证了齿板处混凝土几何尺寸振捣密实和刷毛整形外观,保证了
齿板和顶板外边缘处不漏水。
⑶本项目桥梁支架部分采用的碗扣式万能杆件,为了防止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和雨水的影响,要求支架基础具有足够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
基础类型根据支架结构型式、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
同时做好了地面的排水处理,设臵排水沟,支架基础地基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实施;脚手架或便桥不应与模板支架相连接,以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所有模板支架都经过计算和验算,保证了其安全稳定。
⑷要求钢筋加工与安装规范,钢筋截断弯曲前按设计图编制钢筋下料表,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施工,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集中加工制作、并搭建钢筋加工棚,钢筋绑扎规范,保证了足够施工刚度,所有梁板及绑扎成型后整体移动的钢筋网片,均在模架上进行并适当增加焊接点。
⑸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本项目提倡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高强度塑料垫块,施工方便时也可采用砼垫块。
预制混凝土垫块应做成半球形或方块下带10mn高小爪形。
爪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减少垫块和模板的接触面积,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非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预制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得低于用于结构的混凝土强度。
预制混凝土垫块应组织批量生产、专项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使用前应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⑹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艺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层厚,避免过振和漏振。
⑺混凝土养护时间满足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少于7天;冬季养护采取保温措施,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时即进入冬期施工。
采用蒸汽养护时,静养4-6小时后升温,恒温控制在50C°以下,保持30小时左右,升降温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0C°,养护罩内温度尽量一致,温差不超过10C°养护时不得将蒸汽直接通入管道中,升降温速度应缓慢,保证梁体各部分温度均匀,防止产生致裂温差。
蒸汽养护设备应经常检查,送气管不得有堵塞、漏气现象、喷气孔不得堵塞。
养护过程中,给气以后每小时查温一次并做好记录。
同时注意调整温度。
温度表的布点不得小于6处。
跨中一个布点,靠梁端4m处各两个点。
⑻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少于7天。
孔道压浆确保密实,严格检查水泥浆质量,压浆应设臵伐门、安装压浆嘴,锚头应用砂浆包裹,由施工、监理单位做好张拉全过程记录。
⑼支座垫石混凝土施工前应督促承包人对盖梁或台帽进行凿毛、洒水湿润。
严格控制支座垫石顶面标高。
在平坡的情况下,同一片梁两端支座垫石水平面尽量处于同一平面内,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mm在坡桥
的情况下,梁底支座予埋钢板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按水平固定、安装,已达到“坡桥正做”原则。
支座垫石一般较薄,施工时督促承包人必须严格按照监理批复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加强振捣,并应加强养生,以确保垫石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支座垫石顶面也要水平,应加强垫石支撑面混凝土的抹平工作,用较长直尺进行刮平,并随时检验其平整度。
⑽桥面铺装在铺装前,首先应做好严密的施工计划。
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安排。
铺筑时尽量采用泵送混凝土,并注意轻放,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或造成布筋的变形,用拉板及铁铲将混凝土初步整平。
避免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混凝土分散开来,最好是按顺序铺满一部分以后,用震捣棒或震捣板进行捣实处理。
利用三轴混凝土提浆整平机进行匀料、整平、压实、提浆,直至达到理想为止。
整平过程还应将清理各个死角纳入。
对边、角应认真加以对待,对于这些部分的清理整平原则是宁深不浅,宁方不圆。
(11)防撞护栏砼施工应避免以下事项出现:
①集料级配不良,超大粒径料石多,振捣时,大粒径材料紧贴模板形成麻面。
②模板表面粗糙,不洁净,锈蚀严重,拆模时出现粘连,形成麻面。
③模板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有漏刷现象,拆模时间太早,砼强度低,模板对砼的附着力粘掉表层砼造成麻面。
④构造物几何外型复杂,表面有几次角度转折,易形成水分积累,砼浇筑层厚控制不严,砼振捣方法和次序不正确,在表面构造转折变化处未进行分层,使下部水分无法排出,形成麻面。
⑤模板间拼接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使砼表面形成麻面⑥砼配比控制不准确,原材料计量不准,致使新拌砼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⑦砼拌合时间短,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离析,砼和易性差。
砼入模操作不规范,砼一次入模量大振捣慢,振捣时间短,振捣与浇筑配合不好;砼振捣有缺振、漏振现象形成蜂窝。
⑧模板间接缝不紧密及模板与桥面板之间接缝不紧密,有大的缝隙,振捣时发生跑浆现象,形成蜂窝。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各参建单位均建立了严格的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工种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做到培训有记录,交底有记录,切实做到了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开工前的总体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驻
地办旁站监理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三、经验总结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砼质量通病,通过本次治理活动的实施,
宁复段工程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砼质量通病的发生,大大的提高了砼的施
工质量。
现将几种常见的通病治理经验总结如下:
1、蜂窝现象
1.1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
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
成砂浆少、石于过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
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
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
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
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现象
2.1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现象
3.1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波纹
4.1现象及造成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经振捣后泌水出现水波纹;另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混凝土不流动,振捣时长,过振造成的梁体表面出现水波纹现象。
4.2预防措施:
控制后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将坍落度调至最佳入模状态,控制振捣时间,防止过振情况发生。
5、混凝土收缩裂缝
5.1现象及原因:
在气温较高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到模板顶面时,在阳光直射大风的作用下,是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5.2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浇注时捣固密实以减小收缩量。
浇注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混凝土浇注后,对裸露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化吹袭和烈日曝晒。
在气温高、温度低及风速大时浇注混凝土,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
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基础部分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
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高标号水泥砂浆。
6、预应力张拉工程
6.1现象及造成原因: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过了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如包含平弯、竖弯的长钢束其伸长值比设计值偏小;短钢束的身长值偏大。
(1)实际使用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和钢束截面面积与设计计算值不一致。
(2)由于豫应力孔道的位臵不准,波纹管形成空间曲线,使张拉时钢束的摩阻力变大,当张拉到设计吨拉时,预应力的实际伸长值偏小。
(3)预应力施工工序规范。
如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前已将双向张拉的预应力束穿好,若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孔道堵塞,不能用通孔器检查的,张拉时摩阻力会增大,造成伸长值偏小。
6.2预防措施:
(1)预应力筋在使用前必须按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修正计算。
(2)确保波纹管的定位准确,为此,应将波纹管的定位钢筋,点焊在上、下排的受力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波纹管上浮。
根据需要可进行实测预应力张拉摩阻力试验,修正设计用的摩擦系数□值,以调整预应力筋的设计伸长值。
7、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7.1现象及造成原因: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
7.2预防措施:
(1)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压浆前必须进行水泥浆检验(进行稠度检测)。
(2)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3)压浆前必须进行清孔措施,确保压浆孔道畅通。
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4)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5)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6)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稳压2min后再封闭灌浆孔。
(7)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
管道压浆的机械设备、灰浆质量、工艺过程必须完好准确,技术主管必须加强对压浆过程的旁站监督,重点检查压浆的充实度和饱满度,今后凡检验压浆不饱满的构件不得投入使用。
总之,我总监办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以规范化监理为抓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细节管理,全面提高了宁复段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大程度的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取得了实效。
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