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704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章末综合检测湘教必修53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丁为各类岩石和岩浆,Ⅰ~Ⅵ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中“孤峰残丘”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①岩浆喷出 ②外力沉积 ③地壳抬升 ④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ⅠB.乙 Ⅱ

C.丙 ⅢD.丁 Ⅳ

解析:

第1题,该地位于云南,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广布,而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

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多为石灰岩,从成因看属于沉积岩。

右图中乙由风化物形成,表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Ⅱ为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

1.D 2.B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4.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解析:

第3题,吐鲁番盆地是地壳下沉形成的,天山山脉是地壳抬升形成的,C项正确。

第4题,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答案:

3.C 4.D

历史上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曾是一个面积宽广、狭长的湖泊。

读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古地图,回答5~6题。

5.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侵蚀致使岩层断裂

B.板块张裂致使地壳褶皱凹陷

C.板块挤压致使地壳岩层错断

D.海浪侵蚀致使岩石塌落

6.与加利福尼亚谷地形成相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层下陷、流水堆积

B.岩层抬升、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知断层是由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断裂进而岩层错位形成的,故C对,B错。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角峰、冰斗,并非断层,故A错。

海浪侵蚀会在沿海地带形成海蚀地貌,故D错。

第6题,加利福尼亚谷地曾为湖泊,说明地壳发生了下陷,故排除B。

从图中可知加利福尼亚谷地有冲积扇,说明地壳下陷后有河水的堆积作用,故A正确。

海浪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5.C 6.A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8.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③

解析:

第7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侵蚀成河谷有关。

第8题,图中①处位于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图中②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②处岩层位于①处岩层下面,说明②处岩层形成时间早,③处岩层侵入①处岩层,说明③处岩层形成时间晚。

答案:

7.D 8.D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的是(  )

A.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  

B.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

C.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

D.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

10.图中箭头①表示(  )

A.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D.风向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知风向右偏,且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该图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第10题,图中箭头①始终垂直于风向,为地转偏向力。

答案:

9.A 10.A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

第11题,由示意图的风向标可判断①处气流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白天陆地比湖泊增温快,④处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②处湖泊气流下沉;③处比①处风力大。

第12题,白天,湖陆风由湖泊吹向城市,夜晚,湖陆风由城市吹向湖泊,可减小城市昼夜温差,增加城市湿度。

答案:

11.D 12.C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13~14题。

13.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寒暖流交汇    B.上升补偿流

C.径流入海D.人工养殖

14.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为(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3题,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

第14题,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

13.A 14.A

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即势力变强),此日最可能在(  )

A.1月B.2月

C.6月D.12月

16.关于此日下列地区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干燥

B.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天气晴朗

C.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阴雨连绵

D.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

解析:

第15题,由图中箭头可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且区域内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甲天气系统为北半球反气旋,且由甲天气系统所在的位置可知,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材料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即势力变强)”可知,此日最可能在6月。

第16题,此日高压脊没有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是在7、8月份;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此日正处高压脊控制下,所以两地区天气晴朗;风从高压向低压运动,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我国台湾岛盛行东南风。

答案:

15.C 16.B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17~18题。

17.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

18.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浅层地下水 雨水 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雨水

C.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17题,该河流流量较小,汛期短,枯水期较长,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第18题,图中d类型仅分布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类型补给集中在汛期以后时间段,为浅层地下水补给;a类型补给量最大,且集中在夏季,为雨水补给;b类型补给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为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

17.B 18.D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20.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

第19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③管道输水、①跨流域调水、⑦人工降水等。

第20题,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大量开采地下水,④蒸发和蒸腾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大气输送。

答案:

19.D 20.A

2016年10月12日,趵突泉的水位暴跌至28.95m,比11日的29.02m暴跌7cm,跌势迅猛,水位下降到27.01m时,趵突泉就会停喷。

读趵突泉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材料中提到趵突泉水位暴跌的原因可能是(  )

①持续的秋旱,降水量少,补给的地下水少

②周边地区持续抽取地下水

③全球气候变暖,气候趋向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④夏季风势力比往年强,导致北旱南涝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③

22.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21.A 22.B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24.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25.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

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处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

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从a处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

答案:

23.B 24.C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分)

(2)图中天气系统②是________,中心气流________(上升或下沉),在其控制下多________天气。

(6分)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6分)

(4)甲、乙两天气系统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__。

(2分)

解析:

(1)北半球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故B处箭头正确。

(2)②天气系统是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其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A、B两处中,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速大。

(4)甲、乙两图中,甲锋面陡,降水主要在锋后,是冷锋;乙锋面缓,降水集中在锋前,是暖锋。

答案:

(1)B 

(2)气旋(或低压) 上升 阴雨

(3)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甲

27.读世界略图,回答问题。

(16分)

(1)比较④⑤两地气候类型。

(6分)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

(填风向)(2分)

(3)③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④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4分)

解析:

(1)结合④⑤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④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

(2)②地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③地位于北非,为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

(4)④地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环流,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分布规律

北纬25°~35°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西南(西)

(3)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④地位于欧亚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28.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填字母)和____(填字母),分别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7分)

(2)图中②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3)若①处海区有一艘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2分)

(4)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又返回A,整个航程中顺次利用的盛行风是________________,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答案:

(1)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a

c 中纬西 东北信

(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3)加快了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4)东北信风、西风 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