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425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

1.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造纸B.指南针C.火药D.烧瓷器

 

2.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3.纯净的铁:

①是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B.湘江水

C.鲜橙汁D.加热高锰酸钾的剩余物

 

5.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碰撞后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6.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7.最早通过实验是量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的道尔顿B.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

C.俄国的门捷列夫D.法国的拉瓦锡

 

8.下列变化反映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B.氧气在101kPa,﹣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酒精易挥发

D.纸张能燃烧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倾倒液体

 

10.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确定

 

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酒的酿造B.动植物的呼吸

C.汽油着火D.农家肥料的腐熟

 

1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particulate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14.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对实验没什么影响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15.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16.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

A.23.8gB.32.6gC.32.3gD.27.4g

 

1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

B.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C.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D.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胶塞

 

18.检查集气瓶里氧气是否集满的简便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用鼻子闻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集气瓶口

D.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1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硫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生白光,放热,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0.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改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

 

21.实验室里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并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2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2分)

23.小林同学通过课外书查到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用序号填空: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2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

(2)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      ,

A.使用清洁能源B.燃放烟花爆竹C.大量植树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

(3)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      .

A.NO2B.COC.CO2D.SO2

(4)下面分别表示某些气体的主要用途,这些气体依次是:

      

A.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B.填充霓虹灯C.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2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量取一定量液体所需的仪器是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4)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4分)

2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所示.

(1)硫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为      ,瓶中水

的作用是      .

(2)如果按照图丙中所示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请从实验现象,反应类型两个角度说出图中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      .

(4)在做实验甲时,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乙和丙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8.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      (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写出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      、      .

 

29.王超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      ,②      .

(2)王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中存放着一处错误,请改正:

      ,改正的目的是      .他想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采用该装置收集完氧气后,用先将      ,在熄灭酒精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陈帆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①采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      端进入.(填“c”或“d”下同)

②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则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应与导管      端连接.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

1.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造纸B.指南针C.火药D.烧瓷器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解答时实质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理解.关键是知道四大发明的制作原理.

解答:

解: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A、造纸,其中应用了将打碎的纤维浆漂白这一环节,属于化学的应用;

B、指南针的应用原理:

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物理性质的应用,是物理科学的研究领域;

C、火药的原理:

利用了硝石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硫、碳作用分别产生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尚有氮气、硫酸钾等等产物.属于化学的应用;

D、烧瓷器的原理:

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属于化学应用.

故选B.

点评:

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2.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3.纯净的铁:

①是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①呈银白色属于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②密度是7.86克/cm3属于物质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③熔点是1535℃属于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B.湘江水

C.鲜橙汁D.加热高锰酸钾的剩余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

A、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B、湘江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鲜橙汁中有维生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的剩余物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分)(200

9•凉山州)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碰撞后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考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解答:

解:

根据题意:

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可知是氮气.

故选:

C.

点评:

明确空气的主要成分即可轻松解答,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6.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解:

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点评: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7.最早通过实验是量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的道尔顿B.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

C.俄国的门捷列夫D.法国的拉瓦锡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判断.

解答:

解:

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所以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法国的拉瓦锡最早利用天平作为工具,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并得出空气的组成,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了解化学历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考查的基本考点.

 

8.下列变化反映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B.氧气在101kPa,﹣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酒精易挥发

D.纸张能燃烧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

解:

A、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氧气在101kPa,﹣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纸张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D.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倾倒液体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千万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火焰会进入灯内,引起危险事故;

B、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

C、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

,会沸腾时飞溅出来;

D、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塞应倒放,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

解答:

解:

A、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千万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B正确;

C、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

,会沸腾时飞溅出来;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且瓶塞倒放,瓶中瓶塞放错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10.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实际体积等于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仰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20mL.

故选:

B.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酒的酿造B.动植物的呼吸

C.汽油着火D.农家肥料的腐熟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来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而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

A、酒酿造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B、动植物呼吸的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汽油着火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根据氧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分为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1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particulate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解答:

解: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地面上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故A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A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所以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作用,故

B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C错;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PM2.5(particulate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试管在加热时破裂,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受热不均所致,主要分析受热不均的原因.

解答:

解:

试管外壁有水,会造成有水的地方与没水的地方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前没有预热,玻璃是热得不良导体,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内焰温度低,会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在加热试管时导致破裂的几个原因,识记性较强.

 

14.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对实验没什么影响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物质要具备以下特征:

(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红磷燃烧把氧气耗尽,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在剩余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红磷的量不足不能消耗完瓶内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