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475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9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

B.神经细胞突触前膜存在各种递质的载体蛋白,将递质运出细胞

C.癌细胞膜上存在较多的糖蛋白,使癌细胞易扩散

D.神经细胞膜上存在钾离子通道蛋白

【答案】D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为胞吞和胞吐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作用于垂体,甲状腺细胞表面没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错误;

B、神经递质释放出细胞为胞吐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错误;

C、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扩散,错误;

D、静息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经过钾离子通道蛋白协助扩散出细胞造成的,正确。

故选D。

【点睛】寒冷时,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2.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

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吡唑醚菌酯产对防治真菌引的作用原理是可以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抑制细胞呼吸,从而起作用。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故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故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正确;

C、呲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正确;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厌氧呼吸不发生在线粒体上,错误。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

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3.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

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成立的

A.若a、c不释放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若a释放递质,则N内会检测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

C.若c释放递质,则b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

D.若a、c同时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若a、c不释放递质,说明此时N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因而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正确;

B、若a释放递质,则N的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到a释放的递质,并产生动作电位,释放的递质产生作用后被分解,不会进入N细胞内,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c释放递质,在b末梢处不可能记录到膜电位反转,错误;

D项,若b释放的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作用于a后,这种作用不会传到N,此时c若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则会引起N电位变化,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引起N电位变化;若b释放的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这种作用会传到N,此时c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可能不会引起N电位变化,若释放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则一定会引起N电位的变化,错误。

4.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灯蛾种类也能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B.蝙蝠与灯蛾发放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

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不同种生物间,信息传递还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蝙蝠与灯蛾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共同进化,A正确; 蝙蝠与灯蛾发放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蝙蝠发放超声波确定灯蛾的位置,灯蛾也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说明 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蝙蝠与灯蛾之间是捕食关系,因此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两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的种类,明确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进行的。

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的作用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说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浓度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能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

D.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则向光侧可能为c

【答案】D

【解析】

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促进作用越弱,超过虚线就是抑制作用。

图中横坐标是生长素浓度,由图分析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

B点对应的浓度茎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最短,说明促进作用最强,所以是最适浓度,B正确。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容易也可能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C正确。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如果b点代表背光侧,向光侧浓度应低于背光侧,D错误。

6.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其因的植株完全正常。

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A.11:

1B.3:

1C.5:

1D.7: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现以基因型为Aa的玉米为亲代,子一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由于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所以aa无配子。

【详解】Aa的玉米自由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其中AA、Aa和aa都可以产生雌配子,配子比例A:

a=1:

1,由于基因型为aa的植株花粉败育,所以仅基因型AA和Aa可以产生雄配子,产生的配子A:

a=2:

1,自由交配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2:

3:

1,所以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5:

1。

7.2019年3月召开的“两会”指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正在进入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关注,迫切希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市区禁止自行车通行

B.自己尽量不做饭,多叫外卖

C.提倡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岩石层,减少排放量

【答案】C

【解析】【详解】A.自行车出行不需要消耗汽油等化石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A项错误;

B.多叫外卖会增加外卖的包装材料的消耗,会引起更多的资源浪费,产生白色污染等,B项错误;C.提倡垃圾分类更加有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垃圾的产生,C项正确;D.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岩石层,会污染地下水,D项错误;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8gH2O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NA

D.0.1molCH3OH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0.4NA

【答案】A

【解析】A.Na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Na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了Na+;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H2O

HCl+HClO,并没有反应完全,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B项错误;

C.18gH2O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H原子数目为2NA,C项错误;

D.CH3OH的结构式为

,1mo甲醇中含有3molC-H键,所以0.1molCH3OH中含有0.3molC-H键,数目为0.3NA,D项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苯和甲烷

B.苯酚、苯乙醇和苯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纤维素、蛋白质、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甲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详解】A.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

B.苯酚和苯乙醇中含有—OH,苯乙酸中有—COOH,可以与Na反应放出氢气,B项正确;

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

D.甲醇分子式为CH4O,二甲醚的分子式为C2H6O,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

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锰放入烧瓶中,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

试液不变蓝

常温下,浓盐酸、二氧化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

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详解】A.I2易溶于CCl4,被萃取到有机层,CCl4的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因溶有碘呈现紫红色,A项结论正确;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不加热不反应,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时,不变蓝,B项结论正确;

C.滴加几滴AgNO3溶液,生成了黄色沉淀AgI,AgCl和AgI均为难溶物,更难溶的先沉淀,所以Ksp(AgCl)>Ksp(AgI),C项结论正确;

D.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会与硫酸反应,银镜反应成功需要在碱性环境下,所以未出现银镜不能确定蔗糖是否水解,D项结论错误;

11.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X>Z

B.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C.化合物XM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简单离子半径:

Y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为金刚石,X为C元素。

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氖的核外K、L层电子数目依次为2、8,Y失去2个电子与氖相同,则Y的核外K、L、M层电子数目依次为2、8、2,元素Y为Mg。

室温下M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元素M为S。

元素Z在Mg和S之间,且Z的质子数为偶数,则元素Z为Si。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C和Si同主族,CH4的稳定性比SiH4强,X>Z,A项正确;

B.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为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项正确;

C.化合物XM2为CS2,结构式为S=C=S,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

D.简单离子半径,Y为Mg2+,M为S2-,Mg2+只有2个电子层,S2-有3个电子层。

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Y

12.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I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2OH-+H2↑

B.电解时H+由电极I向电极II迁移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42-+2H2O=N2+4HSO3-

D.每处理1 mol NO,可同时得到32gO2

【答案】C

【解析】【详解】从图示中,可知在吸收塔中NO变成了N2,N的化合价降低,S2O42-变成了HSO3-,S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了+4,化合价升高。

在电解池中,HSO3-变成了S2O42-,S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3,得到电子,电极Ⅰ为阴极,而在电极Ⅱ附近有氧气生成,为H2O失去电子生成O2,为阳极。

A.在电解池中,HSO3-变成了S2O42-,S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3,得到电子,电极Ⅰ为阴极,电极方程式为2HSO3-+2e-+2H+=S2O42-+2H2O,A项错误;

B.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电极Ⅰ为阴极,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移动,B项错误;

C.吸收塔中NO变N2,S2O42-变成HSO3-,C中的离子方程式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C项正确;D.整个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处理1molNO,N的化合价从+2降低到0,转移了2mol电子。

阳极2H2O-4e-=4H++O2↑,生成32gO2即1molO2需要4mol电子,D项错误;

13.室温下,将尿酸钠(NaUr)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通入HCl,溶液中尿酸的浓度c(HUr)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Ksp(NaUr)=4.9×10-5,Ka(HUr)=2.0×1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c(Ur-)=7.0×10-2mol·L-1

B.在M→N的变化过程中,c(Na+)·c(Ur-)将逐渐减小

C.当c(HUr)=c(Ur-)时,c(Cl-)=c(Ur-)

D.当pH=7时,2c(Na+)=c(Ur-)+c(Cl-)

【答案】B

【解析】【详解】A.尿酸钠(NaUr)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为尿酸钠的饱和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方程式为NaUr(s)

Na+(aq)+Ur-(aq),

,c(Na+)=c(Ur-),则

,A项错误;

B.上层清液中c(Na+)=c(Ur-),存在水解平衡Ur-+H2O

HUr+OH-,通入HCl,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Na+)不变;c(H+)增加,c(Ur-)减小,则c(Na+)·c(Ur-)减小,B项正确;

C.HUr的电离方程式为HUr

H++Ur-,

,当c(HUr)=c(Ur-)时,则

mol/L>1×10-7mol/L,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Cl-)+c(OH-)+c(Ur-)=c(H+)+c(Na+),物料守恒,c(Na+)=c(HUr)+c(Ur-);联立两式,c(Cl-)+c(OH-)=c(HUr)+c(H+),因溶液呈酸性,c(OH-)c(HUr),c(HUr)=c(Ur-),则c(Cl-)>c(Ur-),C项错误;

D.溶液中电荷守恒,c(Cl-)+c(OH-)+c(Ur-)=c(H+)+c(Na+),而且pH=7,c(OH-)=c(H+),则c(Cl-)+c(Ur-)=c(Na+),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3:

1,通过电压传感器测得副线圈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变压器输入端的电压为30V

B.变压器输入端的交流电频率为200Hz

C.若在输出端接10

的电阻,其电功率应为10W

D.若在输出端接20

的电阻,其电功率应为2.5W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得副线圈电压的最大值是10V,则其有效值是5

V,由于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3:

1,所以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15

V,故A错误;由图可知,电流变化的周期为0.02s,所以频率为50 Hz,故B错误;若在输出端接10Ω的电阻,其电功率应为:

,故C错误。

若在输出端接20Ω的电阻,其电功率应为:

,故D正确。

15.下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一大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跃迁中能释放的光子只有4种

B.跃迁到低能级后核外电子速率变小

C.若某种金属的逸出功为13ev,则跃迁释放的光子中有且只有一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若跃迁释放的光子中某些光子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逸出的光电子动能一定大于13.6ev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群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依据

,即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发出种10不同频率的光,故A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该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

,可知动能增大,故B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群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的种10不同频率的光中,只有n=5→1跃迁时释放的光子的能量值大于13eV,为13.06eV,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故C正确;由于10种光子中能量值最大的光子的能量值仅仅为13.06eV,所以无论使哪一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能量值都一定小于13.06eV,故D错误。

16.在电场中,若选无穷远处作为电势零点,单个点电荷的电场中某点电势决定式为

(其中q为该点电荷的电量,r为该点距点电荷的距离)。

如图所示,空间ABC三点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30°,BC边长为a,在A、C两点分别放置一个+q和

的点电荷,则B点场强和电势大小分别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电荷在B电产生电场如图所示:

由点电荷场强公式得:

;则有:

;点电荷的电场中某点电势决定式为

可得AC两点电荷在B电产生电势分别为:

;则B点电势为:

φB=φ1+φ2=

;故A正确,BCD错误。

17.甲、乙两位同学在不同位置沿水平各射出一枝箭,箭落地时,插入泥土中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两支箭的质量、水平射程均相等,若不计空气阻力及箭长对问题的影响,则甲、乙两支箭:

A.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

B.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

C.下降高度之比为1:

3

D.落地时动能之比为3:

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h=

gt2,水平射程:

x=v0t;可得:

;由于水平射程相等,则:

;末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可得:

;联立可得:

h甲=3h乙,即下落得高度之比为3:

1;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h=

gt2,在可知运动时间之比为

1,故AC错误;运动时间之比为

1,可知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

,故B正确;它们下落得高度之比为3:

1;但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

,所以落地的动能之比不等于3:

1,故D错误。

18.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下落的过程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本书AB从高楼楼顶放手让其落下,两本书下落过程中没有翻转和分离,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其v-t图像如图所示,虚线在P点与速度图线相切,已知

,由图可知:

A.t=2s时A处于超重状态

B.t=2s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下落过程中AB的机械能守恒

D.0~2s内AB机械能减少量大于99J

【答案】BD

【解析】

【详解】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t=2s时A的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下,则A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t=2s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B正确。

由于空气阻力对AB做功,则AB的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

0-2s内AB下落的高度h>

×9×2m=9m,AB重力势能减少量△Ep=(mA+mB)gh>2×10×9=180J,动能增加量△Ek=

(mA+mB)v2=

×2×92=81J,则AB机械能减少量△E=△Ep-△Ek>180J-81J=99J,故D正确。

19.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使到面向我们的永远是月球的同一面,嫦娥四号就是在月球的背面着陆的。

已知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信息可知:

A.月球的质量为

B.月球的密度为

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T

【答案】ABC

【解析】

【详解】月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月球的吸引力约等于重力,则:

,所以:

.故A正确;月球的密度:

.故B正确;在月球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可得:

.故C正确;由题意可知,月球的自转周期等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大小为T,故D错误。

20.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导轨左右两端均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相连,导轨上横跨一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棒一瞬时冲量,让它以初速度

向右运动,则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