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420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docx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

一、重点分布与复习要点

  站在考试的角度按照分值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将《审计理论与实务》全书的十七章内容划分为:

重点章(应用知识)、一般章(基础知识)、一般章(独立知识)三个层次:

  考试题型与分值的分布:

层次划分

重要程度

平均分值

所属章节

第1层次

重点章(应用知识)

10-16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2层次

一般章(基础知识)

3-5

第一部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章

第3层次

一般章(独立知识)

3-5

第一部分第九、十、十一、十二章

第二部分第五章

第1层次重点章,集中在第二部分。

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每年分值高而且考题以案例题形式为主,涉及到审计实务环节,要求掌握程度最高,要达到应用程度。

  但这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环节,需要结合一般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第2个层次一般章(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般章节的独立知识部分可以在会判断的层次上理解记忆。

在冲刺班授课中,第3层次的知识点就不展开讲解了,仅点出知识点。

在复习中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章节和重要的知识点上。

 二、应试技巧

  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一共65道题,单选30题每题1分、多选20题每题2分、案例分析题15小题每题2分。

  这三种题中,单选题是最简单的,也是做的最快的题型,考生要尽量多得分;多选题难度稍大,多选和错选不得分,少选得0.5分,对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要掌握,对于没有足够把握的题目尽量不要多选,要做到少失分;案例分析题,因为是不定项选择,而且要结合一些会计实务,难度最大,所以需要多花时间仔细推敲。

  做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认真读懂题干的要求,很多错选可能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没有看清,或没有理解题目中叙述的意思。

  

(2)对于选项,是否能将选项分为两类,例如很常见的一类题型问什么是实质性审查(测试),只要会区分实质性审查和控制测试就可以选对。

  (3)做题时,思考题目的出题点考查点,特别是感觉灵活和有难度的题目,其干扰项是如何设置的。

  (4)做模拟题掌握一下时间。

一共2.5小时,总体上时间控制,单选题30分钟到40分钟,多选题40分钟到50分钟,案例分析题1小时左右。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一章 总 论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独立性、审计职能、审计分类。

  

第一节 概述

  一、熟悉几个时间:

古代:

审计名称产生,机构的设置(西周设“宰夫”。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唐朝前的“比部审计制度”。

宋代出现“审计”一词名称。

);

  新中国:

宪法1982、审计法2006.6、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5、国家审计准则2011.1。

  2018年,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和优化审计署职责。

  中央审计委员会设在审计署(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审议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二、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标志:

一是审计的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二是审计的领域从财务收支扩大到经营管理。

三是建立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指导内部审计实践;四是制定内部审计标准;五是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创建内部审计团体。

(2019年变化)

  

  三、审计的定义: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四、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和人员上的独立等多方面。

  

第二节 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一、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

(要会区别)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绩效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并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又如,国家审计机关经授权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也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地位——监督控制

  国家审计是宪法确立的一项政治制度安排,具有稳固性、强制性和权威性。

由于国家审计的专业性、全面性、综合性,国家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同构成了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促进完善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产品是具有不同保证程度的报告(合理保证、有限保证)。

用户依据这些产品进行判断并做出作为或不作为的决策。

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法的手段,只能拒绝接受委托或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社会审计的地位表现为法定的但依托市场的经济监督。

  

  三、作用:

区别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作用

  1.国家审计的作用(与内部、社会审计对比,2019变化)

  

(1)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3)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4)促进反腐倡廉。

  2.内部审计的作用

  

(1)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

  

(2)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3)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

  3.社会审计的作用

  

(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节 审计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国家审计的主要特点是:

(1)政治性;

(2)法定性;(3)独立性;(4)宏观性;(5)专业性;

  内部审计的特点是:

(1)内向服务为其工作目的;

(2)领域广泛性;(3)独立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又受本单位制约;(4)审计报告一般只在单位内部使用。

(5)审查工作及时,审计建议容易被采纳。

  社会审计的特点是:

独立性、委托性和有偿性

  

  二、按审计内容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

(1)财政审计

(2)财务审计

  2.合法合规审计(2019变化,原叫财经法纪审计)

  主要是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在其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遵循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的章程、政策。

  3.绩效审计

  

  三、按审计范围分类

  1.全部审计2.局部审计(与审计取证方法中详查法、抽查法区别)。

  四、按审计时间分类:

按实施审计的时间、按实施审计的周期、按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 

  五、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

就地审计、报送审计

  六、按审计的组织方式分类:

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国家审计机关权限、审计机关职责、管辖范围、国家审计人员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权限;

  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范围;

  三类审计人员法律责任对比;

  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措施。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国务院和地方两级。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

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审计规章制度;确定审计工作计划;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监督社会审计和内审;领导、管理下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8条,包括取证权限、处置权、建议权。

  其中,2019新增

  5.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

(处置权)

  7.审计机关对取得的审计对象的电子数据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向审计对象核实有关情况的,审计对象应当予以配合。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15条,在职责范围内监督国家的钱、资产、人、代管、公益,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机构工作。

  其中,2019新增

  11.审计机关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级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新)

  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

对主要投资主体有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

  审计署不受已划定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分工的限制。

  2019年变化的

  5.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

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协商后,由上一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新增)

  6.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变更)

  

  四、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审计法》:

  1.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

  2.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3.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12条:

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物、人。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11条:

包括参与权、检查权、处理权(临时制止、暂时封存)、建议权。

  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2019新增,初级了解)

  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

  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发现问题的处理:

  系统内各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和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在向本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应当及时向上一级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报告。

  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关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应当将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审计报告、整改情况,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资料报送同级审计机关备案。

审计机关应当对单位报送的备案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作为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参考依据。

 

第三节 社会审计组织

  一、特点:

实行有偿服务、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

对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有权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注册会计师对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二、业务范围:

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第四节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要点:

明确双方责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专家和法律顾问、深入了解、职业培训、质量控制制度。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三章 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审计准则的表述、三类主体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三类主体审计职业道德的比较。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与审计标准区别。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4+1个,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审计准则是明确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三、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一)国家审计准则:

新国家审计准则正文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计200条。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时,应遵循的审计准则是?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适用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的各项审计业务和专项审计调查业务。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国家审计准则。

  

(二)内部审计准则:

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包括:

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2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组成。

  其中,审计基本准则包括:

  一般准则:

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资格条件和工作方式进行了规范。

  作业准则:

准则的核心,对整个审计证据收集过程的技术性规范。

  报告准则:

对编写要求和内容做了规定,规范了形成审计结论过程中的具体行为。

  内部管理准则:

对内部审计机构构建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规范,目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的更好实现。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作业类、业务类、管理类

  作业类:

涵盖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方面的准则,具体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抽样、分析程序9个具体准则。

  业务类:

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与报告、经济责任审计5个具体准则。

  管理类:

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人际关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档案工作8个具体准则。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鉴证业务具体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四部分。

  

第二节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一、审计质量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广义)和审计项目质量(狭义)。

  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

  二、我国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2.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3.审计机关的分级质量控制

  

(1)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做好具体工作;干活)

  

(2)审计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包括:

(做好组织、监督、起草报告;项目指挥)

  (3)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

(分配工作、监督、复核)

  (4)审计机关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包括:

(检查)

  (5)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包括:

(决策,总指挥)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

  一、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

  

  三、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定:

(2019变化)

  诚信、独立性(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审计目标的表述、一般审计目标(认定)、区分国家审计程序的各阶段、(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线索时)、社会审计特有的程序、三类审计程序的比较。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

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审计目标通常可以划分为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一)国家审计的目标(2019年改写)

  按层次不同:

  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

  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目标

  1.总目标:

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具体审计目标

  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

是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

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是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以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三)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归纳:

  认定→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通常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会区分不同阶段的任务,掌握其中涉及的专有名词)

  

(一)审计计划阶段

  1.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编制

  2.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编制

  实施过程中情况的变化,调整,按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报批。

  

(二)审计实施阶段

  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2.进行调查了解;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组长审定,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重要审计项目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第一,调查的内容(10)项

  单位性质、组织结构;经营范围、业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业绩指标体系、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信息系统情况;经济环境、行业状况…

  第二,调查的方法:

(结合第6章,不包括重新计算、重新操作)

  询问、检查、观察、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分析相关数据。

  第三,应对措施(后面应该怎么查)

  评估存在问题重要性

  评估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步骤和方法,时间,审计人员。

  (三)审计报告阶段

  1.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注意各自的职责,文件的名称)

  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

  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2.公布审计结果

  3.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检查时间:

审计实施过程中督促整改;在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后检查整改。

  对于定期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可以结合下一次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计划阶段:

  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2.编制项目审计方案;3.编制与送达审计通知书

  实施阶段:

  1.测试内部控制;2.获取审计证据;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终结阶段:

  1.编制审计报告;2.分级复核审计报告;3.后续跟踪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计划阶段:

  1.初步业务活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总体审计策略,重要性水平;3.具体审计计划

  实施阶段:

  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和认定层;2.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3.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4.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完成阶段:

  1.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出具审计报告

  特点:

一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审计业务约定书),因此社会审计通常不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社会审计组织不具有行政处理处罚权,因此社会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后,不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

另外,出具报告无须经其他单位审定。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审计标准的表述、审计证据的分类(形式不同、来源不同)、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审计工作底稿的表述

  

第一节 审计标准

  一、审计标准:

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与审计准则区别)

  二、审计标准的特点:

1.层次性、2.时效性、3.地域性。

  三、审计标准的选用应当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其形式不同分为: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电子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环境证据。

  按其来源不同分为:

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相关性:

  

(1)一种取证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只与某些具体审计目标相关,而与其他具体审计目标无关;

  

(2)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

  可靠性:

  

(1)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从内部获取;

  

(2)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内部控制缺失;

  (3)直接获取的>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

  (4)从会计资料中直接采集>经被审计单位加工处理后提交的;

  (5)原件形式>复制件形式。

  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充分性:

数量上的要求。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作用:

6方面

  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佐证资料;总结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第2层次)

  考试分值:

3-5分左右。

  考点围绕:

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风险计量公式、顺查法和逆查法、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函证、分析方法)。

  

第一节 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关注审计目标、方法、优缺点)

  账目基础审计:

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

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其中重点:

风险基础(导向)审计

  风险基础(导向)审计运用的审计风险计量公式: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