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0142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习水县泰丰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时间:

2016年7月28日

会审意见表

名称

习水县泰丰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会审地点

会议室

参加部门

签字

日期

参加部门

签字

日期

安全副矿长

通防科

生产副矿长

技术科

机电副矿长

调度室

矿长

安全科

总工程师

会审意见

 

年月日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为将矿产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逐步建立安全生产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煤矿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杜绝重大水害事故,保障职工安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我矿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且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目的是通过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大致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查明矿井主要水害的类型、分布及其危害程度;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计矿井涌水量;对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出措施和建议。

二、主要任务:

1、大致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

2、收集、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小窑及老硐的分布、采空范围、开采深度和积水情况;

3、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地表水体位置、水量大小及其对矿井的影响;

4、进行矿井水害分析,提出水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5、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

第二节矿区位置、范围和交通

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泰丰煤矿设计生产规模30万吨/年,为小型矿山,属一般建设项目,于2012年2月取得采矿证,证号为C520000************2735,属地下开采。

原有永洪煤矿和习东煤矿的地面设施大部分不能满足3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需要,地面建筑大部分需要重新建设,该矿现布置有四个井口,分别为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排水平硐。

目前矿井正在筹建中。

矿区内有可采煤层3层,分别为C5、C8、C12,其中C12为全区可采煤层;C5、C8为局部可采煤层。

倾角为37°左右,属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本矿为原永洪煤矿和习东煤矿整合而成,原永洪煤矿C12在980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为11348m3,C8煤层在980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5464m3,C5煤层在1000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5987m3;原习东煤矿在C12煤层1170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58362m3,在C8煤层1175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43946m3,在C5煤层1160m标高以上为采空区,估算积水量47730m3。

2、矿区位置及交通

泰丰煤矿位于习水县城以东,距习水县城9km左右,距温水30km左右,矿区往北1km左右是S302省道(习(水)桐(梓)公路)相通,矿井到习水火电厂20km,交通较方便。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习水县泰丰煤矿采矿许可证,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6°16′28″——106°18′07″,

北纬28°18′27″——28°19′37″。

3、矿区范围

根据2012年2月14日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习水县泰丰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520000************2735),泰丰煤矿矿权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见表1-1),矿区面积2.135km2。

井田走向长1.831km2,倾向宽1.167km2。

开采深度由+1300m至+500m。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

泰丰煤矿矿权拐点坐标表表1-1

拐点

北京54坐标

西安80坐标

X

X

X

Y

1

3133560

35625075

3133502.600

35624996.967

2

3133100

35625380

3133042.597

35625301.967

3

3133550

35626000

3133492.598

35625921.973

4

3134360

35626650

3134302.600

35626571.977

5

3135580

35627985

3135522.604

35627906.988

6

3136040

35627480

3135982.608

35627401.986

7

3134670

35626200

3134612.603

35626121.976

矿区面积:

2.135km2

开采深度:

1300m—500m标高

 

图1-1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自然及经济地理

1、地貌特征

矿区地势中部高,北西、南东低,山脉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三叠系夜郎组二段和二叠系长兴组常形成悬崖,其下之夜郎组砂页岩则形成陡坡,煤系地层出露于坡度较缓地带。

属构造侵蚀、剥蚀、溶蚀中山地貌。

区内海拔高程一般为928-1458m,最高点位于矿区2号点以北的花丘坡,海拔标高1458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面官渡河流出矿区处,海拔标高925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相对高差533m左右。

2.河流水系

煤系地层出露于上覆长兴组地层与下伏茅口组成的缓坡地带中,矿区内小溪沟发育,由北面的溪沟汇集后流出矿区外,矿区北部有官渡河由南至北穿过矿区,属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

溪沟水流量变化迅速,雨季大,旱季小。

2012年11月18日调查得官渡河的流量为3~5m3/s。

当地侵蚀基准面为冲沟流出矿区处,标高925m,煤炭储量大部分位于基准面之下。

3.气象及地震

矿区位于贵州省北部边缘,地处黔渝交界之边远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而多绵雨,冬季多低温阴雨,春季气温回升慢而不稳,多夜雨,四季比较分明。

据习水气象站观测资料:

历年日平均气温14.0℃,日极端最高气温36.5℃,日极端最低气温-7.6℃,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04.0mm,日最大降水量为137.50mm,最大连续降水量144.0mm。

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12月到次年4月为枯水期。

相对湿度为75~86%。

年平均蒸发量1350mm。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季暴雨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4、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

区内地方工业起步较早,工业生产基础较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

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等。

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

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

 

图片1地貌特征

图片2地貌特征

 

图片3地面水系

第四节矿井生产概况

泰丰煤矿位于习水县东皇镇,为整合矿井,于2007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批准由原习水县习东煤矿和习水县永洪煤矿整合而成。

原习东煤矿于1989年2月建矿,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1992年5月投入生产。

永洪煤矿于1992年3月开始建矿,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1994年6月投入生产。

原习东煤矿和原永洪煤矿整合前均为生产矿井,2005年按照上级部门政策,矿井开始进入整合工作后,于2013年投入生产。

矿井自2010年8月由浙江中天公司注入资金开始建设,根据当前煤炭发展形式,根据矿井当时状况和资源条件,矿井于2011年10月委托盘江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了30万吨/年的《开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篇》的变更,贵州省能源局以黔能源煤炭(2011)756号文给予批复,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遵义分局于2012年1月6日以黔煤安监遵安审(2012)1号文对安全专篇给予批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年2月14日对矿井换发了30万吨/年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2735,矿区面积2.135km2,开采标高由+1300m至+500m,可采煤层3层,即5#、8#、12#,煤层厚度分别为0.94m、1.0m、1.14m,可采储量719.5万吨。

泰丰煤矿为整合矿井,在建井及生产过程中未出现突水、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但由于原习东煤矿与永洪煤矿的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较大,积水较多,对矿区威胁较大。

必须采取可靠的探放水措施。

在矿井采掘工程中必须坚持《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三条: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10年11月提交的《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泰丰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泰丰煤矿矿权范围矿区范围(准采标高+1300m~+500m范围内)煤炭保有资源储量总计719.5万t,其中: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68.7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0.8万t。

该矿2005年按照上级部门政策,矿井开始进入整合工作后,矿井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自2005年起矿井一直未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件,习水县属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区,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的(习水县泰丰煤矿C5、C8、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鉴定认为:

C5煤层在鉴定范围内开采标高+967.5以上无突出危险,瓦斯压力为0.40MPa。

C8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有突出危险,瓦斯压力为1.05MPa。

C12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有突出危险,瓦斯压力为0.45MPa。

故矿山开采时应作好预防措施,按瓦斯突出矿山管理,避免瓦斯突出事故发生。

根据矿井开采标高在+1300m~+500m标高,煤层平均倾角38°,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排水平硐四个井筒,2个采区、一个采煤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泰丰煤矿与周围规划和保留生产矿井之间无矿界重叠。

第五节

老窑

矿区内老窑以斜井开拓为主,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矿井浅部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对矿坑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该矿采空区分布面积较大,大部分巷道存在积水,为矿井主要积水区。

由于矿井整合前开采历史较久,有的老窑及采空区情况很难考证,因此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老窑积水和采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建议煤矿请有资质部门尽快对矿井采空区及小窑进行调查并上图、准确掌握其位置及积水情况,在矿井建井、采掘工程中必须坚持《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三条: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第六节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该区在1942年侯德封、杨登华等老一辈在该区进行过地质调查,编有四十万分之一的黔北地质图及黔北地质矿产一文,并对本区煤矿进行论述。

1957年西南煤田勘测处在此工作,从温水以东四川境内起至习水东皇附近均进行了1:

250000的地形地质测量,但未对该区煤矿进行论述。

1959年至1960年,贵州地质局娄山关地质大队在此区进行过地质矿产普查工作,对煤、硫铁矿均作了概略了解,施工了少量的山地工程,著有《习水县白泥-良村一带地质普查报告》。

1961年初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2地质大队在白泥矿段进行了初勘工作,共获得C1+C2储量449.94万吨。

2002年2月贵州省地矿局一O二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习水县习东煤矿地质勘查报告》,该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审字〔2002〕02号”审查批准,勘查C5、C8、C12煤层资源总量894.0万吨。

2003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0二地质队提交了《贵州省习水县永洪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5〕67号”评审通过,勘查C12煤层资源/储量总量148万吨。

2008年2月由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提交了《贵州省习水县泰丰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94号”评审通过,评审备案的保有资源量719.5万t。

2008年9月由重庆坤奇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编制并提交了贵州省习水县泰丰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将该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

2012年12月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编制并提交了贵州省习水县泰丰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将该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

经过上述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及煤质情况,初步查明了含水层层位,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导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

为本次地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资料。

第七节

本次工作内容和方法

1、工作内容

初步查明矿井水来源及充水因素,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确定矿井的水害类型,提出防治水措施和建议。

2、工作方法

(1)大致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

(2)收集、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小窑及老硐的分布、采空范围、开采深度和积水情况;

(3)实地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地表水体位置、水量大小及其对矿井的影响;

(4)进行矿井水害分析,提出水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5)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

(6)将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后,编制成水文地质调查的各种图件和文字报告。

3、资料来源和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习水县泰丰煤矿井上下对照图(1∶5000);

(2)业主提供的《贵州省习水县泰丰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2008年2月编制);

(3)业主提供的《习水县东皇镇泰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说明书》(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2011年8月编制);

(4)本次矿山实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本次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

现场调查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序号

工作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5000水文地质调查

km2

2.2

2

踏勘剖面

4

6.03km

3

调查地表冲沟

2

季节性冲沟

4

调查点

9

5

照片

21

6

老窑调查

2

原习东、永洪煤矿

(5)编制标准和规范

①《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令第28号,2009年);

②《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层勘探规范》(GB12719-91)

③《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09)64号文件);

④《水文地质手册》(银声音像出版社,2006年);

⑤《最新煤田(矿)地质工程技术实用手册》(科大电子出版社,2004年10月);

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⑦《地方煤矿实用手册》(1989年,地质出版社);

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等;

⑨习水县泰丰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委托书。

第二章井田地质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和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以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分布最为广泛。

区域内其他出露地层详见图2-1:

图2-1区域地层图

二、区域构造

泰丰煤矿位于黔北煤田,煤田大部分属于黔北断拱;北西习水、赤水一带则属川南盆缘凹陷。

煤田以等势式褶皱和短轴式褶皱为主,次为隔槽式褶皱。

该矿所处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位于桑木背斜北西翼东部。

见图2-2。

图2-2区域地质图

第二节

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下伏地层茅口组(P2m),上覆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

现由老到新分述于下:

1、茅口组(P2m):

矿区内出露不全,岩性为浅灰、灰色厚层至块状粉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产腕足类、蜓等生物化石。

厚度大于100m。

2、龙潭组(P3l):

岩性由灰、灰黄、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厚度约78~87m。

3、长兴组(P3c):

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含燧石团块灰岩、粉晶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

厚50~70m。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

该组在区内出露较好,分布广,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段。

1)夜郎组第一段(沙堡湾段)(T1y1)

岩性主要为灰黄、灰绿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泥灰岩,厚度9~11m。

2)夜郎组第二段(玉龙山段)(T1y2)

为灰色中至厚层状泥质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

厚120~130m。

3)夜郎组第三段(九级滩段)(T1y3)

紫红、紫灰色粉砂质、钙质泥岩、泥岩、泥灰岩,灰色透镜体,显水平层理。

厚度263m左右。

6、第四系(Q):

矿区内大部分被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

厚度0~6米。

二、构造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为单斜构造,该矿所处构造单元为:

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位于桑木背斜北西翼东部,其总体构造形态呈向斜构造。

岩层产状整体较稳定

地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5-40°,平均37°。

矿区内断层弱发育,总之,矿山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三、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总厚78-87m。

该组以灰、灰黄、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总含煤12层,煤层总厚度3.52m,含煤系数4.27%。

含可采煤层3层(C5、C8、C12号),煤层总厚度2.95m,可采含煤系数3.58%。

现将各可采煤层地质特征叙述如下(见表2-1):

1、C5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大隆组底部约40~45m。

煤层结构较复杂,含夹矸一层,厚0.30~0.43m。

煤层上分层厚度0.24~0.47m,下分层厚度0.35~0.74m,净煤厚(采用厚度)0.74~1.17m,平均0.94m,在矿区北西部簿化不可采,为局部可采煤层。

高瓦斯,无煤层爆炸性,自燃倾向性Ⅱ级,为自燃煤层。

2、C8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C5煤层22m左右,下距C12煤层约16m。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中含较多的黄铁矿结核,C8煤层厚0.4~1.15m,在矿区北东及北西部簿化,可采区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煤层厚度一般为1.0m,为局部可采煤层。

高瓦斯,无煤层爆炸性,自燃倾向性Ⅲ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3、C12煤层:

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下距茅口组(P2m)2~3m左右。

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

C12煤层1.03~1.25m,一般厚1.14m。

为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高瓦斯,无煤层爆炸性,自燃倾向性Ⅰ级,为容易自燃煤层。

表2-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

厚度(m)

煤层平均间距(m)

煤层

结构

煤层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部

C5

0.74~1.17

0.94

22

较简单

泥岩、粉砂岩

粘土岩、泥质粉砂岩

C8

0.4~1.15

1.0

简单

泥质粉砂岩、粘土岩

粘土岩、粉砂质泥岩

16

C12

1.03~1.25

1.14

简单

粉砂质泥岩、泥岩

粘土岩

四、煤质

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C5煤层:

黑色,粉末深黑色,半金属光泽,内生裂隙发育中等,阶梯状及参差状断口,性脆,易碎,为半暗型至光亮型煤,以半亮型为主。

(2)C8煤层:

黑色,粉末黑色,半金属光泽为主,丝绢光泽次之。

具宽条带及少量条带结构,裂隙面多为方解石脉充填。

阶梯状断口为主,参差状、贝壳状断口次之,性较脆,硬度较大,为半亮型~光亮型煤。

(3)C12煤层:

黑色,粉末为深黑色,半金属光泽,具宽条带状结构,上部内生裂隙发育中等,裂隙面见黄铁薄膜。

阶梯状及参差状断口,硬度较大,可达4级摩氏硬度,半亮型煤为主,半暗型和光亮型少许,即为半亮、半暗至光亮型煤。

2、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1)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各煤层化学性质如下:

灰份:

原煤灰分含量一般均较高,按平均灰分统计,其灰分在12~16%间,其中以C12灰分最低,平均值为12.63%。

硫份:

C5号煤层含硫1.61%、C8—0.52%、C12—3.49%。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硫份见表2-4-2。

挥发份:

按平均值统计,区内各煤层精煤可然体挥发分(Vdaf)在9.00~9.62%之间。

2)煤的用途

根据样品试验指标平均值的煤质分级,区内算量煤层属中高硫、中灰分、中低挥发分、低磷分、较高软化温度煤,适合于气化、动力、火力发电及民用。

3)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

有害组分主要为硫、磷等。

详见主要煤层煤质统计表(表2-2)。

表2-2主要煤层煤质统计表

煤层

名称

水份

Mad,(%)

灰份

Ad

(%)

挥发份

Vdaf

(%)

固定碳FCd

(%)

St,d

(%)

P

(%)

发热量

Qb,d

(MJ/kg)

容重

(t/m3)

C5

WY

1.55

15.43

9.62

74.95

1.61

0.22

26.81

1.52

C8

WY

2.64

15.94

9.08

74.98

0.52

0.03

29.56

1.52

C12

WY

1.33

12.63

9.00

78.37

3.49

0.024

25.53

1.52

3、煤层风(氧)化特征

煤层露头线位于泰丰煤矿南部,此次工作未采取风氧化带样,风氧化带划分是从地表煤层露头线起沿煤层倾向平移50m,风氧化带以下为原生带,仅供参考使用。

本矿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也未作风氧化带煤层煤质特征分析,建议在以后的生产中应采取风氧化带煤样补作分析。

五、煤炭类型

矿区内原煤煤种均属无烟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质量分级标准(GB/T15224.1—2004),C5煤层为低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C8煤层为中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C12煤层为低灰、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六、矿层围岩和夹石

矿区内可采煤层顶底板及夹矸情况如下:

C5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泥质粉砂岩。

C8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粉砂质泥岩。

C12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底板为粘土岩。

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娄山脉的北西,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近东西向展布。

该区属乌江水系,矿区地表水总体上由南向北经官渡河流入习水河,向西北流至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官渡河谷标高为675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井开采最低排泄标高在+500m。

本区各煤层资源/储量部分产于侵蚀基准面之下。

地下水流方向总体上由南东向北西方径流。

区域内主要岩层为碳酸盐岩层及碎屑岩层两大类,前者分布有三叠系夜郎组的玉龙山段,二叠系上统长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