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0014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docx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

一、行程概况

此次考察行程安排非常紧凑、前后衔接合理。

出访前考察团做了充分准备,起草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报告(PPT),收集了外方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有关科研数据等。

考察团访问对象也高度重视,各机构每次会议都事先精心安排了议程,确定了报告人和报告题目,拟出了双方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报告交流、现场演示、深入讨论等,考察团对英国、法国、德国主要科技期刊出版机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了广泛联系,对国际化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主要收获

(一)传播学术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

牛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47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比所有美国和英国大学出版社合起来还大。

年收入近10亿美元,在51个国家有办事机构,在世界各地有6000名雇员(主要在英国之外)。

年出版新书近7000种。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国际英语教育(ELT)和学校出版项目非常大、很成功,按收入算这两个项目占到出版社全球出版份额的50%以上。

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学术领域出版的品类有(包括印刷版和数字形式):

期刊、研究专著、研究生教材、医学、法律(学术和专业)、辞典、参考书、高校教材,另外在这一领域还开展有关贸易活动。

牛津大学出版社现出版270种(现已超过300——博主注)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其中三分之二是学术和专业协会所拥有的。

期刊涉及专业范围很广,基本上是科技医学和人文社科各占一半。

牛津大学出版社始终把学术作为办刊的根本和生命线。

在访问期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几位负责人一再强调出版社是学校的一部分,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书刊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使命。

在发展中国家,超过1600个机构可以免费访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期刊。

伦敦的工程与技术学会(TheInstitution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IET)业务范围包括制定标准和条例、举办研讨会和讲座、出版书刊、编写政策报告、提供数据库服务等等。

IET现出版22种期刊,所有期刊都有汤森路透的影响因子,都自动收入Inspec数据库。

IET负责人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从科研立项到组织研究到取得成果到论文发表再到立项的完整的循环。

科技出版在这个循环中不可或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和卢嘉锡先生“科技期刊既是科学研究的龙头、又是龙尾(指发表成果、传播学术——笔者注)”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所以,IET十分重视学术期刊出版,在维护好已有期刊学术声誉同时,还不断创办新刊,不断创新期刊出版模式,比如从自己或其他机构组织的会议中挑选论文出版专刊,以单刊名义主办学术会议等等。

(二)专业化是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

IET是一个专业学会,他们的期刊如《IET纳米技术》(IETNanobiotechnology)、《IET计算机和数字技术》(IETComputers&DigitalTechniques)、《IET信息安全》(IETInformationSecurity),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期刊。

他们的期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2018年将创办《IET生物统计学》(IETBiometrics)、《IET网络》(IETNetworks),也都是细分到各专业领域的。

自然出版集团从1996年开始实施出版自然系列刊计划,专业方向十分明确,比如《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Cell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Chemical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自然神经科学》(Nature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StructuralBiology),等等。

(三)稿源、编委、审稿的国际化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四)技术创新是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国际主流科技期刊都实现了从印刷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英国Maney出版社是皇家材料学会期刊的出版单位,办公地点也在学会。

Maney负责人向考察团介绍了期刊在线投审稿系统的应用、期刊生产控制系统。

第一站的报告使考察团全体成员对英国期刊的现代化编辑出版流程有了一个初步而又深刻的印象。

爱思唯尔也有功能强大的在线解决方案,包括SciVerseScienceDirect、SCOPUS、Reaxys、MDConsult和NursingConsult等,提高了科学和医学界专业人员的研究效率;SciVal套装和MEDai’sPinpointReview,帮助学术与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地评估、制定和执行其研究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

国际大出版集团的服务已经不再限于出版物本身,其触角已延伸到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

斯普林格在和考察团交流的过程中着重指出,“学术期刊的内容必须是在线的,必须是(在线)可找到的”。

斯普林格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已建设“斯普林格在线期刊档案库”“斯普林格开放选择/开放获取出版”“电子图书”。

当今世界,作者投稿是在线的,同行评议是在线的,论文发表是在线的,机构订阅、读者阅读和反馈、期刊评价等等所有都必须是在线的。

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在线平台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不可或缺的。

科技期刊提高影响力,一靠内容,二靠传播,两手都要硬,技术是保障。

(五)科技期刊也要努力开展市场经营

牛津大学出版社目前与中国6本刊合作,现在都不挣钱,但他们看重的中国是市场、是未来。

在交流过程中,牛津大学出版社表现出与教育部、与中国大学出版社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强烈愿望。

第2种是学会出版模式——以IET为代表。

此次考察的皇家学会、IET都是典型的学会出版模式。

OECD是政府间组织,其出版服务的功能和目的与学会有些相似。

IET期刊的出版经营也是要有收益的,虽然它也不以赢利为目的。

IET根据特定用户的需要,把其期刊分成6个包征订——电力与控制、通讯、电子、车辆技术、计算机图形与视频、计算机与安全。

IET的的期刊全球发行,通过IET在线图书馆和IEEEXplore在线发布。

IET十分希望在中国扩大影响,比如利用其期刊品牌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在中国高校组织出版讲座等。

他们还希望吸引中国高端作者投稿、合作出版学会期刊、出版中国会议论文集以及在英、美、欧洲发行推广中国期刊、通过中国出版社授权或翻译出版IET期刊和图书。

当然,这些活动都是IET的经营内容。

第3种是商业出版模式——包括麦克米兰及NPG、爱思唯尔、Maney、斯普林格。

这些机构出版期刊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但他们强调学术第一、质量至上。

他们普遍认为,没有好的内容,学术期刊是卖不出去的。

虽然我们把这次考察的期刊出版者分成了3种模式,但有些共同点还是十分明显的:

办刊宗旨都以学术质量为先;采取商业运作模式;都十分注重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他们都时刻在研发新的编辑出版新技术,不断提高数字出版水平、丰富在线产品、强化网络功能,以方便读者利用、扩大发行量。

(六)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期刊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在此次考察中,我们还有一个印象十分深刻:

科技期刊要搞好经营,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为基础。

爱思唯尔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基于与全球科技和医学界的合作,公司每年出版近2000种期刊,包括《柳叶刀》、《细胞》等世界著名期刊。

它有7000多雇员,分布在24个国家。

与爱思唯尔期刊合作的编辑有7000多人,编委有7万多人,审稿人有30多万人。

考察期间,考察团还出席了由查尔斯沃思集团在伦敦召集的部分知名期刊编辑的座谈会。

查尔斯沃思集团、Maney出版社、英国放射学会、剑桥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家公司、欧洲呼吸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出版部(ICEPublishing)、《骨及关节外科杂志》、《柳叶刀》、Portland出版公司以及皇家学会等期刊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查尔斯沃思集团的出版服务总监CaitlinMeadows女士主持。

颜帅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科技期刊发展》的报告。

此次会议参会人多、层次高,充分反映了英国各方对教育部此次访问的重视,渴望了解有关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结合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号召“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爱思唯尔、自然出版集团、斯普林格等所有此次考察对象期刊出版的经验,只有形成一定规模、品牌,学术期刊整体实力才能提升,才具竞争力。

目前高校期刊最大的问题是分散弱小、定位不合理,现在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给高校期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考察团认为必须尽快抓住并利用。

考察团建议教育部会商新闻出版总署,于2018年初启动高校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并将……大学出版社等若干影响力和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出版社作为期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单位。

……

(二)推动与国际知名出版社的战略合作。

此次考察对英、法、德科技期刊出版经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考察团认为,与我国高校出版社和期刊出版情况比较接近、有可比性、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牛津等大学出版社。

我们建议由教育部再次组织代表团(成员以……大学出版社为主,加上和国际出版商有合作经验的个别编辑)深入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出版流程、管理方式等,提出与牛津大学出版社长期合作的战略框架。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改革试点单位与境外知名国际出版机构合作创办新刊,并与已开展合作的国际出版商保持并加深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三)启动“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培育项目”。

2018年,根据当时部领导的指示,科技委组织开展了“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战略研究”,完成了《加快培育一流科技期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报告,并呈报……同志和……同志。

根据……同志“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批示和部领导的指示,科技司起草了《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培育计划》。

培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30种SCI收录的中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此次考察也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经营、运作、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人才培养、品牌经营、国际化和集团化关键步骤之一。

(四)成立教育部科技委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

此次考察接触的期刊出版单位多、会见的有关负责人多、涉及的话题多,今后有很多后续工作要跟进。

比如所考察的境外出版单位都表达了强烈的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主动与……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出版单位商谈;近期自然出版集团、工程与技术学会(IET)已到京进一步商谈合作事宜;明年爱思唯尔、斯普林格、查尔斯沃思集团等都要回访;OECD出版社急切地想与教育部、高校出版社及期刊建立稳定的联系。

此外,国家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期刊的管理和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很多课题需要继续研究。

为此,考察团建议在教育部科技委下新设立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研究高校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跟踪国际期刊出版的变革和创新并开展国际合作,为教育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教育部科技委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可以设在……,具体办公条件由……协助解决。

(五)加强我国科普期刊。

在此次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自然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等都非常重视青年及少儿读物的出版,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出版。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出现过“科学的春天”,科普读物也蓬勃发展,影响了一两代人。

现在,我国科普期刊数量萎缩、影响渐小,部分科普期刊转型为商业杂志,科学性大打折扣。

作为国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有义务、有能力承担科普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具体设想是:

教育部对科普期刊的出版提出规划,实行专项支持;由……大学出版社等试点单位创办一批科普期刊或遴选已有的若干高校期刊改办为科普期刊;与境外知名科普期刊合作出版中文版。

(六)培养一大批懂业务、善经营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我国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期刊国际化运作、经营管理的人才,一大批熟悉学科进展、掌握现代编辑业务的人才,一大批提高期刊编辑出版传播技术水平的人才。

建议教育部有计划地组织国内编辑到境外合作单位进修、工作3~6个月;请境外合作单位派编辑到国内工作;在境内外举办编辑出版培训班;参加境外编辑出版国际会议或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