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788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衡水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2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研究桌面微小形变的装置中用到了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

2.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C.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A与B质点的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由A与B表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A.A与B同时由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B.在t=4s时A与B相遇

C.t=2s时,A与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D.前4s内,B的平均速度为0.75m/s

4.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刻度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0.001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6.5cmB.10mC.20mD.45m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到1N、2N、3N、4N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现保持1N、3N、4N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而将2N的力绕O点旋转6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大的力()

A.2NB.2

NC.13ND.3

N

6.关于弹力、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平桌面受到书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书受到水平桌面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书发生微小形变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D.压力会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即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但不会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

7.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任何一个力都大

B.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越小,合力F就越小

C.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不一定变大

D.物体同时受到F1、F2与F的作用

8.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刻度尺0刻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1=3.40cm,当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2=5.10cm,g取9.8m/s2.由此可知()

A.弹簧的原长是1.70cm

B.仅由题给数据无法获得弹簧的原长

C.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8N/m

D.由于弹簧的原长未知,无法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9.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C.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与t成正比的最大困难是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10.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kg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方向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如图所示,已知F1=3.0N,F2=4.0N,g取10N/k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C.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N

D.若F1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0

11.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A.第3s内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是3.6m/s

12.在水平地面上以30m/s的初速度将物体竖直上抛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0

B.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15m/s

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

D.物体向上运动到距抛出点25m的时间是1s

13.物体自O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测得OA=0.8m,AB=0.6m,BC=0.4m.且物体通过三段的时间均为1s.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0.9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2m/s2

C.CD间的距离是0.2m

D.从C到D运动的时间是1.5s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8分)

14.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仪器,如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_____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填“交流4﹣6V”、“交流220V”、四节干电池).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是某次实验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则物体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__m/s2.(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当时电网中频率变成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打点计时器的电压发生了改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15.某跳伞运动员从476米高空跳伞后,开始一段时间由于伞没有打开而做自由落体运动,伞张开(张开时间不计)后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跳伞员打开伞时的距地面的高度;

(2)跳伞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16.一列车A的制动性能经测定,当它以标准速度V0=20m/s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制动后需x=400m才停下.现列车A正以V0=20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由于信号系统故障,司机发现前方S1=200m处一货车B正以VB=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于是立即刹车制动,求:

(1)两车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

(2)若A车在前以V1=10m/s的速度刹车制动,在它后面S1=20m处旁边车道有一货车B正以VB=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7.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37°角的力F=10N将重力为G=12N的物体推靠在竖直墙上,物体与竖直墙间摩擦因数为μ=0.5.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及物块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sin37°=0.6,cos37°=0.8)

18.(14分)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bO′水平拉着物体B,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重物A的质量为2kg,弹簧的伸长量为5cm,∠cO′a=1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多少?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2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研究桌面微小形变的装置中用到了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

【解答】解:

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正确;

C、在研究桌面微小形变的装置中用到了微小形变放大的思想,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

故选:

A.

【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2.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C.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但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大小、时间无关.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

A、加速度的定义式a=

,但是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时间无关,故A错误.

B、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B正确.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C错误.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比如平抛运动,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3.如图所示,A与B质点的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由A与B表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A.A与B同时由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B.在t=4s时A与B相遇

C.t=2s时,A与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D.前4s内,B的平均速度为0.75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v﹣t图象可知物体运动情况,由各点坐标可知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及方向,由斜率可知加速度,由面积可知物体运动的位移.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开始时A沿正方向运动,B沿负方向运动,并且初速度均为0,故A正确;

B、由面积可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可知:

0~4s内A和B的位移不同,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且不知道开始运动时AB质点两之间的距离,故不能判断4s时会不会相遇,故B错误;

C、由于不知道开始运动时AB质点两之间的距离,所以无法知道t=2s时,AB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前4s内B的位移x=

,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考查图象的基本应用,图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高中学习中不但要熟练分析图象,还要做到能应用图象处理相关问题.

4.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刻度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0.001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6.5cmB.10mC.20mD.45m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根据照片上痕迹的长度,可以知道在曝光时间内物体下落的距离,由此可以估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由于时间极短,可以近似表示A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最后再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以求得下落的距离.

【解答】解:

由图可知AB的长度为2cm,即0.02m,曝光时间为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由于时间极短,故A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为20m/s,

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v2=2gh可得:

h=

故C正确.

故选:

C.

【点评】由于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AB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到1N、2N、3N、4N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现保持1N、3N、4N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而将2N的力绕O点旋转6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大的力()

A.2NB.2

NC.13ND.3

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

【分析】物体受多力平衡,则多力的合力为零;则1N、3N、4N三个力的合力与2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将2N转动后,其他三力的合力不变,则变成了转后的2N与其他三力的合力的合成,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合力.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四力的合力为零,则可知1N、3N、4N三个力的合力2N;与2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2N的力绕O点旋转60°,其他三力的合力不变,

那么现在变为2N的两个力,其夹角成120°,

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中应用了力的合成中的一个结论:

当多力合成其合力为零时,任一力与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关于弹力、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平桌面受到书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书受到水平桌面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书发生微小形变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D.压力会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即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但不会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解答】解:

A、书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下的弹力,即对桌面的压力.故A错误,

B、书受到水平桌面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书发生微小形变,故B正确;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但有弹力存在不一定存在摩擦力,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故C正确.

D、压力会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即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但不会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A.

【点评】考查弹力产生原理,理解形变的概念,掌握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注意区别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不同.

7.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任何一个力都大

B.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越小,合力F就越小

C.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不一定变大

D.物体同时受到F1、F2与F的作用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合力的变化,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的力.

【解答】解:

A、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此时合力F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故A错误;

B、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越大,故B错误;

C、由力的合成方法可知,如果夹角不变,即为180°,F1大小不变,若F1>F2,当F2增大,合力F却减小,因此不一定变大,故C正确;

D、根据合力与分力效果是相等的,而合力F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等效替代关系,同时注意分力与合力效果等效,而并不是物体实际受的力.

8.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刻度尺0刻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1=3.40cm,当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2=5.10cm,g取9.8m/s2.由此可知()

A.弹簧的原长是1.70cm

B.仅由题给数据无法获得弹簧的原长

C.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8N/m

D.由于弹簧的原长未知,无法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归纳法;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根据公式△F=k△x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求出弹簧原长

【解答】解:

根据公式△F=k△x,得:

k=

=

=28.8N/m

由胡克定律得:

F=kx0.5=28.8xx=0.0170m=1.70cmgu

弹簧的原长是:

l=3.40cm﹣1.70cm=1.70cm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灵活运用.

9.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C.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与t成正比的最大困难是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

【解答】解:

A、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故A错误;

B、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减小”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

C、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与t成正比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故C错误;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10.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kg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方向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如图所示,已知F1=3.0N,F2=4.0N,g取10N/k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C.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N

D.若F1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0

【考点】力的合成;滑动摩擦力.

【分析】根据力的合成,即可求出两个拉力的合力,由受力平衡,可确定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若F2顺时针90°,同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两个拉力的合力大小F=

N=5N,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则有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5N,故A错误,B正确;

C、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μN=0.6×1×10=6N,而两拉力的合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故C错误;

D、当将F1顺时针90°,则两个拉力的合力大小为1N,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0.6×10=6N,即最大静摩擦力为6N>1N,因此木块处于静止;

所以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F合=0N.

故选:

BD.

【点评】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受力平衡的条件,注意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

11.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A.第3s内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是3.6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已知物体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由公式

=

求解第3s内的平均速度.第3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5s末物体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列式,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位移公式求出前3s内的位移,由速度公式求出3s末的速度.

【解答】解:

A、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

=

m/s=3m/s,故A正确.

B、根据推论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5s末物体的速度,则知物体在2.5s末物体的速度为v=3m/s,由v=at得:

a=

=

m/s2=1.2m/s2,故B正确.

C、前3s内位移为:

x3=

=

m=5.4m,故C错误.

D、3s末的速度是v3=at3=1.2×3m/s=3.6m/s,故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正确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问题,也可以通过图象研究.

12.在水平地面上以30m/s的初速度将物体竖直上抛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0

B.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15m/s

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

D.物体向上运动到距抛出点25m的时间是1s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及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根据对称性求出物体在空中的时间,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不计空气阻力的上抛运动,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之间无能量损失,故动能不变,即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速度的大小相等;抛出时速度竖直向上,落回时速度竖直向下,故速度的变化量不为0,故A错误;

B、位移为0,故平均速度为0,故B错误;

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m,故C正确;

D、物体向上运动到距抛出点25m的时间t,则:

,代入数据得:

t=1s(t′=5s时,速度的方向向下,故舍去),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