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200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docx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初二物理试题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诊断

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用手拨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此时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2、在“小白兔与狼外婆”的故事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

C、音调D、频率

3、一只蜜蜂离我们较近时,能听到它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离我们较远时则基本上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蜜蜂翅膀振动频率减小了B、蜜蜂翅膀振动幅度减小了

C、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降低了D、我们听到声音的响度减小了

4、政府决定禁止摩托车在市内载客营运,从噪声的角度考虑,你认为()

A、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B、减少噪声源的数量

C、减少噪声的传播速度D、消灭噪声

5、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4°,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角应该是()

A、24°B、12°C、66°D、78°

6、下列关于近视眼及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太长。

B、近视眼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厘米。

7、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

C、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

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1、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从3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D、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1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a)和(b),则()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13、下列哪组连线是正确的()

A、光的反射针孔成像

光的折射看水中鱼

光的直线传播水中月

B、凸透镜汽车观后镜

凹透镜照相机镜头

凸面镜太阳灶

C、光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颜料的三原色红、绿、蓝

D、土电话光的折射

听老师讲课固体传声

放大镜气体传声

14.1994年,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彗星的碎片太小,没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传声D.木星离地球太远,听不到

15.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关上房门不管B.关停洗衣机,用手拧干算了

C.戴上耳塞不理D.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

16、小明用薄膜、两个可以伸缩的纸筒、以及凸透镜制作了模型照相机,用它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景物,有以下几种说法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

B、观察时,我们应该把薄膜对着景物,眼睛靠近凸透镜进行观察

C、由观察远处的景物到观察近处的景物时,应该把纸筒拉长

D、白天,当我们在阳台上用自制照相机对着教室内观察像时,发现像很暗。

17.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地底,看起来变浅了

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

18.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20.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共28分,每题1分)

21、频率大于   HZ的声波为超声波。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

2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夏夜,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秒才传来雷声,雷声持续了5秒钟才停止,放电的云与你相距米。

23、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4、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

音调较高的是发出的,响度大的是发出的。

25、小平家中有一只金鱼缸,小平敲了一下桌子,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请你思考:

(1)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D、桌子……鱼缸……水……鱼

(2)若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可以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

浅,另一条鱼变大。

前者是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2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成种颜色的彩色光带,我们把它称作光的现象。

27、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因为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这种现象说明了光只有中才沿直线传播。

28、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白色物体在红光的照射下呈______色。

29、雨后的晚上,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踩到水坑里,人们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规律总结出,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处有水,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处有水。

(选填“亮”、“暗”)

30、我们学习和工作用的台灯上都有一个灯罩,这个灯罩的作用是利用了的原理,灯罩的内表面做得尽量些。

(选填“光滑”“粗糙”)

31、身高1.7m的人站在1m高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m,像和他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32、汽车的雾灯用的是光。

紫外线是光(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写出人们利用紫外线的一个事例:

33、近视眼镜片是,显微镜的物镜是   。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画图题(共6分,每题2分)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35、如图所示,光线BF从凸透镜射出后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请画出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36、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四、问答题(共6分,每题3分)

37、小平拎起水壶向保温瓶中灌开水,在一旁看书的小刚提醒他:

“小平,水快灌满了!

”说话间,小平发现水真的满了,小平奇怪地问:

“你怎么知道快满了?

”小刚说:

“听出来的。

”小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他弄清其中的原因吗?

 

图10

38、周末的晚上,小明坐上爸爸开的卡车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

在路上,小明打开驾驶室内的灯想复习功课,刚开灯,爸爸就说:

“快把灯关掉,我看不清前面的路面了。

”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作出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探究题(20分)

39、玮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因素

编号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长度/cm

琴弦的横

截面积

/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玮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_______和,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的关系。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玮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40.(8分)平面镜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下面是某物理兴趣小组对平面镜的探究:

(1)方博同学在观察平面镜成像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写序号)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平面镜,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

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也逐渐远离平面镜     

E.当蜡烛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蜡烛相对于其像的速度为1m/s 

(2)检查视力时,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m,由于室内两墙距离只有3m,晓明找来一块平面镜解决了这个难题,把平面镜和视力表分别挂在相对的两面墙上.这时晓明距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m.

(3)城市中高楼耸立,且在高楼大厦外墙多镶嵌着大幅平板玻璃,这实际上

形成了污染。

亮亮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路口右侧楼房上嵌有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板玻璃如图所示.他发现玻璃中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再向左转弯(镜中车的左)则这辆小车在转弯后的行驶方向是___。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0、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填"上"或"下").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发现:

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也就是物距μ减小时,光屏则要远离凸透镜,即像距ν要增大。

小明想:

在凸透镜成像时,像距ν跟物距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他们进行实验,发现只有物距μ变大,像距ν跟着变小的关系,而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

小红说:

物距μ、像距ν和焦距ƒ三者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吧?

小明说: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在像距ν、物距μ和焦距ƒ之间的关系中应该有某种对称性,可能是:

μ+ν=?

或μ×ν=?

+

=?

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透镜焦距:

ƒ=10cm

物距μ(cm)

30

27.5

25

22.5

20

17.5

15

像距ν(cm)

15

15.7

16.7

18

20

23.3

30

(1)通过数据的分析,他们得出了物距μ、像距ν和焦距ƒ之间确切的数量关系。

小明和小红得出的实验结论用公式表示为。

(2)小明明白了为什么照相机在照远处景物时,镜头要向里缩的原因了。

他解释为:

当相机照远处景物时,物距。

根据公式,在不变的情况下,像距,所以镜头向里缩。

(3)小明找到了一种新的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请你说一说这种测焦距的方法的具体做法。

 

六、附加题(20分)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

“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

王力说:

“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

李明说:

“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

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

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7所示。

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

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

h/m

射出速度

v/(m·s-1)

射出仰角

θ

射出距离

l/m

1

0.5

5

30°

2.9

2

0.5

10

30°

9.6

3

0.5

10

45°

10.7

4

1.0

10

45°

11.1

5

1.5

10

45°

11.5

6

0.5

10

60°

9.1

7

0.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