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726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古鉴白话文 性行类.docx

德育古鉴白话文性行类

德育古鉴白话文性行类

性行類赵抃,贞介绝伦,一丝不苟。

白天所作所为,夜里必焚香告天。

不敢告天的事情,不敢为。

始终如一,青天白日,百世可师。

就算不告天,天也是无所不知的。

而人要持之以恒的认定天不知,所以一定要告知天。

这是持身制行的要诀。

据说赵抃公在西蜀带兵时,有妓戴杏花。

公偶然调笑说:

"髻上杏花真有幸?

"妓应声接:

"枝头梅子岂无媒。

"接近晚上,公让亲卫老兵招妓来。

两通鼓都没来,又让人催促。

公在屋里绕圈散心,忽然高呼说:

"赵抃不得无礼!

"立刻命人制止召妓。

老兵从幕后出来说:

"我猜公一个时辰内转念,所以就没去。

"可见公之端方,信及仆役,而他本人得力于克己之处也很多啊!

"司马温公曾说:

"我平生没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无事不可对人言。

"刘安世曾拜公为师,求学尽心控制自己的要诀,公让他先从诚实不妄语开始。

妄语一事,极不可解。

人在有关系处说谎,还可以说是有意欺骗;只在寻常说话,没要紧处,也偏带几分虚头。

想来实在无谓,却不自觉从口中说出来。

固然不是有意为之,但不用心于此,实在难免啊。

范忠宣公純仁,每每劝戒其子说:

"人虽然很愚昧,但指责别人时却很聪明;虽然有些小聪明,一到宽恕自己则昏愦。

人如果能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用担心到达不了圣贤的境地。

"有朋友向范公请教,他说:

"俭才可以养廉,只有宽容才可以成德。

"邝子元说:

"恕之一字,固然是求仁之要,量之一字,又是行恕之要。

那么学量要先学什么?

答曰:

穷理。

穷理则明,明则宽,宽则恕,恕则仁了。

"韩忠献公曾说:

"君子小人,都应该以诚待之。

知道是小人,只是浅与接触就好。

"凡人于小人欺己处,必然揭露挑明戳破而后快。

公则不然。

其智慧足以知小人之奸计,然而每受之,不形于色。

这种局量,非大学问不能。

然全身远怨之道,无不出于此。

尚书说:

"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济。

"受一毫之拂,立即勃然而怒;一事相违,即愤然勃发,是无涵养之力,薄福之人。

故说: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则有无限余味。

李文靖公沆做宰相,有狂生拦马献书,列出条目诋毁他的短处。

公逊谢说:

"待回家仔细看。

"狂生怒,大骂说:

"居要未而不能救济天下,又不引退以让位于贤人,妨碍贤路如此之久,就不羞愧吗?

"公在马上踯躅再三,说:

"我屡求引退,奈何皇上不允,不敢去啊。

"始终没因忤逆而生气。

薛文清公有云:

"辱之一字,最为难忍,自古豪杰之士多从此败。

"尝考王昶告诫子孙说:

"遇到他人诋毁自己的情况,要退而求查自身。

若自己有可以被诋毁的地方,对方说的恰当啊!

若自己没有可诋毁的地方,则是对方妄言。

恰当的话,不应报复他人;妄言的话,无害于己身,又何必报复?

被人诋毁要反求己身啊。

"陆文定公曾说:

"有人对自己横加指责,如果人家比自己贤德,则要顺受之,待其自悟即可。

如果和自己差不多,大事则以道理说明,小事则通情宽恕。

(卫洗马说:

人有不足,可以通情宽恕;无理指责,可以用道理讲明。

)至于不如己的人,就不必计较了。

其中的道理在于审人。

"昔日的贤者曾说:

"忤逆我的人,只要消宁片刻,便到了顺境,方寸霎时辽阔了!

"故少陵诗说:

"忍过事,就开心。

这就是忍耐逆境的方法啊!

"郑孟发说:

"有横逆加身的情况,好比在草莽中行走,荆棘扎在衣服上,徐行缓慢解开就好。

"云游斋录说:

"凡有横逆来,先想我招致横逆的缘故;接着想我如何处置的方法。

潜不动气,静以守之,则祸消患散了!

这就是身处逆境之道啊!

"谨记这几句,涉世不难了啊!

夏忠靖公少年时,有人触犯,未尝不怒。

开始时忍于面色,后来忍在心里,久而久之,不觉忍。

所以知道胸怀也从学问中来。

唐一菴曾对弟子说:

"人们都知道颜回的「不校」难得,不知道一个「犯」字就学不来。

"弟子问:

"是什么意思呢?

"先生说:

"颜回持己应物,从不得罪于人,所以如果有不是加在他身上,才是「犯」,象我辈,人若有不是加来,一定是自取,何曾有「犯」?

所以我辈学「不校」前,应先学好「犯」字。

"高景逸说:

"发现过失,可以求福;反求诸己,可以免祸。

经常发现自己的过失,就是常向吉中行啊!

自己先认不是,他人就不好再开口了!

不是因为横逆来临,姑且假装自认不是。

其实人非圣人,岂能十全十美?

别人攻击我,多是因我自取,只要反求诸己,道理自见。

长此以往,则我的心思越来越细密,遇事越来越精详。

一番经历,一番进益,省了多少气力,长了多少识见。

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眼里只有别人的不是罢了。

"陶侃为广州刺史,州内无事时,动辄白天自己搬运百块瓦片到屋外,傍晚又搬回来。

有人问其原因。

回答说:

"我才开始为国家效力,过于优游,恐怕日后自己不堪大事,故而自劳。

"常对人说:

"民生在勤。

大禹圣人,还惜寸阴;至于凡俗,当珍惜时间,岂能只是逸游荒醉?

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是自弃啊。

"横遭诽谤,需降服火性,反求诸己。

若只是淡漠置之,容易流于悠悠任放;所以需要竖起脊梁,着实发奋努力,方是君子为己为人之学。

程伊川自省说:

"农人祁寒暑雨,深耕浅耨,我才能有吃的,百工用技艺做出器物,我才能有用的。

甲胄之士披坚执锐守护国土,我才有住的地方。

若无功泽于人,浪费岁月,那就是天地间一蠹虫罢了。

"古人说:

"人劳动则思考,思考则善心生。

乐则淫逸,逸则恶心生。

"孟子认为饱食暖衣,淫逸的生活而不学习,是近于禽兽的活法。

然而马牛还能负重致远,真是猪鸡一样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古人叹息行善困难而作恶容易。

朱子说:

"要做好人,则上面颇多等级。

做不好人,则立地便是。

只在把住与放行之间。

"向上攀爬,分寸不能,失势则一落千丈,学者怎么能不如履薄冰呢?

武林張恭懿公,名瀚。

刚做官于观政都察院。

当时廷相王公为台长,一见便很器重公。

请他到家做客,对他说:

"昨天雨后上街,一车人穿着新鞋子,自灰场过长安街,小心翼翼选地下脚,就怕脏了鞋子。

转入近城,逐渐泥泞,一旦沾染,就不顾惜,居身之道,也是如此:

倘一失足,就无所顾忌了!

"张公一生谨记斯言,终身不忘。

苏叔党过,读南史。

东坡因此和他说:

"王僧虔住在建业的马粪巷,子孙笃实谦和。

时人都说马粪诸王为长者。

东汉赞论李固说:

"观胡广赵戒如粪土。

"粪者秽物,一经僧虔,壁岸成佳号;比于胡赵,则时有不幸。

你不可不知啊!

"与王公雨天新鞋的比喻,同一真切微婉,得人风之遗。

张九成初始贫寒,衣服被子都不齐。

有人送他大衣,却推辞不接受,说:

"士人应当贫苦,现在正是做功夫的时节,若不痛下苦功,自我砥砺,则贪欲心生,廉耻丧却了,功夫何在呢?

"伊菴权禅师用功甚锐,白天若未尝与人作一方便,晚上必流涕说:

"今日又只恁么空过!

"西域有肋尊者,年八十出家,少年讥诮之。

尊者听说,发誓说:

"我若不通三藏,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上席。

"于是白天研究教理,晚上静虑凝神,三年得证所誓。

莲池师说:

"世间任何一技一艺,初始学时不胜其难,似乎万不可成;如果弃而不学,则终就无成了。

所以最初始时贵在有坚定不疑的决心。

可若只有决心,悠游迟缓,也不可成事;所以其次贵在有勇猛精进之心。

虽能精进,然而或者少得而满足,或时间久了而疲惫,或者在顺境中迷失,抑或遇逆境而堕落,则也不可成;所以还贵在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心。

若能常存这几心,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周孝侯名处,阳羡人。

年少时不修德检点,经常出外游玩。

遇到父老乡亲,问:

"今年粮食丰收天下太平,可是大家都不开心,为什么呢?

"乡亲说:

"三害未除,没什么开心的。

"周处问:

"何为三害?

"答说:

"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龙,与你,共三害。

"周处说:

"若是如此,我能除这三害。

"于是射虎斩蛟,折节修德,向机云学学问。

几年后,州郡百姓都称赞他。

人岂能无过,过而能改,就是大贤了!

然而如此决捷勇猛,实在罕见。

顾泾阳说:

"李延平,初始是豪迈人,后来琢磨得如同田夫野老一般;这便是一个善涵养气质的样子。

吕东莱,少时偏狭性急。

一日,读论语"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平日的悁忿,涣然冰释;这就是一个善于变化气质的例子。

"近日听闻一朝士,生平善怒,他母亲给他做了一个戒板帮他止怒。

此生每发怒时,便持此戒板击人。

无力吐槽。

李文正昉,丁太夫人病危时,被起用充职。

窦俨责之说:

"鱼袋之设,取夙夜不懈之意。

以黄金为装饰,是外身华丽。

你在忧时起用,虽是恩召不会撤回,也不当以金玉为饰。

"文正赶忙敬谢。

并牢记之说:

"为人子者,丧礼固然不该预习,可如果不能中礼,不光名数有亏,更哪里有面目处缙绅之列?

所以知窦兄是真长者啊。

"【註】魚袋之制始於唐,蓋以為符契也。

其始曰魚符,左一右一,左者進內,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以袋,故曰魚袋。

宋因其制,以金銀飾為魚形,公服則繫於帶而垂於後,以明貴賤,非復如唐之符契也。

~出版者註~徐存斋阶,从翰林院督学浙中,年未三十。

一士子文中,用颜苦孔之卓的典故。

徐批:

"杜撰,四等文。

"快到发榜时,执卷监考请示说:

"苦孔之卓,出自扬子法言,不是杜撰。

"徐起立说:

"我侥幸太早,学问浅薄,今天真的多谢教诲!

"改为一等,人赞其雅量。

【註】顏苦孔之卓:

顏回苦孔子之卓然不可及也。

揚子法言學行:

「顏不孔雖得天下,不足以為樂。

然亦有苦乎?

曰:

顏苦孔卓之至也。

」凡用古书典故,要尽量让读者不觉是古书典故为妙。

况且古书也有自己的瑕疵错处。

苦孔之卓,妄猜古人,固然不妥。

但杜撰二字,批的也有欠缺。

徐公改等,若只是因能用典故,我觉得也不妥当啊。

陈白沙访庄定山,庄乘舟送行。

其中有士人滑稽,肆谈无忌,定山怒不能忍。

白沙则仿佛不闻,后来好像也不记得此人。

定山大服。

邵尧夫年轻时务农,仅供衣食。

给自家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白天闲时焚香安坐,傍晚酌酒三四杯,微醺即止。

兴至则吟诗成咏,就事开心。

出游城中,则乘小车,随意而行。

士大夫家识得车音,竞相迎接,童稚皆出,互相说:

"安乐先生到了。

"随意留宿一夜,第二日乃去。

君子以养太和元气为主。

止菴子教人去杀机,甔甔子教人养喜神。

大圣人的申申夭夭与兢兢业业,没任何不同。

至于自寻忧虑,对景不乐,即便在自家也不开心,那样人生岂不是一座活地狱?

昔人说:

"景物有什么不同?

只是人所处的感觉不同啊。

"诗经讲: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本来是很凄凉的物事,一经点破,便成佳境。

那些郁郁牢愁,出门有碍的人,即便看到春花秋月,也未尝会展一下眉头啊。

程明道,伊川,带着各自的弟子游览僧舍,明道与伊川从寺门分道,会于法堂,弟子不觉皆随明道走,伊川对人讲起此事说:

"这是我不如家兄的地方啊。

"杨翥,字仲举。

笃行不欺,仁厚绝俗。

能忍人所不能。

邻人修房子,滴水檐在他家,家人不平,翥说:

"晴天多,雨天少。

"邻人产子,怕所乘驴子鸣叫惊倒产妇,所以就藏驴步行。

墓碑被田家小儿玩耍推倒,守墓人来报,先问:

"伤人否?

"答:

"没有"公回答:

"那就好!

"对田家说:

"看护好孩子,不用惊惧。

"有人侵占他家土地,有"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来些也不妨"之句。

曾在梦里吃了他人两个李子,醒来后,自咎说:

"我一定是白天义利心不明,才如此。

"三天禁食。

刘宽,字文饶。

性格仁恕,仓促遇事,也不疾言遽色。

有人丢牛,误认宽牛车上的牛为自己的。

宽无所言,下牛车走路回家。

一会儿,误认者找到了自己的牛,送还谢罪。

宽说:

"物有相似,事有错误,犯劳您送还,不必谢罪啦。

"一天,要上朝见天子,穿好朝衣,奴婢上肉羹,不小心弄污朝衣。

宽神色不改,慢慢说:

"没烫到手吧?

"官至侍中,封禄乡侯。

凡宽以待人,而使人惭愧到无可容身的地步,就是一种不宽容了!

那种开解的甚是平常,全然不觉有人的不是,才是最佳的解决之道。

宋元丰六年的冬祭,群臣导驾,就要上御辇时,辇中的衾褥还没取到。

皇上发现了,于是回头问群臣些其他事。

稍许,褥至,于是升辇。

使得诸官吏得以无罪。

至于是有意无意,不可知了,这真是浑然无宽之痕迹啊!

罗循,号双泉,吉水人。

会试时,丢了罽褐。

同住的书生不安,查探到窃者,和循一起去拜访,等入座了,书生故意摸窃者的物囊,

拿出罽褐来给循看。

循赶忙将他赶走,对窃者说:

"物有类似,他酒醉未醒。

你莫见怪。

"回来对同住书生说:

"我丢了罽褐,也没什么大的损失;若他得到窃者的名声,还怎么做士人?

"生赞叹不及。

循当年登第,子即洪先,状元。

郑晓做文选时,里中仕宦有人送他金首饰,藏在筐下,上用茶覆盖;公以为送茶,就接受了。

到夫人手中,拨开茶叶看到,击柝招公出来,告知情况。

郑公不动声色,命人整理好茶叶,盖筐如初。

召其人说:

"我刚才以为家里缺茶,所以拜谢君惠。

刚才内人查过,家中尚有余茶,阁下美意,我心领了!

"让人拿回去了。

清者容易刻薄,廉者多是贪恋名声。

既没有两者的弊病,又能从容宛转谦虚的保持自己的节操,相比之下,杨伯起四知,直而寡趣。

庆历年间,有个名叫李京的小官,吴鼎臣做侍从,两家关系很好。

后来京推荐他的朋友给鼎臣,鼎臣拿着他的书信当朝奏本,于是李京被贬官,将要出发。

李京的妻子拜访鼎臣妻告别。

鼎臣妻觉得对不住人家,不敢相见。

京妻对吴家仆人说:

"我来,是因为来往已久,告个别的。

另外鼎臣公有几封书信求些私事,怕你家一直担心怀疑。

"于是就地焚毁而去。

江阴徐晞,县吏起家。

做兵部侍郎。

同官职还有一诸,少年科甲动辄骂他狗吏,意在侮辱徐晞。

徐晞坦然自若。

没多久,主事过世,徐晞为棺殓送葬。

人更叹服他的为人。

官至大司马。

别人即便刻薄,我也应当忠厚,这样自己的境界才能提高。

韩宣子去楚国,楚人刁难他。

后来公子弃疾到晋国境内,晋侯也要为难他,叔向说:

"楚国偏僻,我们是中原大国,何必学偏僻之地呢?

"同样的道理。

杨大年,弱冠之岁与周翰、朱昂在禁掖。

二公当时已经须发皤然,杨每论事,都羞辱二老说:

"二老翁觉得如何?

"翰不堪辱,正色说:

"你莫欺我老。

老也活到送你走。

"昂从旁边摇手说:

"不送不送,免得被人笑话。

"后来,杨大年不满五十而死,想做老翁都不能啊!

"巢道卿为江浙漕运史,以母老求归养而停官。

长子经,从临江来看望父亲。

才入客席,听众宾客聚首说:

"道卿因犯罪革职。

"经问:

"有官府通告吗?

"答说:

"传闻罢了。

"经说:

"道卿是我父亲,因祖母老而求归养,实无过。

"众宾羞赧,无处容身。

所以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妄言是非。

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啊!

宋肃王与沈元用,一同出使北地。

在燕山愍忠寺下榻。

见一唐碑,辞赋骈俪,共三千余字。

元用素来长于记忆,立即一再朗诵,肃王且听且行,似不经意。

元用回馆,立刻取笔追书,记不住的就空出来,共计空十四字。

肃王看到,取笔补上所缺十四字,又改元用记错的四五处。

置笔后左右言他,面无矜色。

元用叹服。

有道是:

"休夸我能胜人处,能胜我者如牛毛。

"不是乱说啊。

陈几亭说:

"君子有二耻:

夸耀自己的长处,粉饰自己的短处。

有能为,当谦虚;无能为,则应学习充实自己。

君子有二恶:

妒嫉别人所能,描说别人所不能。

别人有能则当如自己有,别人有所不能则当舍弃忘记。

"萧颖士恃才傲物,曾外出喝酒逐胜,在途中休息。

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翁领着二童子来避雨颖士颇轻侮之。

雨停后,随从赶来,老翁上马而去。

才知道是吏部待侍王丘。

第二日登门谢罪,丘引他到廊下,坐下责备说:

"你负名傲物,该道歉的岂止我一家?

"果然只当了扬州工曹而已。

江阴张畏岩,积学能文,远近闻名。

万历甲午年,乡试无名,大骂试官。

旁边有个道士微哂说:

"相公文章一定不怎么样。

"张怒叱说:

"你怎么知道?

"道士说:

"听说作文贵心气平和;阁下心气如此,文章怎么做得好?

"张不觉屈服请教。

道者说:

"文字固然要好。

但若命不该中,文字虽然好,也没有用。

要从自己命里做个转变,才可以。

"张说:

"命都不中了,如何转变?

"道士说: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力行善事,广积阴功,又努力注意谦谨,以诚修命,何福不可求?

"张说:

"我是个贫困的读书人,哪里有钱行善事,积阴功啊?

"道士回答: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

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况且如谦虚谨慎一节,并不费钱;为何不反省自己却在这里骂试官呢?

"张自此感悟,折节修善,丁酉年果中试。

袁了凡说:

"举头三尺,必有神明;趋吉避凶,全然在我。

需要让自己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悯,才有受福的根基。

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

"大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志向,需念念谦虚,处处方便,自然感动天地鬼神。

现今这些求登第的人们,开始就没有真正的志向,不过一时兴致罢了!

兴至则求,兴尽则止。

孟子说:

"王之好乐甚,其无庶几乎!

"我觉得举业也是如此。

易曰: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因此谦这一卦,六爻皆吉王文成公开示其子正宪说:

"今人的毛病,主要是傲。

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

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尊。

象则不仁,丹朱之不肖,都只是一个傲字,便结果了一生。

汝辈为学,首先要除去此病根,方有进步的空间。

傲字,反则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下药。

不但是外表恭顺谦卑,需要是中心恭敬,屈节退让,常见自己的不足,真能虚心接受他人。

尧舜至圣,只是谦到至诚,于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了。

你们要努力啊!

"简直如同伯鲁之简一般要孩子们牢记。

弘治辛酉年,山西和顺县一粮户交完粮,去布政司取通关牌。

夜宿时梦到县尹到了省城南门,撤去随从,只留一个小厮牵马,对粮户说:

"你跟我去会议府。

"粮户于是跟随前往。

一省的府县官员皆在:

太原、平阳、大同的三位知府上座。

泽、潞、汾、沁、辽五知州在前席,其余府县依次列坐。

喝茶后,一会儿有符史送文书到,说:

"山西新举人榜到!

"一官开卷唱名:

"第一名李翰臣,大同府学生。

"大同府县官员皆起立,应声说:

"其人孝友,多为人方便。

"到第六名陈桂,和顺县应道:

"其人遵父命,事继母以孝。

"到三十四名,县官应说:

"其人放重利私债,逼死二人。

"中间坐着的人遂打一叉。

到第四十一名,县官说:

"其人不孝,而且放逐亲弟弟做佣人。

"中坐者又打一叉。

至五十九名,县官说:

"此人捏造呈堂供词,挑唆诉讼,受害者几家,死者多人。

"中坐者打一大叉。

唱名毕,中坐者命众人各举所知。

共举二十五人,挑出九人。

命写本者写好,对符史说:

"月内送入场中,速去,不可误事!

"粮户醒来记着此事,次日回县,路遇陈桂,说:

"您今次第六名啊!

"告知此事。

开榜,果然。

姚若侯说:

"哎!

天榜定下来后,县官可以纠举而除去功名,众官各举所知补其缺数,是阳间所中者文章,阴间所中者德行啊!

从隋唐开始文章取士,而周汉以来的乡里推选之法,用在阴间不在阳间了。

大抵幽明二教,彼此相成,各自补齐对方的不足。

如同车有两轮,鸟生双翼,怎可偏废?

况且和顺县城隍,怎会少了衙役,而一定要借一阳间粮户相随?

这也是城隍一片苦口婆心,指引读书人一条取功名的正路啊,而托粮户之口说出,正是现身说法活城隍啊!

此城隍何其苦心,何其真切,而世人只是不信,能拿他们怎么办呢?

李登,年十八时为乡里贡首。

后来到五十岁不第,于是拜访叶靖法师,请他帮忙勘察。

法师叩见梓潼帝君,恍惚见一吏持册子说:

"李登刚出生时,上帝赐玉印,十八岁乡魁荐,十九做状元,五十三位到右丞相。

可是中举后,窥视邻女张燕娘,构陷其父澄入狱。

以此罪,拖延十年,降二甲。

后来侵夺兄长屋基,上到刑讼,以此又拖后十年,降三甲。

在长安住处淫辱良人妻子郑氏,构陷其夫白元入狱。

又十年,四甲。

后来又盗淫邻居在室女王庆娘,为恶不逡,已经削籍了!

"师以此告诉登,登羞愧悔恨至死。

颜光衷说:

"假使李生不祈求冥勘,则少年乡举,骄淫横逸,自以为福份到此了!

旁观者可能还说:

"如此骄淫横逸还能中举呢!

"反而觉得天道不足信呢!

"林茂先,少时受邻家举荐,家贫,闭门读书。

邻家巨富,妻子不喜欢丈夫不好学,仰慕茂先才名,夜奔之。

茂先呵斥说:

"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怎可因此污我?

"妇惭愧而退。

茂先次年登第。

男女之防,人容易无视。

鬼神在旁,能不畏哉?

凛凛数言,可为暗室箴铭。

性行之类多端,可以举一例以盖其余。

其中惟有淫最重,于是多采事例以谨告严戒。

高忠宪公说:

"世间只有美色最迷惑人,败坏人。

除妻妾之外,都是非己之色。

淫人妻女,妻女淫人,都有明验显报。

少年应当竭力保守,视身如白玉,一失足既成粉碎,视此事如酖毒,一入口即命陨。

须臾坚忍,终身受用;一念之差,万劫莫赎。

可畏啊,可畏!

余干陈生善医,有贫人病危,陈将其治愈,不要酬劳。

后来陈薄暮路过,贫人留宿,婆婆与媳妇商议,让她陪宿以报恩。

媳妇唯唯诺诺,夜里去陈处说:

"阁下救活我丈夫,这是我婆婆的意思。

"陈见女子年轻貌美,亦心动。

但立刻制止说:

"不可!

"妇人勉强,陈连声说:

"不可!

不可!

"取笔连写"不可"于桌上。

最后几乎不能自持,又连呼:

"不可二字最难!

"天明乃去。

后来陈子入试,考官弃其文,忽听人喊:

"不可!

"于是又看一次,还是放弃,又听:

"不可!

不可!

"于是再阅,决意不用,忽闻大声呼喊:

"不可二字最难!

"连声不已。

于是录用。

发榜后,考官问陈子,子也不知。

回来告诉父亲,才回忆起这乃是不淫之报。

姚若侯说:

"哎!

不可二字最难,实在是难啊!

孤身旅客在帷帐之间,美人立灯月之下,漏长烛短,境冷情温,难啊!

也无他法,惟有忍而已!

坚忍而已!

狠忍而已!

再饿也不能吃虎食,再渴也不能饮鸩酒。

陈生初说"不可",忍的结果。

两斗夺刀,血流不停,败军夺路,中箭不回。

陈生连说"不可,不可!

",坚忍之说。

毒蛇蛰手,壮士断腕,毒矢中身,英雄刮骨。

陈生大呼"不可二字最难!

",是狠忍之说。

经云:

"视老如母,视长如姊,视少如妹,视幼如女。

"奸人妻子,得绝嗣报;奸人室女,得子孙淫佚报。

哎!

敢不忍吗?

能不努力忍吗?

太仓陆公,容美仪丰。

天顺三年,去南京赶考。

旅馆家有女儿,善吹箫,夜奔入陆公寝室。

陆公以有病在身推脱,订后天晚上再见。

女子退。

于是作诗云:

"风清月白夜窗虚,有女来窥笑读书。

欲把琴心通一语,十年前已薄相如。

"第二天托故而去。

当年中试。

发榜前其父梦郡守送牌匾,上有"月白风清"四字。

以为是蟾宫折桂的预兆,写信告知陆公。

公悚然而惊。

后来中进士,官至参政。

陈生连呼不可,以勇胜。

这一则托病改期,以智胜;比陈生省力许多了!

然而当时情况也不好力拒,于是以我之不可,效法柳下惠之可也。

王海日公名华,阳明先生之父。

曾寄宿一富翁家,富翁婢妾很多却无子。

一夜,一妾来王公房内,王公力拒之。

妾出一纸说:

"这是主人的意思。

"上写着:

欲求人间子。

王公立刻提笔在旁写:

恐惊天上人。

后来主人家请神,法师入定拜地后久不起。

主人惊讶,问其缘由,法师回答说:

"刚遇到天上迎状元榜,如此久才回来。

"问状元何人,回答说:

"不敢说。

但马前有副对联,写的是:

"欲求人间子,恐惊天上神。

"主人以为王洩漏前语,然而王公当年果然状元。

此事诸家所纪一致,而王公本传却没有。

想来文成公辈体会王公圣德,特别隐去了。

然而为了奖励后学,仍然需要记下来。

姚三韭,博学善诗文。

住在怀氏家中。

有女常窥之,但姚岸然不顾。

一天,庭中晒鞋,女子作书信藏于其中。

姚看过,立即托以它事辞归。

袁怡杏作诗赞咏此事,有"一点贞心坚匪石,春风桃李莫相猜"的诗句。

但姚不接受诗,并写信说并无此事。

怡杏逢其书信,而题写说:

"德至厚矣!

"有子諶,孙锡,皆登第进士。

江浙指挥史请老师教孩子。

老师伤寒,要发汗,让孩子取被子。

孩子将母亲卧被取来,误卷母鞋一只,病好还被,而鞋落床下,师徒都不知道。

指挥史来探病,见鞋,怀疑其与妻子私通。

问妻,不得。

让婢女假装以妻子命令邀请,自己持刀在其后,门开则杀之。

老师听到叩门,问有何事。

婢女告以主母命,老师发怒说:

"这是什么话!

明晨告你主人,治你罪过!

"指挥史又勉强妻子亲自前往,老师坚决拒之,说:

"你丈夫请我教书于此,怎敢偷偷堕行?

请速回转。

"门始终不开。

第二天,老师辞去。

指挥史才释然,讲述昨夜始末,为他的错误道歉。

当年这位老师便登第。

假使当时略开门,就已经被杀了,在事情上虽说是冤枉,而论心来说,已经不枉了!

此处的念头真是容不得稍差。

应天某生赴京科举。

旅馆对面是某指挥史宅邸。

有女及笄,从门内窥见此生,非常中意,于是让婢女授意此生,说她父亲出门,约今夜相见。

生惧损阴德,不肯赴约。

同住的朋友偷听到此事,假装此生赴约。

婢女暗夜难辨,领他进家。

女儿与之就寝,欢洽熟睡。

正逢指挥史回来,于是拔剑俱杀之。

第二天发榜,此生首列。

因此告人说:

"假使我前往,已在鬼录了!

"生所惧远在阴德,岂知现报竟在眼前?

鬼录,登科录,只在转念,可畏啊!

豫章有双生子,母亲生时并肩而下,难分兄弟。

相貌笑啼如一,父母也难分辨。

上私塾读书,颖悟文墨又如一。

弱冠,同补为博士弟子。

考试日,主司也难辨二人,于是分入不同的庠,笑说:

"庠就是序,以后府庠为兄,县庠为弟好了。

"此后遂订兄弟。

结婚后,父母怕儿媳分不出二人,让他们以服饰分别。

一年后同月生子,再考又同时中。

里人都说:

"命同相同,以后事事相同了!

"三十一岁,同取科举,赴省试。

邻家有丽妇年轻孀居,私挑其兄。

兄正色拒绝;怕复挑弟,于是告诫说:

"你我貌同,既然挑我,必然又挑你,千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