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716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甘肃省陇西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水稻主要是产在南方。

考点:

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

点评:

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社会的识记,米饭与水稻有关,距今七千年前,浙江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3.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炎帝B.黄帝C.尧D.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帝。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的黄帝陵,因为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华侨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故答案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4.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

“我姓张”,乙说:

“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

“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们丙姓什么吗?

(  )

A.唐B.夏C.秦D.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朝的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国第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ACD出现在夏朝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春秋时期,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齐桓公称霸的相关知识点。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后,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成为了春秋首霸,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齐桓公称霸

6.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A.四川B.湖北C.广西D.陕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材料所讲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它位于今天的四川成都平原。

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答案】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仁”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D.“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9.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  )

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宣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王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0.“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D.西域都护的设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始于(  )

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楷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规定将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来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点睛: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文字是大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楷书的出现时间晚于小篆。

1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

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所以答案选C学科*网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4.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突厥和回纥等族的首领称可汗;匈奴的首领称单于;吐蕃的首领称赞普;大王的称呼和匈奴无关。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王景B.东汉杜诗C.东汉王景D.西汉杜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的掌握。

根据课本所学,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汉代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故选择答案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经济的发展。

16.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D.秦朝的暴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的是: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由此很容易选出答案是D。

考点定位: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点评:

本题是事件原因的考查,事件原因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等,我们必掌握准确,不要混淆。

17.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太学”学习儒学,必须到(  )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为了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BC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8.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B.《缀术》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记》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写了《史记》,该书记述了从黄帝道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的作者是祖冲之;C的作者是贾思勰;D的作者是张仲景。

故答案为A。

19.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D.法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老子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旳勃兴

(二)

20.“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题干中说,“秦朝的统治者认为周实行的将土地分给诸侯的做法最终导致了灭亡”,因此,秦朝废弃了周朝的这一制度,改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以加强周天子的统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西周的分封制

二、读图题(共18分)

21.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有什么目的?

(3)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是在何时?

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

【答案】

(1)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大秦)

(2)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西汉末年(西汉);蔡伦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

三、列举题(共23分)

22.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例)

【答案】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公元383年的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3.列举汉朝的名医及其成就

【答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名医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家乡传染病流行,仅他的家族就死了很多人。

他决心钻研医学,于是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东汉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

24.列举战国七雄

【答案】齐、秦、楚、燕、赵、魏、韩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中,最西边是秦国,最东边是齐国,最北边是燕国,最南边是楚国。

因此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四、材料解析题(共19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深远: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秦皇:

焚书坑儒;汉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主父偃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实行推恩令)

【解析】

(1)本题考查秦朝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的王国的势力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的实行,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学科*网

点睛: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们的措施是考试的重要考点,需要特别记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商鞅变法

(2)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解析】

(1)材料一的“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2)材料一是商鞅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点睛: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正确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解答此题很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