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655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嶙峋(línxún)舳舻(zhúlú)刹那(chà)洨河(xiáo)

B.缅桂花(miǎn)密匝匝(zā)题跋(bá)雕镂(lòu)

C.不辍(zhuì)差役(chāi)簌簌(shù)奔丧(sāng)

D.甲胄(zhòu)广袤无垠(mào)纤弱(xiān)遒劲(qiú)

【答案】C

【解析】

C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

改为:

不辍(zhuò),簌簌(sù)。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

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

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

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根据“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中的“都”可知第一个横线应填写“无论”,构成“无论……都……”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故排除A、C两项。

再分析B、D两项,可知确定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激励”还是“勉励”即可解答。

“激励”着重指激发情而使受鼓励,“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受鼓励。

根据句意可知第二个横线填写“激励”较恰当。

故排除D选项。

因此应选B。

【点评】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以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C

【解析】

A成分残缺。

“成为”前加“晋国”。

B“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

“音像制品”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

【点评】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规范的一项是()

A.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B.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呀、挂年画呀、舞龙灯呀、放花炮呀、穿新衣呀……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答案】B

【解析】

A“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和上文的有关内容做了“说”的宾语。

所以句号应移至引号外。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同一层次的并列关系,所以要把中间的逗号改为分号。

D把“贴春联呀、挂年画呀、舞龙灯呀、放花炮呀、穿新衣呀”其中的顿号都改为逗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

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

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

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

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

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

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

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

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

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

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

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

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

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

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

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

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

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

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

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

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

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读《荷塘月色》为例。

粗粗地读,可以躺着,觉得朱自清的语言极美。

有些人会喜欢他那一连串的排比句,留下了好印象。

如果进一步钻研,就不能躺着,得坐起来,仔细玩味全文。

反复读几遍,你就会觉得并不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同样的好,而是有些段较好,有些段就不那么好。

如文章快结束时,有没有必要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那么长一段质量并不见佳的赋体骈文呢?

当然最好的是那把荷叶和荷花的香气用声音来形容的句子了,淡淡的香味像远处高楼上缥缈的歌声似的。

还有在月光下,将光和影的效果用小提琴的名曲来形容的句子。

懂得一点文艺理论的人会想起钱钟书先生所阐释的“通感”。

至于一个人在月光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享受那“独处的妙处”,是不是也同样的好呢?

这时,光是坐着,就不够了。

你得站起来。

余光中说这一段把话说得这么白,是败笔,中学生水平!

你同不同意呢?

我是不同意的。

我觉得整篇文章就这一段最深刻、最漂亮。

在当时的散文中还没有一个作家把孤独写成是一种自由,一种白天里群居时不可能有的自由。

经过仔细的思考以后,你坚定地相信余光中不一定对,这比起慑于余先生的权威而轻易同意他的意见,要强得多了。

这时,你就站起来了。

5.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

A.躺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

B.坐着读书的方法是最好的,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是正确的。

C.只有你站着读书,才能体会到朱自清的语言的优美。

D.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读书,也可能是有口无心。

6.下列对读书三种姿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躺着读这种读法不仅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

B.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要坐着读书。

C.坐着读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D.因为躺着读没有固定的目的,所以这种读书的姿势被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7.下列对于“站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荷塘月色》为例,如果想进一步钻研,就必须得站起来读,仔细玩味全文。

B.站着读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

C.站着读书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

D.如果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就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答案】5.D6.D7.B

【解析】

【5】

A原文是“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下文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一句。

所以选项说法绝对。

B原文是“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

C选项“只有你站着读书,才能体会到朱自清的语言的优美”说法绝对。

【6】

D项“所以这种读书(躺着读)的姿势被文学爱好者所喜爱”无中生有。

【7】

A原文是“如果进一步钻研,就不能躺着,得坐起来,仔细玩味全文”。

C“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这句话出现在第4段“坐着读”这部分。

D原文第5段原句是“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谓君不善学或:

有人B.李生说之曰说:

劝说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但:

但是D.李生故寻王生故:

特意

9.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A.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B.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C.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D.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10.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生认为自己非常善于学习。

B.李生用孔子的名言来说明王生不善于学习。

C.王生最后把李生的话当作座右铭,来明显的鉴戒自己。

D.一开始王生听了李生说的话后感受很受益,独自思考了五日。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答案】8.C9.A10.D

1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解析】

【8】

C项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改为: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但:

只是。

【9】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

即“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译为:

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所以选A。

【10】

D项对本文理解不正确。

一开始听了李生说的话后“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不是“感受很受益”。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悉”:

都。

“志”:

记住。

“是”:

这。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王生好学,却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

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12.填空。

(1)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杜牧》)

【答案】

(1).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2)浑欲不胜簪(3).(3)折戟沉沙铁未销

【解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簪”“戟”“销”等字的书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重返书房

叶君健

①右边下半身剧痛不止,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这是癌细胞扩散到了那个部位的症状,但我不知道——门诊医生的诊断认为疼痛是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所引起。

我再也忍受不了。

一天上午我的大儿媳叫来急救车,把我送进医院。

没有想到,这一进医院,就出不来。

病情太危急了,非短时间可以解决。

我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初夏时进去,冬天才出来。

由于离家时仓促,书房的东西来不及收拾;夏天雨多,房子老旧,许多地方得修补,漏雨房间得空出来整修;不漏雨的房间就堆满了东西。

我那个书房也就乱套了。

我从医院回到院子里来,恍如隔世,对整个环境都感到陌生。

再走进我的书房,许多我工作用的文具、稿件、参考书都换了位置,难得找到。

这是我辛苦的老伴在我住院期间,怕东西遗失,为我收拾的结果。

她根据她的理解,有的东西她分类,堆到一处;另有些东西她捆扎起来,藏到另一处。

我惯常的工作规程和秩序就乱了。

②在我出院前,老伴已经把书房收拾得相当整齐——这也是老伴的苦心,迎接我回家,为我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但我却产生了一种凄凉、生疏之感。

本来,根据医学常规对病情所作的推断,我生存的期限大致只有三个月。

但我住院一住就超过了三个月以上,而且现在居然还能回到家里来!

但看到这种景象,我仍觉得我已经属于历史,这些东西也是“遗物”,起纪念的作用。

但我却又活生生地站在它们中间,身体虽然虚弱,可是已经没有疼痛了。

事实上,我活了下来。

既然如此,当然就得工作——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成了一种后天的本能,不工作就活不下去。

但眼前却是一片空虚,又好像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现在这里站着的是不是我的幽灵?

我环顾一下,又觉得不是,因为周围的一切,仍是那么熟悉。

我的记忆又回到我意识中来。

的确,我是在活着。

③虽然医生嘱咐我,今后得改弦易辙,静静养病,不要再走回头路,埋头工作。

但我在书房——也是我的卧房——里生活了两天以后,我又觉得精神渐渐好起来,于是故态复萌,又想和周围环境溶化到一起,重操旧业——再爬格子。

这样感觉,我也就这样作了。

我坐到书桌面前来。

书桌靠墙那边立着的几本常用的字典、笔记本、地址簿——它们虽然布满了灰尘,但仍然没有动。

我把它们一一抽出来,掸去灰尘,它们立即露出了本来面目,在我面前摊开。

它们已经不是似曾相识,而是老相识了。

它们似乎在向我微笑。

于是我把它们翻开。

那里面我记下的东西,打的符号,又跃然纸上,似乎在对我点头,在和我对话,提醒我它们和我旧时的交情。

②我的心情又忽然变得热乎乎起来了。

生存是多么可爱!

④我再拉开书桌的抽屉。

只有这里面的东西没有动。

老伴很细心,意识到这里面是我在工作进行时所留下的手稿——有的完成了,还没有定稿;有的刚开头,有的写到一半停止了。

后两种情况是在我的病况发展到了危急的阶段发生的。

那时我虽然想忍痛把它们完成——有些已寄出去了的就是在忍痛的情况下完成的,但力不从心,我只好中途搁笔。

我现在还依稀能记得当时难过的心情:

我已经在预感我的生命将要结束了。

①这是我过去从没有能想像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像世界到了末日的心情。

现在我又见到这些长期和我形影不离的伙伴,还在它们这里重睹我留下的注解和笔迹。

于是过去伏案爬格子的情景又历历展现在眼前。

我不禁有点感伤起来,怀念那流逝了的时日。

⑤我并不是以爬格子为职业的人,从没有当过专业作家。

解放前我谋生的职业是教书、当编辑、作记者;我剩余的时间是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此我还在日本坐过几个月的监牢。

那是国难当头、人民受难的时代,只能这样生活。

解放后,由于我掌握了几门外语,在抗战期间还有些做对外宣传的经验,我被分配到一个对外宣传的机构当外语干部,这一当就是几十年,一直到现在。

但爬格子是我的真实爱好和兴趣。

只是在客观形势要求下,我别无选择,得把这些个人的癖好搁到一边,完成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应尽的社会责任。

但个人的癖好像一种痼疾,它不时要发作,搅得你心绪不宁。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得随时随地抓住机会抚慰它一下,写点什么,使它暂时平息下来。

但这样作就要求在生活的享受上作些牺牲。

比如在节假日——甚至过春节——当家人去逛公园或者走访亲朋的时候,我得把自己关在这个小书房里,扣上门,装做不在家,伏在桌上爬起格子来,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痛苦的事,因为当我在纸上写下了我认为是“得意之笔”的时候,我也可以体验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快感。

⑥现在我翻翻已经久违了的抽屉中的旧稿,又重新发现了一些“得意之笔”,于是我就不由地感到兴奋起来,回到当时落下这些“得意之笔”的那种快感的境界中去。

多大的愉悦啊!

于是,我也就忘记了我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还须休养。

我好像又恢复了过去那种见缝插针、紧抓时间的劲头和急迫感。

这种“习惯势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果然又鼓动我跃跃欲试,想马上就握起笔来爬格子。

但笔,由于长时不用,里面的胶管也干了,变形了,笔尖也塞满了墨水干后的沉积物,不服从我的调动了。

至于稿纸,我一时还找不着它存放的地点。

其他如参考书、辞典等也要重新从书堆中理出来。

一切都变了——真是“恍如隔世”。

事实上,我自己也好像是刚摆脱死神的手,只是刚回到人间——我的这个小书房。

多愉快的感觉啊!

我觉得我得重新开始,生命也得重新开始。

开始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出那些被扔进遗忘中的、长时伴我度过那应该享受而却放弃了的闲空时刻的、在一个斗室里伴我绞脑汁的写作工具、参考书和辞典。

它们也得慢慢地复活过来,重新建立与我的伙伴关系。

⑦但人生究竟是短暂的。

这种重生的伙伴关系能否恢复,即使恢复后又能维持多久,我不敢想。

但我却想马上就动手工作,把这些伙伴们请出来,与我再共同重温那像是属于前一个世界——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旧梦。

这个梦从此刻起我又开始来做,我并且事实上已经进入它的境界,在这境界中我又要开始忘掉了年岁和自己的体力实况。

在一些具有丰富世故的人的眼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的行径,但就是在这种行径中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甚至革命家,度过他们的人生。

我想,大概也亏了他们所度过的这种人生,人类世界才有今天这样的文明。

选自《随笔》,1993年5期

13.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作者重返书房后为什么会产生了一种凄凉、生疏之感?

14.结合第3、4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和加点词语,说说作者为何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15.解释第6自然段中划线句中“习惯势力”指什么。

16.通读全文,第7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这也许是一种荒唐的行径”?

这种“荒唐的行径”与“人类才有今天这样的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13.①因为书房里的整个环境得以改变,所以“我”出院重返书房后对整个环境感到陌生。

②因为医学常规判断“我”只能活大致三个月,“我”却活着回家,回家后看着书房的景象,仍觉得自己已经属于历史,眼前之物也是“遗物”,所以产生一种凄清悲凉之感。

14.①“我”因病况发展到危急阶段,没有时间继续完成手稿而感到绝望,所以心情“像到了世界末日”。

②“我”活了下来,以前的注解和笔记重新点燃了我写作的激情,而我又有时间进行写作了,所以感到“生存是多么的可爱”。

15.这种“习惯势力”指过去那种见缝插针抓紧时间写作的紧迫感。

16.①因为“我”刚刚生过一场大病,才摆脱死神之手,还需休养,但“我”却想立马投入到见缝插针紧张工作中去。

②正是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革命家们不顾惜自己的安危,在各自的领域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创造出丰硕的成果,人类才有今天这样的文明。

【解析】

【13】

可分析第1段的“我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初夏时进去,冬天才出来”“我从医院回到院子里来,恍如隔世,对整个环境都感到陌生。

再走进我的书房,许多我工作用的文具、稿件、参考书都换了位置,难得找到”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

【14】

作答“但我却产生了一种凄凉、生疏之感”的原因,可提取“根据医学常规对病情所作的推断,我生存的期限大致只有三个月”等句分析,也就是说没有时间继续完成手稿而感到绝望。

作答“我的心情又忽然变得热乎乎起来了,生存是多么可爱”的原因,可提取“我又觉得精神渐渐好起来,于是故态复萌,又想和周围环境溶化到一起,重操旧业——再爬格子”等句分析,也就是说以前的注解和笔记重新点燃了我写作的激情,而我又有时间进行写作了。

【15】

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

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过去那种见缝插针、紧抓时间的劲头和急迫感”。

【16】

一问,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

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

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