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558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docx

钣金折弯加工常见问题

钣金折弯常见问题

(2)

1>﹐加工时产生滑料现像

原因分析﹕

1>﹐折弯选模时一般选(4—6)T的V槽宽。

当折弯的尺寸小于所选V槽宽的一半

时﹐就会产生滑料现象。

2>﹐选用的V槽过大

解决方法﹔

1)中心线偏离法(偏心加工)。

如果折弯的料内尺寸小于(4—6)T/2时﹐小多少就补多少

2>﹐垫料加工。

3>﹐用小V槽折弯﹐大V槽加压。

4>﹐选用较小的V槽。

2﹐内部折弯宽度比标准模具宽度要窄

原因分析﹕

由于折床下模标准宽度最小为10MM﹐所以折弯加工部分开小于10MM。

若为90度折弯﹐则其长度尺寸不得小于√2(L+V/2)+T

此类折弯﹐定要把模具固定在模座上(即除了向上方向的自由度未限制外)

避免模具的位移而导致工件报废或则造成安全事故。

解决方法﹕

1>﹐加大尺寸(要与客户协)﹐即增大内部折的宽度。

2>﹐易模加工

3>﹐修磨刀具(此举导致加工成本上升)

3﹐孔离折弯线太近﹐折弯会使孔拉料﹐翻料

原因分析﹕

假设孔离折弯线的距离为L﹐当L<(4---6)T/2时﹐孔就会拉料。

主要是因为折弯

过程中﹐受到力的拉伸使材料发生变形﹐从而产生拉料﹐翻料现象。

针对不同板厚﹐按照现有标准模具的槽宽﹐其最小L值如下表﹕

解决方法﹕

1>﹐增大尺寸﹐成形后修磨折边。

2>﹐将孔扩大至折弯线(必须对外观﹐功能无影响﹐且客户同意)。

3>﹐割线处理或压线处理

4>﹐模具偏心加工

5>﹐修改孔位尺寸

4﹐抽形边缘与折弯线距离L小﹐折弯后抽形处变形

原因分析﹕

当L<(4---6)T/2时﹐由于抽形与下模接触﹐折弯过程中﹐抽形受力而发生变形。

解决方法﹕

1>﹐割线处理或压线处理。

2>﹐修改抽形尺寸。

3>﹐采用特殊模具加工

4>﹐模具偏心加工

5﹐长死边压平后有翘起

原因分析﹕

由于死边较长﹐在压平时贴不紧﹐从而导致其端部压平后翘起。

﹔这种情况发生﹐与压平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压平时要注意压平的位置

解决方法﹕

1>﹐在折死边前先折一折翘角(见示意图)﹐而后压平。

2>﹐分多步压平﹕

------先压端部﹐使死边向下弯曲。

------压平根部。

注意﹕压平效果与操作者作业技能有关﹐故在压平时请留意实际情况。

6﹐大高度抽桥易断裂

原因分析﹕

1>﹐由于抽桥高度太高﹐材料拉伸严重导致断裂。

2>﹐易模棱角未修磨或修磨不够。

3>﹐材料的韧性太差或桥体太窄。

解决方法﹕

1>﹐在断裂的一边加长工艺孔。

2>﹐增大抽桥宽度。

3>﹐修磨易模R角﹐增大圆弧过渡。

4>﹐加润滑油于抽桥处。

(因此种方法会使工件表面脏污﹐故对AL件等无法采用)

7﹐易模加工时﹐加工尺寸会跑动

原因分析﹕

由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向前的挤压力﹐工件向前位移﹐导致前部的小翘角尺寸L加大。

解决方法﹕

1>﹐将图中的阴影部分磨掉。

一般是差多少就补多少。

2>﹐将易模自定位部分全部磨掉﹐改用后定规定位。

(如下图示)

8﹐下料总尺寸(指展开)偏小或偏大﹐与圆面不相符。

原因分析﹕

1>﹐工程展开错误。

2>﹐下料尺寸有误。

解决方法﹕

根据偏差方向上偏差总量及折弯刀数﹐计算出每折所分配的偏差。

如果计算出的分配公差在公差范围内﹐则该工件是可以允收的。

-----如果尺寸偏大﹐则可以用小V槽加工。

-----如果尺寸偏小﹐则可以用大V槽加工。

9﹐抽孔卯合后胀裂或卯合不紧﹐变形

原因分析﹕

1>﹐胀裂是由于抽孔冲子R角过小或翻边的毛刺太大。

2>﹐卯不紧是由于抽孔胀开不到位。

3>﹐变形存在孔错位或卯合方式不对造成。

解决方法﹕

1>﹐改选用大R角的冲子。

注意抽孔翻边时孔周围的毛刺。

2>﹐加大压力

色拉孔加大加深

改用大R角的冲子

3>﹐改变卯合方式及孔错位的原因法掘。

10﹐螺柱压卯歪斜或压卯后工件变形

原因分析﹕

1>﹐加工产品时没有断平工件。

2>﹐工件下表面受力不均匀或压力过大。

解决方法﹕

1>﹐压螺柱时要端平工件。

2>﹐制作支撑架。

3>﹐重新调整压力。

4>﹐加大下表面的受力范范围﹐减小上表面的施力范围。

 

11﹐段差后两边不平行

原因分析﹕

1>﹐模具未校正。

2>﹐上﹐下模垫片未调整好。

3>﹐上﹐下模面取选择不同。

解决方法﹕

1>﹐重新校对模具。

2>﹐增减垫片。

(具体调整方法见“段差加工技术”)

3>﹐模具偏心。

4>﹐更换面取﹐使上﹐下模的面取一样。

12﹐产品表面折痕太深

原因分析﹕

1>﹐下模V槽小

2>﹐下模V槽的R角小

3>﹐材质太软。

解决方法﹕

1>﹐采用大V槽加工

2>﹐使用大R角的模具加工

3>﹐垫料折弯(垫钢片或优力胶)

13﹐近折弯处在折弯后变形

原因分析﹕

折弯过程中机台运行快﹐工件变形过程中向上弯曲速度大于操作者手扶持工件运动的速度。

解决方法﹕

1>﹐降低机台运行速度

2>﹐增大操作者手扶持速度。

14﹐AL件折弯易产生裂纹

原因分析﹕

因AL材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在折弯时平行纹路方向易产生断裂。

解决方法﹕

1>﹐下料时﹐考虑将AL材旋转与折弯垂直方向切割(即使材料折弯方向与纹路垂直。

2>﹐加大上模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