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9455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docx

最新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精品

河南省商丘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这里的“石”是指石刻,即古代刻在石头或石碑上的文字。

石刻出现的年代早,汉朝以前就有了保存较完整的石刻。

譬如说石鼓,有专家考证确定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

近年在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石头,上面有两行字,也是战国时期的石刻,只是稍晚于石鼓年代。

由此看来,我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

秦代也有石刻,只是不作碑形,常常是在山岩上磨平一块石头刻字。

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上的字全都糊涂了,而《泰山刻石》也只剩下几个字了。

石刻的大批出现是在汉朝,保留下来的石刻也以汉碑为多。

所以,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

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石刻可以分为摩崖、碑刻、墓志等等。

所谓摩崖,就是在天然的石壁上刻文记事的石刻。

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当数陕西汉中地区的《石门铭》。

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开通、堵塞、复开的情况和被称为栈道之始的褒斜古栈道的有关修复情形,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上面的文章写得很好,用语精准,叙事细致,文采飞扬,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碑石记载着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歌功颂德碑、记功碑、建庙碑等。

古人刻碑意在歌颂、吹捧碑的主人,企盼流传千古,但后来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

前人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拓印下来,制作拓本,往往是因为碑上刻的字写得好,宝贵得不得了。

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

墓志是一种长埋地下的文字记录。

坟里埋块石头,刻上死者姓名和死者事迹,以便挖开的人知道是谁,再重新埋上。

这用意很天真,后来人家正因为他坟里有墓志,就来挖他的坟,这种事情多得很。

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

人们经常通过墓志来研究历史人物的家族、世系问题,如在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当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

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清朝末年的叶昌炽先生编的《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

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每幅都能看到碑版的全貌。

近代赵万里先生编辑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研究者的精心收藏和编辑,为推动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取材于启功《中国古代的金石书画》,有删改)

1.下列对于“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石、书、画中的“石”指的是石刻,中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

B.现在所谓的“石”,指的是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因为保存下来的石刻多是大批出现在汉朝的石碑。

C.由于“石”的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石刻分为摩崖、碑刻和墓志三类,三者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D.石鼓是保存较完整的“石”,《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是保留下来的稍晚于石鼓年代的秦代石刻。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碑石记载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古人刻碑的目的是为逝者歌功颂德、记功、建庙。

B.《石门铭》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的原因,是因为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修造情况,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C.碑刻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上面歌功颂德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上面文字书写优美,具有书法价值。

D.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

历史学家要研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要依循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石刻的形状和用途来看,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应该属于石刻中的摩崖石刻。

B.墓志刻有死者姓名和事迹,后人因为坟里有墓志来挖坟,与坟主人原本让挖坟人知道死者是谁,再重新埋上的用意大相径庭。

C.汉朝的《华山庙碑》的拓本价值连城,是因为碑上的字写得好,具有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并且存量少。

D.《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

圣历中,举制科中第。

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

久之,授朝邑尉。

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

“公等无葬地矣。

不早计,后且噬脐①。

”不从。

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

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

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

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

玺诏曰:

“顷王室不造,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

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

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②茂焉,朕用嘉之。

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

”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

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

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

定计,使暐说玄宗曰:

“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

臣请督羽林兵除之。

”帝许之。

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

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

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

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知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

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

诏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

“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③之节。

”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

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

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释:

①噬脐:

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

②厥庸:

他的功劳。

③崖分:

合适的界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王室不造造:

建立

B.意望未满望:

怨愤

C.知军国事知:

掌管

D.诏有司鞫治鞫:

审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幽求功劳大的一组是(3分)

①不早计,后且噬脐②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③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④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⑤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⑥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

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

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

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

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

(2)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柳枝词

郑文宝①

亭亭画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 郑文宝(952~1012)字仆贤,宁化人。

多才多艺,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风格轻盈柔软。

②画舸:

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

8.“春潭”是水,自然无法“系”住,那么画舸到底“系”的是什么?

请联系全诗,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

9.“烟波与风雨”、“载”对表达诗人的“离恨”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起去看

刘心武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

“带你去看球!

”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

父亲生气了:

“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

”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儿子十六岁了。

父亲跟他说:

“带你去看球?

”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

母亲就叹气:

“他这阵子不知道怎么那么大气性。

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

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

有个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员裁判员生气。

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的,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

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

母亲问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

他大嚷:

“我输了!

”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

还把门关得紧紧的。

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

“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儿子上大学了。

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

“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

”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

母亲摆出一桌菜,爷儿俩喝啤酒。

母亲听爷儿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

母亲心里有点紧张。

但是最后爷儿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个够。

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了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

“妈,快来!

”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

闲聊几句后,母亲问:

“你上中学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

”儿子笑了:

“妈,我那是反叛期啊!

尤其要反叛老爸!

您记得他当时怎么造句的吗?

——带你去看球!

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还把我当成个附属品,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我带来带去——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说‘把手洗干净!

’‘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

’就不懂得,第一,我不是上幼儿园的娃娃了;第二,我要有个性呀!

”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儿子工作了。

有天父亲打他手机:

“咱俩一起去看球怎么样?

”儿子问是哪场。

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

“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

整个儿是鸡肋!

父亲就乐呵呵地回应:

“弃之可惜不是?

”爷儿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

吃罢饭,儿子说:

“爸,我带你去看场球赛吧。

”母亲好高兴:

“是呀,让你爸再乐和乐和。

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和不起来。

”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那晚儿子开车去接父亲,母亲告诉他:

“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

他说他不要让人带去。

他说他又不是件东西,凭什么让人带来带去的?

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

他说现在赛场的设计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

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

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奔往比赛场地。

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

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

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

“一起去洗手间吧。

”父亲点头。

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选自《新读写》2018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儿子”的成长为顺序,写出了一个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成长历程,它揭示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无法逾越叛逆期的这一必然规律。

B.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父与子的矛盾”,这对矛盾贯穿小说的始终,正是这对矛盾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父亲与儿子的性格特点越来越鲜明。

C.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母亲,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只是在小说情节的丰富性上,少了变化,少了陪衬人。

D.儿子说:

“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

”“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这写出父亲的复杂心理,因为老迈坐轮椅,拖累儿子,怕伤了儿子的自尊。

E.小说开头是父亲带儿子看球赛,结尾是儿子到赛场照看父亲,儿子幼时叛逆,父亲老来也“叛逆”,这在形式上形成闭合的环型结构,别具匠心。

(2)结合原文概括分析儿子几个成长阶段的特点?

(6分)

(3)分析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主旨?

(6分)

 

(4)请从“成长与叛逆”的角度来探究如何看待教育问题?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

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

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

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

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

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

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

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

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

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

恰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度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

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对校方的特使说:

“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

钱钟书说:

“不卖。

”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

他说:

“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

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

你要借多少?

答:

一千。

钱钟书说:

“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

”同一个人二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

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

他问:

“需要多少?

”司机答:

“三千。

”他说:

“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

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

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

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B.“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C.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D.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恃才傲物的个性与作品的深奥所致。

E.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2)文中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文中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奥巴马带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入主白宫,信誓旦旦,要把国家从战争、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拯救出来,要彻底改变美国。

B.3月11日的特大地震和海啸,在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波及一衣带水的邻邦,核泄漏事故后,不少中国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慌乱。

C.由于科特迪瓦长期内乱,国内民众无暇从事农业生产,加之国内资源贫乏,许多村落的几近荒芜,室如悬磬,动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D.在种种灾害面前,许多国家的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们的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B.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断牵动着公众神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人员表示,将坚决彻查违法案件,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C.由毛里塔尼亚、马里、刚果等国的总统组成的协调小组抵达的黎波里,拟遵循以和平解决为原则,积极协调卡扎菲与反政府武装双方的停火问题。

D.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日,从不少报纸上看到“给力”二字,有的写入文章,有的做进标题。

,,,,。

让有生命力而过去不见诸大众传媒的词语,试着在报刊上采用,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创新。

①虽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

②后来,有人发现《人民日报》上竟也用了“给力”

③我并不反对一些网络词语,包括“给力”在内——进入通行的报刊等媒体

④于是,一夜之间,不少报刊便纷纷仿效

⑤但也毕竟制造了一点儿“声势”

⑥据说,“给力”原是网络用语,进不了一般的报刊之中

A.③②⑥④①⑤B.①⑤⑥②④③C.⑥②④①⑤③D.③④⑥②①⑤

16.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

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5分)

客观而言,对抗性情绪是所有社会的“顽疾”,它的出现几乎可以不需要原因,强烈的情绪总是落到一个个具体事件上,有的事件可能是这种情绪需要发泄“临时撞上的”出口。

社会永远有一些情绪消极的人群,具有负面性格的人并非个别,社会永远有单独指出来可以令人义愤填膺的短处,中国当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潮,转型期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虽然但也而且更何况

17.请选用新的意象,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续写两句话。

(6分)

巍峨的山峰并不骄傲,它只默默地立在那里,用坚实的身躯彰显天空的高远。

,,。

,,。

广袤的田野并不自满,它只静静地躺在那里,用丰茂的庄稼证明大地的厚实。

六、写作(60分)

18.请以“走吧,到春天去”为题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省商丘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

2.C(A“为逝者歌功颂德、记功、建庙”表述错误;B以偏概全;D“要依循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太绝对)

3.D(“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是对《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的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B(望:

愿望,心愿)

5.(3分)C

6.(3分)C(“诬告崔湜谋反”不对,崔湜等人依附太平公主,有反叛的计谋是事实,幽求并非诬告)

7.(5分)

(1)临淄王入宫诛杀韦庶人(或译为“平民韦氏”),幽求参与重要谋划,这一天夜里号令诏书都出自刘幽求的手。

(译出“预参”(同义复词,参与)“是”“一”各1分,句子通顺2分)

(5分)

(2)崔湜等人都与太平公主结党,日夜密谋,如果不早做打算,将产生大的危害,皇帝将不能够高枕无忧了。

(译出“党与”“图”“且”各1分,句子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系春潭”指船系于春日潭水边的柳树上。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系”暗含题目“柳枝”的意思,因此船“系”的就是离别之情。

(3分)画船系在柳树上也牵系着离情,化抽象为形象。

画船、柳树、春潭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优美的意境,用外物的静反衬内心的乱,诗味隽永,情致深婉。

(2分)

9.(6分)“烟波与风雨”写行人航程浩渺,路多艰难,表现诗人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以此烘托离恨之浓;(3分)“载”字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离恨成了可载之物,写出了心头离愁的沉重,形象可感,富有创意。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每空1分,与答案不同该空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