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教育学习文章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第2节
神奇的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一、本章概述:
本章在新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题。
主要通过学习后,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行为反应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的。
在这一章中,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引导学生关注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科学前沿的进展。
本章在前面的第二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如何做出相应反应等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了讲授、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前沿科学。
本章教材首先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无论是动物的行为还是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以人为事例,或者从我们身边的事例选材的。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
要从自身出发,从而了解生物。
这符合新课程的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次,本章的教材共安排了36幅教学彩图,以及一些表、实验等。
它们的安排主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时,使之具体化。
如:
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等。
因此读图和识图能力在本章可以很好的发展。
同时在图与图中,通过查找相同与不同点,达到学习知识和把握知识的目的。
第三,本章教材仍然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特别强调调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还强调了“科学史”的教育。
第四,本章教材强调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控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的系统论和控制论。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点滴: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一)本节的总要求:
让学生知道行为起源于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反应。
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为能力,但动物的行为最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由第二章的“天气对动物的行为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和学生举出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对自然界的一些动物的行为的描述和对引起这些行为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因素是影响动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生所举出事例和教材中图3-1;图3-2;图3-3,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最后知道“燕子低飞下雨”是因气压和湿度的原因引起燕子的食物---小型的昆虫等低飞而致;“蚂蚁堵洞要下雨”也是因为湿度有关,因为蚂蚁也想有个干燥的家。
而图3-3中猫头鹰和鼠的行为分析,重点可从图中的不同的环境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2、植物的感应现象:
在教学中,除了教材安排的与学生贴近的事例3—4、3—5、3—6、3--7外,最好是学生能自己举例,如教室窗台边的盆花朝窗外生长,如(右上图)等,这是学生平时较多的观察。
再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植物也能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在“含羞草”的实验中,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了两份材料,便于对比,也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课堂的效率。
因为含羞草“害羞”后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在实验中,含羞草对光的刺激不敏感,但有一点要注意,即含羞草在晚上时也会“害羞”;在探究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振动较小,所以现象较明显。
如果振动太剧烈,引起的空气振动也会使其“害羞”;在对触碰的刺激的反应时,现象是“羽状复叶先闭合,叶柄再下垂。
”因此,在探究何处是敏感部位时,最好是同时对叶和叶柄刺激。
如右图。
在“蚕豆发芽”的实验中,要事先做好实验,即课外实验,课内用。
在准备实验时,可以在实验室实验,也可在家里实验。
家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透明的杯子或矿泉水的瓶子来作为实验仪器。
在实验中,要注意蚕豆种子的萌发的条件的控制,特别是温度,最低要在16摄氏度左右,还要注意阳光的照射(因为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实验前要选用浸泡好的种子,是因为浸泡过的种子可促进萌发,因为它的种皮已软化,也加快了萌发前的代谢。
3、植物的向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向水(化)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时,植物的根向较潮湿(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
向触性是指植物的卷须会向所接触的物体快速弯曲生长。
(如:
豌豆、葡萄的卷须等)
4、植物的向性实验:
(学生实验)
重点是要通过实验知道,了解植物的向性。
实验可在家中进行,也可在实验室中进行。
如:
植物的向水性实验
第2节
神奇的激素
(一)本节的总要求:
让学生知道生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并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这些都是与生物体本身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本节的激素调节就是达到其目的之一。
(二)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结合前一节的“教室窗台边的盆花朝窗外生长”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向窗外生长?
”引出------------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1)胚芽在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
(2)切去胚芽尖端,在单侧光照射时,不生长不弯曲;
(3)在胚芽的尖端罩一个锡箔小帽,在单侧光照射时,则直立生长;
(4)在胚芽的下端罩一个锡箔小帽,在单侧光照射时,仍弯向光源生长。
根据实验,达尔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的生长产生影响。
这是真的吗?
引出--------
温特实验
(1)
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由石花菜提取的一种无色物质,溶于热水,冷却后呈凝胶状,用作培养基)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的尖端,再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2)对比实验: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的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弯曲又不生长。
郭葛取名----------生长素
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
(1)较低浓度时------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2)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防治杂草)。
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
(单侧光照射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少,对侧分布多,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首先应给学生说明“血糖与血糖含量”,即: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血糖含量是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即90毫克/100毫升。
(2)在指导学生读图3-12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的过程时,应突出“调节与控制”的思想。
即:
在一个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的值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去调节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控制血糖的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的值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调节血糖的浓度能力减弱,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控制血糖的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3、内分泌腺与激素
(1)通过教材提供的人体进入青春期以后的身体的变化(可以适当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同时引出这是“激素”的作用。
教学先通过读图来认识和学习人体内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是通过同学间合作学习、识图,找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各自的作用来开展教学的。
在知道了内分泌腺之后再进入学习激素的。
(2)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
本人在教学时,提到了已经学习好的消化腺,以区别二者的不同。
因为这里就提出了“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比较难以理解。
然后,再学习激素,“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中,去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3)由思考题“激素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人体功能怎么样”引出激素分泌不正常带来的一些疾病。
激素
名称
分泌腺
生理作用
分泌异常
过
多
不
足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
亢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呆小症
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生长
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期分别过多——肢端肥大症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侏儒症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代谢。
促进糖元合成和血糖分解,降低血糖
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即:
三多一少。
(多尿:
不仅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增多;多饮:
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1~2%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
多食:
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则会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多食,使进食后无饱腹感,满足感,于是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
消瘦:
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可引起消瘦)
(4)教材中的探究(由于本章共两个调查,同时第二个与学生最接近,所以我选择了第二个进行探究)所以在第一个调查中,只要求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调查报告的书写,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班级内的同学的探究情况(调查报告的格式):
组内成员:
组内负责人:
各成员的职责:
调查步骤:
(1)提出调查的问题,确定调查的内容: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
(4)调查的题目设计:
(5)调查的结果统计:
(6)处理调查获得的信息:
(7)撰写报告(目的、对象、过程、结果、结论、感谢、参考资料)。
第3节
神经调节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
本节内容以“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的。
围绕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信息的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而进行。
(二)本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首先是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图3-15的反应的测试实验。
安排两名同学现场互相测试,即可发现人体对不同的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
在围绕实验,总结出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最后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多个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然后,在具体讲述: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神经细胞(神经元)
刺激——树突——细胞体——轴突
信息的处理——脑和脊髓
通过读图3—17人体的神经系统,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的中枢部分是
和
;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周围部分是
和
组成;(植物性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呼吸、消化和吸收等动、植物所共有的“植物性功能”而常称为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活动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不具有随意性,因而常有人(特别在国外)称之为自主神经。
)
结合教材中的图形认识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结合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大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的功能。
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前沿科学——脑科学来进步理解人体的大脑的功能的重要性。
对与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教材是一带而过,但是,脊髓的功能应该指出,即传导和反射两项功能。
这也是我们在新教材时,编教材的老师要求的。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反射和反射弧;
2、通过日常生活的反射及膝跳反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反射弧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法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反射
教学难点:
反射弧的组成和信息的传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内装乒乓球的黑盒
(一)、内装仙人球的黑盒
(二)、四人小组的分组并确认组长。
四、学法指导:
反射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如人从阳光下走到黑暗的房间,人的瞳孔会变小等等。
而反射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反射完成的结构怎样,学生还不尽知。
本节课想采用问题引入,然后采用合作式学习、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多次评价来完成知识的落实。
力争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和
;
2、神经系统的功能是
。
思考、回顾、表述自己的意见。
激活原认知,为新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组织评价
集体评价,纠正偏差。
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引入]创设学习情景:
、出示黑盒
(一)进行探究“盒内是什么?
”
2、出示黑盒
(二)进行探究“盒内是什么?
”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提问:
在探究黑盒
(二)内是什么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是什么现象?
学生甲探究黑盒
(一)实验;
学生乙探究黑盒
(二)实验;
得出自己的结论,集体交流。
创设问题情景,由黑盒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
(一)要求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小组学生间举例。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的主体性参与。
(二)反射的概念(板书)
阅读教材,把握概念的内涵
引导学生认识新概念。
(三)缩手反射的具体过程:
(幻灯片)投影读图要求并指导学生学习:
仔细读图,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后,完成下题: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传导,进入
,再通过
传导到
,手缩回。
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通过和谐、民主的合作式学习和教师的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
组织评价
集体评价
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板书)
、反射弧的组成:
(板书)
2、反射弧中的信息的传递:
(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
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力争突破这一难点知识。
组织评价
五名同学分别扮演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进行“小品”表演缩手反射的信息传递。
突破难点,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
(五)实验:
(幻灯片)投影实验要求:
、一同学坐在凳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另一同学用手轻轻扣击膝盖下的韧带;
3、注意观察。
两人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观察并得出组内的结论。
亲身实验,体验反射知识。
组织评价
组间评价
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思考:
(幻灯片)投影思考题:
膝跳反射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就刹车的反射的异同?
四人小组讨论,得出组内的结论。
组长确定一名同学发言。
通过讨论得出日常生活中有的反射是无意识的,有的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
知识深化。
组织评价
集体评价
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反射的概念;
2、反射弧的组成和信息传递。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
[巩固练习]:
教材P117:
T1、2。
练习
强化和巩固课内知识。
[作业布置]:
、作业本P48:
T11、12、13。
2、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人体神经系统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撰写一篇小论文。
完成作业。
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亲身实验、小品表演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原抽象的反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
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内容的总结。
旨在通过归纳、分析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后天的学习行为的异同。
仍然要以我们人体自身为出发点。
(二)本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本人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先由学生举例,再学生把自己的举例和教材中图3—25、3—26、3—27、3—28、3—29、3—30、3—31、3—32中的动物行为进行分类。
在学生分类中,给以讨论的问题和必要的指导,再由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得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性行为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特别是在讨论动物的后天的学习性行为时,在指导讨论时,有必要提示老鼠走迷宫中,一开始是经过了很多的艰辛,才能走出,而经过几次训练后,能很快找到出口。
突出几次的训练的作用。
区别填入下表中:
动物先天性行为
动物后天的学习行为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2)注重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主体地位。
不论是提问,还是讨论,还有思考,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3)在学习好动物的行为后,再提出了人类的高级活动。
首先,动物的行为分类与人类一样,但动物与人有一点不同,即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刺激反应,而人类除此外,还能对抽象的刺激(语言、文字)反应,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补充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知识。
(要把握好度)
(4)探究“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是本章的第二个调查活动。
再一次对调查进行训练。
本调查的内容与学生是最接近的,符合科学探究的特点,因此,在安排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本着这些原则,在实施这一探究时,通过学生回忆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生活的效率的情况,提出探究的问题。
由于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很多,可以通过图书、互联网查阅,或询问有关的老师、医生等。
但在实际的探究中,我们只需重点的对某一个因素精心设计调查的目的,方法和相应的问卷。
通过调查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再撰写报告和交流。
与前者比较,这个探究重点实施。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
体温受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体液的调节,同时,动物的行为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要知道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体现出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样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本节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首先了解恒定的体温的意义。
可以通过学生读图3-33两图,知道人和某些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意义。
2、对于正常人的体温的测量、范围以及影响的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为什么体温会恒定?
这实际是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的平衡。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表,总结得出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习产热过程。
由于表给人的感觉不直观,所以可转化为图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图表的转化、建构能力)在产热的同时也在散热,散热的方式与外界的温度直接有关。
这可以通过常温和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人体的散热情况来举例解释。
在这一过程中,体温的恒定受到脑的控制。
具体的控制通过读图3—36来解决问题。
4、高温天气的“中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学生进行自救和安全教育。
三、本章的教学活动安排:
本章的实验共计4个实验和两个探究。
1、蚕豆发芽的实验;2、对刺激的反应;
3、膝跳反射;4、体温的测定;5、学生实验:
植物的向性实验。
图表39个,思考8个,讨论6个。
应该说每一个实验都容易完成。
相对较难的是植物的向性。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完成。
其次,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材中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非是要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去做一遍。
两个探究的实验,课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要求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了解。
基本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二个作为对象,因为它与学生更贴近,更相关。
四、本章的难点:
我认为还是在反射与反射弧处,难在它的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学习起来很空。
因此在其教学中,我采用了上述设计。
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化抽象为具体一点,降低难度。
以上是本人在去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