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8906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docx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综合测试及解析docx

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2.如图:

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

A.2B.3C.5D.2.5

 

3.如图,在△ABC中,AB=AC,∠BAD=∠CAD,则下列结论:

①△ABD≌△ACD,②∠B=∠C,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AB=AD,AE平分∠BAD,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A.2B.3C.4D.5

 

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E⊥BC于E,∠B=40°,∠BAC=82°,则∠DAE=(  )

A.7B.8°C.9°D.10°

 

6.如图:

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于E,DF⊥AB于F,且FB=CE,则下列结论:

①DE=DF,②AE=AF,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7.如图,EA∥DF,AE=DF,要使△AEC≌△DFB,只要(  )

A.AB=CDB.EC=BFC.∠A=∠DD.AB=BC

 

8.如下书写的四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边AB与AD关于AC对称,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①CA平分∠BCD;②AC平分∠BAD;③DB⊥AC;④BE=DE.

A.②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如图:

△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是(  )

A.6cmB.4cmC.10cm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1.如图,AB=AC,BD=CD,若∠B=28°,则∠C=      .

 

12.如图,在∠AOB的两边截取OA=OB,OC=OD,连接AD,BC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①△AOD≌△BOC,②△APC≌△BPD,③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      ;(填序号)

 

13.如图:

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      度.

 

14.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      .

 

15.如图,在△ABC中,AD=AE,BD=EC,∠ADB=∠AEC=105°,∠B=40°,则∠CAE=      .

 

16.观察下面的英文字母,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C,D,E,F,H,J,S,M,Y,Z.

 

1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

 

18.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110°,∠2=46°,则x=      .

 

19.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共34分)

20.以AB为对称轴,画出如图的对称图形.

 

21.已知∠α、∠β,线段a,求作△ABC,使BC=a,∠B=∠α,∠C=∠β.(要求: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证明)

 

22.如图:

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为C,D.

求证:

(1)OC=OD;

(2)DF=CF.

 

23.如图:

在△ABC,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

AF平分∠BAC.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即可求解.

解答:

解:

A、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但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

B、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则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一定相等,故B正确;

C、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

D、两个等边三角形,形状相同,但不一定能完全重合,不一定全等.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是指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两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

 

2.如图:

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

A.2B.3C.5D.2.5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AC,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

∵△ABE≌△ACF,AB=5,

∴AC=AB=5,

∵AE=2,

∴EC=AC﹣AE=5﹣2=3,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如图,在△ABC中,AB=AC,∠BAD=∠CAD,则下列结论:

①△ABD≌△ACD,②∠B=∠C,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由于AB=AC,∠BAD=∠CAD,利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知AD⊥BD,BD=CD,∠B=∠C,从而易证△ABD≌△ACD.

解答:

解:

∵在△ABC中,AB=AC,∠BAD=∠CAD,

∴AD⊥BD,BD=CD,∠B=∠C,

∴△ABD≌△ACD(SSS).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如图,AB=AD,AE平分∠BAD,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A.2B.3C.4D.5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根据AB=AD,AE平分∠BAD,且AE、AC为公共边,易证得△DAC≌△BAC,△DAE≌△BAE;由以上全等易证得△DCE≌△BCE(SSS),即可得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解答:

解:

∵AB=AD,AE平分∠BAD,且AE、AC为公共边,

∴△DAC≌△BAC,△DAE≌△BAE(SAS),

∴DE=BE,DC=BC,EC为公共边,

∴△DCE≌△BCE(SSS).

所以共有3对三角形全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E⊥BC于E,∠B=40°,∠BAC=82°,则∠DAE=(  )

A.7B.8°C.9°D.10°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E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BAD的度数,从而不难求解.

解答:

解:

∵AE⊥BC于E,∠B=40°,

∴∠BAE=180°﹣90°﹣40°=50°,

∵AD平分∠BAC交BC于D,∠BAC=82°,

∴∠BAD=41°,

∴∠DAE=∠BAE﹣∠BAD=9°.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

 

6.如图:

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于E,DF⊥AB于F,且FB=CE,则下列结论:

①DE=DF,②AE=AF,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F=DE即可;根据勾股定理和DE=DF即可求出AE=AF;求出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即可判断③④正确.

解答:

解:

∵AD平分∠BAC,DE⊥AC,DF⊥AB,

∴DE=DF,∴①正确;

由勾股定理得:

AF=

,AE=

∵AD=AD,DF=DE,

∴AE=AF,∴②正确;

∵AF=AE,BF=CE,

∴AB=AC,

∵AD平分∠BAC,

∴BD=DC,AD⊥BC,

∴③④都正确;

∴正确的有4个.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的应用,关键是熟练地运用定理进行推理,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

 

7.如图,EA∥DF,AE=DF,要使△AEC≌△DFB,只要(  )

A.AB=CDB.EC=BFC.∠A=∠DD.AB=BC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四项分别一试即可,要判定△AEC≌△DFB,已知AE=DF、∠A=∠D,要加线段相等,只能是AC=DB,而AB=CD即可得.

解答:

解:

∵AB=CD

∴AC=DB

又AE=DF、∠A=∠D

∴△AEC≌△DFB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8.如下书写的四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

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

观察书写的四个汉字,只有“善”字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

掌握好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边AB与AD关于AC对称,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①CA平分∠BCD;②AC平分∠BAD;③DB⊥AC;④BE=DE.

A.②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

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BAC=∠DAC,AC⊥BD,BE=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C=D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BCA=∠DCA即可.

解答:

解:

∵在四边形ABCD中,边AB与AD关于AC对称,

∴∠BAC=∠DAC,AC⊥BD,BE=DE,

∴BC=DC,

∴∠BCA=∠DCA,

∴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推理能力,注意: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0.如图:

△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是(  )

A.6cmB.4cmC.10cmD.以上都不对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C=90°,根据垂直定义得到DC与AC垂直,又AD平分∠CAB交BC于D,DE⊥AB,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得到DC=DE,再利用HL证明三角形ACD与三角形AE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C=AE,又AC=BC,可得BC=AE,然后由三角形BED的三边之和表示出三角形的周长,将其中的DE换为DC,由CD+DB=BC进行变形,再将BC换为AE,由AE+EB=AB,可得出三角形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由AB的长可得出周长.

解答:

解:

∵∠C=90°,∴DC⊥AC,

又AD平分∠CAB交BC于D,DE⊥AB,

∴CD=ED,

在Rt△ACD和Rt△AED中,

∴Rt△ACD≌Rt△AED(HL),

∴AC=AE,又AC=BC,

∴AC=AE=BC,又AB=6cm,

∴△DEB的周长=DB+BE+ED=DB+CD+BE=BC+BE=AE+EB=AB=6cm.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证明全等的方法﹣HL,利用了转化及等量代换的思想,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1.如图,AB=AC,BD=CD,若∠B=28°,则∠C= 28° .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

首先连接AD,就构成了两个三角形,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ABD≌△ACD.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B=∠C.至此问题得解.

解答:

解:

连接线段AD

在△ABD与△ACD中,

⇒△ABD≌△ACD⇒∠B=∠C

又∵∠B=28°

∴∠C=28°

故答案为28°

点评: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连接线段AD,构造出两个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全等.

 

12.如图,在∠AOB的两边截取OA=OB,OC=OD,连接AD,BC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①△AOD≌△BOC,②△APC≌△BPD,③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题中条件,由两边夹一角可得△AOD≌△BOC,得出对应角相等,又由已知得出AC=BD,可得△APC≌△BPD,同理连接OP,可证△AOP≌△BOP,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OA=OB,OC=OD,∠O为公共角,

∴△AOD≌△BOC,

∴∠A=∠B,

又∠APC=∠BPD,

∴∠ACP=∠BDP,

OA﹣OC=OB﹣OD,即AC=BD,

∴△APC≌△BPD,

∴AP=BP,

连接OP,

即可得△AOP≌△BOP,得出∠AOP=∠BOP,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故题中结论都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②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

 

13.如图:

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 50 度.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DE=∠EDF,∠AED=∠DEF,利用平角是180°,求出∠ADE与∠AED的和,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

解答:

解:

∵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

∴∠ADE=∠EDF,∠AED=∠DEF,

∴∠1+2∠ADE+∠2+2∠AED=180°+180°,

∴∠1+∠2+2(∠ADE+∠AED)=360°,

又∵∠1+∠2=100°,

∴∠ADE+∠AED=130°,

∴∠A=180°﹣(∠ADE+∠AED)=50°.

故答案是:

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题时注意挖掘出隐含于题中的已知条件: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平角的度数也是180°.

 

14.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 5 .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要求△ABD的面积,有AB=5,可为三角形的底,只求出底边上的高即可,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ABD的高就是CD的长度,所以高是2,则可求得面积.

解答:

解:

∵∠C=90°,AD平分∠BAC,

∴点D到AB的距离=CD=2,

∴△ABD的面积是5×2÷2=5.

故答案为:

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注意分析思路,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15.如图,在△ABC中,AD=AE,BD=EC,∠ADB=∠AEC=105°,∠B=40°,则∠CAE= 35° .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AD=AE,BD=EC,∠ADB=∠AEC=105°,可知△ADB≌△AEC,可得出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解答:

解:

∵AD=AE,BD=EC,∠ADB=∠AEC=105°,

∴△ADB≌△AEC,

∴AB=AC,

∴∠B=∠C=40°,

在△AEC中,∠CAE+∠C+∠AEC=180°,

∴∠CAE=180°﹣40°﹣105°=35°,

故答案为:

3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先求出AB=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关系即可.

 

16.观察下面的英文字母,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7 个.

A,C,D,E,F,H,J,S,M,Y,Z.

考点:

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

轴对称图形有:

A、C、D、E、H、M、Y,共7个.

故答案为:

7.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把某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

 

1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55°、55°或70°、40° .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

已知给出了一个内角是7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有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

解答:

解:

(1)当顶角为70°时,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55°,55°;

(2)当底角70°时,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70°,40°;

所以另外两个角是55°,55°或70°,40°.

故答案为:

55°,55°或70°,4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8.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110°,∠2=46°,则x= 24° .

考点:

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3=∠1,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

∵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1=110°,

∴x=180°﹣∠2﹣∠3=180°﹣46°﹣110°=24°.

故答案为:

24°.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求出∠3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19.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2,3) .

考点: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解答:

解:

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故答案为:

(﹣2,﹣3);(2,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三、解答题(共34分)

20.以AB为对称轴,画出如图的对称图形.

考点:

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作出三角形三个顶点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解答:

解:

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准确确定出对称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1.已知∠α、∠β,线段a,求作△ABC,使BC=a,∠B=∠α,∠C=∠β.(要求: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证明)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分析:

首先作BC=a,再以B为顶点,BC为边作∠B=∠α,再以C为顶点,BC为边作∠C=∠β,即可得到△ABC.

解答:

解:

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关键是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22.如图:

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为C,D.

求证:

(1)OC=OD;

(2)DF=CF.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C=DE,∠ECO=∠EDO=90°,然后证明Rt△COE≌Rt△DOE可得CO=DO;

(2)证明COF≌△DOF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FC=FD.

解答:

证明:

(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

∴EC=DE,∠ECO=∠EDO=90°,

在Rt△COE和Rt△DOE中,

∴Rt△COE≌Rt△DOE(HL),

∴CO=DO;

(2)∵EO平分∠AOB,

∴∠AOE=∠BOE,

在△COF和△DOF中,

∴△COF≌△DOF(SAS),

∴FC=F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3.如图:

在△ABC,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

AF平分∠BAC.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先求证△AEC和△ADB全等,推出AE=AD,再求证△AEF和△ADF全等,可得EF=DF,进而可得推出AF平分∠BAC.

解答:

证明:

∵BD⊥AC于D,CE⊥AB于E,

∴∠AEC=∠ADB=90°,

在△ABD和△ACE中

∴△ABD≌△ACE(AAS),

∴AE=AD,

在Rt△AEF和Rt△ADF中

∴Rt△AEF≌Rt△ADF(HL),

∴EF=DF,

∴AF平分∠BA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