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docx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乙文译文】
(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约束:
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
撤换。
③奇兵:
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
(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
(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什么?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什么?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乙文译文】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
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四: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
【注释】
1飙:
暴风。
这里指迅速。
②盬(gǔ):
吸欲。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
3.甲文中吾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有利时机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5.甲、乙两文提示了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
【乙文译文】(我)曾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作网,蛛网离地约二三尺上下,有一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蜘蛛,它的力量却够不到蜘蛛;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大蛇;蛇大怒,又抬起头来想吞蜘蛛,蜘蛛引丝迅速回到网中,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去,蜘蛛又赶忙悬丝而下,蛇又抬起头待机吞吃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精力疲惫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乘其不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吱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
蜘蛛于是吸饮其脑,吃饱肚子才离去。
(四)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
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⑨必缺⑩。
穷寇⑩勿迫⑩。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注释】①陵:
山头。
②向:
仰攻。
③匪:
高地。
④逆:
迎击。
⑤佯北:
假装失败。
⑥从:
追逐。
⑦饵兵:
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⑧遏:
阻击。
⑨囤师:
包围敌方部队。
⑩缺:
让条出路。
⑨穷寇:
走投无路的敌军。
⑥迫:
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
(3)既克(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6.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
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
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最基本的法则。
(五)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④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⑩,勿击堂堂之肾,此治变者⑩也。
(选自《孙子-军争篇》)
【注释】
①夺气:
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
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
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⑧昼气惰:
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
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
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
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
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
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
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⑩勿邀正正之旗:
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⑩勿击堂堂之阵:
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⑩治变者:
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
(3)三军可夺气气(4)朝气锐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村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选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
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六)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
对日: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
“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
‘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门人入通。
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
“嘻!
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
”简子日:
“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
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赵简子:
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
赵简子家臣。
④期:
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
厨师。
⑥狄: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B.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同“遍",遍)
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D.人主安能不好士?
(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乙文中画线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乙文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
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
“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医生告诉他说:
‘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
”’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
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
“嘿!
胥渠这个家伙!
竞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
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
”简子说:
“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为救活人命而杀掉牲畜,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
”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
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I"1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
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
(七)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
尝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
使赵⑧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⑩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⑥,佯败走,而绝⑩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少时:
小时候。
②言兵事:
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奠能当:
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④奢:
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⑤难:
驳倒。
⑥兵,死地也:
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⑦易言之:
把它说得很轻易。
⑧赵:
赵国。
⑨廉颇:
赵国良将。
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
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⑩悉.,更约束:
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⑨易置:
撤换。
⑩纵奇兵:
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⑩绝:
截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偏
(2)牺牲玉帛
(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
(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什么?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什么》?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乙文译文】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讲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上他的。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
“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攸关的场合,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用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
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八)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
“殷之士众,奈何处之?
”邹公对曰: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武王日:
“不可”。
邵公出,周公②入。
武王日:
“为之奈何?
”周公日: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③,无变旧制,惟仁是亲。
"武王日:
“善哉!
”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
①殷:
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
③田其田:
耕种他原来的田地。
第一个田,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第二个田,名词,田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罪者活之
(2)为之奈何
(3)乃从周公之言.(4)惟仁是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3。
乙文中的周武王听从了周公的建议,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
【乙文译文】周武王灭掉了殷,召来邵公问道:
“商朝的这些人,怎么处置?
”邵公回答说:
“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一条生路。
”武王说:
“不可取。
”邵公出去,周公进来,武王问他:
“你说这事怎么办好?
”周公回答说:
“让他们还住原来的房屋,耕种原来的田地,不要改变体制,只是亲近仁爱。
”武王说:
“这很好!
”于是听从了周公的建议。
(九)
(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二)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
①用:
使用。
②同欲:
目标一致。
③虞:
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
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
(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十)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
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
按旧例。
③虏:
敌人。
④移文:
发文书。
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
交叉缚扎。
⑦热火:
点火。
⑧星列:
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
等到天亮。
⑩褥食:
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2)会匈奴大入塞
(3)俄而,斩首数百级(4)范兵不敌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十一)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
“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
【注释】①既:
尽。
②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
重复,再次。
④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
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⑥勍(qíng)敌:
强敌。
⑦胡耉(gǒu):
很老的人。
⑧儳(chá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专也()
(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
2.翻译下面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十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