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8234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英国大百科全书》记录,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朝选官制度的不同点。

材料二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描述的选官制度的名称,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该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则天在位时期是如何发展该制度的。

材料四白居易评价该制度“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孙中山认为该制度是“平民政治”,而且优过“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制度的确立对隋唐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隋朝时期选官注重学识,通过考试选官。

(2)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隋朝时期选官注重学识,通过考试选官。

(2)第一问:

根据“进士”这一关键词可知,唐朝选官制度是科举制。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确立了进士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武举和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提高了科举的地位。

(4)根据“唯秉至公,以为取舍”、“平民政治”等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

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

(1)唐朝中期。

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4)市舶司。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

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3.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小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八股文”——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

“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科举制?

【答案】

(1)明朝。

四书五经。

(2)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明朝。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故“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2)依据材料一“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和材料二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科举制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明朝八股取士的特点和内容,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时间(年)

次数

人数(人)

船数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7

27800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

1000-1500

17艘

旗舰长24.5米,

宽6米

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红海非洲

(2)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根据材料二的“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范围、特点和历史意义。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

财政收入;粮食产量。

(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

(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

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

何时完成的?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少于两点)

④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②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

③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至少两点)

④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唐代南方户口数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可以归纳为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依据上述表格和材料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的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或者说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的。

(3)依据所学知识总结南方发展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要引进外来技术等等。

8.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

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

“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

”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所说,列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答案】

(1)科举制

(2)大量外国人留居长安;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外国人可以在朝廷做官;外国人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

(3)货币(交子或会子等纸币与铜钱并行)流通普及、火药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先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了科举制。

(2)依据材料信息“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代大量外国人留居长安;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外国人可以在朝廷做官;外国人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商业活动的发展,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等。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杜佑《通典》卷七载: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曾“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

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

——摘编自《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唐朝谁在位时的政治局面?

(2)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给你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安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可知是唐太宗在位时期。

结合课本所学,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由材料二“武周时期”可知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武周时期;由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

”可知反映的贞观之治。

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可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

据所学,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依据三则材料“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由此可知,生活在唐朝时期,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安定。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6中的技术是谁发明的,该技术的问世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7中的发明在北宋时期有何发展?

对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8反映了什么情况?

这种发明对激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发明:

毕昇

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印刷技术的新突破,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发展: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意义: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情况:

火药武器出现

影响: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6“泥活字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印刷技术的新突破,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根据图7“司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指南针,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3)根据图8“宋代火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火药武器出现,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1.材料论述题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请说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毕昇

(2)观点:

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

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观点:

中国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论述:

①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航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意两点,或表述相近即可)

结论: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状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2.阅读材料,进行论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1)材料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火药

(2)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任选一个,或者提炼其他的观点)

论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