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821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doc

宝业月亮湖花园11#楼

编制单位:

湖北省建工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时间:

二00八年月日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GB/T19002-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质量标准和法规及武汉市地方性质量文件。

同时,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不断完成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1.1质量目标

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确保一次交验达到优质工程。

1.2质量保证体系

1.2.1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质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程质量领导小组。

1.2.2质量管理职责

质保体系中要做到质量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便于管理。

管理人员职责如下: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平衡进度计划、经济效益等各项指针的完成,并督促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质保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协调好与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

2)项目总工:

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者,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全面管理,组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技术交底,主持编制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及质保计划,监督各施工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的落实,同时指导项目“QC”小组开展活动。

3)项目副经理:

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要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4)质检人员:

质检人员作为项目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主要人员,对工程质量全面监督控制,实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定期向项目副经理书面汇报近期质量检查情况及处理措施,并接受甲方及监理公司、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及交底验收。

5)施工工长:

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施工前对每道工序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在施工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指导、质量检查,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监督整改。

工长也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施工前要编制好各分项详细的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报项目总工审批后指导施工。

1.3质量技术措施总则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规范、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

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开展,使全体职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从严求实的工作质量、用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质量目标。

3)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4)制定分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1.4质量技术措施总则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规范、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

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开展,使全体职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从严求实的工作质量、用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质量目标。

3)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4)制定分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1.4施工准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2)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物资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尚需经试验进行复检并出具复检合格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3)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对产品质量实现合格优价,使工程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5)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1.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保证工艺过程的先进、合理和相对稳定,以减少和预防质量事故、次品的发生。

2)坚持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原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质量容易波动,容易产生质量通病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和环节加强预检、中间检和技术复核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

3)隐蔽工程做好隐、预检记录、专业质检员作好复检工作,再请业主代表、监理代表、质检站验收。

4)做好各工序的成品保护工作,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即为上道工序的成品保护者,后续工序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坏前一道工序的产品。

5)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由试验室先进行试配,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其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拌制点及浇筑点的坍落度以及搅拌时间,并按规范留置试块。

6)及时准确地收集质量保证原始资料,并作好整理归档工作,为整个工程积累原始准确的质量档案,各类资料的整理与施工进度同步。

钢筋、水泥等重要物资必须有从各批材料进场检验到使用于建(构)筑物的具体部位的跟踪原始记录。

1.5分项工程质量措施

1.5.1模板工程

1)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2)保证及其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至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3)模板安装好后要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灌砼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休整牢固。

4)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5)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砼的浇灌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1.5.2钢筋工程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筋砼用钢筋》的规定。

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焊条》的规定。

2)钢筋绑扎后,应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形状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负筋的位置。

3)钢筋表面的油污、铁锈等必须清除干净。

4)焊接接头尺寸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5)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在受压区不限制。

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焊接接头尺寸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范围进行焊操作。

1.5.3砼工程

1)浇筑砼时,对模板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

2)对以浇筑完毕的砼应及时养护。

3)浇筑砼时应连续进行。

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4)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砼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1.5.4砌筑工程

砌筑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的规格和灰缝的厚度在皮数杆上表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均应按本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

砂浆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砌筑时,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

埋入砌体中的拉接筋,应设置正确、平直。

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间断处,砌成斜搓,砌体的斜搓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搓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做成阳搓,并加设拉接筋。

拉接筋的数量为每放置二根直径φ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cm;抹端应有900弯钩。

1.5.5抹灰工程

1)严格控制抹灰厚度,顶棚不得大于15mm,内墙不得大于20mm。

2)抹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及踢脚板线。

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抹灰进行检查。

1.5.6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

严把材料质量关,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先做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施工前,检查找平层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局部凸凹不平、起砂、裂缝以及预埋不稳等缺陷时,应按要求进行修补,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基层处理剂的涂刷,在大面积涂刷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先行处理。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顺着流水的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按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在天沟与屋面连接处采用叉接法,搭接缝错开,且接缝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

屋面防水施工时指定负责人,制定奖罚制度,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面层。

质量技术措施总则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规范、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

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开展,使全体职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从严求实的工作质量、用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质量目标。

3)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4)制定分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施工准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2)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物资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尚需经试验进行复检并出具复检合格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3)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对产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