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8014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docx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

永不贬值的阅读答案

【篇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class=txt>(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舅舅收藏的古董简直可以举办一个富丽堂皇....

的展览会了。

b.这个黑社会组织在当地称霸一方,影响恶劣,所犯罪行真是不可名状....。

c.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散散步,可以体会到一种超越喧嚣凡尘的快乐。

d.这是一起惊世骇俗....

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d.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5.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b)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

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____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同病牛一般②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a.②①④③b.③④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1页,共8页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它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

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雨果,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之塞上》)(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表现君子洁身自好风范的句子是:

_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请写出连续两句借蜡烛来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的古诗文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心还惜别,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0题,共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题。

(6分)“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

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

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8.篮球赛结束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

(3分)

答:

9.学校针对“半瓶水”的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为这一活动设计三个方案。

(3分)示例:

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

方案一:

以“请带走你的半瓶水”为主题制作黑板报或手抄报;方案二:

以“节约半瓶水,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

方案三:

征集“请你带走半瓶水”活动宣传标语;召开“我的半瓶水”主题班会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2页,共8页

(二)汉字书写。

(2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0.请将下面成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1)略无阙处通”缺”空缺.豁然开朗重岩叠嶂

(2)属引凄异连接.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阅读(含11-25题,共42分)

译文: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1-12题。

(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

抒情,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2分)

1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

“随”字用得好。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

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3页,共8页1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

你由此想到了李白

的哪首诗?

(3分)

答:

特点;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16.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

点?

(3分)

答:

连的地形特点。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0题。

(10分)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

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五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

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4页,共8页

少户哇——“怎么,你嫌少?

”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

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17.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2分)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答:

动的场所。

钱,我却一直珍藏着。

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18.“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

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呆望”能不能换成“远望”,为什么?

(2分)

答:

这件事上,略写了父没办法的怯懦心理,而“远望”只突出望得很远。

21.本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

19.“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

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20.第④⑤两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分别写出了老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分)

答:

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

分别写出了老头子干练、自信的性格特点。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

(16分)永不贬值的财富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

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

李,准备启程。

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

“山子他娘在家吗?

”母亲听了,

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儿

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

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

倒茶。

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

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

“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

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

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

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

间都明白了。

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

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5页,共8页

老乡亲往“我”家送钱,详写了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这“永不贬值的财富”。

(3分)22.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3分)答:

(略)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写句子即可

2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24.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

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答:

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做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答:

“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

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24.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3分)

答:

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的一元钱的缘由。

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一元钱的事情。

25.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3分)

答:

(略)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语言通顺即可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6页,共8页

四、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

?

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获得地位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享有声誉并不意味着幸福;?

?

请以“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7页,共8页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第8页,共8页

【篇二:

大荆一中初二语文百题竞赛复赛试卷_5】

=txt>命题者:

干方来

一、填空。

(每空1分,共28分)

1、《“论学”六则》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2、杜牧在《江南春》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3、《春夜喜雨》中描

写想象中美景的句子是▲,▲。

示“当局者迷”的哲理诗句是▲,▲。

6、郑板桥《竹石》中的名句是▲,▲。

子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8、你在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写出你所喜欢的两

句:

▲,▲。

9、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

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0、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

(《长江之歌》胡宏伟)

11、风来摇之,。

(《大龙湫》袁枚)

12、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3、(《游山西村》陆游)

14、(《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

15、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晏殊)

二、古诗鉴赏。

(16、17题各1分,18、19题各2分,共6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这首词是借怀古来抒发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也表现了他想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b、苏轼的这首词,笔力婉约,语言清新,较少运用形象化语言。

c、头三句现在有人用它反衬今朝的风流人物,永显英雄的本色。

d、现在也有人把第一句化作“大江东去浪淘沙”来形容真正的革命战士在革命风暴中经受考验,愈来愈

坚强;同时革命的浪涛也冲刷淘汰着革命队伍中的叛徒、蛀虫。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新雨后”三字,为这“秋天暝暮中的山景”增添几多晶莹碧透之趣,几分高洁雅素之怀。

b、“渔舟”、“浣女”的生活场景,为山水画面增添了牧歌情调,为幽静的山林月色增添了喧声笑语。

c、“清泉”配以“石上”,使原已干涸的山溪,充满活力,给人以清澄碧透之感。

d、“歇”、“留”二字,千锤百炼,隐含着重返官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完成有关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诗人用

19、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三、课外阅读。

(27、30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48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

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多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

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

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

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

现在。

“中华”又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皇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

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

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

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

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

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

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0、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

21、文章第一段共有三句,抽出第二句后段意并未改变,而且内容更简洁,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

2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23、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处。

24、本文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从3、4两段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5、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6-30题。

柳思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

人们:

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

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

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

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风范。

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

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

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

所以,柳

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

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

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

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

现今仍

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

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

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

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

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

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

柳也在无私中实

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26.第②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好处?

27.第③④⑤自然段列举了柳树哪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

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个方面不超过4个字)。

①□□□□②□□□□③□□□□

28.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

29.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0.在文中,柳树是君子的象征。

现在,请从反面角度思考,指出柳树存在着的某一个方面的缺点或不足,

并对其作一些描述。

【示例】柳树的弱不禁风

平庸的柳树,在狂风暴雨中,它手足无措,无精打采,在寒冬腊月里,它败枝残叶,给人总是一种弱不禁

风的感觉。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31-36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

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

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

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

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

忽然,听到

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

“山子他娘在家吗?

”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

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

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

瞎眼婆婆对我母亲

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

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

“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

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

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

多么奸诈的小

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

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

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

”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

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

因为

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

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而实际上是指▲。

32、本文采用了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详写了▲。

这样安排是为了▲。

3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

3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

②我颤抖着手从下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

3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3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37-42题。

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

径流之大,两涘②、渚崖③之间,不辩④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⑤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

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⑦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①秋水:

夏天的大水。

②涘(s?

):

水边。

③渚崖:

水中小洲。

④辩:

同“辨”,分辨。

⑤东面:

面向东方。

⑥旋其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