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7484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docx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

《政治常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初探

  【摘要】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其灵魂是“还学于生”,让“教堂”变为“学堂”。

笔者根据本教研组实施的情况,结合《政治常识》课堂教学,从导学案实施的背景、编写原则、实施过程以及使用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分析探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率导学案学生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盛行教师全讲解,将所有知识尽入囊中“一遍清”模式,以图“心安”和一劳永逸。

这种模式在实施当中强度大,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主动性差,有悖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规律性。

  “导学案”立足教与学的统一,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获得”,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借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2010年下半年,学校选派我到江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海安中学、天一中学等著名中学的教改经验。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政治教研组就学习江苏名校教改经验,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教合一”的课程教学改革。

我作为政治教研组长和“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应用者,对于实施了将近一年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现在我就以本学期高二学习的《政治常识》为载体,谈谈关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实施的背景

  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

  社会背景: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

  素质教育背景: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背景:

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导学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三)问题性原则: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四)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探究性原则:

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6.“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实施过程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基础――“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由集体分工协作完成的。

学案设计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备课组长在每周集体研讨中,规划下两学周的导学案内容,教师个体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自己的困惑提出自己的设计,研究复习和预习的问题、优化教学内容、研究适合学生的例题和练习题且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是教师个体设计导学案的重点。

在使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内容和题目进行改编和删减,但要求做好记录,在下次修订时做好反馈。

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供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的材料。

以下是我们组编写的格式和新授课导教学模式:

  1.编写格式

  

(1)容量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掌握,一般八开纸正反两面

  

(2)页眉设置:

  武鸣高中201×届政治科×课×节×框编写:

×××审核:

×××

  (3)页脚设置:

导学案№××页码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2.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

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和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整体感知:

指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教材的逻辑结构。

  (4)问题导学:

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精讲点拨:

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

即:

学―讲―练有机结合。

  (6)归纳小结:

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框架、概念图等。

(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7)当堂检测:

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8)学习评价:

分为“我已经学会”和“我还没掌握好”两个部分,让学生做完“当堂检测”后如实填写。

  (9)课后作业(巩固案):

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

中:

难=6:

3:

1)。

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二)“导学案”的课堂实践

  “导学案”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预习导引、问题导学、精讲点拨、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评价、课后作业九部分。

具体使用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前八个部分,而课后作业则是在课后完成。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常识》第四课第一节第三框《民族区域自治》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武鸣高中2012届政治科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三框民族区域自治

  编写:

×××审核:

×××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内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如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各国都有选择自己国家发展道路的权利。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原因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系民族团结和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意义。

  【整体感知】

  处理好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三个原则,国家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问题导学】

  1.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

(受版面限制,具体问题设计从略,编者注)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②自治机关的含义

  ③民族自治地方:

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自治旗)三级。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表现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表现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1)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地方及自治机关是什么吗?

  

(2)你能区分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吗?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具有优势体现在哪些?

  【精讲点拨】这是对前面【问题导学】中疑难问题的提示,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得出最佳答案。

这点不用印在导学案上,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执行即可。

  【归纳小结】这一栏是包括学习小结和知识拓展。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本框题的简单知识框架。

  如:

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当堂检测】是6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

本课当堂检测练习就是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出的6分钟的题进行巩固性练习,通过检测达到巩固消化已学知识,加强教学反思,做到“堂堂清”。

  【学习评价】让学生做完“当堂检测”后如实填写,以便复习时突破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我已经学会____________;

  我还没掌握好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这一栏留到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情况。

  四、“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设计和使用好导学案是把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与此同时也极大提高的课堂效率。

普遍来讲,我们的学生都很依赖老师,什么都要老师讲完,这样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就不高,在遇到一些创新题型时,连尖子生都措手不及,而导学案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个瓶颈。

作为高考文综科目,政治学科教材逻辑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较多,多数框题内容学生可自己看懂。

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熟悉课本,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导学案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再次,导学案的内容具有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强了,也主动请教老师了,学习政治的信心也比以前更足了。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团队的发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事实证明,导学案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我们仍将不断奋勇前行,在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更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备课”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7

(2):

13、60-62.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12.

  [3]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

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

(2):

3-5.

  [4]杨丽霞.“学案”教学勿忽视“导”[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5):

61-62.

  [5]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28-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