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7331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

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

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

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

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3个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图形的认识。

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

“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①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6~P7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

“我买9个”。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

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

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

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0-9=11+3=4

方法二:

13-3=1010-6=4

方法三:

9+()=139+(4)=13

……

5、师:

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

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

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

一个一个地减.

13-9=4方法二:

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本堂课最大的失误是没有设计课前准备,本节内容跟上一节的内容息息相关,应该在课前先复习一下,然后再引入新课。

另外方法多样化是很好的一点,但是没有提炼方法最优化,以后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提倡用多种方法解决,并且还要从多种方法里面提炼出一种方法。

课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

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说一说题意,独立完成。

请两位学生分别交流每组答案。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游戏“跳树桩”:

同桌间合作口算。

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先说说图意,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答案。

6、做练习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7、做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做练习一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9、做练习一的第9题。

10、思考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和《补充习题册》相关练习。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

“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先说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

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5-5=1010-3=7

方法二:

10-8=22+3=5

方法三:

8+()=158+(7)=15

5、算法优化: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破十法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

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

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

15–5=1010-3=7

方法二:

10–8=22+5=7

方法三:

8+(7)=15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4、做练习二的第4题。

说一说题意,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独立填表。

交流答案。

5、做练习二第5题。

老师读题,学生跟读,集体读。

怎样算?

为什么用减法?

要求还有多少筐没运走,就要从总数里去掉运走的。

6、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

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

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8、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

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和《补充习题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十几减6、5、4、3、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主题情景图。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

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兔子,看!

它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

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

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

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6,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

5+6=1111-6=5

方法二:

10-6=44+1=5

方法三:

11-1=1010-5=5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

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512-313-4

(1)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

小游戏蚂蚁回家: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哪只蚂蚁该回哪个家?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1-6=5

情景图11-5=612-3=913-4=9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和《补充习题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

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

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

智力大考盘

完成练习三第1题第一组,说一说三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独立完成第2组和第4组。

2、大象采椰子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

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第3关:

数字密码,独立完成第3题。

仔细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第四关:

问题解决。

完成练习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5、第五关:

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5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请一位同学报得数,了解正确率,错的同学请说一说这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若不会,请其他同学说,说完再青错的同学说一遍,知道说对为止。

6、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第6题。

读题,要求还剩多少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

算式怎样列?

独立完成。

7、算一算、涂一涂。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8、思考题: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和《补充习题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

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

课题《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