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7180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78

第五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80第2题—第4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口算:

(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  89×6  798×3  69×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零乘任何数得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

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二0 教师:

“0×3”表示什么呢?

(3个0相加。

) 

教师:

“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

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

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都相等。

)  

教师:

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

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

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

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

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然后提问: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

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

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

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

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

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

“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

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

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

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    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一半

提问:

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

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

指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

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

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

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

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

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

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

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

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

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

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

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    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你喜欢什么运动?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 

2、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

它们是正方形吗?

是长方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

它们什么图叫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

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

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

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

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

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

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

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

 

道?

 

⑷思考: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

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2、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